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擅长:治疗泌尿系统肿瘤、肾上腺外科类疾病,以及腹腔镜手术,电切手术和机器人辅助的手术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自1990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医疗专业并留校,在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至今,2003年获泌尿外科博士学位,同年晋升副教授。 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和手术技能,特别擅长前列腺疾病、肾上腺外科、泌尿系肿瘤、输尿管狭窄的重建修复以及男科疾病的诊治研究,先后具备并熟悉、开展了TUR电切、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手术资格与技术,近年来主要方向为膀胱癌等尿路上皮癌、肾癌、前列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新辅助治疗和精准治疗,对前列腺炎,男科疾病、性功能障碍及心理治疗等也有所建树。 学术任职 系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中华男科学性医学专委会会员、AUA注册会员,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湖南省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南大学第2,3,4届(现任)本科生教学质量校级督导,并曾经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全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第5,6届(2015,2016年)全国总决赛评委。 目前,还兼任默沙东、辉瑞,海正辉瑞,西安杨森,日本武田、阿斯利康等公司特约高级讲者。

展开
个人擅长
治疗泌尿系统肿瘤、肾上腺外科类疾病,以及腹腔镜手术,电切手术和机器人辅助的手术治疗。展开
  • 男性尿失禁的症状

    男性尿失禁相关的漏尿、尿频、尿急有不同定义及表现,且分别受年龄因素、生活方式、病史影响,漏尿是男性尿失禁常见症状,分不同程度,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对其有影响;尿频表现为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尿急是突然强烈排尿欲望难控制且易致漏尿,也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男性由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导致的尿失禁,漏尿情况可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因为随着年龄增加,前列腺增生的程度可能进一步发展,尿道梗阻情况更严重;而年轻男性如果是外伤等原因导致的尿失禁,漏尿表现则与外伤造成的尿道结构或神经损伤程度相关。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经常剧烈运动的男性,腹压变化频繁,更容易出现腹压增加时的漏尿情况;而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大量饮酒的男性,可能因酒精对泌尿系统神经等的影响,加重尿失禁导致的漏尿表现。 病史影响: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男性,如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等,由于神经系统受损影响了对排尿的控制,漏尿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可能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有泌尿系统手术史的男性,如前列腺手术等,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漏尿,这与手术过程中对尿道、膀胱等结构的影响有关。 尿频 定义及表现:表现为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而尿失禁患者可能排尿次数远超这个范围,白天可能每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就需要排尿,夜间也可能频繁起床排尿。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膀胱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尿频症状,同时可能伴随尿失禁,因为膀胱功能减退后,储存尿液的能力下降,就会频繁产生尿意;年轻男性如果是泌尿系统感染等原因导致的尿频合并尿失禁,可能与年轻时期泌尿系统较为脆弱,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侵袭有关。 生活方式影响:大量饮水的男性,尿频情况会更明显,若同时存在尿失禁问题,就会加重尿失禁带来的困扰;长期久坐的男性,可能因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等因素影响泌尿系统功能,导致尿频和尿失禁情况加重。 病史影响: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男性,炎症刺激膀胱黏膜,会导致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若既往感染未彻底治愈,容易反复发作,加重尿频和尿失禁症状;有糖尿病病史的男性,高血糖状态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导致膀胱功能紊乱,出现尿频合并尿失禁的情况。 尿急 定义及表现:表现为突然产生强烈的排尿欲望,且很难被控制,往往来不及到达厕所就会出现漏尿情况。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男性由于膀胱顺应性降低等原因,更容易出现尿急症状,当尿急发生时,尿失禁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因为膀胱不能很好地储存尿液来缓冲排尿欲望;年轻男性如果是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导致的尿急合并尿失禁,可能与年轻时期神经发育或受到的损伤有关,神经源性膀胱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膀胱排尿的调控,导致尿急和尿失禁。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男性,可能因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影响泌尿系统,导致尿急和尿失禁,比如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时,更容易出现突然的尿急而无法控制;摄入过多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的男性,这些饮料中的成分可能刺激膀胱,加重尿急和尿失禁症状。 病史影响:有膀胱结石病史的男性,结石刺激膀胱黏膜,会引起尿急、尿痛甚至尿失禁,结石的存在会不断刺激膀胱,导致膀胱频繁产生排尿冲动,难以控制;有膀胱肿瘤病史的男性,肿瘤对膀胱的刺激也会导致尿急合并尿失禁,肿瘤生长过程中会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破坏膀胱的排尿控制机制。

