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男,临床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2001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工作29年,专业方向为脊柱外科,目前已主刀完成约3000余例脊柱外科手术。 擅长颈椎外科,在复杂疑难的各型颈椎病、颈椎损伤及颈椎畸形的手术治疗方面,特别是颈椎椎弓根钉技术应用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胸椎管狭窄症、严重腰椎滑脱、腰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可视化小切口微创减压固定融合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效果。 曾多次赴国外学习交流,曾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及2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4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参与13部学术及科普专著的编著及翻译工作,获多项学术奖项,在国内多家学术期刊任编委及审稿专家职务,兼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医学顾问、北京医学会及北京海淀区鉴定专家等职务。 曾著有科普著作:《颈椎病专家答疑》一书,并获第一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奖;在网络媒体发表颈腰椎科普文章100余篇。
展开-
手指大拇指腱鞘炎怎么治疗好
手指大拇指腱鞘炎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休息制动、局部热敷、按摩、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膏;当非手术治疗无效,出现明显弹响指或扳机指影响正常屈伸功能时考虑手术,手术多为腱鞘切开减压术,术后需适当康复训练,儿童患者手术及术后护理康复需更精细关注。 一、非手术治疗 1.休息制动 对于手指大拇指腱鞘炎患者,首先要让拇指充分休息,避免过度使用拇指进行重复性的动作,如长时间打字、握持物品等。这是因为过度使用会加重肌腱与腱鞘之间的摩擦,导致炎症进一步加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长时间的不当用指都可能诱发或加重腱鞘炎,儿童若因玩耍时过度使用拇指也需及时休息制动。 可以使用支具将拇指固定在相对静止的位置,限制其活动,为炎症的消退创造条件。 2.局部热敷 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可以用温水浸泡拇指,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水温要适宜,儿童皮肤娇嫩,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热敷能使腱鞘周围的血管扩张,加速炎症物质的代谢,减轻炎症反应。 3.按摩 由专业人员或自行轻柔按摩拇指根部及腱鞘炎部位,力度要适中。按摩可以帮助松解腱鞘与肌腱之间的粘连,缓解疼痛。但自行按摩时要注意手法正确,避免用力过猛加重损伤。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在帮助按摩时更要小心操作,遵循轻柔的原则。按摩能促进局部组织的代谢,改善局部的营养供应,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和症状的缓解。 4.药物治疗(外用) 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膏,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这类药物通过局部涂抹,经皮肤吸收后发挥抗炎止痛作用。其原理是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和疼痛。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使用,但儿童使用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用药的相关要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药物的用量和使用频率等。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当非手术治疗无效,腱鞘炎症状严重,出现明显的弹响指或扳机指,影响拇指的正常屈伸功能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经过长时间的休息、热敷、按摩等非手术治疗后,拇指仍无法正常活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就需要考虑手术干预。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若病情发展到这种程度都需要手术。 2.手术方式 常见的手术方式是腱鞘切开减压术,通过手术切开狭窄的腱鞘,使肌腱能够顺利通过,解除腱鞘对肌腱的卡压。手术过程相对较为成熟,但术后仍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恢复拇指的功能。对于儿童患者,手术的风险和术后的恢复都需要特别关注,要在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操作下进行手术,术后的护理和康复训练要更加精细,以确保儿童拇指功能能够良好恢复,同时要注意避免儿童术后过早活动导致手术部位再次损伤。
2025-10-11 12:39:29 -
关节一动就响是怎么回事
