王先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擅长:泌尿系肿瘤、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手术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先进,男,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上海交通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泌尿外科。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一直从事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疾病、男科、肾上腺疾病等相关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攻泌尿系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的微创手术治疗,特别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等项目15项。已发表中英文论文50余篇,其中第1作者论文 20篇。参编《机器人泌尿外科手术学》、《机器人外科学》、《实用泌尿外科学和男科学》、《泌尿外科学高级教程》、《现代肾上腺外科诊疗学》、《男科学: 男性生殖健康与功能障碍(第3版)》、《微创泌尿外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当代泌尿外科热点聚焦》等专著。全国性会议投稿100余篇,其中全国会议发言10次,书面交流20余次。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交大医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学习部部长、瑞金医院教学党总支青年委员、瑞金医院培训基地二支部党支部副书记、教工基地团支部副书记等职务,多次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学生党员”、“上海交通9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党员”等称号。2017年8月加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泌尿科。2019年1月调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泌尿外科。展开
个人擅长
泌尿系肿瘤、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手术治疗等。展开
  • 尿道瘙痒是什么原因

    尿道瘙痒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尿道炎(淋菌性和非淋菌性)、阴道炎累及尿道(滴虫性、霉菌性);非感染性因素有过敏反应(接触性、药物)、不良生活习惯(局部卫生不良、长期憋尿)、其他因素(尿道结石、尿道狭窄)。 一、感染性因素 (一)尿道炎 1.淋菌性尿道炎: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多通过性接触传播。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道瘙痒、尿频、尿急、尿痛,尿道有脓性分泌物。女性感染后症状相对较轻,但也可能出现尿道瘙痒等不适,有研究显示淋病奈瑟菌感染人群中尿道瘙痒是常见症状之一。 2.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由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等感染所致。性活跃的中青年人群易发病,患者会出现尿道瘙痒,伴有尿道分泌物,分泌物一般较稀薄,呈浆液性或黏液性,发病过程相对淋菌性尿道炎较缓慢,症状持续时间可能较长,相关研究表明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尿道瘙痒的发生率较高。 (二)阴道炎累及尿道 1.滴虫性阴道炎:女性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可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马桶等间接传播。当阴道毛滴虫累及尿道时,女性患者会出现尿道瘙痒,同时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绿色、泡沫状,有异味等表现,研究发现部分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会合并尿道瘙痒症状。 2.霉菌性阴道炎: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易患。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豆腐渣样,当炎症波及尿道时,可出现尿道瘙痒,有临床观察显示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部分存在尿道瘙痒的情况。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过敏反应 1.接触性过敏:如对避孕套、女性卫生用品(卫生巾、护垫等)中的某些成分过敏,接触后可引起尿道局部过敏反应,出现尿道瘙痒,还可能伴有尿道局部红肿等表现。有相关过敏研究指出,接触性过敏原引起的尿道局部反应中尿道瘙痒是常见症状之一。 2.药物过敏: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累及尿道,如磺胺类药物等,患者除了尿道瘙痒外,可能还会有全身其他部位的过敏表现,如皮疹、瘙痒等,不过药物过敏导致单纯尿道瘙痒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引起重视。 (二)不良生活习惯 1.局部卫生不良:不注意外阴部清洁,尿液、粪便残留等刺激尿道周围皮肤黏膜,长期可引起尿道瘙痒。尤其对于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易受局部卫生状况影响,日常生活中若不勤换内裤、不清洗外阴等,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很多日常卫生习惯不佳的人群会出现尿道瘙痒相关表现。 2.长期憋尿:长期憋尿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尿液中的有害物质刺激尿道,可导致尿道瘙痒。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长期憋尿都会对尿道产生不良刺激,有研究表明长期憋尿人群中尿道不适包括尿道瘙痒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三)其他因素 1.尿道结石:尿道内结石摩擦尿道黏膜,可引起尿道瘙痒,同时还可能伴有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尿道结石,结石的存在会持续刺激尿道组织,导致尿道出现不适症状,临床中可见尿道结石患者有尿道瘙痒的主诉。 2.尿道狭窄:多由尿道损伤修复后、先天性尿道狭窄等原因引起,尿道狭窄处尿液流通不畅,易引发尿道感染,进而出现尿道瘙痒,同时排尿困难进行性加重是其主要表现之一,各种原因导致的尿道狭窄都可能伴随尿道瘙痒等不适症状。

