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自1990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医疗专业并留校,在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至今,2003年获泌尿外科博士学位,同年晋升副教授。 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和手术技能,特别擅长前列腺疾病、肾上腺外科、泌尿系肿瘤、输尿管狭窄的重建修复以及男科疾病的诊治研究,先后具备并熟悉、开展了TUR电切、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手术资格与技术,近年来主要方向为膀胱癌等尿路上皮癌、肾癌、前列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新辅助治疗和精准治疗,对前列腺炎,男科疾病、性功能障碍及心理治疗等也有所建树。 学术任职 系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中华男科学性医学专委会会员、AUA注册会员,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湖南省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南大学第2,3,4届(现任)本科生教学质量校级督导,并曾经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全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第5,6届(2015,2016年)全国总决赛评委。 目前,还兼任默沙东、辉瑞,海正辉瑞,西安杨森,日本武田、阿斯利康等公司特约高级讲者。
展开-
治尿道炎的方法有哪些
尿道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及不同人群特殊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多饮水、注意休息、避免性生活;药物治疗中细菌性、淋菌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分别选用合适抗生素,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中医治疗有中药内服和外治;儿童、孕妇、老年人治疗各有特殊注意事项,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处理以促进康复。 一、一般治疗 1.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有助于细菌及炎性分泌物的排出,减轻尿道炎症状。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ml左右,这对于各年龄段人群都适用,尤其对于有尿道炎的患者,充足的水分摄入能促进尿液排出,减少细菌在尿道停留时间。 2.注意休息:患病期间身体抵抗力相对下降,充足的休息有助于机体恢复免疫力,利于尿道炎的康复。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都应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成人每天建议7-8小时睡眠,儿童根据年龄不同睡眠时间有所差异,如婴幼儿需12-14小时等。 3.避免性生活:性生活可能会导致炎症加重,还可能将病原体传染给性伴侣,所以在尿道炎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这适用于所有性活跃人群,包括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治疗 对于细菌性尿道炎:根据病原菌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例如,大肠埃希菌感染常选用喹诺酮类药物等。但需注意,药物的选择应依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来确定,这样能更精准地杀灭病原体。 对于淋菌性尿道炎:常用头孢曲松等药物进行治疗,这类药物能针对淋球菌发挥作用,有效杀灭病原体,控制炎症。 对于非淋菌性尿道炎:若由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引起,可选用阿奇霉素等药物,其对支原体、衣原体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特殊人群如孕妇,由于其生理特殊性,抗生素的选择需更加谨慎,要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选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三、中医治疗 1.中药内服:一些中药方剂可能对尿道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例如八正散等,具有清热利湿通淋的功效。但中药的使用需在中医师的辨证论治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来组方用药,不同体质的患者(如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等)所用的中药方剂可能不同。 2.中医外治:如中药坐浴等方法,通过药物的温热和药力作用于局部,可能有助于改善尿道炎症状。但中医外治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尤其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操作时需更加谨慎,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尿道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重视。儿童尿道炎可能与卫生习惯不良等有关,治疗时除了遵循上述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原则外,要特别注意保持儿童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勤换内裤,且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避免使用对儿童有较大副作用的药物,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因素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孕妇:孕妇患尿道炎需谨慎处理。由于孕妇处于特殊生理阶段,药物选择要兼顾母体和胎儿的健康,一般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等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胎儿情况。 3.老年人:老年人尿道炎可能与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有关。治疗时除了针对尿道炎进行治疗外,还要关注基础疾病的情况。在药物选择上要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减退的特点,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2025-10-11 14:02:54 -
