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眼与全身疾病的综合诊治,如甲状腺相关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等,以及合并全身疾病的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段与手术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1999年中山大学眼科学硕士毕业,2007年中山大学眼科学博士毕业。意大利米兰大学附属FondazioneCàGranda医院 Graves' Orbitopathy Center(EUGOGO成员之一)访问学者,广东眼科医师协会白内障学组委员,广东省视光学学会视力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视光学学会白内障复明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专家库专家,临床上主要擅长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治、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等等。研究内容主要有甲状腺相关眼病高眼压的形成机制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等。曾主持与作为主要参与者开展多项省级以上科研基金项目。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卫生厅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得200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以第一作者及主要参与者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眼与全身疾病的综合诊治,如甲状腺相关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等,以及合并全身疾病的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段与手术治疗。展开
  • 婴儿眼睛里有头发怎么办

    婴儿眼睛进头发时,先观察头发位置,若表浅可轻安抚婴儿后用干净湿润棉签蘸取;若位置深或自行处理无果则尽快就医,就诊途中稳婴儿头部,到院配合医生,且婴儿眼部娇嫩要注意无菌轻柔操作,保障其眼部健康。 一、观察头发位置 如果婴儿眼睛里有头发,首先要冷静观察头发是在眼白表面还是已进入眼内较深的位置。如果头发只是附着在眼白(球结膜)表面,相对较容易处理;若头发已进入结膜囊较深处甚至接近角膜,处理时需更加谨慎。 二、尝试自行取出(适用于头发位置表浅) 1.保持婴儿安静:可以轻轻安抚婴儿,使其尽量不要哭闹、乱动,这样能减少头发进一步深入眼内的风险。因为婴儿哭闹、挣扎时,眼球的转动可能会让头发更难处理,甚至可能擦伤角膜等眼部结构。 2.用干净的棉签轻轻蘸取:准备一支干净、消毒过的棉签,用少量生理盐水或清水湿润棉签头部(注意不要有多余的液体滴落进婴儿眼睛),然后轻轻地靠近婴儿眼睛,尝试将附着在眼白表面的头发蘸取出来。操作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碰到婴儿的角膜等敏感部位。 三、及时就医(头发位置较深或自行处理无果时) 1.尽快前往眼科就诊:如果自行尝试后头发仍未取出,或者发现头发位置较深,应立即带婴儿到正规医院的眼科就诊。眼科医生有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来安全有效地取出眼睛里的头发。例如,医生可以在裂隙灯等专业仪器的帮助下,更清晰地观察头发的位置,然后使用无菌的器械将头发小心取出。 2.就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前往医院的途中,要尽量保持婴儿头部稳定,避免剧烈晃动,防止头发对眼部造成更严重的损伤。到医院后,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向医生详细描述发现头发的过程等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进行处理。 四、特殊人群(婴儿)的温馨提示 婴儿眼部非常娇嫩,在整个处理过程中都要格外注意无菌操作和轻柔手法。因为婴儿的眼部组织还处于发育阶段,任何不当操作都可能导致眼部感染、角膜损伤等严重后果。所以,当发现婴儿眼睛里有头发时,家长首先不要慌张,按照上述步骤谨慎处理,如果自己无法处理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最大程度保障婴儿眼部健康。

    2025-09-25 10:32:48
  • 糖尿病病人为什么会视力下降

    糖尿病病人视力下降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屈光不正相关,儿童、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有不同特点及需注意事项。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高血糖会使视网膜血管通透性改变,导致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等渗出,引起视网膜水肿。长期高血糖还会损伤视网膜的血管内皮细胞,促使新生血管形成,这些新生血管脆弱易破裂出血,进而影响视网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视力下降。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显著升高,进而出现视力相关的改变。 白内障:糖尿病病人体内血糖升高,使得眼内房水的渗透压发生改变,影响晶状体的代谢。晶状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中,会逐渐发生混浊,形成白内障。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发生白内障的年龄比非糖尿病患者更早,且病情进展可能更快。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随着白内障病情的发展,视力会逐渐下降。 屈光不正:血糖的波动会影响眼内的渗透压,从而改变眼球的屈光状态。当血糖升高时,眼内房水渗透压降低,晶状体吸水膨胀,变凸,导致近视;而当血糖降低时,眼内房水渗透压升高,晶状体脱水变扁,导致远视,这种屈光状态的不稳定会引起视力下降。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病人,这种影响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眼球还在发育阶段,血糖波动对屈光状态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更容易出现视力的快速变化。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糖控制不佳导致视力下降的风险更高,需要密切监测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眼部并发症的发生;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合并其他眼部退行性病变,在面对视力下降时,需要更加谨慎地排查病因,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视力的影响,在治疗时要充分评估其身体整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案。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间血糖波动较大,更容易出现视力相关的问题,妊娠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孕期严格控制血糖,加强眼部监测,因为妊娠可能会加重糖尿病对眼部的损害,产后也需要关注视力的恢复情况。

