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君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银屑病、湿疹、病毒性皮肤病、痤疮以及性传播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少君,副主任医师,擅长银屑病,湿疹,病毒性皮肤病,痤疮,性传播疾病等诊疗。展开
个人擅长
银屑病、湿疹、病毒性皮肤病、痤疮以及性传播疾病的诊治。展开
  • 长痱子了咋办

    为缓解长痱子症状,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温水洗澡并轻柔拍干,尤其注意婴幼儿皮肤褶皱处;穿着宽松透气棉质衣物;降低环境温度,用空调风扇等但避免直吹,保持室内流通;局部用清凉止痒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皮肤破损者避免),婴幼儿护理更细致,不建议用爽身粉,严重及时就医,老年人避免搔抓防感染,伴感染及时就医。 做法:每天用温水洗澡,洗澡时可轻轻擦拭皮肤,但动作要轻柔,避免擦伤皮肤。洗完澡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皮肤,不要用力擦拭。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皮肤褶皱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清洁干燥。 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 原因:穿着紧身、不透气的衣物会阻碍汗液的蒸发,加重痱子的症状。宽松透气的衣物可以让空气更好地流通,有利于汗液的蒸发,从而缓解痱子。 做法:选择棉质、宽松、透气性好的衣物,如棉质的短袖、短裤等。避免给孩子穿化纤类、紧身的衣物。在炎热的天气里,尽量减少穿着的衣物数量,但要注意避免孩子着凉。 降低环境温度 原因:高温环境会促使汗腺分泌更多汗液,容易加重痱子。降低环境温度可以减少汗液的分泌,缓解痱子。 做法:可以使用空调、风扇等设备来降低室内温度,但要注意避免空调直吹孩子或老人等特殊人群。对于婴幼儿,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一般保持在26℃-28℃左右比较适宜。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局部使用清凉止痒的药物 原因:一些清凉止痒的药物可以缓解痱子引起的瘙痒等不适症状。 做法: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将其摇匀后涂抹在长痱子的部位。但要注意,如果皮肤有破损,应避免使用炉甘石洗剂。对于婴幼儿,使用药物时要格外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婴幼儿长痱子时,由于皮肤娇嫩,护理要更加细致。除了上述措施外,要注意保持婴儿床的清洁干燥,勤换尿布。避免给婴儿使用粉质的爽身粉,因为粉质可能会堵塞汗腺导管,加重痱子。如果痱子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新陈代谢较慢,皮肤也相对较薄,长痱子后要注意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可以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保持居住环境凉爽通风。如果痱子伴有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5-10-22 11:15:29
  • 天天头发都湿是怎么回事

    头发湿的原因包括生理性的运动量过大、环境温度过高、穿着过厚或保暖过度,以及病理性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致高代谢多汗伴相关症状、糖尿病因自主神经病变出汗异常伴血糖波动等表现、结核病感染后发热盗汗伴其他结核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因神经调节失衡出汗异常。 一、生理性因素 1.运动量过大: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代谢增强,通过出汗来散热以维持体温平衡。不同年龄人群运动量差异明显,儿童因活泼好动,日常玩耍、奔跑等活动易使运动量较大,从而导致头发湿;成年人若从事体力劳动或高强度运动,也会出现大量出汗致头发湿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生理调节现象。 2.环境温度过高:当处于高温环境中时,外界温度高于人体体温,身体需要通过出汗来散发多余热量,以保持体温稳定。不同性别在高温环境下出汗情况无本质差异,但整体环境温度对汗液分泌影响显著,高温环境持续时间越长,头发湿的情况可能越频繁。 3.穿着过厚或保暖过度:穿着厚重的衣物或过度保暖时,身体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会以出汗形式排出,尤其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且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较成人更易因保暖过度出现头发湿的状况。 二、病理性因素 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新陈代谢加快,产热增多,患者会出现多汗症状,除头发湿外,常伴有心慌、手抖、体重减轻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发病机制与甲状腺激素对机体代谢的调控异常相关。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自主神经对汗腺的调节功能,导致出汗异常。例如,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多汗情况,尤其在夜间或空腹时,头发湿可能是其中一种表现,同时可能伴随血糖波动、乏力等症状。 3.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发热、盗汗等症状,其中盗汗表现为夜间睡眠时出汗,醒来后头发可因汗液而湿透,还常伴有低热、咳嗽、乏力等其他结核相关症状。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种因素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内分泌失调等,会影响自主神经对汗腺的正常调节,使汗腺分泌异常,出现头发经常湿透的情况,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与神经调节失衡密切相关。

