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眼与全身疾病的综合诊治,如甲状腺相关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等,以及合并全身疾病的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段与手术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1999年中山大学眼科学硕士毕业,2007年中山大学眼科学博士毕业。意大利米兰大学附属FondazioneCàGranda医院 Graves' Orbitopathy Center(EUGOGO成员之一)访问学者,广东眼科医师协会白内障学组委员,广东省视光学学会视力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视光学学会白内障复明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专家库专家,临床上主要擅长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治、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等等。研究内容主要有甲状腺相关眼病高眼压的形成机制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等。曾主持与作为主要参与者开展多项省级以上科研基金项目。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卫生厅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得200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以第一作者及主要参与者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眼与全身疾病的综合诊治,如甲状腺相关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等,以及合并全身疾病的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段与手术治疗。展开
  • 结膜炎长期不好会导致失明吗

    一般普通结膜炎经及时恰当治疗多数可痊愈,通常不致失明,但特殊类型结膜炎长期不愈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致失明,如淋菌性结膜炎不及时治会致角膜溃疡、穿孔等,沙眼晚期可现睑内翻与倒睫、角膜混浊等并发症致失明,不同人群影响不同,儿童、老年人、有免疫缺陷病史者更易因结膜炎长期不愈致严重后果,所以发现结膜炎应及时规范治疗以防迁延不愈。 一、普通结膜炎长期不愈的影响及原因 普通细菌性结膜炎等,若患者自身抵抗力较强,轻度的病情有时有一定自限性,但如果患者不重视,长期不进行规范治疗,可能病情迁延不愈,主要表现为眼部反复的不适、充血等,但一般不太会直接导致失明。其原因在于普通结膜炎的病变主要局限在结膜组织,结膜是覆盖在眼睑内面和眼球表面的一层黏膜组织,虽然长期炎症存在会影响眼部的舒适度等,但未波及到眼球的关键结构如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 二、特殊类型结膜炎长期不愈的严重后果 1.淋菌性结膜炎: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传染性强。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进展迅速,可在短时间内出现角膜溃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角膜是眼球前端透明的结构,是重要的屈光介质,一旦角膜穿孔,眼内的内容物会流出,导致眼内感染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最终可导致失明。其发病与淋病奈瑟菌感染有关,多见于新生儿(通过产道感染)及成人,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快就会出现病情恶化。 2.衣原体性结膜炎(如沙眼):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在沙眼的晚期,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睑内翻与倒睫、上睑下垂、角膜混浊、睑球粘连、实质性结膜干燥症等。其中角膜混浊是导致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沙眼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较为常见,患者如果患病后长期不进行规范治疗,病情逐渐进展,就会出现上述严重并发症。例如睑内翻与倒睫会不断刺激角膜,导致角膜反复受损、混浊,最终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实质性结膜干燥症会使角膜失去了正常的泪液保护,也容易发生角膜病变进而影响视力。 对于不同人群的影响: 儿童:儿童如果患结膜炎长期不愈,比如沙眼,由于儿童的眼部发育尚未完全,病情更容易进展。而且儿童可能不太能准确表达眼部的不适,家长如果忽视,很容易导致病情延误。例如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家长若未及时发现孩子眼部的异常并就医,很快就会出现严重后果。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低,患结膜炎长期不愈时,身体对炎症的反应和修复能力不如年轻人。像沙眼在老年人群中如果长期不愈,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更高,且老年人恢复相对困难,一旦出现角膜混浊等情况,对视力的影响更为严重,更易导致失明。 特殊病史人群:有免疫缺陷病史的人群,患结膜炎后长期不愈的风险更高,因为其自身的免疫防御能力较弱,难以有效控制眼部的炎症,更容易让结膜炎病情恶化并引发严重并发症导致失明。比如艾滋病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一旦眼部发生感染性结膜炎等情况,病情很可能迅速进展,出现严重的眼部并发症。 总之,大多数普通结膜炎经过规范及时治疗不会导致失明,但特殊类型的结膜炎长期不愈则有较大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从而导致失明,所以一旦发现结膜炎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避免病情迁延不愈。