    2025-10-13 13:35:57
  • 膀胱癌的特点

    膀胱癌有其流行病学、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特点。全球男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6,我国呈上升趋势,男多于女;组织学类型主要有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癌;临床表现有血尿、膀胱刺激症状等;诊断靠超声、CT、MRI及膀胱镜检查;预后与病理分期、分级等多种因素有关,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较好,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等预后相对差。 一、流行病学特点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6位。在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3-4:1,这可能与男性接触某些致癌因素的机会相对更多有关,比如长期从事与芳香胺类化学物质相关工作等。 二、病理特点 组织学类型 尿路上皮癌(移行细胞癌):约占膀胱癌的90%以上,是最常见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可分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生长缓慢,预后较好;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和进展。 鳞状细胞癌:约占膀胱癌的3%-7%,多与慢性膀胱炎、膀胱结石等长期刺激有关,这类肿瘤恶性程度较高,侵袭性强。 腺癌:较为少见,约占膀胱癌的2%以下,可分为原发性膀胱腺癌和转移性膀胱腺癌,原发性膀胱腺癌常与膀胱黏膜上皮化生有关。 三、临床表现特点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可自行减轻或停止,容易让患者产生错觉认为疾病好转而延误就诊。约85%的患者会出现血尿症状,血尿的严重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数目及恶性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 膀胱刺激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多见于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的肿瘤,当肿瘤合并感染或肿瘤坏死溃疡时容易出现这些症状,若肿瘤广泛浸润膀胱壁,也可导致严重的膀胱刺激症状。 其他表现:肿瘤较大或堵塞膀胱出口时可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晚期患者可出现下腹部肿块、贫血、消瘦等转移灶相关表现。 四、诊断特点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可作为膀胱癌的初步筛查方法,能发现膀胱内直径大于0.5cm的肿瘤,可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浸润膀胱壁的深度等情况,但对于较小的肿瘤或膀胱三角区的肿瘤可能存在一定漏诊率。 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膀胱壁的增厚情况、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膀胱周围组织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临床分期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对膀胱肿瘤的诊断和分期价值与CT相似,但在显示肿瘤对膀胱壁肌层浸润深度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方面可能优于CT,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肿瘤或需要更精确分期的患者。 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不仅可以直接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等,还可以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以便制定治疗方案。 五、预后特点 膀胱癌的预后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分级、治疗方法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早期膀胱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过合适的治疗,如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等,5年生存率较高,但容易复发;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相对较差,即使经过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也明显降低。另外,高龄患者、合并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往往相对更差,因为他们可能无法耐受激进的治疗方案,且身体恢复能力较差。而年轻、身体状况良好、肿瘤分期早、分级低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2025-10-13 13:34:39
  • 男性尿道口疼是怎么回事

