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立,男,临床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2001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工作29年,专业方向为脊柱外科,目前已主刀完成约3000余例脊柱外科手术。    擅长颈椎外科,在复杂疑难的各型颈椎病、颈椎损伤及颈椎畸形的手术治疗方面,特别是颈椎椎弓根钉技术应用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胸椎管狭窄症、严重腰椎滑脱、腰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可视化小切口微创减压固定融合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效果。    曾多次赴国外学习交流,曾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及2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4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参与13部学术及科普专著的编著及翻译工作,获多项学术奖项,在国内多家学术期刊任编委及审稿专家职务,兼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医学顾问、北京医学会及北京海淀区鉴定专家等职务。    曾著有科普著作:《颈椎病专家答疑》一书,并获第一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奖;在网络媒体发表颈腰椎科普文章100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展开
  • 大腿根接胯骨的关节痛怎么回事

    大腿根接胯骨处关节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髋关节病变(如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肌肉软组织问题(如肌肉拉伤、肌腱炎)、神经相关问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其他原因(如类风湿关节炎),不同原因有不同发病情况、症状表现,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针对性治疗,不同人群需采取不同防治措施。 一、髋关节病变 1.骨关节炎 发病情况:随着年龄增长,髋关节软骨会逐渐磨损退变,尤其是中老年人。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发生变化,也可能增加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髋关节曾有外伤史的人群,髋关节软骨磨损加速,更易患骨关节炎。 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大腿根接胯骨处疼痛,疼痛可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走路时可能有跛行。 2.股骨头坏死 发病因素:长期大量饮酒、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患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髋部外伤(如股骨颈骨折后)是常见病因。长期大量饮酒会影响脂肪代谢,导致脂肪在股骨头内堆积,影响股骨头血运;激素使用会导致血管炎,破坏股骨头血运。 症状特点:早期可能仅有腹股沟区(大腿根接胯骨处)隐痛,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髋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 二、肌肉软组织问题 1.肌肉拉伤 常见原因:运动过程中,如剧烈的奔跑、跳跃动作,或者突然的扭转动作,容易导致髋关节周围肌肉拉伤。例如篮球运动员在快速变向时,髋关节周围肌肉可能因突然收缩或拉伸而受伤。 症状表现:受伤部位疼痛明显,局部可能有肿胀、压痛,活动髋关节时疼痛加剧,肌肉拉伤处可摸到硬结或异常隆起。 2.肌腱炎 发病情况:髋关节周围的肌腱长期过度使用、慢性劳损可引发肌腱炎。比如长期从事需要频繁弯腰、下蹲等动作的工作人群,髋关节周围肌腱反复受到牵拉,容易发生肌腱炎。 症状特点:大腿根接胯骨处肌腱附着点附近疼痛,按压时疼痛明显,活动髋关节时疼痛可加重,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腱增粗。 三、神经相关问题 1.腰椎间盘突出症 发病因素:年龄增长导致腰椎间盘退变,长期久坐、弯腰工作、腰部外伤等因素会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男性由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比例相对较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可能相对略高一些。 症状表现: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压迫支配髋关节区域的神经,导致大腿根接胯骨处放射性疼痛,同时可能伴有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可能加重。 四、其他原因 1.类风湿关节炎 发病机制: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关节滑膜,导致关节炎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育龄期。 症状表现:除了大腿根接胯骨处关节疼痛外,还会出现多个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早晨起床时关节有僵硬感,持续时间一般超过30分钟,病情进展可导致关节畸形。 如果出现大腿根接胯骨的关节痛,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人群,治疗和预防措施会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要注意保护髋关节,避免过度负重;运动爱好者要注意运动前的热身和正确运动姿势,预防肌肉拉伤等。

    2025-10-11 13:53:13
  • 腰肌劳损的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

