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自1990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医疗专业并留校,在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至今,2003年获泌尿外科博士学位,同年晋升副教授。 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和手术技能,特别擅长前列腺疾病、肾上腺外科、泌尿系肿瘤、输尿管狭窄的重建修复以及男科疾病的诊治研究,先后具备并熟悉、开展了TUR电切、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手术资格与技术,近年来主要方向为膀胱癌等尿路上皮癌、肾癌、前列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新辅助治疗和精准治疗,对前列腺炎,男科疾病、性功能障碍及心理治疗等也有所建树。 学术任职 系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中华男科学性医学专委会会员、AUA注册会员,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湖南省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南大学第2,3,4届(现任)本科生教学质量校级督导,并曾经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全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第5,6届(2015,2016年)全国总决赛评委。 目前,还兼任默沙东、辉瑞,海正辉瑞,西安杨森,日本武田、阿斯利康等公司特约高级讲者。
展开-
包皮系带裂开一个口子危害大吗
包皮系带裂开一个口子的危害因裂口轻重及人群等不同而异,轻度裂口若及时处理短期危害小但需观察;重度裂口会增加出血、感染风险,影响性功能,还会影响愈合进程留瘢痕,儿童和成人有不同特殊情况,出现裂口应及时正确处理,必要时就医。 一、轻度裂口的影响 包皮系带裂开一个口子若裂口较轻微,可能仅会出现局部轻度疼痛、少量渗血等情况。一般来说,若能及时采取清洁、消毒等处理措施,多数可自行愈合,对健康的短期危害相对较小。但仍需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等情况发生,因为若感染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局部炎症反应。例如,保持局部用清水轻柔清洗后用碘伏等进行消毒,然后保持干燥,这种轻度裂口通常不会对正常的排尿、性功能等造成明显长期影响,但需要密切观察愈合进程。 二、重度裂口的危害 1.出血风险增加 如果裂口较深且长,可能会导致较明显的出血。对于成人而言,持续出血可能会引起患者的恐慌,而且大量出血可能会影响局部的正常生理环境。对于儿童来说,过度出血可能会导致贫血等情况,因为儿童的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 2.感染风险显著升高 较大的裂口使局部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严重,细菌等病原体更容易侵入。细菌感染后会引起局部红肿、疼痛加剧,还可能出现脓性分泌物等情况。如果感染扩散,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对于男性不同年龄段,儿童时期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感染扩散的可能性相对更高;成年男性若本身有基础疾病或局部卫生状况不佳,感染也更容易加重。 3.对性功能的影响 包皮系带在性生活中有一定的神经传导等功能。如果裂口较严重且未得到良好修复,可能会影响性生活质量。例如,在性生活过程中可能会因疼痛等因素导致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功能受影响、性交疼痛等。对于青少年来说,还可能会对其未来的性心理等产生一定影响,因为性健康是青少年成长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包皮系带的损伤可能会在心理上造成一定阴影。 4.影响愈合进程与留下瘢痕 重度裂口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愈合时间会延长,而且容易留下瘢痕。瘢痕可能会影响包皮的正常功能,如影响包皮的伸缩性等,进而可能影响排尿等情况(虽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也存在可能)。对于儿童,由于其组织修复能力与成人不同,瘢痕形成可能会对局部组织的正常发育产生一定潜在影响,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裂口以减少瘢痕形成的可能性。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1.儿童 儿童包皮系带裂开一个口子时,由于其自我保护意识差,更要注意局部清洁,避免用脏手触碰。儿童的包皮系带相对娇嫩,愈合能力相对成人有差异,需要密切观察裂口情况,若裂口有加重趋势或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感染扩散可能更快,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需要重点关注。 2.成人 成人若因性生活等原因导致包皮系带裂开口子,需要注意暂停性生活,严格按照消毒、保持清洁等步骤处理裂口。同时,要关注自身是否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会影响伤口愈合,更要积极控制血糖,促进裂口愈合,避免裂口带来更多不良影响。 总之,包皮系带裂开一个口子是否危害大需要根据裂口的程度、处理是否及时恰当以及不同人群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一旦出现裂口应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必要时就医。
2025-10-11 13:51:38 -
尿结石伴有血尿要如何治疗
