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眼与全身疾病的综合诊治,如甲状腺相关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等,以及合并全身疾病的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段与手术治疗。
向 Ta 提问
199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1999年中山大学眼科学硕士毕业,2007年中山大学眼科学博士毕业。意大利米兰大学附属FondazioneCàGranda医院 Graves' Orbitopathy Center(EUGOGO成员之一)访问学者,广东眼科医师协会白内障学组委员,广东省视光学学会视力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视光学学会白内障复明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专家库专家,临床上主要擅长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治、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等等。研究内容主要有甲状腺相关眼病高眼压的形成机制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等。曾主持与作为主要参与者开展多项省级以上科研基金项目。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卫生厅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得200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以第一作者及主要参与者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
展开-
孩子总眨眼睛怎么回事
孩子总眨眼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眼部局部因素如眼表疾病(结膜炎、干眼症、倒睫)、眼睑痉挛;全身因素如神经系统问题(抽动障碍)、屈光不正、过敏因素;还有心理因素和不良习惯等。当孩子总眨眼睛且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时,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诊,同时要让孩子保持良好用眼习惯、避免接触过敏原,对有心理因素的孩子给予关心疏导。 一、眼部局部因素 1.眼表疾病: 结膜炎:细菌、病毒等感染可引发结膜炎,孩子会出现总眨眼睛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等表现。例如,细菌性结膜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炎症刺激眼表会让孩子感觉眼部不适,通过频繁眨眼来缓解。 干眼症:如果孩子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处于干燥环境等,可能导致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引发干眼症。泪膜不稳定会使眼睛有干涩感,从而促使孩子频繁眨眼。 倒睫: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刺激角膜和结膜,会让孩子眼睛产生异物感,出现总眨眼睛的现象。倒睫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肥胖的婴幼儿,由于鼻梁低平,容易发生倒睫。 2.眼睑痉挛: 可能与局部刺激、精神因素等有关。比如眼部有炎症、屈光不正等情况可能诱发眼睑痉挛,孩子会不自主地频繁眨眼,有时还可能伴有眼睑抽动等表现。 二、全身因素 1.神经系统问题: 抽动障碍:这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多见于儿童时期。除了频繁眨眼外,还可能伴有其他部位的不自主运动,如挤眉、耸肩、清嗓子等。其发病与遗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抽动障碍的发病中占有一定比例,约20%-30%的患儿有阳性家族史。 2.屈光不正: 近视、远视、散光:当孩子存在屈光不正时,眼睛需要更努力地调节来看清物体,容易导致视疲劳,进而出现频繁眨眼的情况。比如近视的孩子看远处物体模糊,会通过频繁眨眼来试图改善视力,长时间后形成习惯。如果孩子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或者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下用眼,都容易引发屈光不正。 3.过敏因素: 过敏性结膜炎:孩子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可引起过敏性结膜炎。除了总眨眼睛外,还常伴有眼睛瘙痒、眼红、流泪等症状。在过敏季节,如春季,孩子接触花粉后更容易发病。 三、其他因素 1.心理因素: 当孩子处于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时,可能会通过频繁眨眼来缓解情绪。例如,新环境适应不良、学习压力过大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频繁眨眼的行为。 2.不良习惯: 孩子可能在不经意间养成了频繁眨眼的不良习惯,之后难以自行控制。比如看到其他孩子频繁眨眼而模仿,逐渐形成习惯。 当孩子总眨眼睛时,家长首先要观察孩子眨眼的频率、是否伴有其他不适症状等。如果孩子眨眼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眼睛红肿、视力下降、抽搐等,应及时带孩子到眼科等相关科室就诊,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对于有心理因素的孩子,家长要多给予关心和疏导,帮助孩子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2025-09-28 13:07:04 -