    腰肌劳损可通过一般治疗(休息、姿势纠正)、物理治疗(热敷、按摩、理疗)、康复锻炼(腰部伸展、旋转运动)及药物辅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等)来治疗,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方法,如糖尿病、老年人热敷需注意温度,有基础疾病按摩要谨慎,用药需关注禁忌和不良反应等。 一、一般治疗 (一)休息 适当休息是缓解腰肌劳损症状的基础。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过度劳累会加重腰肌负担,所以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站等。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群,每工作1小时左右就应起身活动5-10分钟,活动腰部,促进血液循环。 (二)姿势纠正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对于预防和治疗腰肌劳损至关重要。正确的坐姿应是腰部挺直,臀部充分接触椅面,膝关节与髋关节保持同一角度;站立时应双脚分开与肩同宽,重心均匀分布在双脚上,避免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需要注意姿势纠正,年轻人可能因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导致姿势问题,老年人则可能因肌肉力量下降更易出现姿势异常。 二、物理治疗 (一)热敷 热敷可以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腰部热敷,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因为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可能减退,容易烫伤,要先测试温度再进行热敷;老年人皮肤较为敏感,热敷温度也应适中。 (二)按摩 专业的按摩可以放松腰部肌肉。由专业按摩师进行腰部按摩,通过揉、捏、按等手法缓解腰肌紧张。但对于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按摩要谨慎,需在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避免不当按摩加重病情。年轻人如果是偶尔因运动等导致的腰肌劳损,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适当按摩;老年人若有骨质疏松等情况,按摩力度要轻柔。 (三)理疗 如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红外线照射可以深入组织,促进炎症消退和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能改善局部组织的代谢和营养。不同理疗方法适用于不同情况的腰肌劳损患者,在进行理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理疗方式。例如红外线照射对于体质较弱、怕凉的老年人可能更合适,而年轻人可根据耐受情况选择。 三、康复锻炼 (一)腰部伸展运动 如仰卧位做“小燕飞”动作,俯卧位腹部着床,上肢和下肢同时向上抬起,每次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年轻人可以适当增加动作幅度和次数,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过度劳累。这种运动可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部功能。 (二)腰部旋转运动 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缓慢进行腰部左右旋转运动,每次旋转10-15圈,每天进行2-3次。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以进行,但要注意旋转幅度不宜过大,以自身舒适为准,防止腰部扭伤。 四、药物辅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在腰肌劳损的治疗中,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用于缓解疼痛,但需注意不同人群的禁忌和可能的不良反应。例如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有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可能减退,使用药物时更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2025-10-11 13:49:27
  • 什么样的枕头才有利于颈椎健康