    2025-09-28 13:18:26
  • 青光眼早期症状

    青光眼早期会有多种表现,包括视力变化如轻度视野缺损、视力缓慢下降;眼压异常如眼压波动、眼压轻度升高;眼部不适如眼胀、眼痛;还有少数人会出现虹视,出现相关表现需及时就医检查。 视力缓慢下降:部分青光眼早期患者会出现视力缓慢下降的情况,但可能容易被忽视,因为视力下降不明显,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发现看东西不如以前清晰。比如,原本能清楚看到远处的物体,现在需要更靠近才能看清,这可能是青光眼导致视神经受损,影响了视觉信号的正常传导,进而影响视力。老年人由于眼部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本身就是青光眼的高发人群,若出现视力缓慢下降,更要警惕青光眼的可能,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 眼压异常 眼压波动:青光眼早期眼压可能会出现波动,正常眼压一般在10~21mmHg之间,而青光眼患者早期眼压可能会高于正常范围,且波动较大。有时眼压可能短暂升高,有时又会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但总体平均眼压可能高于正常。这是因为青光眼患者的房水流出通道出现问题,导致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变化。对于长期处于用眼过度、精神压力大等情况的人群,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工作的人,更容易出现眼压波动,需要注意监测眼压情况,一旦发现眼压异常波动,应及时到眼科就诊。 眼压轻度升高:早期青光眼患者眼压可能只是轻度升高,可能没有明显的眼部疼痛等症状,但通过眼压测量可发现眼压值高于正常范围。例如,眼压可能在22~25mmHg左右,虽然没有明显的眼部胀痛感,但这已经是眼压异常的表现。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由于血压波动可能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进而影响眼压,这类人群更要密切关注眼压变化,因为高血压和青光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高血压可能会加重青光眼的病情发展。 眼部不适 眼胀:早期青光眼患者可能会出现眼胀的感觉,尤其是在长时间用眼或情绪激动后。眼胀是因为眼压升高刺激眼部神经引起的。比如,连续看手机、电脑屏幕较长时间后,眼部会有发胀的感觉,这可能提示眼压出现了变化。对于从事需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工作的人群,如教师、文案工作者等,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用眼导致眼胀等不适,一旦出现眼胀且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检查眼压等情况。 眼痛:部分青光眼早期患者会有眼痛症状,但疼痛程度相对较轻,可能是隐隐作痛。眼痛也是由于眼压升高,刺激眼部组织引起的。例如,患者可能感觉眼睛内部有轻微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会被误认为是用眼疲劳等原因引起的,但实际上可能是青光眼的早期信号。对于有眼部外伤史或有眼部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出现眼痛更要提高警惕,因为这些情况可能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病风险或影响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其他表现 虹视:少数青光眼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虹视现象,即看灯光时,光源周围会出现彩色的光环,就像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一样。这是因为眼压升高导致角膜水肿,影响了光线的折射,从而出现虹视。例如,在晚上看路灯时,会看到路灯周围有彩色的光环。对于出现虹视的人群,无论是否有其他眼部不适症状,都应立即到眼科就诊,因为虹视可能是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前兆,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由于糖尿病可能会引起眼部并发症,包括青光眼,所以出现虹视时更要重视,及时排查青光眼相关问题。

