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眼与全身疾病的综合诊治,如甲状腺相关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等,以及合并全身疾病的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段与手术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1999年中山大学眼科学硕士毕业,2007年中山大学眼科学博士毕业。意大利米兰大学附属FondazioneCàGranda医院 Graves' Orbitopathy Center(EUGOGO成员之一)访问学者,广东眼科医师协会白内障学组委员,广东省视光学学会视力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视光学学会白内障复明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专家库专家,临床上主要擅长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治、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等等。研究内容主要有甲状腺相关眼病高眼压的形成机制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等。曾主持与作为主要参与者开展多项省级以上科研基金项目。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卫生厅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得200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以第一作者及主要参与者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眼与全身疾病的综合诊治,如甲状腺相关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等,以及合并全身疾病的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段与手术治疗。展开
  • 小孩眼睛红怎么回事

    小孩眼睛红可能由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结膜炎(细菌性、病毒性、衣原体性)和角膜炎;非感染性因素有过敏、眼部刺激、其他眼部疾病(青光眼、眼外伤)。发现小孩眼睛红,家长要观察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明显不适需及时就医,同时注意眼部清洁等护理。 一、感染性因素 (一)结膜炎 1.细菌性结膜炎 成因: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儿童不注意手部卫生,用手揉眼睛等行为易导致细菌侵入结膜引发炎症。 表现:眼睛红,还可能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早晨起床时上下眼睑常被分泌物黏住,孩子可能会感觉眼睛有异物感、刺痛等。 2.病毒性结膜炎 成因:常见的如腺病毒感染,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与患者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表现:眼睛明显发红,同时可能伴有流泪、畏光、水样分泌物等,部分孩子还可能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等。 3.衣原体性结膜炎 成因:主要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易发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表现:眼睛红,病程可能相对较长,可伴有眼部瘙痒、少量黏液性分泌物等。 (二)角膜炎 1.成因:多因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角膜引起,孩子可能有角膜外伤史,如被异物划伤等,从而导致病原体入侵。 2.表现:除了眼睛红之外,还会有明显的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影响孩子的视物功能。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过敏因素 1.成因:孩子接触到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可引起过敏性结膜炎。 2.表现:眼睛发红较为明显,同时伴有眼睛瘙痒、流泪等症状,孩子可能会频繁揉眼,眼部外观可能还会有眼睑肿胀等表现。 (二)眼部刺激 1.成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屏幕发出的蓝光等刺激眼睛;或者孩子玩耍时接触到刺激性物质,如化学清洁剂等溅入眼睛。 2.表现:眼睛发红,可能伴有眼睛干涩、异物感等不适,但一般没有明显的分泌物增多等感染表现。 (三)其他眼部疾病 1.青光眼 成因:儿童青光眼相对较少见,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 表现:除了眼睛红之外,还可能有眼球增大(多见于婴幼儿型青光眼)、怕光、流泪、视力下降等表现,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眼压等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 2.眼外伤 成因:孩子在玩耍过程中发生眼外伤,如被玩具打伤、撞到硬物等。 表现:眼睛红,根据外伤的程度不同,可能还会有眼部出血、疼痛、视力下降等不同表现。 当发现小孩眼睛红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观察孩子眼睛红的程度、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等。如果孩子眼睛红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如视力下降、眼痛剧烈等,应及时带孩子到眼科就诊,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如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让孩子保持眼部清洁,避免孩子用手揉眼睛,尽量减少孩子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刺激性物质等,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来呵护孩子的眼睛健康。

