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眼与全身疾病的综合诊治,如甲状腺相关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等,以及合并全身疾病的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段与手术治疗。
向 Ta 提问
199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1999年中山大学眼科学硕士毕业,2007年中山大学眼科学博士毕业。意大利米兰大学附属FondazioneCàGranda医院 Graves' Orbitopathy Center(EUGOGO成员之一)访问学者,广东眼科医师协会白内障学组委员,广东省视光学学会视力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视光学学会白内障复明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专家库专家,临床上主要擅长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治、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等等。研究内容主要有甲状腺相关眼病高眼压的形成机制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等。曾主持与作为主要参与者开展多项省级以上科研基金项目。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卫生厅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得200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以第一作者及主要参与者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
展开-
宝宝白眼球有黑斑该怎么办
宝宝白眼球有黑斑常见巩膜色素斑,多因胚胎发育色素细胞分布不均致,不影响视力无需特殊处理,密切观察即可;少数是先天性色素痣,若有增大等异常需及时就诊;还需警惕眼内异物或病变,若伴视力下降等异常要立即就医详细检查;不同年龄段宝宝关注重点不同,新生儿期家长要细心观察,婴幼儿期留意宝宝诉说及定期体检,总之宝宝白眼球有黑斑时家长先观察,异常及时就医做专业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情况描述:宝宝白眼球上的黑斑可能是巩膜色素斑,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一般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眼部的色素细胞分布不均导致,多位于靠近角膜缘的部位,通常不影响视力,也不会有其他不适症状。 应对措施: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可能会逐渐改善,家长只需密切观察黑斑的变化情况即可,定期带宝宝进行眼部检查,监测视力等发育情况。 先天性色素痣 情况描述:少数情况下,白眼球上的黑斑可能是先天性色素痣。先天性色素痣是出生时即存在的色素细胞痣,其大小、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 应对措施:如果发现黑斑有逐渐增大、颜色加深等异常变化,或者位置特殊可能影响宝宝眼部功能等情况,需要及时带宝宝到眼科就诊,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干预,比如可能需要通过眼部检查(如眼底检查等)来明确色素痣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可能需要在合适的时机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需警惕的特殊情况 眼内异物或病变 情况描述:虽然相对少见,但宝宝白眼球有黑斑也有可能是眼内存在异物或者一些眼部病变引起。例如,眼内的一些色素性病变等情况也可能表现为白眼球上有黑斑样改变。 应对措施:如果宝宝除了白眼球有黑斑外,还伴有视力下降、眼部红肿、疼痛、异常哭闹等情况,这就需要高度警惕,要立即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眼部B超、眼底检查等,以明确眼部是否存在异常病变或异物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不同年龄段宝宝的关注重点 新生儿期:新生儿白眼球出现黑斑时,由于新生儿不会用语言表达不适,家长要更加细心观察眼部外观变化,同时注意宝宝的一般状况,如是否有频繁眨眼、流泪等情况。 婴幼儿期:随着宝宝能简单表达,要留意宝宝是否诉说眼部不适,同时持续关注黑斑的变化情况,定期带宝宝进行儿童眼科的常规体检,从婴幼儿时期就注重眼部健康的监测。 总之,宝宝白眼球有黑斑时,家长首先不要过度惊慌,先观察黑斑的特征及宝宝的眼部和全身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眼科检查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合适的措施。
2025-09-25 11:27:59 -
双眼视网膜动脉硬化严重吗
双眼视网膜动脉硬化严重程度分轻、中、重三度,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一般人群应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并定期检查,老年人要更关注全身情况,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并密切监测眼部及病情。 相关影响因素及衍生情况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会有所增加。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视网膜动脉硬化,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血管壁逐渐发生退行性变等改变。例如,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内膜增厚等,更容易出现视网膜动脉的硬化表现。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高脂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高脂饮食会使血液中脂质含量升高,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加速血管硬化进程;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酗酒也会对血管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可能加重视网膜动脉硬化的程度。 