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眼与全身疾病的综合诊治,如甲状腺相关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等,以及合并全身疾病的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段与手术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1999年中山大学眼科学硕士毕业,2007年中山大学眼科学博士毕业。意大利米兰大学附属FondazioneCàGranda医院 Graves' Orbitopathy Center(EUGOGO成员之一)访问学者,广东眼科医师协会白内障学组委员,广东省视光学学会视力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视光学学会白内障复明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专家库专家,临床上主要擅长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治、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等等。研究内容主要有甲状腺相关眼病高眼压的形成机制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等。曾主持与作为主要参与者开展多项省级以上科研基金项目。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卫生厅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得200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以第一作者及主要参与者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眼与全身疾病的综合诊治,如甲状腺相关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等,以及合并全身疾病的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段与手术治疗。展开
  • 眼睛飞蚊症是怎样引起的

    飞蚊症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症状,指眼前有飘动的小黑影,可能由年龄相关性变化、近视、眼内炎症、眼外伤等原因引起,一般不影响视力,也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应及时就医,以排除严重眼部疾病。 1.年龄相关性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逐渐液化,凝胶状态改变,出现玻璃体后脱离,从而牵拉视网膜,刺激感光细胞,引起飞蚊症。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2.近视: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变长,玻璃体变性的机会也会增加,导致玻璃体混浊和飞蚊症。 3.眼内炎症:眼内的炎症反应,如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等,可能引起玻璃体炎症和混浊,导致飞蚊症。 4.眼外伤:眼部受到外伤,如眼球穿孔伤、钝挫伤等,可能导致玻璃体出血,进而引发飞蚊症。 5.其他原因: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变性、眼内寄生虫等也可能引起飞蚊症。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严重的眼部疾病,如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等,也可能表现为飞蚊症。因此,如果出现飞蚊症症状,尤其是伴有视力下降、闪光感等异常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大多数飞蚊症患者来说,症状不会影响视力,也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缓解症状: 1.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用眼,尤其是在电子设备前,每小时应休息5-10分钟,让眼睛得到放松。 2.改善用眼环境:保持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光线直射眼睛。使用电子设备时,可以调整屏幕亮度和对比度,以减少眼睛的疲劳。 3.饮食调整: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B12等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助于维持眼部健康。 4.定期眼部检查:即使飞蚊症症状不严重,也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眼部问题。 此外,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出现飞蚊症症状,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飞蚊症可能与一些先天性眼部疾病有关,如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之,眼睛飞蚊症的原因复杂多样,如果出现飞蚊症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飞蚊症的发生和发展。

    2025-09-29 10:54:08
  • 斗鸡眼治疗方案是什么

    斗鸡眼治疗因类型而异,屈光不正性内斜视矫正屈光不正,调节性内斜视完全调节性靠戴全矫远视镜且可能需终身调整,部分调节性先戴镜再手术,非调节性多需手术;儿童患者要注意依从性和双眼视觉功能发育,成人患者要考虑外观、心理及原发病。 一、屈光不正性内斜视的治疗 屈光不正性内斜视常见于中高度远视的儿童,主要通过矫正屈光不正来治疗。对于远视患儿,需进行散瞳验光,然后佩戴合适度数的远视眼镜。一般来说,佩戴眼镜后斜视症状会有所改善。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5%的中度远视性内斜视儿童佩戴合适眼镜后,斜视情况可明显缓解。 二、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 1.完全调节性内斜视 主要依靠佩戴全矫远视眼镜。患儿需终身佩戴眼镜,且要定期进行视力和眼位检查,根据屈光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眼镜度数。通常,佩戴眼镜3-6个月后,斜视可明显改善。 2.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首先佩戴全矫远视眼镜,残余的斜视度数可通过手术矫正。手术时机一般选择在佩戴眼镜3-6个月后,残余斜视度数稳定时进行。 三、非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 非调节性内斜视一般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调整眼外肌的力量,使双眼视轴恢复平行。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眼位、眼球运动、视力、屈光状态等,以确定合适的手术方案。例如,对于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建议在患儿2岁左右进行手术,此时手术效果较好,对患儿双眼视觉功能的发育影响较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是斗鸡眼的高发人群,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依从性。对于佩戴眼镜的儿童,要确保其按时佩戴眼镜,家长要监督儿童正确使用眼镜。同时,要定期带儿童进行视力和眼位复查,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儿童的双眼视觉功能处于发育阶段,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能会影响其立体视等双眼视觉功能的发育。 2.成人患者 成人斗鸡眼可能会影响外观和双眼视功能。治疗时除了考虑手术矫正眼位外,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成人患者对手术的美观效果等有较高期望,医生在术前要充分与患者沟通手术的预期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果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内斜视,如脑部病变等,还需要同时治疗原发病。