    2025-09-25 12:35:56
  • 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的缺点

    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存在诸多缺点,包括视网膜相关风险增加,如视网膜脱离风险及黄斑相关问题;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如术中操作复杂、术后效果预测困难;并发症可能更多,如感染风险较高、干眼症相关问题更突出。 视网膜脱离风险:高度近视患者本身就存在视网膜变性、裂孔等视网膜病变的较高发生率,这是因为高度近视导致眼轴延长,视网膜被拉长变薄,在进行白内障手术过程中,眼内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可能进一步增加视网膜脱离的风险。例如相关研究表明,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高于正常近视人群。对于不同年龄的高度近视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视网膜本身的退变也会加重,在手术时这种风险会更突出。在生活方式方面,高度近视患者如果有剧烈运动等情况,会进一步加大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性,所以这类患者术后需要更加注意避免剧烈活动。 黄斑相关问题:高度近视可能合并黄斑病变,如黄斑劈裂、黄斑出血等。白内障手术过程中眼内操作可能影响黄斑区域,导致黄斑水肿等问题,影响患者的视力预后。对于有既往黄斑病史的高度近视患者,这种风险相对更高,在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黄斑评估,术后也需要密切监测黄斑情况。 手术难度相对较大 术中操作复杂性:高度近视患者的晶状体、眼内结构等与正常眼不同,晶状体核可能更硬,囊膜弹性等也有差异,这使得白内障手术中的撕囊、碎核等操作难度增加。例如,硬核的处理需要更精细且难度更高的超声乳化技术等,对于不同年龄的高度近视患者,年龄越大可能晶状体核硬度越高,操作难度也越大。在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长期高度近视导致的眼内结构改变,手术操作的精准度要求更高,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来操作以降低手术风险。 术后效果预测相对困难:由于高度近视患者眼轴长等因素,术后视力的预测相对正常白内障患者更难。患者本身的屈光状态、视网膜功能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术后视力的最终结果,难以像正常白内障患者那样较准确地预估术后视力情况。对于不同性别,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中,性别因素本身可能不直接影响手术难度和术后效果预测,但患者的全身状况、眼部局部情况等综合因素会起作用,需要医生全面评估。 并发症可能更多 感染风险:虽然白内障手术属于清洁手术,但高度近视患者眼内环境特殊,发生感染的潜在风险相对较高。例如,手术中眼内操作可能引入细菌等病原体,且由于眼轴长等原因,感染控制相对正常眼可能更复杂。对于有全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史的高度近视患者,其自身免疫力可能较低,更容易发生术后感染,需要在术前严格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来降低感染风险。 干眼症相关问题:白内障手术可能影响泪膜稳定性等,高度近视患者本身可能存在泪液分泌或泪膜功能异常,术后干眼症的发生率可能更高。不同年龄的高度近视患者,年龄增长可能导致泪液分泌功能下降,术后干眼症的症状可能更明显,患者会出现眼干涩、异物感等不适,需要术后进行适当的干眼治疗和护理,如使用人工泪液等。

    2025-09-25 12:31:00
  • 血压高眼底出血是怎么回事

    血压高是导致眼底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眼底小动脉痉挛、硬化等,通过眼底检查和血压监测可辅助诊断,不同人群受影响不同,老年人群恢复慢、中青年需重视、合并其他病史者更复杂,应通过控制血压、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与控制,以保护眼底健康、减少并发症。 相关检查与表现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等检查手段可以直接观察到眼底血管的具体情况,能发现视网膜血管的异常,如血管迂曲、扩张、出血点等。医生可以根据眼底出血的范围、程度等表现来初步判断高血压对眼底的损害程度。 血压监测: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持续监测,了解血压升高的具体情况,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这对于明确高血压与眼底出血的关联以及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非常重要。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群: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下降,高血压对其眼底血管的影响更为明显。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眼底出血的概率相对较高,且一旦发生眼底出血,恢复相对较慢。老年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密切关注眼底血管的变化,同时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可能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的因素,以防加重眼底出血。 中青年人群: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也可能出现眼底出血情况。这类人群往往可能因工作压力大、生活方式不规律等因素导致血压升高,相对而言,及时控制血压后眼底出血有较好的恢复可能性,但也需要重视,不能因为年轻而忽视高血压对眼底的损害,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有其他病史人群: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那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眼底的损害会更加复杂和严重。糖尿病本身也会引起眼底病变,再加上高血压的影响,会加速眼底血管的病变进程,更容易导致眼底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这类患者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血糖和血压,加强眼底监测,遵循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方案来保护眼底健康。 预防与控制措施 血压控制:高血压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规范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主张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若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同时,要定期测量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控制血压和预防眼底出血至关重要。包括合理饮食,采用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适量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重高血压对血管的损害,过量饮酒也会使血压升高;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中,因为情绪波动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总之,血压高引起眼底出血是高血压对眼底血管损害的严重表现,了解其成因、做好相关检查、关注不同人群特点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于保护眼底健康、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5 12:29:21
  • 糖尿病人眼底出血怎么治疗