    2025-10-11 13:57:32
  • 小腹下坠尿频怎么回事

    小腹下坠尿频可能由泌尿系统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前列腺疾病(男性的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妇科疾病(女性的盆腔炎和膀胱阴道瘘)等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因细菌入侵等,女性更易发生,有相应表现;膀胱过度活动症与多种因素有关,以尿频尿急为突出表现;男性前列腺炎由多种因素致,有相关表现,前列腺增生与年龄等有关,有特定表现;女性盆腔炎因感染等起,有相应表现,膀胱阴道瘘由手术等损伤致,有漏尿等表现,出现该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一、泌尿系统感染 1.原因:细菌等病原体入侵泌尿系统引发感染,女性由于尿道短等生理特点更易发生。性生活、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可增加感染风险。 年龄与性别因素:女性各年龄段都可能因上述因素受影响,尤其育龄女性;男性若有前列腺增生等问题也可能增加感染几率。儿童则可能因尿布更换不及时等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憋尿、饮水量少会使尿液中细菌浓度升高,增加感染风险;不注意会阴部清洁也易引发感染。 病史关联:有泌尿系统结石、畸形等基础病史的人群,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相对更高,因为病变部位更易滋生细菌且尿液引流不畅。 2.表现:除小腹下坠、尿频外,还可能有尿急、尿痛,尿液可能浑浊、有异味,严重时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膀胱过度活动症 1.原因:可能与膀胱感觉过敏、神经异常等有关。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多种因素可诱发,如精神紧张、某些食物(咖啡、酒精等)刺激等。 年龄与性别因素:中老年人群相对常见,女性发病率可能高于男性。儿童也可能发病,与神经系统发育等因素相关。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精神压力大、焦虑的人更易出现膀胱过度活动症;摄入刺激性饮品等也可能诱发。 病史关联:神经系统疾病病史可能增加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生风险,如帕金森病等。 2.表现:主要以尿频、尿急为突出表现,可伴有小腹下坠感,一般无尿痛及发热等感染表现。 三、前列腺疾病(男性) 1.前列腺炎 原因:细菌感染、非细菌性炎症等多种因素可引起。久坐、酗酒、长期憋尿等生活方式因素易诱发,中青年男性高发。 表现:除小腹下坠、尿频外,还可能有会阴部不适、尿痛、排尿困难等,部分人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2.前列腺增生 原因:与年龄增长、雄激素水平变化等有关,中老年男性常见。 表现:尿频是早期常见症状,逐渐出现排尿困难,也可伴有小腹下坠感。 四、妇科疾病(女性) 1.盆腔炎 原因:细菌等病原体感染盆腔器官引起,多发生在性活跃期女性,可由不洁性生活、宫腔操作(如刮宫术等)后感染等引起。 表现:除小腹下坠、尿频外,可有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有异味,可伴有发热等。 年龄与性别因素:主要见于育龄女性,幼女或绝经后女性也可能因特殊情况发生盆腔炎。 生活方式影响:不注意性生活卫生、经期卫生等易引发盆腔炎。 病史关联:有宫腔手术史、生殖道感染病史等的女性更易患盆腔炎。 2.膀胱阴道瘘 原因:多因妇科手术(如剖宫产、子宫切除等)损伤、产伤等引起。 表现:主要表现为持续漏尿,同时可伴有小腹下坠、尿频等,尿液不断流出影响正常生活。 如果出现小腹下坠尿频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妇科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1 13:56:39
  • 小便后用纸巾有淡淡的血是怎么回事

