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男,临床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2001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工作29年,专业方向为脊柱外科,目前已主刀完成约3000余例脊柱外科手术。 擅长颈椎外科,在复杂疑难的各型颈椎病、颈椎损伤及颈椎畸形的手术治疗方面,特别是颈椎椎弓根钉技术应用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胸椎管狭窄症、严重腰椎滑脱、腰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可视化小切口微创减压固定融合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效果。 曾多次赴国外学习交流,曾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及2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4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参与13部学术及科普专著的编著及翻译工作,获多项学术奖项,在国内多家学术期刊任编委及审稿专家职务,兼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医学顾问、北京医学会及北京海淀区鉴定专家等职务。 曾著有科普著作:《颈椎病专家答疑》一书,并获第一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奖;在网络媒体发表颈腰椎科普文章100余篇。
展开-
退行性膝关节炎手术的风险
退行性膝关节炎手术存在多种风险,包括感染风险(总体约1%-5%,老年及糖尿病等基础病血糖控制不佳者风险高)、出血风险(不同术式有差异,肥胖及凝血功能障碍者风险高)、血栓形成风险(术后活动少发生率约10%-20%,高龄、长期卧床及有静脉血栓病史者风险高)、假体相关风险(膝关节置换术有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远期假体感染等风险,年轻活动量大、手术技术不佳、老年骨质疏松等易致相关风险)、神经损伤风险(手术中可能损伤周围神经,肥胖及操作不精细等易致)。 一、感染风险 退行性膝关节炎手术过程中及术后都存在感染的可能。手术属于有创操作,术中细菌可能侵入伤口部位,术后伤口护理不当等也会增加感染几率。研究表明,总体感染发生率约在1%-5%左右。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感染的风险可能更高;而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感染风险也会显著提升。 二、出血风险 手术中可能会损伤血管导致出血。不同的手术方式出血情况有所差异,总体来说,出血风险大约在一定比例范围内。例如全膝关节置换术等较大的手术,出血量相对较多。肥胖患者由于组织解剖层次相对不清晰,手术中止血难度增加,出血风险相应升高;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本身凝血机制异常,术后出血的风险会大幅增加。 三、血栓形成风险 术后患者活动减少,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据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退行性膝关节炎手术后有一定比例,约为10%-20%左右。高龄患者血液循环相对缓慢,发生血栓的风险较高;长期卧床的患者,血栓形成风险也明显增加;有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血栓的风险会大大高于普通人群。 四、假体相关风险(以膝关节置换术为例) 1.假体松动:随着时间推移,假体可能出现松动情况,其发生概率与多种因素有关,一般在术后几年内可能逐渐显现。年轻且活动量较大的患者,假体松动风险相对较高;手术技术因素也会影响假体松动的发生,如假体安装位置不准确等。 2.假体周围骨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或术后恢复阶段,可能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尤其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风险更高。因为骨质疏松会导致骨骼强度下降,在受到一定外力或手术操作影响时,容易出现骨折情况。 3.假体感染相关的远期风险:除了早期感染,术后远期也可能出现假体感染,虽然概率相对早期感染低,但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手术效果,需要再次手术等复杂处理。 五、神经损伤风险 手术中可能会损伤周围神经,导致相应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例如全膝关节置换术时,可能损伤腓总神经等。肥胖患者由于解剖结构辨认困难,神经损伤风险增加;手术操作不精细、过度牵拉等都可能导致神经损伤。
2025-10-15 14:51:02 -
颈椎手术后注意事项
颈椎手术后需从伤口、体位、颈部活动、康复训练、饮食、病情观察、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护理,伤口要保持清洁干燥观察异常,体位要正确稳定,短期内避免颈部剧烈活动,逐步进行康复训练,饮食要均衡营养,密切观察症状变化,避免不良姿势注意休息等以促进恢复,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糖尿病患者、小儿、孕妇等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 体位护理 术后需保持正确的体位,一般建议去枕平卧,颈部保持中立位,可在颈部两侧放置沙袋等进行固定,防止颈部过度活动。这样做是为了利于手术部位的稳定,促进愈合。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骨骼、肌肉等组织的功能有所减退,在保持体位时要特别注意舒适度,可适当调整固定物的位置,但仍要确保颈部处于稳定状态。 颈部活动 短期内应避免颈部过度屈伸、旋转等剧烈活动。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轻微的颈部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但要注意活动幅度和力度。