关节一动就响分为生理性弹响和病理性弹响。生理性弹响由关节活动时组织摩擦碰撞产生,对健康无不良影响;病理性弹响由骨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滑膜皱襞综合征等引起,会影响健康,出现异常弹响伴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不同年龄段人群需针对性预防干预。 对健康的影响:通常生理性弹响对健康没有不良影响,不需要特殊处理。只要关节没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异常表现,单纯的生理性弹响无需担忧。 病理性弹响 骨关节炎: 产生原因: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发生磨损、退变,骨质增生等。例如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磨损后,关节面不平整,在活动时就会出现弹响,同时可能伴有疼痛、肿胀、关节畸形等症状。中老年人是骨关节炎的高发人群,因为随着年龄增加,关节软骨的代谢能力下降,磨损逐渐加重,加上长期的关节使用,更容易引发骨关节炎导致病理性弹响。 对健康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处理,骨关节炎会逐渐加重,导致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都会受到明显限制。 半月板损伤: 产生原因:多发生于运动爱好者或膝关节曾受过外伤的人群。例如打篮球时突然的扭转动作,可能导致半月板撕裂,从而在关节活动时出现弹响,常伴有疼痛、膝关节肿胀、交锁(即膝关节突然卡住,不能活动)等症状。年轻人由于运动强度较大,半月板损伤导致病理性弹响的情况较为常见。 对健康的影响:半月板损伤若不治疗,可能会引起膝关节反复疼痛、肿胀,进一步损伤关节软骨,加速关节退变。 韧带损伤: 产生原因:如前交叉韧带损伤,常见于运动中突然的减速、变向等动作。韧带损伤后,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在活动时会出现弹响,同时伴有关节的不稳定感、疼痛等症状。运动员等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韧带损伤导致病理性弹响的风险较高。 对健康的影响:韧带损伤会严重影响关节的稳定性,若不及时修复,可能导致关节反复扭伤,进而引发关节软骨损伤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关节功能。 滑膜皱襞综合征: 产生原因:滑膜皱襞异常增生、肥厚,在关节活动时受到挤压或摩擦而产生弹响,常伴有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多见于青少年,可能与膝关节的过度活动等因素有关。 对健康的影响:长期的滑膜皱襞综合征可能会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导致膝关节的疼痛和活动受限持续存在。 如果出现关节一动就响且伴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X线、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需要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预防和早期干预。例如年轻人要注意运动防护,避免运动损伤;中老年人要注意关节的保养,适当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但避免过度负重等。
2025-10-11 12:35:05 -
肩膀酸痛怎么回事
肩膀酸痛原因包括肌肉骨骼相关的肩周炎(50岁左右或长期肩部制动者,与退变劳损等有关,渐进性疼痛夜间加剧伴活动受限)、颈椎病(长期伏案等人群,颈椎病变压迫神经根致肩部放射性痛伴颈部僵硬等)、肩袖损伤(运动员等,外伤或劳损致肩袖撕裂,有疼痛无力外展加重等表现)、肌腱炎(如冈上肌肌腱炎,因肩部过度使用致特定部位疼痛活动加剧)、外伤(肩部受撞击等外伤后有疼痛肿胀等),还有心脏疾病可致牵涉痛伴胸痛胸闷等,不同人群中儿童多因外伤或不良姿势,孕妇因身体重心改变等,老年人因退行性变等,长期伏案或低头人群因肌肉紧张,需对应调整或就医等应对。 一、肌肉骨骼相关原因 1.肩周炎:多见于50岁左右人群(俗称“五十肩”),也可见于长期肩部制动者。病因与肩关节退变、慢性劳损等有关,表现为渐进性肩部疼痛,夜间疼痛加剧,随病情进展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受限,外展、上举等动作明显困难。 2.颈椎病: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电子设备等人群易患。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病变可压迫神经根,导致肩部出现放射性疼痛,常伴有颈部僵硬、上肢麻木等症状,疼痛程度可因颈部姿势改变而变化。 3.肩袖损伤:常见于运动员、频繁肩部活动者。多因外伤(如跌倒时手臂外展撑地)或慢性劳损致肩袖肌腱部分或完全撕裂,表现为肩部疼痛、无力,上肢外展时疼痛加重,严重时影响肩部正常活动。 4.肌腱炎:如冈上肌肌腱炎,多因肩部过度使用(如反复上肢上举动作)引起,表现为肩部特定部位(冈上肌肌腱所在区域)疼痛,活动肩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可稍有缓解。 5.外伤:肩部受到直接撞击、扭伤或拉伤等外伤后,局部软组织受损,可出现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明显,有明确外伤史可寻。 二、其他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有时可放射至肩部引起疼痛,此类疼痛多为牵涉痛,常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需警惕,尤其是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提示 儿童:肩膀酸痛多因外伤(如摔倒、碰撞)或不良姿势(如长时间背单肩包)引起,需避免过度活动肩部,家长可观察儿童肩部有无红肿、活动受限等情况,必要时就医排查。 孕妇:孕期因身体重心改变、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出现肩膀酸痛,建议适当调整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通过轻柔肩部活动缓解症状。 老年人:常因肩关节退行性变、骨质疏松等导致肩膀酸痛,日常应注意适度运动(如缓慢肩部绕圈等),避免肩部过度负重,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康复训练。 长期伏案或低头人群:由于肩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引发肩膀酸痛,建议定时起身活动肩部,做简单拉伸动作,改善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2025-10-11 12:32:25 -
如何矫正骨盆
