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君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银屑病、湿疹、病毒性皮肤病、痤疮以及性传播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少君,副主任医师,擅长银屑病,湿疹,病毒性皮肤病,痤疮,性传播疾病等诊疗。展开
个人擅长
银屑病、湿疹、病毒性皮肤病、痤疮以及性传播疾病的诊治。展开
  • 产后脱发是什么原因

    产后脱发与孕期产后激素剧烈波动、产后营养结构不合理致头发生长物质供应不足、精神压力大干扰毛囊生理功能及毛囊周期改变使休止期头发比例增加相关。 一、激素水平变化 孕期时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这会使头发的生长期延长,原本较快进入休止期脱落的头发得以维持较长时间的生长状态。而产后雌激素水平迅速回落至孕前水平,毛囊周期发生改变,大量处于生长期的头发同步进入休止期,从而出现脱发现象,这是产后脱发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与女性孕期和产后激素的剧烈波动密切相关。 二、营养因素 产后女性身体处于恢复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若饮食结构不合理,如蛋白质、铁、锌、维生素B族等摄入不足,会影响头发生长所需的物质供应。例如,蛋白质是头发生长的重要原料,缺乏时头发会变得脆弱易脱落;铁元素参与血红蛋白合成,缺铁会导致毛囊营养供应不足;维生素B族对头发的正常代谢有重要作用,缺乏时可能干扰头发生长周期,这些营养缺乏情况都会引发产后脱发。 三、精神因素 产后女性需要照顾新生儿,往往面临较大的精神压力,如睡眠不足、生活节奏紊乱等。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干扰毛囊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头发脱落增多。这种精神因素引起的脱发与产后女性的心理状态和生活压力密切相关,长期的精神不良状态会进一步加重脱发情况。 四、休止期脱发 人体头发存在自然的生长周期,包括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正常情况下,处于休止期的头发比例相对稳定。产后由于身体代谢、激素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毛囊进入休止期的比例明显增加,使得头发脱落数量增多,表现为产后脱发。这是身体在产后生理调整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与毛囊周期的改变紧密相连。

    2025-10-17 10:24:50
  • 耳朵边痒痒是怎么回事?

    耳朵边痒痒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建议: 1.皮肤干燥:当空气干燥或清洁耳朵时,耳垢可能会刺激外耳道皮肤,导致痒痒。保持耳朵周围皮肤的湿润,可以使用保湿霜或润肤露。 2.过敏反应:对耳环、洗发水、化妆品或其他物质过敏时,可能会出现耳部瘙痒。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抗过敏药物。 3.感染:外耳道炎、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常伴有耳部瘙痒、疼痛和分泌物。需要就医,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治疗。 4.耵聍栓塞:耵聍(耳屎)过多积聚在耳道内,可能会刺激外耳道皮肤,引起瘙痒。医生可以使用专业工具清理耵聍。 5.湿疹或其他皮肤病:耳部周围的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也可能导致瘙痒。咨询皮肤科医生,获得适当的治疗建议。 6.外耳道湿疹:这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皮肤病,表现为耳部瘙痒、红肿、脱屑等。需要避免搔抓,保持耳部清洁,使用医生开具的药物治疗。 7.其他原因:耳部寄生虫感染、神经源性瘙痒等也可能导致耳朵边痒痒。这些情况较为罕见,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长期、严重或伴有其他症状的耳朵边痒痒,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频繁挖耳,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保持耳部清洁,但不要过度清洁。如果使用了新的化妆品、洗发水或耳环等,注意观察是否有耳部不适。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免疫系统较弱的人或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人,耳部瘙痒可能需要特别关注。他们可能更容易出现耳部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总之,耳朵边痒痒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咨询医生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2025-10-17 10:24:10
  • 冻疮初期症状