    2025-10-22 11:14:45
  • 疤痕出现多久之后可以使用激光治疗

    疤痕出现后激光治疗时间因疤痕类型而异,浅表性疤痕一般在形成后3-6个月左右考虑;增生性疤痕通常在受伤后6个月左右,严重或特殊情况需提前或推迟;疤痕疙瘩一般在形成后6-12个月左右,有遗传史等需更早评估;凹陷性疤痕一般在6个月至1年左右,老年等特殊情况评估时间有差异,均需专业医生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一、浅表性疤痕 时间范围:一般在疤痕形成后3-6个月左右可考虑激光治疗。此时疤痕处于相对稳定阶段,表皮基本修复完整,激光治疗相对安全且效果较好。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皮肤修复能力较强,可适当观察至6个月左右;而成年人若疤痕无特殊变化,3个月后可根据情况评估是否适合激光治疗。 二、增生性疤痕 早期干预时机:增生性疤痕通常在伤口愈合后1-3个月内开始增生,一般建议在疤痕增生期过后,即受伤后6个月左右考虑激光治疗。但如果疤痕增生情况较为严重,如明显红肿、隆起且影响功能等,需提前由专业医生评估。对于儿童增生性疤痕患者,因其皮肤对增生反应可能更敏感,需密切关注,在6个月后谨慎评估;成年女性若处于孕期或哺乳期,需推迟激光治疗时间,待哺乳期结束后再考虑,避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潜在影响。 三、疤痕疙瘩 治疗起始时间:疤痕疙瘩一般在伤口愈合后数周内就开始形成,但其治疗时机相对复杂。通常建议在疤痕疙瘩形成后6-12个月左右,待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考虑激光治疗。对于有家族疤痕疙瘩遗传史的人群,受伤后需更密切监测,一旦发现有疤痕疙瘩倾向,应尽早由多学科团队(包括皮肤科、整形科等)评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儿童疤痕疙瘩患者,由于其生长发育特点,治疗需更加谨慎,评估时间可能适当延长至12个月后,同时要考虑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四、凹陷性疤痕 合适治疗时间:凹陷性疤痕在伤口愈合后即可开始观察,一般在6个月至1年左右可考虑激光治疗。对于老年患者,由于皮肤修复能力下降,评估时间可适当延长至1年左右;而年轻患者若凹陷性疤痕无改善迹象,6个月后可根据疤痕具体情况考虑激光治疗。同时,不同年龄、不同身体部位的凹陷性疤痕,激光治疗的具体时间选择也会有所差异,需由专业医生结合临床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2025-10-22 11:14:29
  • 如何改善肤质较差的皮肤状况