    眼底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有改善微循环和止血药物;激光治疗有全视网膜光凝和局部激光光凝;手术治疗是玻璃体切割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需各有注意事项,儿童要谨慎考虑对视力发育等影响,老年要综合基础疾病,妊娠期要兼顾孕妇和胎儿安全。 一、药物治疗 1.改善微循环药物:可使用胰激肽原酶等药物,这类药物有助于改善眼底的微循环,减少出血相关的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胰激肽原酶能通过作用于激肽原,产生激肽,从而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2.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等,在明确有眼底出血时,可短时间使用,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但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因为长期或不恰当使用可能存在风险。 二、激光治疗 1.全视网膜光凝: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眼底出血,全视网膜光凝是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激光凝固视网膜的无灌注区等病变区域,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预防进一步的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全视网膜光凝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风险。一般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光凝的范围和能量等参数。 2.局部激光光凝:如果眼底出血局限在某一局部区域,可能会采用局部激光光凝,针对出血相关的局部病变区域进行精准治疗,减少对周边正常视网膜组织的损伤。 三、手术治疗 1.玻璃体切割术:当眼底出血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且存在玻璃体积血长期不吸收、视网膜脱离等情况时,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术。该手术可以清除混浊的玻璃体,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等,挽救视力。例如,对于大量玻璃体积血超过3-6个月不吸收,或者伴有视网膜脱离的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玻璃体切割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需要在严格的无菌等操作环境下进行,术后还需要进行密切的随访和康复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生眼底出血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对儿童视力发育等长期影响。例如,激光治疗时要严格控制激光能量等参数,避免对儿童尚未发育完全的视网膜造成过度损伤。手术治疗时要评估儿童的全身状况等是否能耐受手术。 2.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眼底出血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在使用止血药物等时,要注意药物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可能影响。激光治疗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性等情况。手术治疗时要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确保手术安全。 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出现眼底出血时,治疗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治疗药物等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在保障孕妇眼底出血得到合理治疗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胎儿的安全。例如,激光治疗的时机和参数选择需要兼顾孕妇和胎儿的情况;手术治疗则要严格评估对妊娠的影响等。

    2025-09-25 12:28:17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期(NPDR)和增殖期(PDR),非增殖期依次有Ⅰ-Ⅵ期不同表现,增殖期以新生血管等为主要特征,各期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相关,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眼底检查,严格控糖等,老年患者更要密切监测以延缓病情进展。 1.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Ⅰ期:有微动脉瘤或小出血点。这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表现,微动脉瘤是视网膜毛细血管壁变薄膨出形成的小圆形红色病灶,出血点则是视网膜血管少量出血所致。从年龄角度看,任何年龄的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出现,生活方式上长期高血糖、高糖高脂饮食等会增加发生风险,病史方面有糖尿病病史是关键因素。 Ⅱ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硬性渗出是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出的脂质等物质沉积形成,出血斑比Ⅰ期更明显。年龄因素依旧影响,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延长风险增加,生活方式中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重病情发展,病史中糖尿病病程较长者更易出现。 Ⅲ期: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软性渗出是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缺血性坏死灶,这一期病变较Ⅱ期更进一层,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与前两期类似,只是病情程度加重。 Ⅳ期:眼底出现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是视网膜缺血缺氧时新生的异常血管,脆弱易破裂导致玻璃体出血。对于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血管老化等因素可能加重新生血管形成,生活方式中血糖波动大不利于病情控制,病史中糖尿病控制不佳病史会使这一期出现概率升高。 Ⅴ期:眼底出现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纤维增殖是新生血管伴随的纤维组织增生,这一期病变比Ⅳ期更严重,年龄方面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更易出现纤维增殖,生活方式上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等会加重视网膜缺氧,进而促进纤维增殖,病史中长期糖尿病且血糖控制差病史是重要因素。 Ⅵ期:眼底出现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是纤维增殖牵拉视网膜导致脱离,这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严重的非增殖期表现之一,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长且控制差的患者更易发生,生活方式中不注意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会加速病情进展至这一严重阶段,病史中长期复杂糖尿病病史是关键。 2.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除了上述Ⅳ-Ⅵ期的表现外,增殖期以新生血管、纤维增殖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为主要特征,病情更为严重,对视力影响极大,各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均可发生,但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风险更高,生活方式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重病情发展,病史中糖尿病长期控制不良是重要诱因。 对于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及时干预。在生活方式上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特殊人群如老年糖尿病患者更要密切监测,因为其身体机能下降,病情进展可能更快,要更加注重血糖等指标的平稳控制,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2025-09-25 12:24:4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