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眼与全身疾病的综合诊治,如甲状腺相关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等,以及合并全身疾病的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段与手术治疗。
向 Ta 提问
199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1999年中山大学眼科学硕士毕业,2007年中山大学眼科学博士毕业。意大利米兰大学附属FondazioneCàGranda医院 Graves' Orbitopathy Center(EUGOGO成员之一)访问学者,广东眼科医师协会白内障学组委员,广东省视光学学会视力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视光学学会白内障复明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专家库专家,临床上主要擅长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治、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等等。研究内容主要有甲状腺相关眼病高眼压的形成机制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等。曾主持与作为主要参与者开展多项省级以上科研基金项目。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卫生厅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得200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以第一作者及主要参与者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
展开-
瞳孔散大治疗方法有哪些
瞳孔散大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病因治疗和眼部护理。药物治疗有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手术治疗适用于外伤致虹膜损伤等情况;病因治疗需针对神经系统疾病、中毒因素等;眼部护理要保持眼部清洁、避免长时间用眼等。 一、药物治疗 (一)胆碱酯酶抑制剂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增加乙酰胆碱的含量,从而兴奋虹膜括约肌,使瞳孔缩小。例如毒扁豆碱,它可透过血-眼屏障,作用于眼部组织发挥缩瞳作用,但需注意其可能引起的眼部刺激等不良反应。对于有青光眼等眼部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评估。 2.适用情况:常用于因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导致的瞳孔散大情况,这类患者通常有明确的有机磷接触史,出现瞳孔散大等中毒表现。但在儿科患者中,使用需格外谨慎,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二)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1.作用机制:以α受体激动剂为例,可通过兴奋瞳孔开大肌的α受体,导致瞳孔散大,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调整瞳孔状态。例如地匹福林,是肾上腺素的前体药物,进入体内后转化为肾上腺素发挥作用。然而,使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引起眼部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二、手术治疗 (一)虹膜修复手术 1.适用情况:当瞳孔散大是由于外伤导致虹膜损伤等情况时,若损伤较为严重,影响视力和眼部正常功能,可考虑进行虹膜修复手术。例如眼部受到顿挫伤等导致虹膜撕裂等情况,通过手术修复虹膜结构,有助于恢复瞳孔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在手术前需对患者的眼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视力、眼压、眼部结构等,对于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以降低手术风险。 2.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眼部情况,包括瞳孔恢复情况、眼压变化等。患者需遵循医嘱按时使用眼药水,避免眼部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眼部受到外力撞击,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加强看护,防止患儿揉眼等行为影响手术效果。 三、其他治疗措施 (一)病因治疗 1.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如果瞳孔散大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如颅内病变导致动眼神经损伤等,需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颅内肿瘤压迫动眼神经导致瞳孔散大,需根据肿瘤的性质、位置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切除肿瘤、放疗等。对于老年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时,治疗过程中需考虑其身体机能衰退等因素,调整治疗方案的强度和频率。 2.针对中毒因素:如为药物中毒等导致的瞳孔散大,需尽快明确中毒药物,并采取相应的清除毒物措施,如洗胃、导泻等。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清除毒物过程中需注意保护肝肾功能,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进一步损害的药物。 (二)眼部护理 1.对于因眼部炎症等导致瞳孔散大的情况: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可使用无菌生理盐水等清洁眼部,但需注意操作的无菌性。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防止眼部感染加重病情。同时,要避免长时间用眼,让眼部得到充分休息,对于有基础眼部疾病的患者,如慢性结膜炎等,需长期坚持眼部护理,控制病情发展,从而有助于改善瞳孔散大的状况。