例如,术后1-2周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简单的颈部左右转动小范围活动。儿童患者在进行颈部活动时,家长要辅助控制活动的程度,避免孩子自行进行过于剧烈的颈部动作,因为儿童的颈部组织还在发育中,过度活动可能影响恢复。 康复训练 根据恢复情况逐步进行康复训练,如颈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等。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颈部功能恢复。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和康复训练的效果,所以要更加注重血糖的控制,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若出现不适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饮食护理 术后应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身体恢复。蛋白质有助于组织的修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身体的整体恢复有积极作用。对于术后食欲不佳的患者,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营养摄入。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可适当调整食物的烹饪方式,使其更易于消化。 病情观察 要密切观察自身的症状变化,如颈部疼痛、肢体感觉运动情况等。若出现颈部疼痛加剧、肢体麻木无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这是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提示手术部位出现问题或有并发症发生。对于小儿患者,由于其表述能力有限,家长要更加细心观察孩子的肢体活动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反映。 生活方式调整 术后要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等不良姿势,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身体恢复。对于经常需要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术后要严格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防止颈部过度劳累。孕妇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考虑到胎儿的情况,休息方式等要兼顾自身恢复和胎儿健康。
2025-10-15 14:49:50 -
脚后跟疼什么毛病
脚后跟疼的常见原因有:过度运动致跟腱炎表现为跟腱部位疼痛压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长时间站立行走等致足底筋膜炎晨起第一步痛行走暂缓久走站又加剧;跟骨骨质增生致骨刺刺激软组织引发疼痛行走可能加重;跟骨内压力增高致跟骨高压症足跟持续性隐痛胀痛;脚跟部受撞击扭伤等外伤致软组织损伤甚至骨折伴肿胀淤血活动痛剧;血尿酸升高致痛风疼痛剧烈起病急局部红肿;糖尿病长期控糖不佳致神经病变伴足部感觉异常等,出现脚后跟疼时应注意休息选合适鞋子,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需及时就医,老年人应避免过度劳累脚部,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血糖。 一、跟腱炎 跟腱炎是脚后跟疼常见原因之一,多因过度运动(如长跑、频繁跳跃等)使跟腱反复受到牵拉,导致跟腱部位发生炎症反应。运动员或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易高发,主要表现为跟腱部位疼痛、压痛,活动后疼痛常加重,休息后可有所缓解。 二、足底筋膜炎 长时间站立、行走或穿着不合适的鞋子等因素,可使足底筋膜反复受到牵拉,引起足底筋膜损伤、发炎。中老年人群相对多见,典型症状为晨起下地第一步时足跟部疼痛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疼痛可暂时缓解,但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疼痛又会加剧。 三、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由于跟骨骨质增生所致,增生的骨刺会刺激周围的软组织,从而引发疼痛。其发生与年龄增长导致的骨质退变、长期劳损等因素相关,患者可出现足跟部疼痛,行走时疼痛可能加重。 四、跟骨高压症 跟骨内压力增高可引发跟骨高压症,进而导致脚后跟疼痛。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跟骨内血管、静脉回流等异常有关,患者常感足跟部持续性隐痛或胀痛。 五、外伤 脚跟部受到撞击、扭伤等外伤时,可能造成软组织损伤甚至骨折,从而引起脚后跟疼痛。外伤后局部常伴有肿胀、淤血等表现,活动时疼痛明显加剧。 六、痛风 血尿酸升高时,尿酸盐可沉积在足跟关节等部位,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脚后跟疼痛。有高尿酸血症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此情况,疼痛往往较为剧烈,起病较急,局部可伴有红肿等表现。 七、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若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出现糖尿病神经病变,累及足部神经时可导致脚后跟疼痛。此类患者除脚后跟疼外,常伴有足部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且需关注血糖控制情况对病情的影响。 相关建议 出现脚后跟疼时,首先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行走、站立或剧烈运动;选择合适的鞋子,增加足跟部的缓冲;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应避免过度劳累脚部,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稳定,以降低脚后跟疼的发生风险及改善预后。
2025-10-15 14:48:32 -
打篮球小腿骨头疼怎么回事