病史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视网膜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升高会对视网膜动脉产生压力,导致动脉管壁增厚、硬化;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紊乱,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且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动脉硬化的时间可能更早,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应对建议及特殊人群提示 一般人群:对于发现双眼视网膜动脉硬化的人群,首先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低脂、低盐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同时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及全身健康检查,监测视网膜动脉硬化的进展情况以及全身重要脏器的功能状况。 特殊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血管退行性变明显,出现视网膜动脉硬化时更要密切关注全身情况,因为可能同时存在心脑血管等重要器官的动脉硬化。在生活中要更加注重适度运动,运动方式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如慢走等,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脑血管负担。饮食上要更加严格控制,遵循低盐低脂饮食原则,并且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心脑血管方面的检查,如心电图、头颅CT等,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干预。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这类患者除了遵循上述一般人群的建议外,要严格按照医嘱规律服用降压、降糖药物,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在眼部方面要增加眼部检查的频率,密切观察视网膜动脉硬化以及视网膜病变的情况,一旦出现视力下降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同时,在生活中要更加注意监测血压、血糖的波动情况,保持血压、血糖的平稳,减少对血管的进一步损伤。
2025-09-25 11:23:06 -
近视眼多少度会遗传给孩子
近视眼遗传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无明确度数界限判定必遗传,父母双方均高度近视(≥600度)子女患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风险更高,不同年龄段有不同应对,儿童期关注视力发育、培养用眼习惯和保证户外活动,青少年期定期监测视力、注意用眼卫生和保证睡眠,成年期备孕及孕期注意用眼健康与饮食,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等环境干预可降近视遗传不良影响。 遗传因素的作用机制 近视的遗传易感性由基因决定,一些与眼球发育、屈光调节等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或异常表达可能增加近视发生的倾向。然而,即使携带近视相关遗传基因,环境因素也起着关键作用。例如,长期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不良的用眼环境等都可能促使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如果有近视遗传背景的孩子能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每天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建议每天2小时以上)、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长(每次近距离用眼不超过40分钟等),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近视发生的风险。 不同年龄段的应对及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期:对于有近视遗传风险的儿童,应从婴幼儿期开始就关注其视力发育情况,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婴幼儿期要注意合理喂养,保证营养均衡,为眼睛的正常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在儿童期,要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比如不在昏暗或晃动的环境下看书、写字,正确保持读写姿势等。家长要监督孩子,确保其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因为大量研究表明,充足的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青少年期:此阶段是近视容易发展的时期,有近视遗传背景的青少年除了继续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外,还应更加注意用眼卫生。要定期进行视力监测,一般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视力。如果发现视力有下降趋势,要及时到眼科进行进一步检查,排查是否已发生近视及近视的发展程度。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青少年每天需要保证8-10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眼睛的休息和恢复。 成年期:对于本身有近视且有生育计划的成年人,在备孕及孕期等特殊时期也需要注意用眼健康,避免因为身体状态的变化而加重近视等眼部问题。在孕期,要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A、C、E以及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素,这有助于维护眼部健康,间接对可能遗传给孩子的近视相关因素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总之,不能简单地说近视眼多少度会遗传给孩子,近视的遗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积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用眼习惯等环境干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近视遗传带来的不良影响。