2025-09-29 13:17:06 -
眼角疼痒怎么回事
眼角疼痒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眼部感染性疾病(如结膜炎、睑缘炎)、眼部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结膜炎)、眼疲劳、干眼症等。不同疾病有不同病因、症状表现及不同人群特点,出现眼角疼痒症状应注意眼部清洁,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一、眼部感染性疾病 (一)结膜炎 1.病因:可由细菌、病毒、衣原体等感染引起,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原因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用手揉眼后接触病原菌感染;成年人可能因长期佩戴隐形眼镜不注意卫生等导致。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结膜炎由细菌感染引发。 2.症状表现:除了眼角疼痒外,还常伴有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脓性,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水样。 3.不同人群特点:儿童患结膜炎时,家长需注意其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老年人患结膜炎可能与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相关,且恢复相对较慢。 (二)睑缘炎 1.病因:多与葡萄球菌感染、局部卫生不良、脂溢性皮炎等有关。长期化妆的人群,化妆品残留等易引发睑缘炎;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也较易患睑缘炎,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等生长繁殖。 2.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眼角疼痒,同时伴有睑缘充血、肥厚、鳞屑等症状。 3.不同人群特点: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睑缘炎的发病风险及利于病情控制;化妆人群要注意彻底清洁眼部化妆品。 二、眼部过敏反应 (一)过敏性结膜炎 1.病因:接触过敏原是主要原因,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不同季节过敏原有所不同,春季花粉过敏较为常见;有过敏体质的人群更容易发生。 2.症状表现:除眼角疼痒外,还可出现眼痒明显、结膜充血、水肿等症状,且眼痒程度往往较剧烈。 3.不同人群特点:儿童过敏体质者相对较多,要注意避免接触常见过敏原,如家中定期清洁除螨等;过敏体质的成年人在花粉季节等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等。 三、眼部其他情况 (一)眼疲劳 1.病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姿势不当、光线不合适等都可能导致眼疲劳。现代社会中,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工作或学习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学生等,眼疲劳发生率较高。 2.症状表现:可出现眼角疼痒、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等症状,且症状往往在长时间用眼后加重。 3.不同人群特点:学生群体因学业负担重,长时间用眼情况普遍,更易出现眼疲劳;老年人眼调节能力下降,长时间用眼也易导致眼疲劳。 (二)干眼症 1.病因: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多等原因可引起干眼症。老年人泪液分泌功能减退,较易患干眼症;长期处于空调环境、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也会增加干眼症的发病风险。 2.症状表现:除眼角疼痒外,还常有眼睛干涩、异物感、视物波动等症状。 3.不同人群特点:老年人要注意保护眼睛,适当增加泪液分泌的措施;长期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群要改善环境条件,如办公室可使用加湿器等缓解眼干情况。 当出现眼角疼痒症状时,首先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视力下降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09-29 13:12:49 -
小孩近视怎么办