    冻疮初期有皮肤外观表现、感觉异常和皮肤温度变化等情况,好发于血液循环差部位,儿童、女性易长,初期有局限性水肿性红斑(边界不清、按压褪色),常伴瘙痒感,有冷感与灼热感交替,皮肤温度较周围低,有基础疾病或老年人更易出现相关表现。 一、皮肤外观表现 冻疮初期皮肤会出现局限性水肿性红斑,颜色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好发于手指、手背、耳廓、鼻尖、足趾、足跟等部位,这些部位通常是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的区域,儿童由于皮肤薄嫩、血液循环尚未完全发育完善,更容易在这些部位出现冻疮初期表现;女性相对男性更易长冻疮,可能与女性末梢血液循环相对较差以及对寒冷更敏感有关。 (一)红斑特征 红斑边界不清,按压时可褪色,去除压力后红色逐渐恢复。在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当回到温暖环境后血管扩张,就会表现为这种红斑表现。 二、感觉异常 1.瘙痒感:冻疮初期常伴有瘙痒感,这是因为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组织缺氧、代谢产物积聚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的。儿童可能会不自觉地搔抓,需要家长注意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成年人如果瘙痒明显也应尽量控制自己不要过度搔抓。 2.冷感与灼热感交替:在温度变化时,冻疮初期皮肤对温度的感知可能出现异常,有冷感与灼热感交替的情况。比如从寒冷室外进入温暖室内时,可能会先感觉寒冷,随后出现灼热感,这是由于血管收缩与扩张功能紊乱导致的。 三、皮肤温度变化 冻疮初期皮肤温度较周围正常皮肤温度低,用手触摸可感觉到发凉。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雷诺综合征等病史的人群,本身就存在血管痉挛等问题,更容易出现冻疮初期皮肤温度降低的情况;老年人由于血液循环功能减退,也较易出现皮肤温度偏低的冻疮初期表现。

    2025-10-17 10:23:46
  • 手掌发红是什么原因

    手掌发红可能是生理因素、皮肤疾病、系统性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如剧烈运动、湿疹、肝脏疾病等,持续发红或伴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1.生理因素 剧烈运动:手掌在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因为血液循环加快而发红。 环境因素: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或接触热水,也可能导致手掌发红。 情绪因素: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可能会出现手掌发红的现象。 2.皮肤疾病 湿疹:手掌出现湿疹时,可能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症状,伴有明显的瘙痒感。 手癣:由真菌感染引起,手掌会出现红斑、鳞屑、水疱等症状,有时还会伴有瘙痒和疼痛。 接触性皮炎:手掌接触某些过敏原或刺激性物质后,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发红、肿胀、瘙痒等。 3.系统性疾病 肝脏疾病:如肝硬化,可能导致肝功能减退,体内雌激素灭活减少,出现肝掌,表现为手掌发红。 心脏疾病:某些心脏疾病,如二尖瓣狭窄,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起手掌发红。 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导致血管扩张,出现手掌发红、多汗等症状。 4.其他原因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硝苯地平、利福平,可能会引起手掌发红。 遗传因素:某些人可能天生手掌皮肤较薄,毛细血管丰富,容易出现手掌发红的现象。 如果手掌发红持续时间较长、伴有其他症状或原因不明,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手部清洁、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生活习惯。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手掌发红可能需要特别关注,因为他们的身体状况可能对某些原因更为敏感。如果有任何疑虑或担忧,应及时咨询医生的建议。

    2025-10-17 10:23:25
  • 蚊子咬了怎么办

    被蚊子叮咬后先清水轻柔冲洗保持局部清洁,取干净毛巾裹冷水等冷敷,可选用含炉甘石洗剂制剂涂抹,避免抓挠,婴幼儿冷敷控温、外用药物遵医,老年人注重清洁异常需就医,过敏史者密切观察,被咬后保持清洁干燥并通过穿长袖、用蚊帐、涂驱蚊剂等物理防护措施预防再次叮咬降低风险。 一、局部清洁舒缓:被蚊子叮咬后,首先可用清水轻柔冲洗叮咬部位,清除可能残留的蚊虫分泌物等,减少对皮肤的持续刺激,保持局部皮肤清洁。二、冷敷缓解不适:取干净毛巾包裹冰块或冷水,对叮咬部位进行冷敷,每次冷敷时长控制在10-15分钟,通过低温作用收缩局部血管,减轻肿胀与瘙痒感,尤其适合儿童等人群,需注意冷敷温度不宜过低以免冻伤皮肤。三、外用药物辅助:可选用含炉甘石洗剂的制剂涂抹叮咬处,起到收敛、止痒功效,但儿童使用时要选择儿童专用且温和的相关制剂,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四、避免抓挠行为:无论是何种人群,都应尽量避免搔抓叮咬部位,因为抓挠易致使皮肤破损,儿童皮肤更为娇嫩,抓挠后更易引发感染等问题,需引导儿童克制抓挠欲望。五、特殊人群留意:婴幼儿被蚊子叮咬后,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冷敷时要严格把控温度,外用药物选择需咨询医生后谨慎使用;老年人皮肤代谢功能下降,被叮咬后更要注重局部清洁,若出现异常红肿加重、长时间不消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有过敏史人群被蚊子叮咬后要密切观察自身反应,一旦出现严重过敏征象如全身大面积皮疹、呼吸困难等要立即就医。六、预防后续情况:被咬后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可通过穿着长袖衣物、使用蚊帐、涂抹安全有效的驱蚊剂等物理及防护措施减少再次被蚊子叮咬,降低后续皮肤不适及感染等风险。

    2025-10-17 10:22:3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