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擅长: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介入及开颅手术)含脑出血、脑梗、脑血管狭窄、动脉瘤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上海市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有丰富的脑血管病临床诊疗经验,熟练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烟雾病,脑梗、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狭窄、颈动脉狭窄,高血压脑出血,脑溢血,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脑外伤、颅骨缺损、脑积水、脊髓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手术经验丰富,疗效满意。获得教育部及上海市医疗成果奖一等奖各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国家专利8项。

展开
个人擅长
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介入及开颅手术)含脑出血、脑梗、脑血管狭窄、动脉瘤等。展开
  • 老是后脑勺疼怎么回事

    后脑勺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紧张性头痛、颈椎问题、高血压、眼部问题、感染等。如果持续时间较长、频繁发作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检查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紧张性头痛:这是最常见的后脑勺疼的原因之一。通常由于压力、焦虑、疲劳或不良姿势引起。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渐进性肌肉松弛。 改变姿势:定期活动颈部和肩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2.颈椎问题:颈椎病变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等可能导致后脑勺疼。可能伴随颈部疼痛、僵硬或上肢麻木等症状。建议就医进行详细的颈椎检查,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包括物理治疗、颈部支撑或药物治疗。 3.高血压:高血压有时会引起头部疼痛,包括后脑勺疼。如果您有高血压病史,应密切监测血压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4.眼部问题:眼睛疲劳、近视、远视或散光等眼部问题可能导致后脑勺疼。检查视力并咨询眼科医生的建议。 5.感染:头部或颈部的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或颈部淋巴结炎等,可能引起后脑勺疼。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6.其他原因: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头部外伤、颞下颌关节紊乱等也可能导致后脑勺疼。这些情况需要进一步的医学评估和诊断。 如果后脑勺疼持续时间较长、频繁发作、伴随其他症状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头部CT、MRI等,以确定具体原因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此外,以下是一些一般性的注意事项: 避免诱因:尽量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设备、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可能导致后脑勺疼的因素。 记录疼痛:记录后脑勺疼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以便向医生提供详细信息。 不要自行用药:除非医生建议,不要自行使用止痛药或其他药物,以免掩盖症状或引起其他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后脑勺疼的原因可能因人而异,对于某些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或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可能需要特殊的考虑和处理。因此,在面对后脑勺疼时,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2025-09-29 11:00:54
  • 脑中线脂肪瘤的危害

    脑中线脂肪瘤可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如引发癫痫、颅内压增高致头痛呕吐及视力问题,还可累及下丘脑-垂体轴干扰内分泌,儿童受影响更突出且颅内压高可影响智力,成年内分泌失调影响生活工作,位置特殊手术有切除难度及术后感染、神经损伤等风险。 一、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脑中线脂肪瘤可因占据颅内空间或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刺激作用,引发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例如,部分患者会出现癫痫发作,这是由于脂肪瘤改变了局部脑电活动,相关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具体数值可参考临床统计,如部分研究显示约10%-30%)的脑中线脂肪瘤患者会发生癫痫,癫痫发作可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干扰,如突然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等,影响其工作、学习及社交活动。同时,若脂肪瘤导致颅内压增高,可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长期颅内压增高还可能对视神经造成压迫,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问题,影响患者的视觉功能。 二、对内分泌系统的干扰 某些脑中线脂肪瘤可能累及下丘脑-垂体轴区域,进而影响激素分泌。对于儿童患者而言,激素分泌紊乱可能严重干扰生长发育进程,如导致生长迟缓、青春期发育异常等;对于成年患者,可能出现内分泌失调相关表现,例如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可影响生殖功能,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导致代谢紊乱等,从而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影响 儿童患者:脑中线脂肪瘤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突出,除了上述内分泌紊乱相关的生长发育问题外,颅内压增高若未得到及时控制,还可能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因为长期颅内压异常会阻碍脑部正常的营养供应和代谢调节。 成年患者:内分泌失调带来的症状如性功能减退、代谢异常等会持续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且手术等治疗相关风险也可能因成年患者的身体状况而有所不同,需综合评估其整体健康状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四、手术相关风险 脑中线脂肪瘤若位置特殊,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手术过程中可能面临较高的风险,如术后感染、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风险。例如,若脂肪瘤邻近重要神经结构,手术中损伤神经的概率增加,可能导致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功能障碍,如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等,这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自理能力。