小孩近视需从早期识别与检查、非药物干预措施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多方面着手预防控制,早期观察孩子日常表现、定期眼科检查;非药物干预包括增加户外活动、培养合理用眼习惯、改善用眼环境;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学龄儿童、有家族近视史儿童各有相应注意事项,综合多方面措施预防控制小孩近视发展。 一、近视的早期识别与检查 1.观察孩子日常表现:若小孩经常眯眼、凑近视物、频繁眨眼、抱怨视力模糊等,需警惕近视可能。比如孩子看远处物体时总不自觉贴近,或在课堂上常表现出看不清黑板内容的状态。 2.定期眼科检查:3岁左右应进行首次全眼部检查,之后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通过视力检查、验光等项目,能及时发现孩子视力变化情况。例如,通过散瞳验光可以更准确地获取孩子眼睛的屈光状态,区分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等。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增加户外活动: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研究表明,充足的户外活动能有效降低近视发生风险。因为阳光中的蓝光可以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多巴胺能抑制眼轴的延长,从而预防近视。比如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多去公园玩耍、在小区里奔跑活动等。 2.合理用眼习惯培养 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单次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之后要让眼睛休息10-15分钟,可以看看远处、做眼保健操等。例如孩子看书写字30分钟后,让其眺望窗外5米以外的景物5分钟。 保持正确读写姿势:教导孩子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的姿势,即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尺距离,胸口离书桌一拳远,手指离笔尖一寸远。家长要随时监督孩子的坐姿,帮助其养成良好习惯。 3.改善用眼环境 照明要求:室内照明要充足且均匀,避免过亮或过暗。书写阅读时,应使用无频闪、色温4000-5000K的台灯,照度达到300-500勒克斯为宜。比如选择带有可调节亮度和色温功能的护眼台灯,根据不同的室内光线和活动需求进行调整。 屏幕使用规范:孩子使用电子设备时,距离屏幕应保持至少3米,每次使用时间不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同时,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要适中,环境光线与屏幕亮度要协调,避免过强对比造成眼睛疲劳。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时期:0-3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此阶段要避免过早让孩子接触电子设备。家长要注意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环境,如悬挂色彩鲜艳、形状多样的玩具在孩子视线范围内,促进其视觉发育,但要注意避免强光直射眼睛。 2.学龄儿童:随着学业负担加重,要特别关注孩子的用眼情况。学校应保证教室充足的采光和照明,老师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定期开展眼保健操等护眼活动。家长要配合学校,监督孩子在家的用眼习惯,与学校形成良好的护眼教育合力。 3.有家族近视史的儿童:这类孩子属于近视高危人群,除了遵循上述非药物干预措施外,更要密切关注视力变化,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可能需要更早开始采取预防措施,如更早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因为遗传因素会增加近视发生的可能性。 总之,对于小孩近视问题,要从早期识别、非药物干预等多方面入手,综合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展,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关注。
2025-09-29 13:08:58 -
长期黑眼圈很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长期黑眼圈重可能由遗传、睡眠、生活方式、疾病、年龄、化妆品使用不当等多种因素引起,若长期黑眼圈重伴其他不适需就医排查疾病因素,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可改善,儿童要培养良好用眼睡眠习惯,老年人要关注整体健康防治全身性疾病。 一、遗传因素 有些人天生眼周皮肤较薄,皮下血管颜色更容易透出,从而显得黑眼圈重,这种情况往往从年轻时就可能出现,受遗传影响较大,家族中有类似情况的人更易发生。 二、睡眠因素 1.睡眠不足或质量差:长期睡眠不足会使眼周血液循环不畅,血液瘀滞在眼周静脉中,导致黑眼圈加重。例如,经常熬夜工作、学习的人群,由于睡眠缺乏,眼周肌肤得不到充分休息,新陈代谢减缓,黑色素更容易沉积,进而形成明显黑眼圈。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因睡眠问题出现黑眼圈,年轻人常因作息不规律引发,老年人若睡眠质量下降也可能有此表现。 2.睡眠姿势不当:长期趴着睡觉等不良睡眠姿势会压迫眼周血管,影响血液循环,久而久之也可能导致黑眼圈形成。 三、生活方式因素 1.过度用眼: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等)、近距离用眼工作等,会使眼部疲劳,眼周肌肉紧张,血液循环受阻,容易出现黑眼圈。无论是儿童、青少年因学习过度用眼,还是成年人因工作长时间面对屏幕,都可能面临过度用眼导致黑眼圈的问题。 2.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收缩血管,影响眼周血液循环,使眼周皮肤缺氧,导致黑眼圈产生。吸烟者相比不吸烟者更易出现黑眼圈,且随着吸烟年限增加,黑眼圈可能会加重。 3.