打篮球时小腿骨头疼可能由运动过度导致的肌肉疲劳与拉伤、小腿骨骼本身的问题、肌肉力量不平衡导致的骨骼受力异常引起。运动过度致肌肉疲劳与拉伤时要休息、热敷;小腿骨骼本身问题如胫骨骨膜炎、应力性骨折需就医检查并依情况治疗;肌肉力量不平衡则需针对性肌肉力量训练改善。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肌肉、骨骼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因运动过度导致的小腿骨头疼;性别差异不大,但一般来说,运动强度较大时,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出现此类问题;生活方式上,长期缺乏运动后突然增加运动量的人群,打篮球时更易发生;病史方面,如果本身有小腿肌肉、骨骼相关疾病史,如旧伤未愈等,打篮球时也更容易引发疼痛。 应对措施:首先要休息,停止打篮球等剧烈运动,让小腿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复。可以通过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一般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 小腿骨骼本身的问题 原因 胫骨骨膜炎:打篮球时反复的跑跳动作可能刺激胫骨骨膜,引发胫骨骨膜炎,导致小腿骨头疼。多见于经常进行跑跳运动的篮球爱好者,长期的微小创伤积累会引起骨膜的炎症反应。 应力性骨折:长期高强度的打篮球运动,骨骼反复受到应力刺激,可能发生应力性骨折。尤其是青少年骨骼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例如,过度的跑跳、急停急转等动作,会使小腿骨骼承受异常的应力,逐渐导致骨折。 影响因素:年龄上青少年由于骨骼特点更易患应力性骨折等骨骼问题;生活方式中长时间、高强度的打篮球且缺乏适当休息和恢复的人群风险较高;病史方面,有骨骼发育异常或既往骨折史的人患病风险增加。 应对措施:如果怀疑有骨骼本身的问题,应及时就医进行X线、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若确诊为胫骨骨膜炎,需要减少活动,必要时可进行制动;如果是应力性骨折,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可能需要采取石膏固定等治疗措施。 肌肉力量不平衡导致的骨骼受力异常 原因:打篮球时,小腿不同肌肉力量不平衡会使骨骼受力不均匀,从而引起骨头疼。比如,小腿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力量不均衡,在运动过程中会导致骨骼承受不正常的压力,长期下来就可能出现疼痛症状。 影响因素:年龄上,不同年龄段的人肌肉发育程度不同,平衡能力有差异;生活方式中,运动训练方法不当,没有注重小腿肌肉的均衡训练的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病史方面,若有一侧小腿肌肉曾受过伤导致力量下降,也会引发受力异常。 应对措施: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肌肉力量训练来改善肌肉不平衡的状况。例如,进行小腿肌肉的拉伸和强化训练,如踮脚尖训练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加重疼痛。可以先从较小的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2025-10-15 14:47:20 -
大腿后侧抽筋应该怎么缓解
缓解大腿后侧抽筋可通过拉伸、按摩、热敷、补充电解质等方式。拉伸包括站姿和坐姿拉伸,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按摩有徒手和按摩球按摩,不同人群按摩需注意;热敷用毛巾,不同人群注意水温;补充电解质可通过喝运动饮料和吃富含电解质食物,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1.站姿拉伸: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将抽筋腿的脚向后抬起,用同侧手握住脚趾,缓慢向身体方向拉,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拉伸时要注意力度轻柔,避免造成肌肉损伤;成年人可根据自身耐受适当增加力度但也不宜过度用力。生活方式方面,经常运动的人柔韧性相对较好,但运动后也易出现抽筋,拉伸可有效缓解。有腿部疾病史的人群拉伸前最好咨询医生意见。 2.坐姿拉伸:坐在椅子上,伸直抽筋的腿,脚尖勾起,双手握住前脚掌,缓慢向身体方向拉,保持相同时间。老年人进行坐姿拉伸时要注意椅子高度合适,防止起身困难,拉伸速度要慢,避免因动作过快导致头晕等不适。 按摩缓解 1.用手按摩:用手掌根部轻轻揉按大腿后侧抽筋的肌肉,从臀部下方开始,向膝盖方向缓慢移动,反复按摩几分钟。儿童按摩时要注意手部力度,像对待婴儿般轻柔,避免过重刺激。孕妇出现大腿后侧抽筋按摩时,要选择合适的按摩力度和部位,避免压迫腹部等敏感区域。有皮肤损伤或腿部炎症的人群按摩需谨慎,最好先咨询医生。 2.用按摩球按摩:将按摩球放在大腿后侧抽筋肌肉下方,身体缓慢移动,利用身体重量压迫按摩球,滚动按摩抽筋部位。对于运动员等经常高强度运动导致大腿后侧抽筋的人群,按摩球可作为缓解的辅助工具,但使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 热敷缓解 1.毛巾热敷:用热水浸泡毛巾,拧干后敷在大腿后侧抽筋部位,保持温度,每次热敷15-20分钟。不同年龄人群热敷时要注意水温,儿童和老年人对水温感知相对不敏感,要避免水温过高烫伤皮肤。生活方式中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导致抽筋的人,热敷是较好的缓解方式,能促进血液循环。有糖尿病等血管疾病的人群热敷时要注意控制水温及热敷时间,防止影响血液循环加重病情。 补充电解质 1.饮用运动饮料:运动饮料中含有钠、钾等电解质,能补充因出汗丢失的电解质,预防大腿后侧抽筋。对于经常大量运动的人群,运动后及时饮用运动饮料很有必要。儿童如果是因运动导致抽筋,在选择饮品时要注意符合儿童的营养需求,避免高糖等不健康的运动饮料。 2.多吃富含电解质食物:像香蕉富含钾元素,可适当多吃;菠菜等蔬菜也含有一定电解质。老年人饮食中可适当增加这类食物的摄入,以维持电解质平衡。有肾脏疾病等特殊病史的人群在补充电解质时要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避免不当饮食加重病情。
2025-10-15 14: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