血尿可通过一般治疗(多饮水、饮食调整)、药物治疗(止痛、排石药物)、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处理,同时需监测血尿情况并针对其特殊处理,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治疗及监测处理中需考虑自身特点。 一、一般治疗 多饮水:增加尿量可以稀释尿液中结石相关物质的浓度,减少晶体沉积,有助于小结石的自行排出,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2000-3000ml以上,不同年龄、性别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例如儿童需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以维持合适尿量,避免因脱水导致尿液浓缩加重结石和血尿情况;对于老年人,也应鼓励适量多饮水,但需考虑心肾功能情况,避免过量饮水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 饮食调整:根据结石成分进行饮食调节,如尿酸结石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草酸钙结石患者应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苋菜、浓茶等。不同性别在饮食偏好上可能有差异,但都需遵循上述原则,以减少结石复发风险进而减轻血尿症状。 二、药物治疗 止痛药物:当血尿伴有肾绞痛等疼痛症状时,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但需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对于儿童应谨慎使用,避免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对于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需权衡药物对母婴的影响后谨慎选择。 排石药物:一些具有促进结石排出作用的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等,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促进结石排出,但药物的使用需在医生评估结石情况后决定,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不同,儿童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 三、手术治疗 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直径小于2cm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通过体外冲击波聚焦后击碎结石,使其随尿液排出,从而缓解血尿等症状。但对于儿童,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体外冲击波碎石需谨慎评估,考虑对肾脏等器官的潜在影响;对于老年人,需评估心肾功能及结石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参数。 输尿管镜取石术:适用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等情况,通过输尿管镜进入输尿管找到结石并取出。在手术过程中需注意操作精细,减少对尿路黏膜的损伤,不同年龄患者在手术耐受性和术后恢复上有差异,儿童术后需密切观察尿路恢复情况,老年人则需关注基础疾病对手术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经皮肾镜取石术:适用于较大的肾结石等情况,通过经皮穿刺建立通道进入肾脏取出结石。该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的风险和术后恢复要求不同,儿童进行经皮肾镜取石术需充分评估肾脏等器官的承受能力,老年人则需考虑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手术的影响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 四、血尿的监测与处理 定期检查:密切监测血尿情况,包括观察尿液颜色、进行尿常规等检查,以评估病情变化。不同年龄患者的尿常规检查指标参考范围略有不同,需结合年龄判断血尿的严重程度。例如儿童尿常规中红细胞计数有其相应的正常范围,若超出正常范围需进一步评估;老年人尿常规异常也需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等因素。 针对血尿的特殊处理:如果血尿是由于结石损伤尿路黏膜较严重引起,可能需要使用一些止血药物,但同样需考虑患者个体情况,如儿童避免使用不适合的止血药物,老年人需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等。
2025-10-11 13:50:37 -
男婴隐睾什么时候治疗好
隐睾是睾丸未正常下降至阴囊,不及时治疗有危害,治疗最佳时间分6个月内(部分可自然降入)、6-12个月(可激素治疗)、12个月后(易病变需手术),激素治疗适用于6-12个月有下降可能者,手术治疗用于激素无效或超12个月隐睾,要把握时机选合适方法减少不良影响。 一、隐睾的定义及危害 隐睾是指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内,包括睾丸下降不全和睾丸异位。隐睾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增加睾丸恶变的风险等。 二、治疗的最佳时间 1.6个月内 生理因素:男婴出生后,睾丸仍可能在继续下降的过程中,部分男婴的睾丸可能会在出生后6个月内自然降入阴囊。这是因为在胎儿发育后期至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体内激素等因素可能促使睾丸完成下降过程。例如,有研究表明,部分男婴在出生后2-3个月内,睾丸有自然下降至阴囊的可能。 临床意义:在6个月内密切观察睾丸的下降情况,如果6个月时睾丸仍未下降至阴囊,就需要考虑进行干预治疗。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睾丸未降对生育等方面的不良影响会逐渐增加。 2.6-12个月 时机选择:对于6个月时睾丸仍未下降的男婴,在6-12个月时是进行治疗的适宜时机。