    2025-09-25 10:30:42
  • 如何治疗结膜炎

    结膜炎治疗需去除病因,感染性结膜炎要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注重个人卫生,过敏性结膜炎需明确并规避过敏原;局部治疗上,细菌性结膜炎用抗生素滴眼液,病毒性结膜炎用抗病毒滴眼液,过敏性结膜炎用抗过敏滴眼液;全身治疗仅在病情严重伴全身症状时考虑;特殊人群中儿童用药需谨慎选温和且经儿童安全验证的局部药物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孕妇用药要权衡对胎儿影响咨询医生,老年人用药需留意药物相互作用选不良反应少适配眼部状况的药物。 一、去除病因 1.感染性结膜炎:若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发,需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同时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以减少病原体接触。 2.过敏性结膜炎:需明确过敏原,像花粉、尘螨等,尽量规避接触,例如花粉季节减少外出,保持居住环境清洁来降低尘螨接触。 二、局部治疗 1.细菌性结膜炎:选用抗生素滴眼液,通过局部给药抑制细菌生长,减轻眼部炎症。 2.病毒性结膜炎:使用抗病毒滴眼液,发挥抗病毒作用以缓解眼部炎症。 3.过敏性结膜炎:应用抗过敏滴眼液,如肥大细胞稳定剂、抗组胺药滴眼液等,减轻过敏导致的眼部瘙痒、红肿等症状。 三、全身治疗 仅在结膜炎病情严重且伴有全身症状时考虑,例如全身性细菌感染扩散至眼部引发的严重结膜炎,可能需全身使用抗生素;而单纯局部的病毒性结膜炎通常无需全身用药,全身抗病毒药物使用须严格遵医嘱,因全身用药可能带来更多副作用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眼部发育未成熟,用药极需谨慎,优先选用温和且经儿童安全验证的局部药物,勿自行使用成人药物,且需在成人监护下正确使用滴眼液,同时留意保持眼部清洁,减少揉眼行为。 2.孕妇:用药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尽量选取对胎儿风险较低的局部药物,使用任何药物前应咨询医生,由医生评估利弊后决定是否用药及选择合适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并发多种基础疾病,用药时要留意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滴眼液前需告知医生自身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选取不良反应较少且适配老年人眼部状况的药物进行治疗。

    2025-09-25 10:29:23
  • 贝茨视力训练恢复法有效吗

    科学界对贝茨视力训练恢复法有效性存争议,小规模研究有部分人训练后觉视力改善但缺大规模严谨临床研究支撑;儿童视力发育不成熟,盲目训练难达预期且可能影响发育;成人视力问题成因复杂,单纯靠该训练难有效恢复,有严重眼部疾病成人可能不适用还会延误病情;其缺乏高质量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据,难满足循证医学要求,面对视力问题应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参考正规视力矫正方法。 一、科学研究视角下的审视 目前科学界对于贝茨视力训练恢复法的有效性存在一定争议。从现有的一些小规模研究来看,部分人在进行贝茨视力训练后可能会感觉视力有一定改善,但这往往缺乏大规模、长期且严谨的临床研究来强有力支撑其普遍有效性。例如,一些研究发现,贝茨视力训练中的眼球运动等方法可能在短期内对眼部肌肉的放松有一定作用,然而这种放松是否能真正持久地改善视力,还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 二、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 儿童群体:儿童的视力发育尚不成熟,目前并没有充分科学依据表明贝茨视力训练能完全可靠地帮助儿童恢复视力。而且儿童在配合训练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盲目进行贝茨视力训练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因为不当操作影响视力发育。 成人群体:对于成人来说,虽然有部分人尝试贝茨视力训练后自述视力有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视力问题的成因复杂多样,如近视可能由遗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多种因素导致,单纯依靠贝茨视力训练很难针对所有成因来有效恢复视力。同时,不同成人的眼部健康状况不同,比如本身有严重眼部疾病的成人,贝茨视力训练可能并不适用,还可能延误病情。 三、与循证医学原则的关联 循证医学强调基于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来制定医疗决策。目前关于贝茨视力训练恢复法的高质量、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据相对匮乏,不能充分满足循证医学对于有效性确切判定的要求。所以不能仅仅依据贝茨视力训练就认定其能可靠地恢复视力,在面对视力问题时,更应该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参考经过大量严谨研究验证的正规视力矫正方法,如符合标准的验光配镜、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的针对特定眼部问题的正规治疗等。

    2025-09-25 10:28:21
  • 上眼皮麦粒肿是怎么回事

    上眼皮麦粒肿是由葡萄球菌感染引发的常见眼睑腺体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病与细菌感染、睑板腺分泌旺盛有关,有红肿疼痛等临床表现,可通过眼部检查诊断,早期可热敷、用抗生素治疗,脓肿需专业医生切开排脓,要保持眼部清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预防。 上眼皮麦粒肿是一种常见的眼睑腺体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是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 发病原因 细菌感染:眼部卫生不佳时,葡萄球菌等细菌容易侵入眼睑腺体,引发感染。例如,用脏手揉眼睛,就可能将细菌带至眼部,导致麦粒肿发生。 睑板腺分泌旺盛:青少年等睑板腺分泌较为旺盛的人群,睑板腺分泌的油脂等物质容易堵塞睑板腺开口,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增加麦粒肿的发病风险。 临床表现 症状:患病初期上眼皮会出现红肿、疼痛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形成硬结,有明显压痛。病情进一步发展,硬结会逐渐变软,形成黄色脓点,部分患者可自行破溃排脓,之后症状会逐渐缓解。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儿童由于眼部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睑板腺功能活跃,患上麦粒肿的几率相对较高,而且儿童眼部组织较为娇嫩,炎症反应可能相对更明显一些;成年人如果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血糖控制不佳时,身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反复发生麦粒肿。 诊断方法 眼部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上眼皮的症状,如是否有红肿、硬结、脓点等情况来初步诊断。一般根据典型的红肿热痛等表现即可初步判断为麦粒肿。 治疗与预防 治疗:早期可通过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退,每次热敷10-15分钟,每天3-4次。如果感染较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药膏,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当形成脓肿时,需要切开排脓,但这一操作需由专业医生进行。 预防:保持眼部清洁卫生,不用脏手或脏毛巾揉眼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增强身体抵抗力;对于睑板腺分泌旺盛的人群,要注意清洁眼睑,可使用合适的眼部清洁产品定期清洁眼睑。特殊人群如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以降低麦粒肿的发病风险。

    2025-09-25 10:27:0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