龟头黏膜是指什么
龟头黏膜是覆盖龟头表面的特殊组织,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且富含神经末梢,有保护和感觉传导功能,龟头炎与龟头黏膜受病原体等刺激有关,某些龟头黏膜病变可能与肿瘤发生相关。 一、龟头黏膜的定义 龟头黏膜是覆盖在男性龟头表面的一层特殊组织。龟头是男性阴茎前端的球状物,其表面的黏膜具有保护龟头内部组织、参与感觉传导等功能。从组织学角度来看,龟头黏膜由多层上皮细胞等构成,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敏感性。 二、龟头黏膜的结构特点 1.上皮细胞组成:龟头黏膜主要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这种上皮细胞的结构使得龟头黏膜具有一定的抵御外界物理、化学刺激的能力。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其龟头黏膜上皮细胞的形态和排列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时期与成年时期相比,细胞的分化程度等有所不同;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男性,如长期处于卫生条件较差环境或有不良卫生习惯的男性,上皮细胞可能会出现增生、炎症等改变。 2.神经分布:龟头黏膜内富含丰富的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使得龟头具有较为敏感的感觉功能,在性感觉传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同性别在这方面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但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男性龟头黏膜神经分布的密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而有过某些病史,如龟头部位曾有外伤、感染等情况的男性,可能会影响神经的正常分布和功能。 三、龟头黏膜的生理功能 1.保护功能:作为龟头的外层组织,龟头黏膜可以阻挡外界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入,防止其对龟头内部的海绵体等组织造成感染。例如,正常的龟头黏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常见的致病菌,维持龟头局部的微环境稳定。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的男性,由于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龟头黏膜的保护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更容易发生感染等问题,因此这类人群需要更加注重龟头部位的清洁和护理。 2.感觉传导功能:通过丰富的神经末梢,龟头黏膜能够将外界的刺激(如触觉、温度觉等)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让男性感知到外界对龟头的刺激情况。在性生活中,龟头黏膜的感觉传导功能对于性快感的产生起着关键作用。不同年龄的男性,其龟头黏膜的感觉敏感度可能不同,一般来说,青壮年时期感觉较为敏感,而随着年龄增长,敏感度可能会逐渐下降;有过龟头部位手术史的男性,可能会影响感觉传导功能,导致感觉异常等情况。 四、龟头黏膜相关疾病与龟头黏膜的关系 1.龟头炎与龟头黏膜:当龟头黏膜受到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真菌等感染)、外伤、局部刺激(如不恰当的清洁用品刺激、内裤摩擦等)时,容易引发龟头炎。例如,真菌性龟头炎往往是由于真菌侵犯龟头黏膜,导致黏膜出现红肿、瘙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对于儿童患者,如果存在包皮过长且清洁不及时的情况,也容易引起龟头黏膜的炎症反应,因为过长的包皮容易积聚污垢,刺激龟头黏膜。而对于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男性,其龟头黏膜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反复发生龟头炎等疾病。 2.龟头黏膜病变与肿瘤:某些龟头黏膜的病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例如阴茎鳞状细胞癌可能会起源于龟头黏膜的上皮细胞异常增生。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等)等因素可能会影响龟头黏膜的细胞代谢,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对于有家族肿瘤病史的男性,需要更加密切关注龟头黏膜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病变。
2025-10-11 14:01:58 -
尿道口肿胀什么原因