此阶段及时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隐睾对睾丸功能的影响。从解剖和生理角度来看,这个时间段内睾丸的组织结构等还未发生严重的不可逆改变,通过适当的治疗措施,如激素治疗等,仍有使睾丸下降至阴囊的可能。例如,一些临床研究显示,在6-12个月龄采用激素治疗,部分男婴的睾丸可以降入阴囊。 3.12个月后 不良影响:当男婴超过12个月,睾丸仍未降入阴囊时,睾丸发生病变的风险会明显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睾丸长期处于异常位置,温度等环境因素与阴囊内不同,会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等。而且,睾丸恶变的几率会显著高于正常阴囊内睾丸的恶变几率。此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效果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为睾丸长期处于异常环境可能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 三、治疗方法及相关考虑 1.激素治疗 适用情况:主要适用于6-12个月龄且睾丸未降但有下降可能的男婴。常用的激素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睾丸间质细胞产生雄激素,促使睾丸下降。例如,有研究发现,应用hCG治疗后,约有一定比例的男婴睾丸能够降入阴囊。 特殊人群考虑:对于男婴来说,使用激素治疗时要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的反应等。同时,要根据男婴的个体情况,如体重、健康状况等谨慎使用,因为不同个体对激素的反应可能不同。 2.手术治疗 时机选择:如果激素治疗无效,或者男婴超过12个月仍为隐睾,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睾丸下降固定术。手术的目的是将睾丸固定于阴囊内,以恢复其正常的解剖位置和生理环境。 手术风险及注意事项: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等,但在规范的医疗操作下,风险可以控制。对于男婴来说,术后要加强护理,保持手术部位清洁,避免感染等情况发生。同时,要密切观察睾丸术后的发育情况等。 总之,男婴隐睾的治疗要把握好时机,根据男婴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最大程度减少隐睾对男婴生长发育等方面的不良影响。
2025-10-11 13:49:53 -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区
tPSA和PSA是前列腺癌筛查和诊断的常用标志物,检测方法简单,但水平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升高可能提示前列腺癌,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确诊需进行前列腺活检,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手术治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治疗后需定期监测。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癌筛查和诊断中常用的标志物。以下是关于tPSA和PSA的一些重要信息: 1.tPSA和PSA的定义和作用:tPSA是前列腺组织中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PSA则是tPSA中的一种同工酶。PSA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其水平的升高可能提示前列腺癌的存在。 2.tPSA和PSA的检测方法:PSA通常通过血液检测来测量。医生会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并使用特定的检测方法来测定PSA的水平。PSA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前列腺癌的早期迹象,但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前列腺炎症、前列腺增生等。 3.前列腺癌的筛查:PSA检测常被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一般来说,PSA水平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前列腺癌,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家族史、症状等因素来综合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如前列腺活检。 4.影响PSA水平的因素:PSA水平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前列腺的大小、炎症、感染、射精等。因此,在解读PSA结果时,医生会考虑这些因素,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5.前列腺癌的诊断:PSA水平升高只是前列腺癌的一个线索,医生还会进行其他检查,如前列腺指诊、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超声等)以及前列腺活检,以明确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6.治疗选择:如果前列腺癌被确诊,治疗方案将根据肿瘤的特征(如肿瘤的大小、分级、是否扩散等)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来制定。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手术治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 7.定期监测:对于前列腺癌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定期进行PSA检测和其他相关检查,以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进展情况。 