    小便后用纸巾有淡淡的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泌尿系统感染(女性因生理结构特殊更易发生,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风险,需注意卫生等)、泌尿系统结石(饮水少等易诱发,需适量饮水等并据情况采取医疗措施)、泌尿系统肿瘤(长期吸烟等是高危因素,中老年人需警惕,持续不缓解要及时就医检查)、外伤(外力撞击等致损伤出血,有外伤史要注意休息,出血持续或加重需就医)、其他情况(某些全身性疾病可致,有相关表现要结合全身情况就医检查),出现该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不适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泌尿系统感染 1.原因:细菌等病原体侵袭泌尿系统引发感染,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殊(尿道短而直),相对更易发生。例如大肠埃希菌等常见致病菌可导致尿道、膀胱等部位炎症,炎症刺激黏膜使其充血、水肿,小便后用纸巾可能擦到淡淡的血。 2.影响因素及应对:性生活不注意卫生、长时间憋尿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感染风险。女性需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憋尿,多喝水增加排尿量以冲刷尿道;男性若有泌尿系统感染也需同样重视个人卫生,必要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二、泌尿系统结石 1.原因:肾脏或膀胱等部位形成结石,结石在移动过程中会损伤泌尿系统黏膜,导致出血。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结石活动时摩擦肾盂、输尿管等部位的黏膜,引起黏膜破损出血,血液混入尿液中,小便后纸巾可能擦到淡淡的血。 2.影响因素及应对:饮水少、饮食中高钙或高草酸等成分摄入过多等因素易诱发结石。日常生活中要适量饮水,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过多摄入高钙、高草酸食物。对于结石情况需根据结石大小等采取相应医疗措施,小结石可通过多饮水、适当运动促进排出,较大结石可能需要体外碎石或手术等治疗。 三、泌尿系统肿瘤 1.原因:如膀胱癌、肾癌等泌尿系统肿瘤,肿瘤组织生长不规则,血管丰富且脆弱,容易出血,血液进入尿液后,小便后纸巾可能擦到淡淡的血。 2.影响因素及应对:长期吸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是泌尿系统肿瘤的高危因素。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发生泌尿系统肿瘤,若出现小便后有淡淡的血且持续不缓解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泌尿系统超声、CT等,以排查肿瘤等严重疾病。 四、外伤 1.原因:泌尿系统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导致黏膜或组织损伤出血,如会阴部受到磕碰等,小便后纸巾可能擦到淡淡的血。 2.影响因素及应对:有明确的外伤史相关情况,如运动时意外碰撞等。受伤后要注意休息,观察症状变化,若出血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检查泌尿系统是否有损伤等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五、其他情况 1.原因: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泌尿系统导致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由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容易出现泌尿系统出血情况,表现为小便后纸巾有淡淡的血。 2.影响因素及应对:这类情况相对较少见,需结合患者全身其他表现进行综合判断。患者若有全身性疾病相关表现,如皮肤瘀斑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血液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总之,小便后用纸巾有淡淡的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不同原因有其相应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方式,若出现这种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

    2025-10-11 13:55:34
  • 尿路结石疼痛怎么办

    尿路结石引发疼痛时,一般处理包括休息与体位、大量饮水;药物治疗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儿童慎用)、阿片类镇痛药(儿科需严监,成人防副反应);医疗操作有体外冲击波碎石(儿童慎)、输尿管插管或手术取石(需个体化,护器官);特殊人群中儿童要关注表达,老年要考虑基础病影响,需综合各情况选合适止痛治疗方案。 一、一般处理方法 (一)休息与体位 当尿路结石引发疼痛时,患者应立即停止剧烈活动,找一个舒适的体位休息,如卧床休息。对于成年患者,可尝试屈膝侧卧位,这样有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输尿管的痉挛,从而减轻疼痛。而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其采取舒适的卧位,避免患儿过度哭闹,因为哭闹可能会加重输尿管的蠕动,使疼痛加剧。 (二)大量饮水 增加水分摄入可以增加尿量,起到冲刷尿路的作用,有助于小结石的排出,同时也能缓解结石引起的输尿管痉挛,减轻疼痛。一般来说,成年患者每天饮水量应保持在2000-3000毫升以上,使尿液保持淡黄色或无色。儿童患者则根据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饮水量,例如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量可在500-1500毫升左右,要鼓励患儿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导致腹胀等不适。 二、药物治疗缓解疼痛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对于成年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它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但儿童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需要谨慎,因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代谢和耐受情况不同,一般不建议低龄儿童首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除非在医生严格评估后使用。 (二)阿片类镇痛药 当疼痛较为剧烈时,可能会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如哌替啶等。但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引起患儿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所以在儿科应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成年患者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也需要在医生的密切监护下,因为其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成瘾性等问题。 三、医疗操作缓解疼痛 (一)体外冲击波碎石 如果结石较大,通过上述方法疼痛缓解不明显,对于成年患者可以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但要注意,儿童患者由于其肾脏等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体外冲击波碎石可能会对肾脏造成一定的损伤,需要谨慎评估后再决定是否采用该方法。 (二)输尿管插管或手术取石 对于一些梗阻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输尿管插管或手术取石。成年患者在手术前会进行充分的评估和麻醉准备,而儿童患者则需要根据其年龄、结石情况等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手术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儿童的器官功能,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恢复情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尿路结石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疼痛,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更加关注患儿的症状,如是否有哭闹、排尿异常等情况。在处理疼痛时,要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止痛方法,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和治疗的安全原则,及时带患儿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针对性的治疗。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在缓解尿路结石疼痛时,要考虑到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会影响肾功能,进而影响高血压、心脏病的病情,所以老年患者使用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医生要综合评估其整体健康状况后选择合适的止痛和治疗方案。