尿道口肿胀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包括尿道炎(细菌性、淋菌性、非淋菌性)、膀胱炎蔓延、性传播感染(如尖锐湿疣);非感染性因素包括机械性刺激(外伤、长期摩擦)、过敏反应(接触性过敏、药物过敏)、尿道口囊肿或息肉。 一、感染性因素 (一)尿道炎 1.细菌性尿道炎:大肠杆菌等常见细菌感染尿道,可引发尿道口肿胀。性生活不卫生、尿道损伤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不同年龄人群感染风险不同,如性生活活跃的中青年更容易因不洁性行为感染细菌导致尿道炎出现尿道口肿胀。儿童若有尿布更换不及时等情况,也可能因细菌感染引发尿道炎症致尿道口肿胀。 2.淋菌性尿道炎: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男性感染后多有尿道脓性分泌物,同时伴有尿道口肿胀、尿痛等症状。在有不洁性接触史的人群中高发,不同性别均可能患病,但男性症状相对更典型。 3.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由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所致,性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症状相对淋菌性尿道炎较缓和,但也会出现尿道口肿胀、轻度尿道分泌物等表现,各年龄段有性生活人群均可发病。 (二)膀胱炎蔓延 膀胱炎若未及时控制,感染可能蔓延至尿道,引起尿道口肿胀。膀胱炎常见于女性,与女性尿道短直等解剖结构有关,若女性膀胱炎未得到有效治疗,感染上行可累及尿道导致尿道口肿胀。男性膀胱炎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因各种原因引发,进而出现尿道口肿胀情况。 (三)性传播感染 除了上述淋菌性尿道炎,其他性传播感染如尖锐湿疣等也可能导致尿道口肿胀。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表现为尿道口周围出现菜花样、乳头状赘生物,同时可伴有尿道口肿胀,多有不洁性接触史,各年龄段有高危性行为人群易患。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机械性刺激 1.外伤:尿道口受到外力撞击、摩擦等外伤,如性生活时过于粗暴、骑跨伤等,可导致尿道口肿胀。不同人群中,性生活活跃的中青年可能因不当性行为导致外伤,儿童若有会阴部外伤史也可能出现尿道口肿胀情况。 2.长期摩擦:长期穿紧身内裤、长时间骑自行车等,可使尿道口长期受到摩擦,引起局部组织充血肿胀。长时间骑自行车的人群,如职业自行车运动员等,更容易出现因长期摩擦导致的尿道口肿胀;儿童若穿不合身的紧身衣等也可能因摩擦出现尿道口肿胀。 (二)过敏反应 1.接触性过敏:使用某些局部卫生用品,如香皂、沐浴露、避孕套等,可能引起尿道口过敏反应,出现肿胀、瘙痒等症状。不同个体对卫生用品的过敏反应存在差异,有过敏体质的人群更容易发生接触性过敏导致尿道口肿胀。儿童使用不合适的尿布等也可能因接触性过敏出现尿道口肿胀。 2.药物过敏: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累及尿道口时可导致尿道口肿胀。不同药物过敏反应表现不同,有药物过敏史的人群需特别注意,儿童用药需更加谨慎,因为儿童对药物过敏的反应可能更剧烈。 (三)尿道口囊肿或息肉 1.尿道口囊肿:是尿道口部位的囊性肿物,可导致尿道口肿胀。囊肿较小时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囊肿增大可出现尿道口肿胀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生。 2.尿道口息肉:多见于女性,是尿道口部位的良性息肉样组织,可引起尿道口肿胀、排尿不适等症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可能与局部慢性炎症刺激等有关。
2025-10-11 14:00:51 -
前列腺炎的原因是什么
前列腺炎的发病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细菌、非细菌病原体经尿道、血液循环、淋巴系统等途径侵入)、排尿功能障碍(尿液反流刺激前列腺)、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焦虑抑郁致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异常)、免疫反应异常(自身免疫错误攻击前列腺组织)、盆底神经肌肉活动异常(盆底肌肉紧张等影响前列腺功能),不同人群因相应危险因素如卫生习惯、性行为、尿道结构、精神压力、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患病风险各异。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常见的致病细菌有大肠埃希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前列腺,例如经尿道上行感染,细菌从尿道外口进入尿道,再逆行侵入前列腺腺管;也可经血液循环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中的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前列腺;还可能经淋巴感染,前列腺周围的炎症通过淋巴管蔓延至前列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受到细菌感染的影响,比如青壮年男性相对更容易因为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原因引发细菌经尿道的上行感染。有尿道器械检查史的人群,由于检查可能损伤尿道黏膜,增加了细菌侵入前列腺的机会,病史方面如有泌尿系统感染未及时治疗等情况也会增加细菌感染前列腺引发前列腺炎的风险。 2.非细菌病原体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等非细菌病原体也可导致前列腺炎。它们感染前列腺的途径可能与细菌类似,经尿道、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等侵入。在生活方式方面,不洁的性行为等可能增加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风险,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感染,有不洁性行为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病史中如有类似病原体感染未规范治疗等情况也会影响。 二、排尿功能障碍 1.尿液反流: 当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等原因导致尿液反流进入前列腺时,尿液中的一些成分会刺激前列腺,引起炎症反应。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中都可能发生,比如存在尿道结构异常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尿液反流,有尿道手术史等病史的人群也可能因为尿道结构改变而引发尿液反流进而导致前列腺炎。 三、精神心理因素 1.长期焦虑、抑郁等情绪: 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的人,体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会受到影响。