    2025-09-28 13:16:46
  • 玻璃体牵拉视网膜症状

    玻璃体牵拉视网膜会引发眼前闪光感、眼前漂浮物增多、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受影响情况不同,高度近视、有眼外伤史、长期近距离用眼等生活方式也与之相关。 产生机制:玻璃体牵拉视网膜时,会刺激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导致患者出现眼前闪光感。这是因为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的牵拉,使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受到异常刺激,从而产生类似闪光的感觉。 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出现眼前闪光感,但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眼球仍在发育中,玻璃体牵拉视网膜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需要引起重视。而老年人由于玻璃体液化等原因,相对更易发生玻璃体牵拉视网膜,从而出现眼前闪光感的概率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关联:高度近视患者、有眼外伤史的人群等,由于眼部结构发生改变,更容易出现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导致的眼前闪光感。例如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延长,玻璃体与视网膜的附着关系发生变化,增加了牵拉的风险。 眼前漂浮物增多 产生机制:玻璃体牵拉视网膜时,可能会导致玻璃体的结构发生变化,使得原本均匀的玻璃体出现混浊,表现为眼前漂浮物增多。这些漂浮物可能是玻璃体中的混浊物在光线照射下投射到视网膜上形成的影像。 年龄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逐渐液化,这是导致眼前漂浮物增多的常见原因之一。老年人的玻璃体液化程度较高,相对更易出现眼前漂浮物增多的情况。而儿童时期玻璃体较为清澈,出现眼前漂浮物增多的情况相对较少,但如果有眼部疾病等特殊情况也可能出现。 生活方式关联:长期近距离用眼、过度用眼的人群,会增加眼部疲劳,可能加重玻璃体牵拉视网膜相关的眼前漂浮物增多症状。比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眼部负担加重,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视力下降 产生机制:当玻璃体牵拉视网膜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视力下降。视网膜是视觉信号传导的重要结构,其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必然会导致视力的改变。 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儿童来说,视力下降可能会影响其视觉发育,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弱视等严重问题。而老年人视力下降可能是多种眼部疾病共同作用的结果,玻璃体牵拉视网膜是其中一个可能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眼部各结构老化,视力下降的风险增加。 生活方式关联: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由于高血糖会影响眼部血管等结构,更容易出现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导致视力下降。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同时可能合并玻璃体牵拉视网膜的情况,进而加重视力下降。 视野缺损 产生机制: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不同部位受到影响,可能会造成相应区域的视野缺损。比如牵拉发生在视网膜的某一局部,就会使得该区域对应的视野范围出现缺失。 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人群视野缺损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时期视野缺损如果不及时发现,会影响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认知发展。老年人由于眼部结构的退行性变,视野缺损可能会逐渐加重,且可能与其他眼部疾病导致的视野缺损相互叠加。 生活方式关联:有眼部手术史的人群,术后可能出现玻璃体牵拉视网膜相关的视野缺损情况。例如曾进行过眼部晶状体手术的患者,眼部结构改变后,玻璃体牵拉视网膜的风险增加,进而导致视野缺损。

    2025-09-28 13:14:15
  • 白内障预防措施

    为预防白内障,需从多方面着手。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户外活动戴防紫外线太阳镜,儿童更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控血糖,高血压患者控血压;合理饮食,多吃富含抗氧化剂和叶黄素的食物;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适度用眼。 一、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 1.原理: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增加白内障的发病风险,紫外线可损伤晶状体。 2.具体措施:在户外活动时,应佩戴具有紫外线防护功能的太阳镜,选择能阻挡紫外线(UV)400及以上的太阳镜,其能有效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同时,在阳光强烈时段(通常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减少外出。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晶状体更脆弱,更要注意避免紫外线照射,外出时除了太阳镜,还可选择在树荫下活动等方式。 二、控制基础疾病 1.糖尿病 原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会使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晶状体混浊,引发白内障。 措施: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适量运动以及规范使用降糖药物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尽量控制在10mmol/L以下。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高血压 原理:高血压会影响眼部血管的血液循环,使晶状体营养供应出现障碍,增加白内障发生几率。 措施:高血压患者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一般收缩压应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定期测量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降压药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适量运动等。 三、合理饮食 1.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 原理:抗氧化剂可以中和体内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晶状体的损伤。 具体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草莓等,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晶状体;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像坚果(如杏仁、核桃)、橄榄油等,维生素E也有助于抗氧化。此外,绿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中含有丰富的叶黄素等抗氧化物质,也对眼睛有益,可适当多摄入。 2.富含叶黄素的食物 原理:叶黄素是晶状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有助于保护眼睛免受蓝光损伤。 具体食物:除了上述提到的绿色蔬菜外,玉米、南瓜等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叶黄素,可适量食用。 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戒烟限酒 吸烟:吸烟会增加白内障的发病风险,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晶状体。所以应尽量戒烟,避免二手烟的危害。 饮酒:过量饮酒也可能对眼睛产生不良影响,增加白内障发生的可能性。男性每天饮酒量应不超过酒精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酒精含量1度的啤酒约相当于250毫升,1度的葡萄酒约相当于100毫升,50度的白酒约相当于50毫升。 2.适度用眼 原理:长时间过度用眼会使眼睛疲劳,增加眼部负担,可能诱发白内障。 措施: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电子设备,每隔40-5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工作或学习环境的光线要适宜,避免过强或过暗的光线刺激眼睛。对于儿童,要控制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学龄前儿童每天不超过1小时,学龄儿童每天不超过2小时,并教导正确的用眼姿势。