    男性尿道口疼可能由尿道炎、膀胱炎、尿道结石、前列腺炎、阴茎头炎等引起。尿道炎分淋菌性和非淋菌性,与感染及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膀胱炎可由细菌逆行感染致,与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相关;尿道结石因结石刺激尿道黏膜,与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有关;前列腺炎与多种因素有关,青壮年男性因性活动频繁等易患,与生活方式相关;阴茎头炎由感染或局部刺激引起,与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有关。 一、尿道炎 1.病因: 淋菌性尿道炎: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男性感染后,尿道口可出现红肿、疼痛,有脓性分泌物排出。例如,有不洁性生活史的男性,较易感染淋病奈瑟菌引发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多由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感染所致,性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起病相对缓慢,尿道口有轻度红肿,伴有刺痛或瘙痒感,分泌物一般为稀薄浆液性。 2.年龄与性别因素:男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尤其性活跃期的青壮年更易患尿道炎。男性相较于女性,由于尿道结构等特点,在不洁性行为等情况下更易感染相关病原体导致尿道炎出现尿道口疼的症状。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不注意个人卫生、有多个性伴侣、不洁性生活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尿道炎的发病风险,从而引发尿道口疼。 二、膀胱炎 1.病因:部分膀胱炎可蔓延至尿道,导致尿道口疼。常见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等,多因细菌经尿道逆行感染膀胱引起膀胱炎,进而波及尿道口。例如,不注意会阴部清洁,细菌容易从尿道外口进入尿道并上行感染膀胱。 2.年龄与性别因素:男性膀胱炎相对女性发病率低,但中老年男性可能因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导致排尿不畅,尿液残留易滋生细菌,增加膀胱炎及尿道口疼的发生风险。 3.生活方式影响:饮水过少会使尿液中细菌浓度升高,增加感染膀胱炎的几率,进而可能出现尿道口疼;长期憋尿也会影响尿液正常排出,有利于细菌滋生,引发相关炎症导致尿道口疼。 三、尿道结石 1.病因:尿道结石可由肾、膀胱结石排出过程中停留于尿道所致。结石刺激尿道黏膜,可引起尿道口疼痛,还可伴有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例如,有肾或膀胱结石病史的男性,结石在排出过程中可能卡在尿道部位引发疼痛。 2.年龄与性别因素:男性尿道结石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因尿道解剖结构特点,结石容易在尿道狭窄部位停留。 3.生活方式影响:饮食中钙摄入过多、长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尿道结石形成的风险,从而导致尿道口疼。 四、前列腺炎 1.病因:慢性前列腺炎可出现尿道不适症状,包括尿道口疼。其发病与病原体感染、免疫异常、盆底神经肌肉活动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病原体感染前列腺后,炎症刺激可波及尿道,引起尿道口疼痛。 2.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前列腺炎在该年龄段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性活动频繁等因素有关。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久坐、酗酒、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生活方式可诱发或加重前列腺炎,导致尿道口疼症状出现或加重。 五、阴茎头炎 1.病因:阴茎头炎可由感染、局部刺激等引起,炎症累及尿道口时可出现尿道口疼。感染因素如白色念珠菌、滴虫等感染阴茎头,局部刺激如包皮过长导致包皮垢刺激等。例如,包皮过长且不注意清洁的男性,容易引发阴茎头炎及尿道口疼。 2.年龄与性别因素:男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包皮过长的男性相对更易患阴茎头炎导致尿道口疼。 3.生活方式影响:不注意阴茎局部清洁、有不洁性生活等生活方式会增加阴茎头炎的发病风险,进而出现尿道口疼。

    2025-10-13 13:33:21
  • 包皮需不需要割

    包皮是否需要割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包茎的儿童期病理性包茎可能影响发育、成年后包茎可致反复炎症及增加阴茎癌风险;包皮过长且反复感染的儿童及成年均需考虑手术;包皮嵌顿任何年龄段都需紧急处理。而生理性包茎的新生儿及小婴儿、包皮过长但无不适症状的儿童和成年男性一般可不割,但需注意清洁卫生。 一、需要割包皮的情况 1.包茎 儿童期:新生儿的包皮通常与阴茎头粘连,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到了3-4岁时,包皮仍不能上翻露出阴茎头,就可能是病理性包茎。对于婴幼儿期的病理性包茎,可能会影响阴茎的正常发育,因为包皮内积聚的污垢等可能会刺激阴茎头,导致局部炎症反应,长期如此可能限制阴茎的生长。例如,有研究表明,包茎患儿阴茎头的发育可能相对迟缓,与正常包皮可上翻的儿童相比,在阴茎长度和周长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成年后:成年男性的包茎可能会引起反复的阴茎头炎,炎症反复发作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包茎还可能增加阴茎癌的发病风险,虽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从循证医学角度看,包茎与阴茎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 2.包皮过长且反复感染 儿童及成年:包皮过长是指包皮覆盖阴茎头,但能上翻露出阴茎头。如果包皮过长,容易在包皮下积聚包皮垢,包皮垢是由皮脂腺分泌物和上皮脱屑组成的,它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容易引起细菌、真菌等感染。例如,有临床研究发现,包皮过长的男性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反复出现阴茎头炎、包皮炎等感染情况。反复的感染会导致局部红肿、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3.包皮嵌顿 任何年龄段:包皮嵌顿是一种比较紧急的情况,多发生在包皮过长者强行上翻包皮后未能及时复位。此时,包皮口紧紧卡在阴茎冠状沟处,导致远端阴茎和包皮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肿胀、疼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阴茎头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男性,一旦发生包皮嵌顿都需要立即就医进行处理,如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等。 二、不需要割包皮的情况 1.生理性包茎(新生儿及小婴儿) 新生儿的生理性包茎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阴茎的发育和不断勃起等会逐渐使包皮与阴茎头分离,大多数儿童在3-4岁左右可自然转变为可上翻的包皮。在这个阶段,一般不需要进行包皮环切手术,只需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即可,家长可以在给孩子洗澡时,尝试轻柔地上翻包皮,但不要强行操作,以免引起损伤和疼痛。 2.包皮过长但无不适症状 儿童:对于一些儿童的包皮过长,如果没有反复的感染、排尿困难等不适症状,一般可以观察等待。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儿童的包皮过长情况可能会自行改善。例如,一些学龄前儿童的包皮过长可能会在青春期阴茎发育过程中逐渐缓解,包皮可自然上翻露出阴茎头。在观察期间,要注意教导孩子保持局部的清洁卫生,每天清洗外阴,将包皮上翻后清洗包皮垢,避免污垢积聚引起感染等问题。 成年男性:如果成年男性的包皮过长,但平时没有出现感染、排尿异常等情况,也可以不进行手术。但需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清洗包皮及阴茎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只要能做好局部清洁,避免包皮垢积聚引发炎症等问题,就可以不考虑手术治疗。 总之,对于包皮需不需要割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年龄、是否有相关症状等多方面因素。家长在面对儿童包皮问题时要谨慎判断,成年男性如果有相关疑虑也应咨询专业医生,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后给出合理的建议。

