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自1990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医疗专业并留校,在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至今,2003年获泌尿外科博士学位,同年晋升副教授。 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和手术技能,特别擅长前列腺疾病、肾上腺外科、泌尿系肿瘤、输尿管狭窄的重建修复以及男科疾病的诊治研究,先后具备并熟悉、开展了TUR电切、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手术资格与技术,近年来主要方向为膀胱癌等尿路上皮癌、肾癌、前列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新辅助治疗和精准治疗,对前列腺炎,男科疾病、性功能障碍及心理治疗等也有所建树。 学术任职 系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中华男科学性医学专委会会员、AUA注册会员,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湖南省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南大学第2,3,4届(现任)本科生教学质量校级督导,并曾经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全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第5,6届(2015,2016年)全国总决赛评委。 目前,还兼任默沙东、辉瑞,海正辉瑞,西安杨森,日本武田、阿斯利康等公司特约高级讲者。
展开-
尿道下裂属于大手术吗
尿道下裂属于大手术,其手术复杂性体现在需修复尿道、重建尿道口及可能的分期手术,对患儿身体影响包括全身状况要求高和术后恢复挑战大,医生会据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围手术期采取措施保障安全恢复,特殊人群需精心照护评估。 解剖结构修复:需要修复尿道,将尿道口重建到正常位置,涉及复杂的尿道组织重建,要精确处理尿道海绵体等结构,手术操作精细度要求高。不同程度的尿道下裂解剖结构异常情况不同,重度尿道下裂往往伴有更严重的阴茎下弯等解剖畸形,修复时需要综合矫正多种异常,增加了手术的复杂程度。 分期手术可能:对于一些病情较复杂的患儿,可能需要分期手术。比如先做阴茎下弯矫正,后期再做尿道成形,这使得治疗周期延长,手术次数增多,整体手术过程相对复杂。 对患儿身体影响 全身状况要求:小儿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手术对全身状况的耐受要求较高。要保证患儿在手术过程中能承受麻醉等操作,以及术后能顺利恢复,需要充分评估患儿的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把控难度。不同年龄段患儿身体耐受能力不同,新生儿和婴儿身体各项机能更脆弱,对手术的耐受挑战更大。 术后恢复挑战: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尿道愈合情况、阴茎水肿情况等,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一旦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会影响患儿的恢复进程。不同个体术后恢复情况有差异,有基础疾病或体质较弱的患儿术后恢复可能更慢,面临的风险也更高。 对于尿道下裂手术,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同时在围手术期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手术安全和患儿顺利恢复。在术前会完善各项检查评估患儿全身状况,术后加强护理监测等。特殊人群如新生儿、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儿等在手术前后需要更加精心的照护和评估。
2025-10-13 09:45:00 -
睾丸一直紧缩是怎么回事
睾丸一直紧缩可能由环境温度影响、精神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精索静脉曲张、附睾炎、睾丸炎)、药物因素导致,出现该情况且伴其他不适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日常生活要注意阴囊温度、避免紧张焦虑,儿童出现需重视就医排查疾病。 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精神心理状态下,也可能影响内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进而导致睾丸紧缩。例如一些长期面临较大工作压力的男性,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通过调节情绪、放松心情,部分人睾丸紧缩的情况可得到改善。 疾病因素 精索静脉曲张: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的异常扩张、伸长和迂曲,可导致阴囊局部温度升高、静脉血液回流不畅等,可能引起睾丸紧缩不适,还常伴有阴囊坠胀、疼痛等表现,可通过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 附睾炎: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附睾,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刺激可导致睾丸周围组织出现反应,出现睾丸紧缩感,同时可伴有附睾肿大、疼痛、发热等症状,通过血常规、超声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睾丸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炎症累及睾丸,会引起睾丸局部的炎性反应,出现睾丸紧缩、疼痛、肿大等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病原学检查等明确病情。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睾丸紧缩,如一些抗高血压药物等,但相对较为少见,若怀疑与用药有关,可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对于出现睾丸一直紧缩情况的人群,若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阴囊部位的适宜温度,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是儿童出现这种情况,家长更应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排查可能存在的疾病因素,因为儿童的生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任何异常情况都需要谨慎对待。
2025-10-13 09:43:29 -
肾结石突然疼怎么办