8.注意事项:PSA检测虽然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也有其局限性。一些良性前列腺疾病也可能导致PSA水平升高。因此,在进行PSA检测和诊断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遵循相应的指南和规范。 对于男性朋友来说,以下是一些关于tPSA和PSA的建议: 1.了解自己的家族病史:如果有前列腺癌家族史,应提前与医生沟通,了解相关的筛查和监测建议。 2.注意前列腺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减少吸烟和饮酒等,有助于维护前列腺的健康。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前列腺检查,包括PSA检测和前列腺指诊,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4.与医生沟通:如果对PSA结果或前列腺健康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以便获得准确的解释和建议。 5.遵循医生的建议:如果医生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应积极配合,遵循医生的指导。 总之,tPSA和PSA是前列腺癌诊断和管理中的重要指标,但它们并不是确诊前列腺癌的唯一依据。在面对PSA结果时,应保持理性和冷静,与医生充分沟通,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2025-10-11 13:48:54 -
男性尿道发痒是怎么回事呢
男性尿道发痒可能由尿道炎(包括淋菌性尿道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过敏因素、尿道结石等原因引起。淋菌性尿道炎由淋病奈瑟菌感染经性接触传播,男性性活跃青中年多见,有不洁性行为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由沙眼衣原体等经性接触传播,性活跃青中年男性为主,不洁性行为是风险;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多见于中青年男性,长期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增加风险;接触性过敏因接触过敏原致尿道局部过敏反应,各年龄段男性均可发生,近期更换贴身用品等易引发;尿道结石可由其他部位结石排入或原发形成,各年龄段男性多见,饮水少等生活方式可增加风险。 一、尿道炎 1.淋菌性尿道炎 病因: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症状表现:男性多表现为尿道发痒,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外口有脓性分泌物,晨起时分泌物可封住尿道口(糊口现象)。例如,有不洁性接触史的男性,出现尿道发痒等症状需高度怀疑。 年龄性别因素:多见于性活跃的青中年男性,儿童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也可能感染,但相对少见。 生活方式影响:不安全性行为是重要诱因,若有多个性伴侣或不使用安全套等高危性行为,感染风险增加。 2.非淋菌性尿道炎 病因:主要由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感染引起,也是通过性接触传播。 症状表现:尿道发痒程度相对较轻,可伴有尿道刺痛、灼热感,尿道分泌物多为浆液性或黏液性,量较少。 年龄性别因素:同样以性活跃的青中年男性为主,儿童感染较少见,但如有接触被污染的环境等情况也可能发病。 生活方式影响:不洁性行为是主要风险,如与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患者发生性接触,易被感染。 二、前列腺炎 1.慢性前列腺炎 病因: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病原体感染、排尿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免疫反应异常等有关。 症状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尿道发痒的症状,还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下腹隐痛不适,性功能障碍等。 年龄性别因素: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儿童罕见。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久坐、憋尿、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频繁手淫或性生活不规律等生活方式,可增加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风险,进而可能出现尿道发痒等症状。 三、过敏因素 1.接触性过敏 病因:男性接触某些过敏原,如使用了不合格的避孕套、局部使用的药物(如抗生素软膏等)、接触化纤类内裤等,引起尿道局部过敏反应。 症状表现:除尿道发痒外,局部可能有红肿、皮疹等表现,瘙痒症状较为明显。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男性均可发生,无特定性别倾向,但对特定过敏原的易感性可能因个体差异不同。 生活方式影响:若近期更换了新的贴身衣物材质、使用了新的卫生用品等,接触过敏原的机会增加,易引发过敏导致尿道发痒。 四、其他原因 1.尿道结石 病因:尿道结石可由肾、输尿管或膀胱结石排入尿道所致,也可在尿道内原发形成。 症状表现:尿道发痒可能是其中一个伴随症状,还可出现排尿困难、点滴状排尿,尿道疼痛等,疼痛可放射至阴茎头部。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男性均可发病,男性相对女性更易患尿道结石。 生活方式影响:饮水过少、尿液浓缩等生活方式可增加尿道结石形成的风险,进而可能出现尿道发痒等症状。
2025-10-11 13: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