    2025-09-29 10:58:24
  • 脑静脉血管脂肪瘤

    脑静脉血管脂肪瘤是罕见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病变由成熟脂肪组织与静脉结构混合构成发病机制或与胚胎发育异常分化相关部分患者无症状多因他因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有症状者可致头痛、癫痫、神经功能缺损等表现MRI是主要诊断手段T1示高信号脂肪成分T2示静脉结构无症状且无进展者定期复查有明显症状时可考虑手术儿童患者手术风险高优先评估非药物措施妊娠期需权衡MRI风险分娩后定方案。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脑静脉血管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病变,由成熟脂肪组织与静脉结构混合构成,病变内脂肪成分与静脉相互交织,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和脂肪组织的异常分化相关。 二、临床表现 1.无症状人群: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因其他原因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2.有症状人群:若病变累及脑实质相关区域,可能出现头痛、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表现,具体症状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异,如病变靠近功能区可能导致相应的运动、感觉等功能障碍。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是主要诊断手段,T1加权像可显示高信号脂肪成分,T2加权像可清晰显示静脉结构,呈现特征性的脂肪与静脉混合信号表现,有助于明确病变位置、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四、治疗原则 1.观察随访:对于无症状且病变无明显进展的患者,通常采取定期影像学复查观察病情变化的策略,密切关注病变是否出现体积增大、症状加重等情况。 2.手术干预:当病变引起明显临床症状,如持续头痛、癫痫频繁发作或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性加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目的主要是切除病变以缓解症状,但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与获益。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脑静脉血管脂肪瘤患者手术风险相对更高,应优先评估非药物干预措施,密切监测病变对儿童生长发育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定期进行全面的神经发育评估,根据具体情况谨慎决策治疗方案。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诊断脑静脉血管脂肪瘤时,需权衡MRI检查的必要性与辐射可能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同时密切观察病变在妊娠期的变化,分娩后再根据病情决定后续处理方案,充分考虑母婴双方的健康状况。

    2025-09-29 10:56:45
  • 脑血管瘤有前兆吗

    脑血管瘤即颅内动脉瘤部分患者可能有前兆表现,包括头痛(突然剧烈头痛,有基础病史者需更警惕破裂风险)、眼部症状(如视物模糊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神经功能异常表现(如面部麻木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或有基础病史者需重视),这些表现非特异,出现异常表现尤其是突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时应高度警惕脑血管瘤,尽快就医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 头痛:较为常见的前兆之一,多为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可能是动脉瘤局部轻微渗漏血液刺激周围组织引起。例如部分患者会感觉头部如同被重器击打般疼痛,疼痛程度较为剧烈,且可能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出现头痛表现,但对于有高血压等基础病史的人群,更需警惕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头痛的可能,因为基础病史可能增加动脉瘤破裂风险,头痛时需更及时就医排查。 眼部症状:若动脉瘤压迫到眼部相关神经等结构,可能出现眼部症状。比如一侧眼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或眼部周围疼痛等。不同年龄人群眼部对动脉瘤压迫的耐受和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眼部发育尚不完善,若出现眼部异常表现更应引起重视,尽快检查排查是否存在颅内动脉瘤等问题。女性在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身体各系统发生变化,若出现眼部症状也不能忽视颅内动脉瘤的可能。 神经功能异常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面部麻木、口角歪斜、肢体轻度无力或麻木等类似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这是因为动脉瘤可能影响到周围神经组织,导致神经传导等出现异常。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大量吸烟、酗酒等人群,出现此类神经功能异常表现时,更要考虑到颅内动脉瘤等严重疾病的可能,需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有基础病史如脑血管畸形等的患者,出现神经功能异常前兆表现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可能病因,尽快排查颅内动脉瘤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前兆表现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一定有脑血管瘤,很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表现。但一旦出现上述异常表现,尤其是突然发生且较严重或持续不缓解的情况,应高度警惕脑血管瘤的可能,尽快到医院进行头颅CT、头颅MRI(磁共振成像)或脑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以便早期发现脑血管瘤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025-09-29 10:55:21
  • 继发性桥小脑角脂肪瘤

    继发性桥小脑角脂肪瘤由胚胎发育神经管闭合异常等因素致局部组织异常增生引发,临床表现有听力下降、耳鸣、面部麻木、头痛等多种症状,主要依赖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肿瘤小无症状时定期复查的随访观察和肿瘤大压迫致症状时的手术切除,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谨慎选方案并加强术后护理,老年要综合考量基础疾病选对机体负担小的策略,女性妊娠时需权衡对胎儿影响,绝经后依自身状况选治疗措施。 一、定义与病因 继发性桥小脑角脂肪瘤是由特定因素引发的发生于桥小脑角区域的脂肪瘤,胚胎发育时期神经管闭合异常等因素可能参与其病因,局部组织异常增生也可导致该病变出现。 二、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听力下降、耳鸣、面部麻木、头痛等症状,系肿瘤压迫桥小脑角区神经血管结构所致,因肿瘤压迫部位及程度不同,症状表现存在差异,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眩晕等表现。 三、诊断方法 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其中磁共振成像(MRI)为重要手段,MRI下可见桥小脑角区脂肪瘤呈T1WI与T2WI均高信号特征,可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关系,从而明确诊断。 四、治疗方式 1.随访观察:若肿瘤较小且患者无明显症状,可定期行影像学复查,密切关注肿瘤变化情况。 2.手术治疗:当肿瘤较大压迫周围组织引发明显症状时,需考虑手术切除肿瘤,以解除肿瘤对神经血管的压迫、改善症状,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需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身体各系统发育未成熟,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治疗前需全面评估患儿身体状况,谨慎选择治疗方案,术后需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恢复情况。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考量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手术或其他治疗方式需权衡对整体身体状况的影响,尽量选取对机体负担较小的治疗策略。 3.女性患者:妊娠期间发生继发性桥小脑角脂肪瘤,治疗方案需充分权衡对胎儿的影响,非必要时尽量避免妊娠早期进行有创治疗,产后依具体情况制定合适治疗计划;绝经后女性患者亦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及肿瘤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措施。

    2025-09-29 10:50:2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