    2025-09-28 13:11:48
  • 怎么测试自己散光度数

    检查散光可通过视力检查法、验光检查法、角膜曲率计检查法。视力检查法可初步感知及用视力表检查;验光检查法包括电脑验光(儿童可能需散瞳)和综合验光仪检查(更精准);角膜曲率计通过测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算散光度数。怀疑散光应及时去正规医院眼科检查,儿童家长要定期带孩子查视力以早期干预。 一、视力检查法 1.自我初步感知:如果感觉看远处物体模糊、重影,看近处相对清晰,可能存在散光,但这只是初步提示,不能精准确定度数。例如,一些人会发现看远处的广告牌时,上面的字好像有重影,或者看东西容易眼疲劳,这可能是散光的表现,但需要进一步检查。 2.视力表检查:使用标准视力表进行检查。站在距离视力表5米的地方,用遮眼板遮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看视力表上的视标,从最大的视标开始往下看,直到能清晰辨认的最小视标行。记录下这只眼睛能看清的视标对应的视力情况。如果一只眼睛的视力明显低于正常,可能存在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但单独视力表检查不能精确得出散光度数。不同年龄段正常视力范围不同,儿童的正常视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育,例如3-5岁儿童正常视力约为0.5-0.6,6岁以上儿童正常视力应达到1.0左右。 二、验光检查法 1.电脑验光:这是一种快速初步检测散光度数的方法。通过电脑验光仪,仪器会发射光线进入眼睛,然后根据光线反射回来的情况来计算眼睛的屈光状态,包括散光度数、散光轴位等。但电脑验光结果可能会受到眼睛调节因素的影响,对于儿童尤其是调节力较强的儿童,电脑验光前可能需要使用散瞳药物来放松调节,以便得到更准确的结果。比如,12岁以下的儿童如果进行电脑验光,通常需要先用阿托品眼膏等散瞳剂进行散瞳,让眼睛的睫状肌充分放松后再进行验光,这样得到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屈光状态。 2.综合验光仪检查:这是一种更精准的验光方式。验光师会通过综合验光仪逐步调整镜片,让被检者通过观察视力表来感受不同镜片下的视力情况,从而精确确定散光的度数和轴位。验光师会先确定球镜度数(近视或远视度数),然后再通过柱镜(矫正散光的镜片)来调整,找到能让被检者视力最佳的散光度数和轴位。在检查过程中,被检者需要积极配合验光师,准确反馈视力感受,比如当验光师更换不同镜片时,要及时告知视力是变清晰还是变模糊等情况。 三、角膜曲率计检查 1.原理及操作:角膜曲率计是通过测量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来计算散光度数的一种仪器。操作时,被检者坐在角膜曲率计前,额头和下颌放在相应的位置上,仪器会对准角膜,测量角膜不同子午线上的曲率半径。根据角膜曲率半径与散光度数的关系公式,可以计算出散光度数。例如,角膜曲率半径越小,对应的散光度数可能越高。通过角膜曲率计检查,可以为散光度数的确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尤其是对于一些角膜形态特殊的情况,能更准确地评估散光情况。 如果怀疑自己有散光,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眼科进行详细检查,由专业的眼科医生根据检查结果来准确判断散光度数等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比如是否需要佩戴眼镜等。对于儿童,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视力情况,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散光等视力问题并及时干预。

    2025-09-28 13:09:4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