    枕头的高度、硬度、材质和形状因人群而异,一般人群枕头高度6-12厘米、硬度适中、材质可选棉质等,形状多为中间低两端高;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有各自适宜的枕头高度、硬度、材质和形状要求。 一、枕头的高度 1.一般人群: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枕头高度以6~12厘米较为适宜。这一高度能在睡眠时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使颈椎处于自然伸展状态。例如,有研究表明,合适高度的枕头可减少夜间颈椎的不适和晨起后的颈部僵硬感。一般可通过仰卧时,枕头高度相当于自己一拳的高度(约6~8厘米),侧卧时,枕头高度相当于一侧肩宽的厚度(约10~12厘米)来大致判断。 2.特殊人群:儿童的颈椎生理曲度尚未完全形成,枕头高度应相对较低,一般2~6厘米即可,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步调整。老年人由于颈椎退变等因素,可能需要稍低一些的枕头,约4~8厘米,但具体还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以保证睡眠时颈椎舒适。 二、枕头的硬度 1.一般人群:枕头硬度应适中,既不能过硬也不能过软。过硬的枕头会导致头部与枕头接触面积小,压强较大,容易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还可能造成颈部肌肉紧张;过软的枕头则无法对颈部提供有效的支撑,不利于维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理想的枕头硬度应该是在受压时能有一定的形变,但又能保持一定的支撑性,例如记忆棉材质的枕头,能根据头部形状适度变形,同时提供较好的支撑,是比较合适的选择之一,有研究显示记忆棉枕头能改善睡眠时颈椎的受力分布。 2.特殊人群:儿童的骨骼和肌肉处于发育阶段,选择硬度适中且有一定弹性的枕头,如填充合适棉花的枕头较为适宜,既能提供适当支撑又不会对儿童的颈椎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老年人由于皮肤较为松弛,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同样需要选择硬度适中的枕头,避免过硬或过软对颈部产生不利影响。 三、枕头的材质 1.一般人群:常见的枕头材质有棉质、记忆棉、乳胶等。棉质枕头透气性好,吸湿性强,能保持头部干爽,价格相对较为亲民,是较为常用的材质;记忆棉枕头能根据人体体温和形状进行塑形,提供个性化支撑;乳胶枕头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透气性,还能抑制细菌和螨虫滋生,对皮肤较为友好。例如,乳胶枕头的天然乳胶成分能提供舒适的支撑,且其良好的透气性可减少睡眠时因闷热导致的不适。 2.特殊人群:过敏体质的人群应避免选择易引起过敏的材质,如某些合成纤维材质的枕头,可选择纯棉或天然乳胶等不易引起过敏的材质。儿童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出汗较多,应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枕头,保持颈部干爽舒适,利于儿童睡眠和颈椎健康发育。 四、枕头的形状 1.一般人群:适合颈椎健康的枕头形状多为中间低、两端高的蝶形或波浪形。这种形状能更好地贴合颈部曲线,对颈椎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维持颈椎的生理前凸。例如,蝶形枕头的设计可以在睡眠时将头部自然放置在合适位置,使颈部两侧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减少颈部肌肉的疲劳和紧张。 2.特殊人群:儿童由于颈椎尚未完全定型,可选择符合儿童颈椎生理曲度的特殊形状枕头,如具有一定弧度且高度适宜的儿童专用枕头。老年人若有颈椎病史等情况,可能需要根据自身颈椎的具体状况选择定制或特殊设计的枕头,以更好地满足颈椎健康需求。

    2025-10-11 13:47:53
  • 女人尾椎骨酸痛什么原因

    女性尾椎骨酸痛的原因包括外伤因素(直接撞击、慢性劳损)、疾病因素(尾椎骨本身病变、妇科疾病、腰椎疾病累及)和其他因素(内分泌因素、寒冷刺激)。外伤致直接撞击或慢性劳损可引发酸痛;尾椎骨关节炎、肿瘤,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腰椎疾病累及等疾病会导致;孕期、更年期内分泌变化及寒冷刺激也会造成尾椎骨酸痛。 一、外伤因素 1.直接撞击:女性若尾椎骨部位受到直接撞击,如从高处跌落臀部着地、意外碰撞到硬物等,会导致尾椎骨周围的软组织损伤甚至尾椎骨骨折,从而引起酸痛。这种情况在有明确外伤史的女性中较为常见,尤其在运动或意外事故中容易发生。例如,进行滑板运动时失去平衡臀部着地,就可能造成尾椎骨的直接损伤。 2.慢性劳损:长期久坐且坐姿不正确,如习惯翘二郎腿、久坐硬椅等,会使尾椎骨长期承受异常压力,导致局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慢性劳损,进而引发酸痛。特别是一些职业需要长时间坐着办公的女性,如办公室文员等,由于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尾椎骨部位受力不均,更容易出现慢性劳损性酸痛。 二、疾病因素 1.尾椎骨本身的病变 尾椎骨关节炎:随着年龄增长,尾椎骨关节可能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尾椎骨关节炎,引起酸痛。这种情况在中老年女性中相对多见,因为随着年龄增加,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退变表现逐渐出现,从而引发尾椎骨部位的炎症反应和酸痛不适。 尾椎骨肿瘤:虽然比较罕见,但尾椎骨也可能发生肿瘤性病变,如骨巨细胞瘤、骨肉瘤等,会引起尾椎骨酸痛。肿瘤的生长会破坏尾椎骨的正常结构,刺激周围组织,导致疼痛症状。通常这种疼痛会逐渐加重,且可能伴有局部肿块等表现。 2.妇科疾病 盆腔炎:女性盆腔内的器官发生炎症时,如盆腔炎,炎症刺激可能会牵涉到尾椎骨部位,引起酸痛。盆腔炎多由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常见于有性生活史且不注意卫生的女性。除了尾椎骨酸痛外,还可能伴有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等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果异位的内膜组织累及到尾椎骨周围,也可能导致尾椎骨酸痛。这种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其疼痛往往与月经周期相关,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加重。 3.腰椎疾病累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疾病,当病变影响到支配尾椎骨区域的神经时,可能会引起尾椎骨酸痛。例如,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神经根,神经传导异常,就可能导致尾椎骨部位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酸痛感。这类患者通常还伴有腰椎部位的不适,如下腰痛、下肢麻木等症状。 三、其他因素 1.内分泌因素: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和更年期,内分泌变化可能会影响骨骼和关节的状态,导致尾椎骨酸痛。孕期时,女性身体重心改变,为了保持平衡,骨盆会发生相应变化,尾椎骨承受的压力增加,容易出现酸痛;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发生变化,骨质疏松风险增加,也可能出现尾椎骨酸痛等骨骼相关的不适。 2.寒冷刺激:长期处于寒冷环境中,尾椎骨部位受到寒冷刺激,会引起局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导致酸痛。例如,在寒冷的季节穿着过少,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温度过低等情况,都可能使尾椎骨受到寒冷影响而出现酸痛症状。