角膜塑形镜真的能控制近视吗
角膜塑形镜通过夜间佩戴改变角膜曲率来控制近视,能降低近视度数年进展速度、延缓眼轴增长,适用于8岁以上特定近视及散光度数的青少年,需注意佩戴护理等事项,与框架眼镜比能控近视进展,与低浓度阿托品比副作用少但需依个体情况选。 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效果证据 近视度数控制方面 众多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在近视控制效果上,一般来说,佩戴角膜塑形镜后,青少年近视度数的年进展速度可降低50%-70%左右。以一项针对500名8-18岁近视青少年的研究为例,经过2-3年的跟踪观察,佩戴角膜塑形镜组的近视度数平均每年增加约0.50D-1.00D,而未佩戴组平均每年增加约1.50D-2.00D。这表明角膜塑形镜在控制近视度数增长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眼轴变化方面 眼轴长度的增长是近视进展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佩戴角膜塑形镜能够有效延缓眼轴的增长。通常情况下,佩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眼轴每年增长速度比不佩戴者慢0.10mm-0.20mm。眼轴的过快增长是导致近视不断加深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角膜塑形镜通过延缓眼轴增长来控制近视发展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适用人群 角膜塑形镜主要适用于年龄在8岁以上,近视度数在-6.00D以内,散光度数在-1.50D以内的青少年。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眼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佩戴角膜塑形镜可能会带来较高的风险,如眼部感染、角膜损伤等,所以不建议低龄儿童过早使用。同时,患有眼部疾病(如角膜炎、圆锥角膜等)、过敏体质者以及不注意眼部卫生的人群不适合佩戴角膜塑形镜。 注意事项 佩戴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佩戴和护理。每天佩戴和摘取镜片时要保证手部清洁,避免细菌等病原体感染眼部。定期到医院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角膜地形图、眼压等项目的检查,以监测眼部健康状况。在佩戴过程中,如果出现眼部疼痛、红肿、视力突然下降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佩戴并就医。此外,不同个体对角膜塑形镜的适应情况不同,部分人可能在佩戴初期会出现短暂的视力波动、眼部异物感等,但一般会在短时间内逐渐适应。对于青少年佩戴者,家长要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佩戴和护理习惯,确保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有效使用。 与其他近视控制方法的比较 与框架眼镜相比 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近视矫正方法,它只能矫正当前的近视度数,对近视度数的进展没有控制作用。而角膜塑形镜除了能矫正视力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例如,在同样的用眼环境下,佩戴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度数每年平均增长约1.00D-2.00D,而佩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度数增长幅度明显更小。 与低浓度阿托品相比 低浓度阿托品也被用于近视的控制,其控制近视的效果可能与角膜塑形镜有相似之处,但低浓度阿托品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瞳孔散大、畏光等。而角膜塑形镜是通过物理方法来控制近视,副作用相对较少。不过,低浓度阿托品的使用需要每天规律给药,而角膜塑形镜是夜间佩戴,相对来说使用方式更便捷一些。但具体的选择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近视度数、眼部健康状况、患者的依从性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2025-09-28 13:05:24 -
先天性散光怎么治疗
先天性散光的矫正方法包括光学矫正(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手术治疗(适用于18岁以上散光度数稳定者)和视觉训练(伴弱视等时进行),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儿童需关注眼部发育、用眼习惯等,青少年要注意用眼环境和卫生,成年患者手术需严格术前检查及术后护理并定期检查眼部。 一、光学矫正 框架眼镜:是先天性散光常见的矫正方法。通过验光确定合适的散光度数和轴位,制作相应度数的框架眼镜。对于儿童,需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和验光,根据眼部发育情况及时调整眼镜度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眼部发育特点不同,婴幼儿时期眼部还在不断发育,需更频繁监测,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也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及验光,以确保眼镜度数始终适合眼睛的屈光状态。 