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眼与全身疾病的综合诊治,如甲状腺相关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等,以及合并全身疾病的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段与手术治疗。
向 Ta 提问
199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1999年中山大学眼科学硕士毕业,2007年中山大学眼科学博士毕业。意大利米兰大学附属FondazioneCàGranda医院 Graves' Orbitopathy Center(EUGOGO成员之一)访问学者,广东眼科医师协会白内障学组委员,广东省视光学学会视力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视光学学会白内障复明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专家库专家,临床上主要擅长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治、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等等。研究内容主要有甲状腺相关眼病高眼压的形成机制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等。曾主持与作为主要参与者开展多项省级以上科研基金项目。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卫生厅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得200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以第一作者及主要参与者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
展开-
沙眼怎么治疗才能除根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致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一般治疗需保持眼部清洁,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药物治疗用对沙眼衣原体敏感的抗生素,口服抗生素儿童需遵医嘱;有并发症如睑内翻倒睫等时可能手术治疗,儿童手术更谨慎;治疗后定期复查,儿童要督促,还需注意个人卫生防交叉感染,要综合治疗并个性化方案及注重预防复发和长期管理来努力根除沙眼。 一、一般治疗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保持眼部清洁非常重要,患者要常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眼部,去除眼部分泌物,这有助于减少衣原体的滋生环境,尤其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协助做好眼部清洁工作,因为儿童自我清洁能力较弱,眼部分泌物若不及时清理可能会加重病情。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药物 作用机制:沙眼衣原体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等抗生素敏感。抗生素能够抑制沙眼衣原体的生长繁殖,从而减轻眼部炎症。例如,四环素类抗生素可通过抑制衣原体的蛋白质合成发挥作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等,能与衣原体核糖体结合,干扰其蛋白质合成。 常用药物:常用的有四环素眼膏、红霉素眼膏等局部外用抗生素,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能还会用到口服抗生素,如多西环素等,但口服抗生素需谨慎使用,尤其是儿童,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药物代谢可能与成人不同。 三、手术治疗 1.适应证及操作 如果沙眼引起了并发症,如睑内翻倒睫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睑内翻倒睫手术的目的是矫正睑内翻,防止睫毛摩擦角膜。手术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如睑板切断术等。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对儿童眼部发育的影响,手术前后都要密切观察儿童眼部情况。 四、预防复发及长期管理 1.定期复查 沙眼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一般建议治疗后1-2周复查一次,以观察病情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是否有复发迹象。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督促其按时复查,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通过定期复查可以确保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注意个人卫生 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洗漱用品,避免交叉感染。在日常生活中,要教导儿童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眼部之前,防止手上的病菌传播到眼部。 总之,沙眼要通过综合治疗来努力根除,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且要注重预防复发和长期的眼部健康管理。
2025-09-22 18:47:32 -
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视网膜脱落