    2025-10-11 13:46:39
  •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物理治疗(牵引、按摩推拿、理疗)和药物治疗(神经营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手术治疗适用于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及伴有明显神经根或脊髓受压表现的患者,手术方式有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不同患者因个体差异在治疗选择、操作及术后康复等方面有不同考虑。 一、非手术治疗 1.物理治疗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交感神经的刺激。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牵引重量和时间需个体化调整。例如,年轻且无严重基础病史的患者,初始牵引重量可适当从较小剂量开始,如3-5kg,观察反应后逐渐调整;而年龄较大或有骨质疏松等病史的患者,牵引重量需谨慎,避免过度牵引导致损伤。牵引时间一般每次15-30分钟,每天1-2次。 按摩推拿:专业的按摩推拿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改善颈椎关节的紊乱。但要注意,对于有严重椎体不稳、颈椎间盘突出严重且有明显脊髓受压症状的患者需谨慎操作。不同人群因身体状况不同,按摩力度和手法需调整,如年轻体力劳动者可能耐受稍重手法,而老年患者则需轻柔手法。一般每周可进行2-3次按摩推拿。 理疗:包括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热敷可促进颈部血液循环,每次热敷15-20分钟,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超短波和红外线照射能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每次照射时间根据设备不同一般在10-20分钟。 2.药物治疗 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2等,可营养受损的交感神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维生素B12的使用一般无绝对年龄禁忌,但儿童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避免过量等问题。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缓解颈部疼痛及炎症反应。但要注意,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格外谨慎,可能需要同时采取胃黏膜保护措施;老年人使用时也需关注胃肠道反应及肾功能情况,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排泄减慢。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例如,经过3-6个月以上规范的非手术治疗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相关症状仍无改善,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伴有明显神经根或脊髓受压表现,如上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行走不稳等情况的患者。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不同,年轻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手术也有其自身风险;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更高,需充分评估全身状况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2.手术方式 前路手术:通过前方入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等组织,解除对交感神经的压迫。对于合适的患者,前路手术可以直接针对病变部位进行处理,但手术操作需要精细,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 后路手术:通过后路减压等方式,改变颈椎的力学环境,减轻对交感神经的刺激。后路手术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颈椎病变情况来决定,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在不同人群中有所差异,如年轻患者可能更期望较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术后康复训练的配合度可能相对较高,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谨慎的术后康复计划来促进恢复。

    2025-10-11 13:44:4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