角膜接触镜:包括软性接触镜和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RGP对散光的矫正效果通常较好,尤其适用于散光度数较高或不规则散光的患者。但佩戴角膜接触镜需要注意眼部卫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佩戴和护理,避免引起眼部感染等并发症。儿童佩戴角膜接触镜需在家长严格监督下进行,且要确保孩子能正确护理镜片,因为儿童自我护理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出现护理不当的情况。 二、手术治疗 屈光手术:一般适用于18岁以上,且散光度数稳定的患者。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等。但对于先天性散光患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由于眼部还在发育过程中,一般不首先考虑手术治疗,需谨慎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包括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等多项检查来确定是否适合手术。 三、视觉训练 对于一些伴有弱视等情况的先天性散光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视觉训练。视觉训练可以帮助提高双眼视功能、改善视力等。视觉训练需要在专业的视光师或眼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包括精细目力训练、双眼协调训练等。不同年龄的患者视觉训练的效果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视觉训练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需要长期坚持训练。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先天性散光需要密切关注眼部发育情况,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家长要注意孩子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因为充足的户外活动有助于儿童眼部健康发育。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及时为孩子佩戴合适的矫正器具,并监督孩子正确佩戴和护理。 青少年患者:青少年处于身体和眼部发育的重要阶段,除了要坚持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或接触镜外,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用眼环境和用眼卫生。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注意读写姿势等。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监测散光度数变化和眼部健康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成年患者:成年先天性散光患者如果选择手术治疗,要严格遵循术前检查的各项要求,确保符合手术适应证。术后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和复查,注意眼部的防护,避免眼部受到外伤等。同时,即使不进行手术,也需要定期检查眼部,关注散光度数及眼部其他情况的变化。
2025-09-28 13:02:45 -
大框眼镜视野边缘扭曲正常吗
大框眼镜视野边缘扭曲分情况,正常情况有初始适应阶段的短暂扭曲及正规标准镜片下的正常;异常情况包括眼部疾病如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导致的扭曲,以及眼镜适配问题如镜框与瞳距不匹配导致的扭曲,若长时间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检查,儿童出现应尽快就诊。 一、正常情况 1.初始适应阶段 对于大部分人初次佩戴大框眼镜时,可能会出现视野边缘扭曲的情况。这是因为大框眼镜的镜片视野范围与之前无框或小框眼镜不同,眼睛需要重新适应新的视觉范围。例如,当从常规小框眼镜更换为大框眼镜后,在最初的几天内,由于眼睛周边的视网膜开始接收更多原本被镜框遮挡区域的视觉信息,会有短暂的不适应,表现为视野边缘的轻微扭曲感,这种情况通常会在1-2周内逐渐缓解,是正常的适应过程,与年龄、性别关系不大,主要与眼睛对新的视觉范围的重新调整有关。 2.镜片光学特性影响 如果大框眼镜的镜片本身是标准的光学镜片,在合适的度数下,一般不会有异常的视野边缘扭曲。但如果是一些非正规渠道购买的劣质大框眼镜,其镜片可能存在光学不均等的情况。不过这属于眼镜质量问题,而非正常的生理现象。对于生活方式方面,如果平时用眼习惯良好,没有眼部基础疾病的人群,初次佩戴设计合理的大框眼镜出现的短暂视野边缘扭曲多为正常适应情况。 二、异常情况 1.眼部疾病相关 视网膜病变:如果本身患有视网膜病变,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着病情发展,佩戴大框眼镜时可能会出现视野边缘扭曲。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影响视网膜血管,导致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异常,佩戴新的大框眼镜后,异常的视网膜会使视觉信号传递出现偏差,表现为视野边缘扭曲。这种情况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多见于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但也可见于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女性和男性在这方面无明显性别差异,主要与糖尿病的病程和病情控制情况有关。 