    2025-09-29 10:52:38
  • 眼角长了一个红疙瘩怎么回事

    眼角长红疙瘩可能由麦粒肿、霰粒肿、接触性皮炎、蚊虫叮咬等引起,麦粒肿由细菌感染致急性化脓性炎症,表现为红肿痛有脓点;霰粒肿因睑板腺出口阻塞致慢性炎性肉芽肿,多无痛性肿块;接触性皮炎因接触过敏原致炎症,有瘙痒灼热感;蚊虫叮咬因蚊虫毒素致过敏炎症,有瘙痒红晕,发现后应避免挤压,持续不消退或有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 一、麦粒肿 1.成因:麦粒肿是由细菌(通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眼睑腺体急性化脓性炎症。多与不注意眼部卫生有关,比如用脏手揉眼等。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且相对更易接触不洁物品,发病风险可能相对较高;成年人若长期熬夜、用眼过度等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时也易发病。 2.表现:眼角可出现红疙瘩,伴有红肿、疼痛等症状,疙瘩处有压痛感,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白色脓点。 二、霰粒肿 1.成因:霰粒肿是因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可能与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慢性结膜炎或睑缘炎等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可能因睑板腺功能发育特点等有一定发病几率,成年人若睑板腺分泌异常等也易患病。 2.表现:眼角的红疙瘩一般不红或仅有轻微泛红,多为无痛性肿块,但较大的霰粒肿可能会有异物感。 三、接触性皮炎 1.成因:如果眼角接触了某些过敏原,如化妆品、染发剂、眼部药物等,可能会引起接触性皮炎。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发生,有过敏体质的人相对更易发病。接触过敏原后,局部会出现炎症反应导致长红疙瘩。 2.表现:除了眼角有红疙瘩外,还可能伴有瘙痒、灼热感等症状,局部皮肤可能有红斑、丘疹等表现。 四、蚊虫叮咬 1.成因:在夏季等蚊虫活跃季节,眼角被蚊虫叮咬后,蚊虫释放的毒素可引起局部过敏反应和炎症反应。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儿童皮肤更娇嫩,被叮咬后反应可能更明显。 2.表现:眼角红疙瘩常伴有瘙痒,疙瘩周围可能有红晕,一般为单个或少数几个红疙瘩。 如果发现眼角长了红疙瘩,应注意避免用手挤压,以免导致感染扩散等不良后果。若红疙瘩持续不消退或伴有疼痛加重、视力改变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

    2025-09-29 10:50:51
  • 假性近视是多少度

    假性近视无固定度数范围,由用眼过度致睫状肌痉挛等引起且可逆,从年龄看儿童青少年高发,不同年龄段用眼有特点;从生活方式看长期近距离用眼、不良用眼环境易引发;从病史看有过度用眼史者再发可能性大,其视力下降程度等因多种因素而异。 从年龄角度分析 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假性近视的高发阶段,由于这个时期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不良用眼习惯容易引发假性近视。例如,小学生如果长期每天近距离看书、写字时间过长,就容易出现假性近视情况,此时视力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具体度数因人而异。 不同年龄段的用眼特点: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用眼时间相对较短,但如果有不良用眼姿势等情况也可能诱发假性近视;中学生学习任务重,用眼时间长,更易因用眼过度出现假性近视,且相对来说,随着年龄增长,眼睛调节功能虽然有一定变化,但仍可能因不合理用眼出现假性近视。 从生活方式角度分析 长期近距离用眼:比如长时间看书、玩手机、玩电子游戏等,这些行为会使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的调节状态,容易导致睫状肌痉挛,引发假性近视。以每天连续玩手机游戏1-2小时以上的孩子为例,相较于用眼时间短的孩子,出现假性近视的概率会明显增加,视力下降的可能性也更大,进而影响到假性近视的发生及可能出现的视力情况。 不良用眼环境: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下用眼,也会增加假性近视的发生风险。例如,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作业,眼睛需要更努力地调节来看清字迹,长期如此容易导致睫状肌疲劳,引发假性近视,此时视力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视力下降,但具体度数因个体差异和用眼时长等因素而不同。 从病史角度分析 有过度用眼病史:如果既往有长时间不合理用眼的情况,如连续几周每天用眼超过8小时且用眼姿势不正确等,那么再次出现假性近视的可能性会增加。而且有过过度用眼病史的人,其眼睛调节功能可能已经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一旦再次不合理用眼,就更容易出现睫状肌痉挛等情况,导致视力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形成假性近视,但具体度数会因个人的恢复能力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2025-09-29 10:46:15
  • 左眼角跳是怎么回事

    左眼角跳医学上称眼睑痉挛,与生理性因素(疲劳、压力与情绪)和病理性因素(眼部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倒睫,神经系统问题如面肌痉挛、颅内病变)有关,不同年龄段人群左眼角跳需注意不同情况,女性特殊时期也可能出现。 一、生理性因素 1.疲劳:长时间用眼,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熬夜等,会使眼部肌肉疲劳,导致眼轮匝肌痉挛,出现左眼角跳。例如,连续熬夜加班后,很多人会出现眼部肌肉不自主跳动的情况。一般通过休息、放松眼部肌肉可缓解。 2.压力与情绪: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或情绪紧张、焦虑时,也可能引发左眼角跳。比如面临重要考试、工作压力大时,眼部肌肉容易出现痉挛性跳动。通过调整心态、缓解压力,症状可能减轻。 二、病理性因素 1.眼部疾病: 结膜炎:结膜受到炎症刺激,炎症因子可刺激眼部神经肌肉,导致眼轮匝肌痉挛,出现左眼角跳。同时还常伴有眼睛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角膜炎:角膜发生炎症时,炎症刺激会影响眼部神经,引发眼睑痉挛,可伴有视力下降、畏光等表现。 倒睫: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刺激眼表组织,引起眼部不适,进而导致左眼角跳。倒睫严重时可摩擦角膜,造成角膜损伤。 2.神经系统问题: 面肌痉挛:早期可能表现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逐渐扩展至面部其他肌肉。病因可能与面神经受压等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 颅内病变:如颅内肿瘤、脑血管病变等,可能影响面部神经的传导,导致眼部肌肉异常跳动。这类情况相对少见,但需要引起重视,可能还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不同年龄段人群左眼角跳需注意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出现左眼角跳,多考虑用眼习惯等生理性因素,如长时间看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要提醒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青少年左眼角跳可能与学习压力大、熬夜等有关;中老年人则需更多关注是否存在眼部疾病或神经系统病变等病理性因素,若左眼角跳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神经肌肉功能,也可能出现左眼角跳情况,需注意休息和情绪调节。

    2025-09-29 10:43:0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