视网膜脱落有闪光感、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等症状,需通过眼底检查、眼部B超检查等进行诊断,高度近视者、有眼外伤者、老年人是高危人群,出现疑似症状应尽快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一、症状表现 1.闪光感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但高度近视人群相对更易发生。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变长,视网膜被牵拉,更容易出现闪光感。生活方式上,长时间用眼、剧烈运动后可能诱发。 表现为眼前有闪烁的光点,像闪光灯闪烁一样,这是视网膜受到牵拉的早期信号。 2.视野缺损 病史因素:有视网膜裂孔、眼外伤等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比如有视网膜裂孔的患者,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视野缺损。 患者会感觉视野中某一区域有遮挡感,就好像有布帘挡住了一部分视线,而且遮挡区域会逐渐扩大。 3.视力下降 年龄与性别:任何年龄和性别都可能发生,但老年人相对更易因视网膜退行性变出现视力下降。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眼部有一定影响,也可能增加视力下降风险。生活方式上,长期熬夜、过度用眼的人视力下降风险高。 视网膜脱落会导致视力逐渐下降,严重时可能仅存光感甚至失明。 二、眼部检查 1.眼底检查 医生通过眼底镜等设备观察视网膜情况。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因为他们视网膜脱落风险比常人高。检查时能直接看到视网膜是否有脱离的迹象,比如视网膜是否有隆起、裂孔等。 2.眼部B超检查 可以辅助判断视网膜是否脱落。对于一些屈光间质混浊(如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等)影响眼底镜检查的患者,B超检查能清晰显示视网膜情况,帮助医生明确诊断。 三、高危人群重点关注 1.高度近视者 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延长,视网膜被拉伸变薄,更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进而导致视网膜脱落。这类人群要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低头等可能导致眼压变化过大的行为,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一般建议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眼底。 2.有眼外伤者 眼外伤可能直接导致视网膜撕裂、脱离。受伤后要及时就医进行眼部检查,即使当时没有明显不适,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有些视网膜损伤可能在受伤后一段时间才表现出来。 3.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视网膜可能出现退行性变,如玻璃体后脱离等,容易引发视网膜脱落。老年人要注意避免突然的头部运动、用力咳嗽等,定期进行眼部健康检查,关注视力和视野变化。 如果出现上述疑似视网膜脱落的症状,应尽快前往眼科就诊,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025-09-22 18:42:50 -
眼轴超过28mm45岁以后会失明吗
眼轴超过28mm属高度近视,45岁以后失明风险较高,因易并发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青光眼等眼底病,且受年龄、基础健康、自身保健及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影响,需注重眼部保健,定期检查,控制全身病,合理用眼等来降低失明几率。 1.相关眼底病变的发生及影响 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时,视网膜变得脆弱且容易出现变性区和裂孔,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液化、收缩等变化会牵拉视网膜,从而增加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几率。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若未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据相关研究统计,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远高于正常眼人群。 黄斑病变: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较为常见,包括黄斑出血、黄斑劈裂、黄斑萎缩等。黄斑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区域,黄斑病变会严重影响中心视力,随着病情进展,会对患者的日常视物功能造成极大影响,进而增加失明风险。 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发生青光眼的概率也高于常人,青光眼会导致视神经逐渐受损,视野逐渐缩小,若病情控制不佳,最终也可能导致失明。 2.影响预后的因素 年龄相关因素:45岁以后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包括眼部的血液循环、组织修复能力等都会下降。这使得高度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发生后,病情进展可能会相对更快,而且恢复的可能性相对降低。例如,视网膜脱离后,老年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可能低于年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也可能不理想。 基础健康状况: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会进一步加重眼部病变的发展。例如,糖尿病会影响眼部的血管,与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等相互作用,加速病情恶化,增加失明风险。 自身保健及治疗依从性:如果高度近视眼轴超过28mm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用眼健康,继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用眼等,或者不按时进行眼部检查、不配合治疗,都会促使病情向不良方向发展。相反,若能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病变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如视网膜裂孔的激光封闭、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失明的可能性。 对于眼轴超过28mm且45岁以后的人群,需要更加注重眼部保健。定期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眼底检查、眼压测量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干预。同时,要积极控制全身性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用眼,避免眼部受到外伤等。虽然存在失明风险,但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失明的发生几率,维持较好的视功能。
2025-09-22 18:39:03 -