肾结石突然疼痛时,首先立即停止剧烈活动休息,可通过热敷、喝水尝试缓解,若疼痛未缓解甚至加重需尽快就医,医生会据结石情况行超声等检查,再采取药物排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等医疗干预。 尝试缓解疼痛的方法 热敷: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敷在疼痛的部位,比如腰部,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热敷都是可行的缓解方式,不过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皮肤。 喝水:适量饮水有助于增加尿量,促使小的结石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从而减轻结石对尿路的梗阻和刺激,缓解疼痛。一般建议饮用温开水,对于儿童,要根据年龄适量饮水,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引起不适;老年人如果没有特殊的肾脏疾病等限制,也可以适量饮水,但要注意饮水速度和量。 及时就医 就医检查:经过初步的休息、热敷、喝水等处理后,疼痛如果没有缓解甚至加重,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通常会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以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等情况;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孕妇,超声检查相对更安全,能较好地了解结石状况;而对于有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可能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如肾功能检查等,来综合评估病情。 医疗干预:医生会根据结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结石较小,可能会通过药物辅助排石等方法;如果结石较大或疼痛难以缓解,可能会考虑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治疗手段。例如,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可能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但对于儿童,由于其身体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体外冲击波碎石需要谨慎评估,优先考虑更安全的非手术干预方法。 总之,当肾结石突然疼痛时,应先采取简单的缓解措施,然后尽快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业的处理。
2025-10-13 09:42:30 -
导尿管拔出后多久排尿才能正常
导尿管拔出后排尿恢复正常时间因人而异,无基础疾病普通患者多在数小时内恢复,老年患者可能需1-2天甚至更长,前列腺增生患者可能需几天,手术相关患者因手术类型等影响恢复时间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观察判断,异常及时就医。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膀胱功能可能本身就相对较弱,导尿管拔出后排尿恢复正常的时间可能会延长。部分老年患者可能需要1-2天甚至更长时间。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膀胱肌肉弹性降低、神经反射功能减退等因素,使得排尿反射的恢复相对缓慢。在护理老年患者导尿管拔出后的排尿情况时,要密切观察,给予更多的时间等待排尿恢复,同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排尿困难等异常情况出现。 前列腺增生患者 本身患有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导尿管拔出后排尿恢复正常的时间也会受到影响。前列腺增生会压迫尿道,导致尿道狭窄等情况,即使导尿管拔除,尿道的恢复以及膀胱功能的重新调整需要一定时间。一般来说,可能需要几天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排尿。在这期间,要关注患者是否有尿频、尿急、排尿不尽等症状反复,若恢复时间过长或出现严重排尿异常,需要及时就医评估。 手术相关患者 因手术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导尿管拔出后排尿恢复正常时间与手术类型、手术对泌尿系统的影响程度有关。例如,下腹部手术患者,若手术过程中对膀胱等泌尿系统器官有一定影响,导尿管拔出后可能需要2-3天甚至更久才能恢复正常排尿。这是因为手术创伤可能会影响膀胱的正常收缩和尿道的通畅性,需要身体慢慢修复和调整。 总之,导尿管拔出后排尿恢复正常的时间不能一概而论,不同人群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恢复时间有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和判断,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
2025-10-13 09:41:08 -
何谓睾丸扭转
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急症致睾丸血液供应受阻可致缺血坏死,病因包括先天性解剖异常及剧烈运动等诱发,临床表现为一侧阴囊剧烈疼痛伴放射痛、恶心呕吐等且睾丸肿胀等,超声检查可诊断,需尽快手术复位,青少年和儿童为高发人群,家长及医护需关注其阴囊状况及时就医检查干预。 一、定义 睾丸扭转是指睾丸与精索发生扭转,致使睾丸血液供应受阻的泌尿外科急症,可造成睾丸缺血、坏死,如未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生殖功能。 二、病因 1.解剖因素:多与先天性解剖异常相关,例如睾丸引带过长、睾丸鞘膜囊过大等,使得睾丸活动度增大,易发生扭转。2.诱发因素:剧烈运动、外伤等可能诱发睾丸扭转,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中因体位突然改变,更易出现此情况。 三、临床表现 1.症状:突然出现一侧阴囊剧烈疼痛,疼痛可向下腹部、腹股沟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2.体征:睾丸肿胀、质地变硬,抬高睾丸时疼痛加剧(Prehn征阳性),阴囊皮肤可能出现红肿。 四、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手段,可见睾丸血流减少或消失,多普勒超声可辅助判断睾丸血流情况,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五、治疗原则 一旦怀疑睾丸扭转,需尽快进行手术复位,以恢复睾丸血供。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延误治疗时间可能导致睾丸坏死,影响生殖功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少年群体:青少年是睾丸扭转的高发人群,因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关注其阴囊状况,若出现阴囊突发疼痛等异常,应立即就医。2.儿童群体:儿科患者需特别注重及时识别症状,由于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不适,家长及医护人员需提高警惕,尽早进行相关检查与干预,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最大程度保障患儿健康。
2025-10-13 09: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