    2025-10-11 13:54:38
  • 包皮上有裂口,包皮肿了应怎么办

    包皮上有裂口且肿了需重视,初步处理要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刺激,然后尽快就医,医生会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若为外伤因素小裂口可清洁消毒待愈,大裂口或出血多需缝合;若为感染因素,细菌感染用抗菌药物,真菌感染用抗真菌药。儿童患者家长要严格护理观察,成年患者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遵医嘱复诊,总之要及时处理促进恢复。 一、初步处理措施 (一)保持局部清洁 用清水轻柔清洗包皮裂口及肿胀部位,清除污垢等,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刺激。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格外轻柔操作,因为儿童皮肤更娇嫩,过度刺激可能加重不适。清洗时要注意水温适宜,一般接近体温即可,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局部。 (二)避免刺激 避免性生活、手淫等行为,减少对包皮的摩擦和刺激。如果是青少年患者,要向其强调避免此类行为的重要性,因为他们可能在青春期有相关性活动需求,需引导正确认识当前状况下避免刺激的必要性。对于成年男性,也要明确告知避免刺激的要求,以促进局部恢复。 二、就医评估与诊断 (一)及时就诊 应尽快前往医院泌尿外科或男科就诊。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出现裂口和肿胀的时间、是否有外伤史、是否有异常分泌物、是否有不洁性行为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准确提供相关信息,比如近期是否有碰撞等情况。 (二)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观察包皮裂口的大小、深度、肿胀的程度以及局部是否有红肿、渗出等情况。通过检查初步判断病因,可能是外伤导致的裂口、感染引起的炎症性肿胀等。 三、不同病因的处理方式 (一)外伤因素 如果是外伤引起的包皮裂口和肿胀,若裂口较小且无明显出血,可在清洁消毒后,保持局部干燥,等待自行愈合。但要密切观察局部情况,若裂口较大或出血较多,可能需要进行缝合等处理。对于儿童外伤导致的情况,要更加谨慎处理,确保操作轻柔且符合儿童安全护理原则。 (二)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 若为细菌感染引起,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开具外用的抗菌药物溶液等进行局部清洗,如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制剂有一定抗菌作用,但具体用药需医生根据病情判断。对于儿童细菌感染,要选择儿童适用的相对温和的抗菌处理方式,避免使用对儿童可能有较大刺激的药物。 2.真菌感染: 若是真菌感染导致,可能会使用抗真菌药物局部涂抹等。比如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包皮炎症,会使用抗真菌药膏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局部干燥,因为真菌喜欢潮湿环境,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保持包皮局部干燥清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出现包皮裂口和肿胀时,家长要格外重视。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局部清洁和护理,另一方面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局部反应和全身情况,如是否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因为儿童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可能更容易扩散,所以及时发现异常并就医非常关键。 (二)成年患者 成年患者要注意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这些都有利于局部的恢复。同时要遵医嘱按时复诊,以便医生了解恢复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包皮上有裂口且肿了需要引起重视,及时采取初步处理措施并尽快就医,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同时特殊人群要遵循各自的注意事项来促进恢复。

    2025-10-11 13:53: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