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男,临床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2001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工作29年,专业方向为脊柱外科,目前已主刀完成约3000余例脊柱外科手术。 擅长颈椎外科,在复杂疑难的各型颈椎病、颈椎损伤及颈椎畸形的手术治疗方面,特别是颈椎椎弓根钉技术应用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胸椎管狭窄症、严重腰椎滑脱、腰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可视化小切口微创减压固定融合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效果。 曾多次赴国外学习交流,曾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及2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4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参与13部学术及科普专著的编著及翻译工作,获多项学术奖项,在国内多家学术期刊任编委及审稿专家职务,兼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医学顾问、北京医学会及北京海淀区鉴定专家等职务。 曾著有科普著作:《颈椎病专家答疑》一书,并获第一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奖;在网络媒体发表颈腰椎科普文章100余篇。
展开-
脊髓型颈椎病可以自行消失吗
脊髓型颈椎病通常不会自行消失,其因颈椎退变致脊髓受压迫或损伤,病理机制上颈椎异常结构持续机械性压迫脊髓,使脊髓损伤渐进,不同人群中成年人若不干预病情持续发展,儿童及青少年出现也不会自行消失,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阻止病情恶化。 从病理机制分析 颈椎的椎体、椎间盘等结构发生退变后,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赘等会占据脊髓周围的空间,对脊髓产生持续的压力,这种机械性刺激会引发脊髓的缺血、水肿、神经纤维变性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这些病理过程是渐进性的,不会自然逆转使病变消失。例如,研究表明,随着病程的延长,脊髓内的神经细胞会逐渐出现凋亡等不可逆改变,脊髓的功能障碍会逐渐加重。 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成年人:成年人的颈椎退变一旦发生脊髓型颈椎病,若不进行干预,病情会持续发展,症状可能从最初的手部精细动作笨拙逐渐发展为行走不稳、下肢肌力下降甚至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情况。比如一些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有不良姿势习惯的成年人,颈椎退变加速,脊髓型颈椎病只会越来越重。 儿童及青少年:虽然儿童及青少年发生脊髓型颈椎病相对较少,但一旦出现,也是由于先天性颈椎发育异常等原因导致脊髓受压,同样不会自行消失,而且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等问题,需要及时干预处理。 脊髓型颈椎病一般不会自行消失,一旦怀疑患有脊髓型颈椎病,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颈椎磁共振成像等),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解除脊髓压迫等,以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改善神经功能。
2025-09-11 12:35:34 -
横突骨折会移位吗
横突骨折是否移位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骨折部位、外力大小、个体因素(年龄、健康状况)等,移位表现为受伤部位疼痛加剧等,还会影响骨折愈合、增加周围组织损伤风险,对不同人群影响不同。 影响横突骨折移位的因素 骨折部位:不同部位的横突,其周围肌肉附着情况等有所差异。例如腰椎不同节段的横突,第1腰椎横突较长,受到外力时相对更易发生移位;而第5腰椎横突由于解剖位置等因素,骨折后移位情况也有其特点。 外力大小:外力作用的大小是关键因素。较小的外力可能仅造成横突骨皮质的轻度损伤,骨折端稳定,不易移位;而强大的外力则容易导致骨折端明显移位。 个体因素 年龄:儿童骨骼韧性较好,横突骨折后相对成人更不易发生移位;而老年人骨骼脆性增加,横突骨折后更容易发生移位。 健康状况:本身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骨骼强度下降,横突骨折后更易发生移位。比如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即使是较轻的外力也可能导致横突骨折并移位。 横突骨折移位的表现及影响 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受伤部位疼痛加剧、局部肿胀明显、活动受限等情况,若骨折移位明显,还可能触及骨折端异常活动等。 影响:横突骨折移位可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导致愈合时间延长,还可能引起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损伤风险增加,比如移位的骨折端可能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异常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横突骨折移位后,可能会影响其脊柱的正常生长发育;老年患者横突骨折移位后恢复相对更困难,且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2025-09-11 12:27:50 -
骨折的愈合期分为什么
骨折愈合分为血肿炎症机化期(2-3周,儿童相对短、老年人可能延长)、原始骨痂形成期(4-8周,儿童成骨快、老年人慢,需良好固定和充足营养)、骨板形成塑形期(8-12周甚至更长,儿童改建快、老年人慢,需适当功能锻炼,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 原始骨痂形成期 时间:一般需要4~8周。在血肿炎症机化期形成的纤维连接会逐渐转化为软骨,然后软骨细胞增生、钙化,进而形成骨样组织,最终钙盐沉积,形成原始骨痂。不同年龄患者的表现有所差异,儿童的成骨能力相对旺盛,原始骨痂形成可能相对较快;而老年人成骨速度较慢,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完成原始骨痂的形成。在这个阶段,需要保证骨折部位得到良好的固定,为骨痂的形成创造稳定的环境,同时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钙、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有助于原始骨痂的形成。 骨板形成塑形期 时间:通常需要8~12周甚至更长时间。原始骨痂中的骨小梁会不断进行改建和重塑,使骨折部位的骨结构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儿童的骨板形成塑形能力较强,改建速度相对较快;老年人则改建速度较慢,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良好的塑形。在该阶段,适当的功能锻炼对于促进骨板的形成和塑形非常重要,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方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进行,避免过度锻炼导致骨折部位的再次损伤。同时,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可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和骨板的塑形过程。
2025-09-11 12:18:12 -
骨结核是怎么引起的
骨结核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传播途径有血行传播、直接蔓延、淋巴传播,儿童、老年人、有结核病史者及生活方式不健康者易发病。 血行传播:结核分枝杆菌在原发灶(通常是肺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骨骼。例如,儿童时期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若肺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可能更容易通过血行播散到骨骼等部位。成年人若肺部结核复发或未彻底治愈,也可能通过血行将结核分枝杆菌带到骨骼。 直接蔓延:邻近部位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至骨骼。比如,脊柱结核可能是由于脊柱附近的结核病灶直接侵犯骨骼所致。 淋巴传播:结核分枝杆菌也可通过淋巴系统传播到骨骼。例如,淋巴结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可能经淋巴循环累及骨骼。 不同人群中骨结核的发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可能在生长发育阶段,若接触结核分枝杆菌更容易感染发病。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也可能成为骨结核的易感人群。有结核病史的人群,其体内可能潜伏着结核分枝杆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结核分枝杆菌容易活跃并引发骨结核。此外,一些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如长期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会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并发展为骨结核的风险。
2025-09-11 11:48:39 -
脖筋疼怎么办
脖子筋疼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相关事项。 一、保守治疗 脖子筋疼若是颈椎病或肌肉劳损引起,可佩戴颈托制动休息,这样能减少对颈部的刺激,有助于缓解症状。 二、物理治疗 1.红外线照射:可以改善颈部血液循环。 2.热敷:能使颈部肌肉放松。 3.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状态。 4.针灸:对促进颈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有一定作用。这些物理治疗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颈部血液循环,放松紧张的肌肉,从而减轻脖子筋疼的症状。 三、药物治疗 当脖子筋疼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它们能促进炎症消退,进而缓解脖子筋疼的症状。 四、手术治疗 如果是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导致神经根或脊髓受到压迫,就需要通过手术去除退变的纤维环,以达到缓解脖子筋疼的目的。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加强颈部保暖,避免颈部受凉。 总之,对于脖子筋疼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生活中做好相应防护。
2025-09-11 11: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