例如,长期焦虑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前列腺的收缩等功能紊乱,从而增加前列腺炎的发病风险。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因为精神心理因素患病,比如一些工作压力大的中青年男性,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病史中如有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等情况的人群更易受影响。 四、免疫反应异常 1.自身免疫因素: 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前列腺组织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从而引发炎症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异常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关,不同遗传背景的人群发病风险不同,比如有家族免疫性疾病遗传史的人群可能相对更容易出现自身免疫因素导致的前列腺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受到遗传因素影响而发病。 五、盆底神经肌肉活动异常 1.盆底肌肉紧张等情况: 盆底肌肉紧张等神经肌肉活动异常会导致骨盆区域疼痛不适等症状,同时也可能影响前列腺的正常生理功能,引发前列腺炎相关症状。例如,长期久坐的人群,盆底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因为久坐等生活方式而导致盆底神经肌肉活动异常,有长期久坐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2025-10-11 13:58:59 -
女孩有膀胱吗
女孩和男孩一样有膀胱,它是储尿器官,有特定结构和功能。不同年龄段女孩膀胱有不同特点,婴幼儿期容量小、神经调节不完善;儿童期需培养良好排尿习惯;青春期要注意生活方式和个人卫生,需关注不同阶段膀胱健康及相关问题。 一、膀胱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1.结构方面 膀胱是一个肌性囊状器官,位于盆腔内。女孩的膀胱有不同的发育阶段,在儿童时期,膀胱的大小、位置等会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而变化。从组织结构上看,膀胱壁由黏膜层、肌层和外膜组成。黏膜层有丰富的皱襞,当膀胱内尿液充盈时皱襞会消失;肌层由平滑肌纤维构成,分为内纵、中环和外纵三层,这些肌肉协同作用可以控制排尿;外膜在膀胱顶部为浆膜,其余部分为纤维膜。 2.功能方面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尿液。当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输尿管流入膀胱后,膀胱可以根据尿液的量进行储尿,当尿液达到一定量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排尿反射,将尿液排出体外。例如,正常情况下,女孩膀胱内尿液积累到一定程度(一般儿童可能在300-500毫升左右有尿意,但个体有差异),就会产生排尿的感觉,然后通过自主控制或不自主的排尿动作将尿液排出。 二、不同年龄段女孩膀胱的特点及相关健康考量 1.婴幼儿期 婴幼儿女孩的膀胱容量相对较小,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大。例如,新生儿膀胱容量约为30-60毫升,1岁时约为150毫升,3岁时约为250毫升左右。由于膀胱容量小,所以排尿次数相对较多,一般新生儿每天排尿20-25次,1岁时约15-16次,3岁时约10-12次。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注意观察女孩排尿情况,若出现排尿频繁、尿痛、尿色异常等情况,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有感染等问题,需要及时就医。 婴幼儿的膀胱神经调节功能还不完善,可能会出现夜间不自主排尿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改善。但如果到了5岁以后仍然经常出现夜间尿床,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病理性因素,如泌尿系统畸形等,要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2.儿童期 儿童期女孩的膀胱逐渐发育成熟,其储尿和排尿功能也趋于稳定。此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排尿习惯,避免长时间憋尿等不良习惯,因为长时间憋尿可能会导致膀胱黏膜受损,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例如,长时间憋尿会使膀胱内压力升高,尿液逆流的可能性增加,细菌容易在膀胱内滋生繁殖,引发膀胱炎等疾病。同时,要鼓励女孩适量饮水,但避免过度饮水导致频繁排尿影响生活规律,一般建议儿童每天饮水量在1000-1500毫升左右(根据年龄、活动量等有所差异),保持尿液的正常稀释度,有助于预防泌尿系统疾病。 3.青春期 青春期女孩身体发育进一步成熟,膀胱的功能也基本稳定在成人水平。但此时女孩的生活方式可能发生变化,如可能因为学习压力大、运动量减少等因素影响排尿习惯。例如,有些女孩可能因为学习紧张而长时间憋着小便,这对膀胱健康不利。另外,青春期女孩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的清洁,因为此时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相邻,不注意卫生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如尿道炎等,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膀胱及整个泌尿系统的健康。 总之,女孩有膀胱,并且在不同年龄段膀胱有不同的特点,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情况关注其膀胱健康,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泌尿系统相关问题。
2025-10-11 13: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