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立,男,临床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2001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工作29年,专业方向为脊柱外科,目前已主刀完成约3000余例脊柱外科手术。    擅长颈椎外科,在复杂疑难的各型颈椎病、颈椎损伤及颈椎畸形的手术治疗方面,特别是颈椎椎弓根钉技术应用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胸椎管狭窄症、严重腰椎滑脱、腰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可视化小切口微创减压固定融合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效果。    曾多次赴国外学习交流,曾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及2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4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参与13部学术及科普专著的编著及翻译工作,获多项学术奖项,在国内多家学术期刊任编委及审稿专家职务,兼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医学顾问、北京医学会及北京海淀区鉴定专家等职务。    曾著有科普著作:《颈椎病专家答疑》一书,并获第一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奖;在网络媒体发表颈腰椎科普文章100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展开
  • 髋关节脱位方向

    髋关节脱位按方向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和中心性脱位,前、后脱位多手法复位,中心性脱位髋臼骨折明显需手术,不同年龄段、生理时期、生活方式及有病史者情况各异,治疗和防护需相应调整。 前脱位:较少见,多由于髋关节处于外展外旋位时,暴力从膝部或大腿内侧上传,导致股骨头穿破关节囊前下方,移至闭孔或耻骨前侧等部位。其发生机制与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及受伤时的体位有关,例如在交通事故中,当下肢处于外展外旋位且受到强大外力冲击时易发生前脱位。 后脱位:最为常见,当髋关节处于屈曲、内收位时,股骨大粗隆与髋臼后缘相互顶撞,若此时受到纵向暴力,股骨头会冲破关节囊的后下部,脱出至髋臼后方。这种情况常见于交通事故中,乘客的膝关节撞击前方仪表盘,导致髋关节处于屈曲内收位而发生后脱位;在运动损伤中,如篮球运动员急转急停时也可能出现后脱位。 中心性脱位:多由直接暴力作用于股骨头,使其撞击髋臼,导致髋臼骨折,股骨头随之向内突入盆腔。例如高处坠落时,臀部或髋部着地,强大的暴力传导至髋关节,引起中心性脱位。 对于不同方向的髋关节脱位,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前脱位和后脱位多采用手法复位,复位后需进行固定等处理;中心性脱位若髋臼骨折移位明显,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髋关节脱位的表现及处理有差异,儿童髋关节脱位与成人不同,儿童多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有其独特的诊断和治疗体系;对于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等因素,脱位后复位及恢复情况可能相对较差,需要更谨慎的评估和处理。女性在妊娠、分娩等特殊生理时期,髋关节的稳定性可能发生变化,相对更易出现髋关节脱位相关问题,需注意防护;而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骨骼质量,增加髋关节脱位的风险,应予以纠正。有髋关节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脱位的可能性高于常人,需加强关节保护和康复锻炼等措施。

    2025-09-24 12:42:40
  • 骨折还能恢复如初吗

    骨折能否恢复如初受骨折类型与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恰当、患者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促进恢复接近如初需恰当复位、固定及科学康复训练,儿童骨折要避免过度活动、补充营养,老年人骨折要防并发症、适度康复训练及加强营养支持。 促进骨折恢复接近如初的措施 复位:通过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等方式,将骨折部位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这是骨折恢复的基础。例如,对于一些闭合性骨折,手法复位可能是首选,而对于复杂骨折可能需要手术复位。 固定:复位后需要进行固定,固定方式有外固定(如石膏、支具等)和内固定(如钢板、螺钉等)。固定可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儿童骨折常用外固定,而成年人的一些严重骨折可能需要内固定。 康复训练:在骨折恢复的不同阶段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早期可以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等简单训练,防止肌肉萎缩;中期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等训练;后期加强肢体的力量和功能恢复训练。康复训练需要在专业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骨折恢复情况循序渐进。比如,骨折固定一段时间后,开始进行受伤肢体的关节屈伸活动训练,以恢复关节功能。 特殊人群骨折恢复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骨折后恢复能力较强,但在恢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因为儿童骨骼生长快,同时也要注意营养的补充,保证钙、维生素D等的摄入,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骨折愈合。例如,儿童骨折后要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 老年人:老年人骨折后恢复慢,要特别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在护理上要加强护理,定期帮助老年人翻身、拍背等,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老年人的营养支持也很重要,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必要时可以补充钙剂等。而且老年人骨折后在康复训练时要更加缓慢、适度,避免因训练不当导致再次损伤。