饮酒过量:过量饮酒会使血管扩张,眼周血管容易充血,长期过量饮酒会影响眼周正常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从而加重黑眼圈。 四、疾病因素 1.眼部疾病:如眼睑炎等眼部炎症性疾病,会引起眼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色素沉着,进而出现黑眼圈。 2.全身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像慢性肝病、肾病等,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导致体内毒素堆积,影响眼周肌肤的健康,引发黑眼圈。例如,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会出现黑眼圈,且往往伴有面色晦暗等表现;肾病患者因肾功能不全,代谢废物排泄障碍,也可能出现黑眼圈。 五、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眼周皮肤的胶原蛋白逐渐流失,皮肤变薄,皮下脂肪减少,眼周血管更容易凸显,同时眼周肌肤的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色素更容易沉积,所以老年人相对年轻人更易出现较重的黑眼圈。 六、化妆品使用不当 长期使用不合适的眼部化妆品,如卸妆不彻底,化妆品残留会影响眼周皮肤的正常代谢,导致黑眼圈加重。不同肤质人群使用化妆品时都可能出现因化妆品不当导致黑眼圈的情况,例如油性皮肤人群若使用过于油腻的眼部化妆品,可能会堵塞毛孔,影响眼周皮肤的正常功能。 如果长期黑眼圈很重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视力下降、眼痛等,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疾病因素。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合理用眼、戒烟限酒等,有助于改善长期黑眼圈重的状况。对于儿童,要培养良好的用眼和睡眠习惯,避免过度用眼和熬夜;对于老年人,要关注整体健康状况,积极防治可能存在的全身性疾病,以改善眼周肌肤状态。
2025-09-29 13:07:50 -
右眼跳怎么回事
右眼跳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用眼过度(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致眼部肌肉疲劳)、眼部疾病(结膜炎因感染或过敏致炎症刺激,倒睫因睫毛生长异常刺激眼球)、神经系统问题(面肌痉挛可能因血管压迫或面神经受损,三叉神经病变因三叉神经受刺激或病变)、其他因素(精神因素如长期紧张焦虑压力大,饮食不均衡如缺乏维生素B族等)。 一、用眼过度 1.成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像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屏幕等,会让眼部肌肉疲劳,进而引发右眼跳。比如学生长时间写作业、上班族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儿童来说,长时间玩电子游戏也容易导致用眼过度从而右眼跳。 2.影响因素:年龄方面,儿童和青少年由于用眼习惯尚未完全定型,更容易因用眼过度出现右眼跳;生活方式上,长时间持续用眼的人群风险更高;病史方面,如果本身有近视等视力问题,用眼过度时更易引发眼部不适导致右眼跳。 二、眼部疾病 1.结膜炎 成因:细菌、病毒感染或过敏等因素可引发结膜炎,炎症刺激会导致眼部肌肉痉挛,出现右眼跳的现象。例如不注意眼部卫生,用脏手揉眼就可能感染细菌引发结膜炎。 影响因素:年龄上,各年龄段都可能患病,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易感染;生活方式中,不注意眼部卫生的人群风险高;病史方面,有过敏史的人更容易因过敏引发结膜炎导致右眼跳。 2.倒睫 成因:睫毛生长方向异常,刺激眼球,引起眼部不适,导致眼轮匝肌痉挛,出现右眼跳。比如先天睫毛生长发育异常可能导致倒睫。 影响因素:年龄上,儿童可能因先天因素出现倒睫;生活方式上,眼部受到外伤等可能导致倒睫;病史方面,眼部曾有手术史等可能增加倒睫的发生风险。 三、神经系统问题 1.面肌痉挛 成因:可能与血管压迫面神经、面神经受损等有关,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包括右眼跳。例如血管因素导致面神经受到刺激,引发面肌痉挛。 影响因素:年龄上,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面肌痉挛;生活方式一般无特定直接关联,但长期精神紧张等可能诱发;病史方面,有面神经相关疾病史的人风险较高。 2.三叉神经病变 成因:三叉神经受到刺激或病变时,可能影响到眼部相关神经,导致右眼跳。比如三叉神经受到血管压迫等情况。 影响因素:年龄上无特定偏向;生活方式中头部受到外伤等可能影响三叉神经;病史方面,有颅内病变等可能累及三叉神经导致相关症状。 四、其他因素 1.精神因素 成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等,会影响神经功能,导致眼部肌肉痉挛,出现右眼跳。比如考试前压力大的学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影响因素:年龄上,各年龄段都可能因精神因素受影响,青少年面临学业压力等情况易出现;生活方式中,长期处于高压工作学习环境的人群风险高;病史方面,有精神心理疾病史的人更易因精神因素诱发右眼跳。 2.饮食不均衡 成因:缺乏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B族等,可能影响神经功能,导致眼部肌肉异常运动,出现右眼跳。例如挑食、偏食的人群容易出现饮食不均衡。 影响因素:年龄上,儿童挑食可能导致饮食不均衡;生活方式中,饮食习惯不良的人群风险高;病史方面,有营养不良相关病史的人更易因饮食不均衡出现问题。
2025-09-29 1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