骨盆矫正可通过康复训练如核心肌群锻炼(凯格尔运动、普拉提侧平板支撑)、瑜伽体式辅助(桥式、下犬式),姿势调整包括保持正确坐姿与行走姿势,物理治疗有针灸推拿调节气血、电刺激增强肌肉收缩,严重骨盆畸形可手术矫正,孕妇产后需专业指导康复训练、老年人选温和方法、儿童通过改善姿势和适度训练促进发育且注意强度方式。 一、康复训练矫正 1.核心肌群锻炼: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量,维持骨盆稳定性,日常闲暇时可进行,每次收缩盆底肌3-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日3-4组;普拉提的侧平板支撑动作能锻炼侧腰及骨盆周围肌肉,保持身体侧卧,肘部垂直于地面支撑身体,保持30-60秒后换侧,重复3-5组,助于改善骨盆位置。 2.瑜伽体式辅助:桥式动作可增强骨盆周围肌肉力量,仰卧位双腿屈膝,双脚平放在地面,缓慢将臀部抬起呈一条直线,保持10-15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下犬式能拉伸骨盆周围肌肉,双手双脚撑地,臀部抬高伸展身体。 二、姿势调整矫正 1.日常坐姿:保持脊柱正直,臀部坐满椅子使腰部有支撑,避免弯腰驼背,防止骨盆受力不均衡;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重心均匀分布于双脚,避免长期单腿站立或重心偏移。 2.行走姿势:行走时收腹提臀,保持骨盆自然稳定,避免外八或内八步态,长期维持正确行走姿势利于骨盆保持正常位置。 三、物理治疗矫正 1.针灸推拿:专业医师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调节骨盆周围气血运行,推拿手法可放松骨盆周围紧张肌肉、缓解痉挛,改善骨盆力学环境,但需由经验丰富专业人员操作,避免不当手法损伤。 2.电刺激治疗:利用低频或中频电刺激设备刺激骨盆周围肌肉,增强肌肉收缩能力,促进肌肉恢复正常功能以辅助骨盆矫正,需在专业医疗人员指导下进行。 四、手术矫正情况 严重骨盆畸形,如外伤、先天性疾病致严重骨盆结构异常且影响正常生理功能时,可考虑手术矫正。术前需经详细影像学等评估,由专业骨科或整形外科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促进恢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产后:产后42天身体恢复良好后,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针对性骨盆康复训练(如产后瑜伽),避免过早剧烈运动,注意休息与营养摄入,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 2.老年人:因骨盆周围组织退变,矫正时选择温和方法,如轻柔康复训练、适当物理治疗等,避免剧烈高强度运动,康复中密切关注自身反应,不适时调整方案。 3.儿童:儿童骨盆未完全发育成熟,不建议激进矫正方法,若有骨盆位置异常,多通过改善生活姿势、适度儿童康复训练(如简单平衡训练)促进正常发育,训练时注意强度与方式,避免影响发育中骨骼。
2025-10-11 12:30:38 -
怀孕期间颈椎病怎么办
怀孕期间为预防和缓解颈椎病,孕妇要调整姿势、适度运动、选合适睡眠姿势与枕头、热敷按摩并定期产检监测,保持良好心态。具体包括保持正确姿势、做颈部运动和游泳、选合适睡姿与枕头、热敷按摩及定期产检监测等。 一、姿势调整 怀孕期间由于身体重心改变,颈部负担加重,容易引发颈椎病。孕妇日常应保持正确坐姿与站姿,坐着时要保证腰部挺直,背部紧贴椅背,使颈部处于中立位,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站立时头部正直,双肩放松,下巴微收。例如,每坐1小时左右就起身活动颈部,做简单的颈部左右转动、前后屈伸动作,每次活动5-10分钟,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二、适度运动 1.颈部运动:孕妇可进行温和的颈部运动,如缓慢地左右旋转颈部,每次旋转3-5圈,每天做3-4次;前后点头运动,让下巴尽量贴近胸部,再缓慢后仰,重复10-15次。这些运动能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部的灵活性,但要注意运动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对颈部造成过度牵拉。 2.游泳:游泳是适合孕妇的全身运动,尤其是蛙泳,在游泳过程中颈部能得到较好的伸展和锻炼,水的浮力还能减轻颈部的负担,每周可进行2-3次游泳,每次游泳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 三、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与枕头 1.睡眠姿势:孕妇睡觉时建议采取仰卧位,可在膝关节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微屈,减轻腰部压力,同时颈部也能保持自然的生理曲度;侧卧位时要注意保持脊柱呈一条直线,左右侧卧位交替进行。 2.枕头选择:选择高度适宜的枕头,一般以8-10厘米为宜,枕头的形状应符合颈部的生理曲线,能起到支撑颈部的作用,使颈部在睡眠时处于放松状态。 四、热敷与按摩 1.热敷:可以用温热的毛巾对颈部进行热敷,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热敷2-3次,温热的刺激能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 2.按摩:孕妇可让家人帮助进行适度的颈部按摩,按摩时采用轻柔的揉捏、拿捏手法,从颈部两侧肌肉开始,由上至下进行按摩,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果颈部疼痛较为严重或自我按摩效果不佳,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适当处理。 五、定期产检与监测 怀孕期间要定期进行产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包括颈部不适症状的变化等。如果颈部疼痛等症状逐渐加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应及时向医生反馈,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相应的处理,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同时,孕妇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为颈部不适产生焦虑情绪,因为情绪紧张也可能会加重颈部肌肉的紧张程度,不利于颈椎病的缓解。
2025-10-11 12: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