2025-09-25 11:19:51 -
眼睛打肿了怎么办
眼睛打肿后分初期和后期处理,初期24-48小时冷敷、抬高头部,后期48小时后热敷、观察症状,饮食要清淡、补充蛋白质,儿童要安抚情绪防揉眼、老人要关注全身状况及恢复慢情况。 一、受伤初期的紧急处理 1.冷敷:在眼睛打肿后的24-48小时内,应进行冷敷。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冷敷一次。冷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减轻肿胀和疼痛。对于儿童来说,要注意控制冰袋的温度和冷敷时间,避免冻伤皮肤。因为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耐受力相对较弱。 2.抬高头部:受伤后休息时尽量抬高头部,这样有助于减少头部血液流向眼部,减轻肿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抬高头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眼部的肿胀情况。 二、受伤后期的处理 1.热敷:受伤48小时后,可以改为热敷。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的吸收,减轻肿胀。热敷时温度不宜过高,一般40-50℃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儿童热敷时要家长帮忙控制温度和时间,防止烫伤。 2.观察症状:在眼睛打肿后的恢复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眼睛的症状。如果出现视力下降、眼睛剧烈疼痛、红肿持续加重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眼睛分泌物增多等,应及时就医。对于儿童,家长更要留意孩子的眼部反应,因为儿童表达可能不够准确,一旦有异常情况需尽快带孩子到眼科就诊,排除眼部组织损伤等严重问题。 三、饮食注意事项 1.清淡饮食:受伤后饮食应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如富含维生素C的橙子、猕猴桃等,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组织修复。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局部充血,不利于肿胀消退。对于儿童,要注意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且清淡。 2.补充蛋白质: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等,有助于组织的修复。但要注意烹饪方式,以蒸煮等清淡方式为主,避免过于油腻。 四、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儿童眼睛打肿后,家长除了按照上述处理方法外,要特别注意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儿童揉眼,因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揉眼可能会加重损伤。同时,要严格按照冷敷和热敷的时间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有效。 2.老年人:老年人眼睛打肿后,除了常规处理外,要更加关注其全身状况。因为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处理肿胀时,要避免因冷敷或热敷不当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同时,老年人恢复相对较慢,要耐心等待恢复过程,密切观察眼部及全身变化。
2025-09-25 11:18:16 -
眼部出现翼状胬肉怎么引起的
翼状胬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长期紫外线照射(成年人尤其是男性易受其影响,赤道附近等紫外线强区域人群发生率高)、沙尘等环境因素(长期处于风沙环境及从事相关户外工作人群风险高)、遗传因素(有家族病史者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患病)、眼部慢性炎症(有眼部慢性炎症病史者易因炎症刺激引发)。 一、紫外线照射 1.作用机制: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紫外线强度较高的环境中,紫外线会对眼部结膜组织产生损伤。研究表明,紫外线可引起角膜缘干细胞受损,使结膜上皮细胞异常增殖、迁移,从而导致翼状胬肉的形成。例如,生活在赤道附近、高原地区等紫外线辐射较强区域的人群,翼状胬肉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与年龄性别关系:一般来说,成年人由于户外活动时间相对较长,受到紫外线照射的机会更多,相比儿童更容易患翼状胬肉。在性别方面,男性通常比女性更易患翼状胬肉,可能与男性从事户外活动的频率相对更高有关。 二、沙尘等环境因素 1.作用机制:长期处于风沙较大的环境中,沙尘等颗粒物会不断刺激眼部结膜。这些颗粒物的机械刺激以及其中的化学物质等因素,会引发结膜的慢性炎症反应,促使结膜组织发生病变,逐渐形成翼状胬肉。比如,长期在沙漠地区工作或生活的人群,患翼状胬肉的风险增加。 2.与生活方式关系:从事户外建筑、采矿等工作,经常暴露在沙尘环境中的人群,由于接触沙尘等刺激物的机会多,患病几率高于一般人群。 三、遗传因素 1.作用机制:有研究发现,翼状胬肉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患翼状胬肉的病史,那么个体携带相关致病基因的概率会增加,从而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翼状胬肉。例如,家族中多人患病的情况下,其他家族成员需要更加注意眼部的防护。 2.与家族病史关系:对于有翼状胬肉家族病史的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的外界刺激因素,也需要密切关注眼部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四、眼部慢性炎症 1.作用机制:眼部的慢性炎症,如结膜炎等,会持续刺激结膜组织。炎症会导致结膜组织的代谢紊乱,使得结膜上皮细胞和纤维血管组织异常增生,进而引发翼状胬肉。例如,患有慢性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如果病情长期不愈,就可能增加患翼状胬肉的风险。 2.与病史关系:本身有眼部慢性炎症病史的人群,需要积极治疗眼部炎症,控制炎症进展,以降低患翼状胬肉的可能性。在治疗眼部炎症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规范用药,定期复诊。
2025-09-25 11:1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