黄斑病变:黄斑病变患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佩戴大框眼镜时也可能出现视野边缘扭曲。黄斑是视网膜中心负责精细视觉的区域,黄斑病变会影响中心视力和周边视觉的正常感知,佩戴大框眼镜后,周边视觉的异常感知会表现为视野边缘扭曲。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而男性更易患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但无论男女,黄斑病变都会导致视野边缘异常。 2.眼镜适配问题 镜框与瞳距不匹配:如果大框眼镜的镜框与佩戴者的瞳距不匹配,会导致视觉成像位置异常,从而出现视野边缘扭曲。例如,瞳距测量不准确,使得眼睛在镜片中的光学中心位置偏移,周边视野的光线折射和成像就会出现扭曲。这种情况与年龄、性别关系不大,但与配镜时的验光和瞳距测量是否准确密切相关。生活方式上,如果配镜时没有进行准确的瞳距测量和验光,就容易出现这种适配问题。 如果佩戴大框眼镜出现视野边缘扭曲且长时间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等,以明确原因。对于儿童佩戴大框眼镜出现视野边缘扭曲的情况,更要谨慎对待,因为儿童眼部还在发育中,应尽快到眼科就诊,排除眼部疾病或配镜不适等问题。
2025-09-28 13:01:33 -
儿童急性结膜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儿童急性结膜炎的病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细菌、病毒、衣原体感染,分别有常见致病菌、传播途径等情况;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过敏、物理刺激及其他因素,过敏涉及过敏原种类和发病机制,物理刺激有异物、化学物质刺激,其他因素有不良用眼习惯和全身疾病影响。 一、感染性因素 (一)细菌感染 1.常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是儿童急性结膜炎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例如,肺炎链球菌可通过呼吸道传播等途径感染儿童眼部,引发急性炎症反应。研究表明,在儿童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病例中,相当比例是由这些常见细菌引起。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比如儿童用手接触了被细菌污染的物品,像玩具、公共设施的扶手等,然后又用手揉眼睛,就容易导致细菌感染眼部,引发急性结膜炎。 (二)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腺病毒是引起儿童急性结膜炎的常见病毒之一,尤其是腺病毒8型、19型、29型和37型等。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24变种等也可导致儿童急性结膜炎。有研究显示,在病毒性结膜炎患儿中,腺病毒感染占比较大。 2.传播途径: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或者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眼部而传播。在学校、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场所,病毒容易在儿童之间传播。 (三)衣原体感染 1.病原体及特点:沙眼衣原体是引起儿童急性结膜炎的衣原体类型之一,它可导致眼部出现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2.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比如与感染沙眼衣原体的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卫生用品,就可能被感染。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过敏因素 1.过敏原种类:儿童接触的过敏原可能有花粉、尘螨、动物毛发、某些食物(如海鲜等)等。当儿童接触到这些过敏原后,眼部会发生过敏反应,引发急性结膜炎。例如,在花粉季节,空气中花粉颗粒较多,过敏体质的儿童接触后容易出现眼部过敏,导致急性结膜炎。 2.发病机制:过敏原进入儿童眼部后,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眼部出现充血、瘙痒、分泌物增多等急性结膜炎的表现。 (二)物理刺激因素 1.异物刺激:儿童在户外活动时,可能会有沙尘、飞虫等异物进入眼部,对眼部组织产生刺激,引起急性结膜炎。比如儿童在玩耍时,沙尘不小心进入眼睛,就会刺激眼部,导致眼部出现炎症反应。 2.化学物质刺激:接触到某些化学物质,如刺激性的清洁剂、化妆品等,也可能刺激儿童眼部,引发急性结膜炎。例如,儿童误接触到家庭中的某些化学清洁用品,溅入眼部后就可能导致眼部急性炎症。 (三)其他因素 1.不良用眼习惯:儿童长时间用眼,如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可能会导致眼部疲劳,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急性结膜炎。而且不注意眼部卫生,如频繁揉眼等,也增加了眼部感染的风险,从而诱发急性结膜炎。 2.全身疾病影响:某些全身疾病也可能影响儿童眼部,导致急性结膜炎。例如,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引发眼部感染性结膜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儿童,眼部也可能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急性结膜炎。
2025-09-28 13: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