近视眼散光怎么恢复
近视眼散光的矫正与改善可通过光学矫正(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手术矫正(准分子激光手术、ICL晶体植入术)、视觉训练(双眼视功能训练)及生活方式调整(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合理饮食)来实现,各方法有不同特点和适用情况,需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并遵循相关要求。 一、光学矫正 框架眼镜:是矫正近视眼散光常用的方法,通过不同度数和柱镜的镜片来矫正散光和近视,适合各年龄段人群,验配相对简单方便,但可能会有视野受限等情况,青少年佩戴需定期复查调整度数。 角膜接触镜:包括软镜和硬镜(RGP)。硬镜矫正散光效果较好,能提供更清晰的视力和更广的视野,且不影响外观,但验配要求高,佩戴过程需注意眼部卫生和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对于青少年,可控制近视进展,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和佩戴。 二、手术矫正 准分子激光手术:如LASIK等,通过切削角膜改变其曲率来矫正近视和散光,适合18周岁以上,近视度数稳定(近两年近视度数变化不超过50度),且眼部无严重病变的人群。但术后可能出现干眼、视力回退等情况,不同个体恢复情况有差异。 ICL晶体植入术:适用于近视度数较高(1200度以内)、散光在600度以内的人群,尤其适合不适合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该手术是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不切削角膜,但也有一定手术风险和术后注意事项。 三、视觉训练 双眼视功能训练:对于部分因调节功能异常等引起的近视眼散光,可通过专业的视觉训练来改善。例如,进行聚散球训练、翻转拍训练等,通过特定的视觉刺激和训练,增强眼部肌肉的调节能力和双眼的协调功能,但训练需在专业视光师指导下进行,且需要长期坚持。 四、生活方式调整 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用眼时眼睛与书本、电子屏幕保持合适距离(一般33厘米以上),连续用眼30-40分钟后应休息10-15分钟,可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避免在光线过暗或过亮的环境下用眼。 增加户外活动: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近视眼散光的发展。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多巴胺能抑制眼轴的延长,从而对近视有一定的防控作用,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应重视户外活动。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绿色蔬菜等,这些营养物质对眼睛健康有益,可维持眼部正常的生理功能,对近视眼散光的恢复和预防有一定辅助作用。
2025-09-22 18:35:02 -
三岁小孩视力标准
三岁小孩视力正常标准为0.5-0.6,遗传、用眼环境会影响其视力,要提供良好用眼环境、定期查视力、保证饮食营养来保障其视力健康。 一、三岁小孩视力的正常标准 三岁小孩的视力通常在0.5-0.6之间。这是基于大量儿童视力发育研究得出的普遍范围,因为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视觉系统仍在不断发育完善过程中,视力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提升。 二、影响三岁小孩视力的因素 1.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高度近视等视力问题的遗传病史,三岁小孩患视力问题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例如,父母双方都患有高度近视,那么孩子遗传近视的概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某些与视力相关的基因会从父母遗传给子女,影响眼睛的结构和视觉功能发育。 2.用眼环境 光线条件:如果三岁小孩长期处于光线过暗或过亮的环境中用眼,会对视力产生不良影响。光线过暗时,孩子需要更努力地看清物体,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光线过亮则可能刺激眼睛,引起不适,长期如此可能干扰视力的正常发育。 用眼距离和时间:三岁小孩如果经常近距离看电视、玩手机等,或者用眼时间过长,会使眼睛的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造成近视等视力问题。比如,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会使眼睛的晶状体持续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影响其正常的屈光功能。 三、保障三岁小孩视力健康的建议 1.提供良好用眼环境 光线:为孩子营造适宜的光线环境,室内照明要均匀,避免出现强光直射或过于昏暗的情况。可以使用台灯时,选择光线柔和、无频闪的台灯,且台灯放置位置要合适,避免光线直射孩子眼睛。 控制用眼距离和时间:限制孩子近距离用眼的时间,比如每次看电视、玩手机等不超过15分钟,并且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建议距离电视、手机屏幕至少3米以上。同时,鼓励孩子多进行远眺,让眼睛得到放松,促进视力正常发育。 2.定期检查视力:建议定期带三岁小孩到正规医院或专业眼科机构进行视力检查,一般每半年检查一次。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孩子视力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以便早期干预和处理。例如,如果发现孩子视力低于正常范围,可以进一步排查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3.饮食营养:保证孩子饮食营养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A、C、E以及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物质。例如,可以多吃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橙子(富含维生素C)、坚果(富含维生素E和叶黄素等)等食物,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护眼睛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促进视力健康发育。
2025-09-22 18:2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