    2025-10-13 13:32:15
  • 女人尿血是怎么回事

    女性尿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副作用以及剧烈运动等。女性发现尿血应及时就医检查,通过尿常规等多项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等以降低泌尿系统疾病风险,全身性疾病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定期复查。 一、泌尿系统疾病 1.肾小球肾炎 发病情况:多见于女性各年龄段,可能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尿血表现:患者可出现血尿,多为无痛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同时可能伴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例如一些自身免疫介导的肾小球肾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肾小球结构,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红细胞漏出形成尿血。 2.尿路感染 发病情况:女性由于解剖结构特点(尿道短而直),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性生活活跃期女性等为高发人群。 尿血表现:急性膀胱炎是常见的尿路感染类型,除了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外,部分患者可出现尿血,尿液可呈粉红色、红色等,是因为炎症刺激膀胱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急性肾盂肾炎除了有发热、腰痛等全身症状外,也可伴有尿血。 3.泌尿系统结石 发病情况:女性也可能患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发病与代谢、饮食、尿路梗阻等多种因素有关。 尿血表现: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损伤尿路黏膜,引起尿血,通常为镜下血尿,也可为肉眼血尿,同时可伴有肾绞痛等症状,如肾结石移动时可引起腰部剧烈疼痛,疼痛可向腹部、腹股沟等部位放射。 二、全身性疾病 1.血液系统疾病 发病情况: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可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导致尿血,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生,如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尿血表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除了有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外,也可能出现尿血,尿液中红细胞增多,同时可能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其他部位出血表现。 2.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情况: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期女性。 尿血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紊乱的疾病,可累及肾脏等多个脏器,当累及肾脏时,可出现血尿,同时伴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多系统受累表现,是因为自身抗体攻击肾脏组织,导致肾脏损伤出现尿血。 三、其他情况 1.药物副作用 发病情况: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尿血不良反应,如使用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 尿血表现:使用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可能损伤泌尿系统黏膜导致尿血,使用抗凝药物则可能因凝血功能受影响出现尿血,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尿血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 2.剧烈运动 发病情况:女性长时间或剧烈运动后也可能出现尿血,多见于平时缺乏运动突然增加运动量的人群。 尿血表现:剧烈运动后出现的尿血,多为一过性的,是由于运动过程中肾脏受到震动等,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暂时改变,红细胞漏出形成尿血,一般休息后可逐渐缓解,但如果尿血持续不缓解也需就医检查。 当女性发现尿血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血常规、自身抗体检测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适量饮水,避免长时间憋尿等,以降低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有全身性疾病的女性,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2025-10-13 13:30:3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