    皮肤护理需选择适合肤质的洁面产品早晚温和清洁且水温适宜,每日用合适防晒指数防晒霜并搭配物理防晒方式,选用含透明质酸等保湿成分护肤品保持水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食物、保证饮水、避免高油高糖,保证充足睡眠,孕妇选经安全认证护肤品,儿童用儿童专用温和护肤品,敏感肌选无香料无酒精低刺激产品且清洁动作轻柔。 一、清洁护理得当 选择适合自身肤质的洁面产品至关重要,例如油性皮肤可选用含氨基酸或控油成分的洁面产品,每日清洁次数不宜过多,一般早晚各一次即可,清洁时水温以30~32℃为宜,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皮肤,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 二、严格做好防晒措施 紫外线是导致肤质变差的重要诱因,日常需每日使用防晒霜,根据不同场景选择合适防晒指数的产品,如SPF30~50、PA+++以上的防晒霜,同时在户外活动时搭配遮阳帽、太阳镜、遮阳伞等物理防晒方式,长期坚持可有效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延缓肤质恶化。 三、注重皮肤保湿工作 选用含保湿成分的护肤品,常见有效成分包括透明质酸、甘油、神经酰胺等,干性皮肤可选择滋润度较高的保湿霜,中性及油性皮肤可选用保湿乳液。保持皮肤水分充足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正常代谢和屏障功能,改善肤质状态。 四、调整饮食与作息 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橙子、菠菜等,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建议1500~2000ml,同时避免高油、高糖食物,这类食物易引发皮肤问题。作息方面需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每日睡眠时间建议7~8小时,熬夜会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导致肤质变差,如出现暗沉、长痘等情况。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应选择经过孕妇安全认证的护肤品,避免使用含有维A酸、水杨酸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以防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注意保持良好作息和合理饮食。 儿童:需选用儿童专用温和护肤品,避免使用成人护肤品,因其成分可能不适合儿童娇嫩肌肤,日常同样要注意防晒和保湿,根据儿童肤质特点选择合适护理产品。 敏感肌人群:在选择护肤品时要格外谨慎,优先选择无香料、无酒精、低刺激的产品,清洁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摩擦皮肤,若肤质问题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5-10-22 11:13:58
  • 什么是花斑藓

    花斑藓是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引起的表浅感染,诱因有高温潮湿等,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皮脂腺丰富部位,有特定皮疹特点,可通过临床表现和真菌学检查诊断,需与白癜风等鉴别,治疗有外用和系统药物,要注意预防。 病因 马拉色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高温潮湿、多脂多汗、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影响下,马拉色菌可由孢子相转为菌丝相,从而侵犯皮肤导致发病。 临床表现 好发人群: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可能与该人群皮脂腺分泌旺盛、出汗多等因素有关。儿童也可发病,但相对较少。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患病,但受上述诱发因素影响。 好发部位: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颈部、前胸、后背、上臂等。 皮疹特点:初起为以毛孔为中心、边界清楚的点状斑疹,可为褐色、淡褐色、淡红色、淡黄色或白色,逐渐增大至指甲盖大小,圆形或类圆形,邻近皮损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状,表面覆有糠秕状鳞屑。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度瘙痒。在夏季多汗等情况下,皮疹可能会加重,冬季可减轻或消退,但易复发。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根据上述好发部位、皮疹特点等可初步怀疑花斑癣。 真菌学检查:刮取皮损处鳞屑,进行真菌镜检可见圆形或卵圆形芽生孢子及短菌丝;真菌培养可进一步明确菌种。 鉴别诊断 白癜风:皮损为色素脱失斑,边界清楚,无鳞屑,无自觉症状,伍德灯检查有助于鉴别,花斑癣在伍德灯下呈棕黄色或黄白色荧光,白癜风为纯白色荧光。 贫血痣:为局限性色素减退斑,出生后即有,摩擦局部时白斑不发红,而周围正常皮肤发红,花斑癣则相反,摩擦后皮损处发红。 玫瑰糠疹: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皮疹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有母斑,鳞屑较薄,真菌检查阴性。 治疗 外用药物:可选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洗剂、咪康唑霜、克霉唑霜等,外用药物需坚持使用数周,以确保彻底杀灭真菌。 系统药物治疗:对于皮损面积大、单纯外用药物疗效不佳者,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但口服药物有一定肝毒性等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预防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后及时洗澡、更换衣物。 尽量避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易诱发花斑癣的药物。 对于多汗体质者,可使用爽身粉等保持皮肤干燥。

    2025-10-22 11:13: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