    2025-09-24 12:41:04
  • 腰椎压缩性骨折怎么治疗

    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有卧床休息(轻度、无神经症状者6-8周,防并发症)和牵引(骨盆牵引等,个体化调整);手术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特定情况,老年风险高)、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老年骨质疏松适用,有并发症风险),需综合多因素选方案,密切观察病情。 牵引治疗:可采用骨盆牵引等方法,通过牵引力量使椎体间隙增大,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有助于骨折复位。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体重等情况调整,牵引时间和重量需个体化。对于老年人,牵引重量不宜过重,牵引时间也不宜过长,避免引起不适或加重骨质疏松等情况。 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压缩程度大于1/3、伴有神经症状、不稳定型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通过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椎体,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序列。对于年轻患者,手术可以更好地恢复脊柱功能,减少后期并发症;但对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心肺储备功能下降,手术中及术后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等风险增加。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这两种微创术式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PVP是通过穿刺将骨水泥注入骨折椎体,达到强化椎体、缓解疼痛的目的;PKP则在注入骨水泥前先通过球囊扩张恢复椎体高度,再注入骨水泥。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这两种微创术式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也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骨水泥渗漏等,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骨折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2025-09-24 12:36:25
  • 颈椎突出牵引的作用有哪些

    颈椎牵引有缓解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减轻神经根受压的作用,不同人群牵引需注意相关情况,如严重骨质疏松者需谨慎,儿童特殊情况牵引要专业评估,有既往病史患者牵引要精准控制力度方式。 一、缓解疼痛 颈椎突出会刺激周围的神经组织等,引发疼痛。牵引通过对颈椎施加适当的力量,能够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等组织的压迫,从而缓解疼痛症状。例如,相关研究表明,适当的颈椎牵引可使椎间隙增宽,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减轻对神经根等的刺激,进而有效缓解因颈椎突出导致的疼痛。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只要符合牵引适应证,牵引都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但对于有严重骨质疏松等病史的人群,需谨慎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进行牵引,因为严重骨质疏松者牵引可能增加骨折风险。 二、改善颈椎活动度 颈椎突出可能会限制颈椎的正常活动,牵引可以帮助拉伸颈部肌肉和韧带,逐渐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和活动范围。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等生活方式导致颈椎突出的人群,牵引有助于改善其颈部僵硬、活动不灵活的状况。比如一些因长期不良姿势引发颈椎突出的办公室职员,通过适当的牵引治疗,颈椎的活动度会逐渐得到改善。而对于儿童群体,一般较少出现颈椎突出情况,若有特殊情况导致的颈椎问题需要牵引,要在专业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因为儿童颈椎结构等与成人不同,需格外谨慎。 三、减轻神经根受压 当颈椎突出时,突出的椎间盘等组织容易压迫神经根,引起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牵引能够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使受压神经所受的刺激得以缓解。在临床中,很多因颈椎突出出现神经根受压症状的患者,经过牵引治疗后,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会有所减轻。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颈椎外伤病史的患者进行牵引时,要更精准地控制牵引的力度和方式,以防加重损伤。

    2025-09-24 12:33:50
  • 半月板损伤很疼吗

    半月板损伤时患者疼痛情况有个体差异,与损伤程度、类型等有关,轻度损伤可能隐痛、胀痛易被忽视,中重度损伤时疼痛明显,屈伸活动加剧,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特定人群损伤后疼痛可能更明显。 一、轻度半月板损伤时的疼痛情况 轻度的半月板损伤,如部分撕裂等,可能疼痛并不十分剧烈。患者可能仅感到膝关节轻度的隐痛、胀痛,在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时可能会有轻微的不适,但有时可能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轻度损伤对膝关节内部结构的刺激相对较小,炎性反应等相对较轻。 二、中重度半月板损伤时的疼痛情况 中重度撕裂等情况:当半月板发生中重度损伤,比如撕裂较严重时,疼痛往往比较明显。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膝关节明显的疼痛,尤其是在膝关节屈伸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加剧。例如在屈膝、伸膝的过程中,由于半月板的异常运动和对周围组织的刺激,疼痛会更加显著,有的患者甚至会感到膝关节有刺痛感或者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行走功能,患者可能会出现跛行等表现。这是因为严重损伤会导致半月板与周围结构的摩擦、挤压等刺激增强,局部的炎性反应加重,神经受到的刺激也更为强烈。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半月板损伤疼痛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及青少年半月板损伤相对较少见,多与运动损伤等有关,疼痛表现可能因个体对疼痛的耐受等不同而有差异,但原理类似;老年人半月板损伤多与退变等因素有关,可能本身存在膝关节退变基础,损伤后疼痛可能在原有膝关节不适基础上加重。女性和男性在半月板损伤疼痛感受上并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在一些运动场景下更容易发生半月板损伤,从而出现相应疼痛。有长期不合理运动、膝关节曾有外伤史等情况的人群,发生半月板损伤时疼痛可能相对更明显,因为其膝关节结构可能已存在一定潜在问题,损伤后刺激更显著。

    2025-09-24 12:30:3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