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立,男,临床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2001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工作29年,专业方向为脊柱外科,目前已主刀完成约3000余例脊柱外科手术。    擅长颈椎外科,在复杂疑难的各型颈椎病、颈椎损伤及颈椎畸形的手术治疗方面,特别是颈椎椎弓根钉技术应用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胸椎管狭窄症、严重腰椎滑脱、腰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可视化小切口微创减压固定融合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效果。    曾多次赴国外学习交流,曾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及2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4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参与13部学术及科普专著的编著及翻译工作,获多项学术奖项,在国内多家学术期刊任编委及审稿专家职务,兼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医学顾问、北京医学会及北京海淀区鉴定专家等职务。    曾著有科普著作:《颈椎病专家答疑》一书,并获第一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奖;在网络媒体发表颈腰椎科普文章100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展开
  • 颈椎大包如何去掉

    颈椎大包(“富贵包”)成因与长期姿势不良等因素相关,诊断需结合体格与影像学检查排除病理性病变。治疗以个体化评估为基础,优先选择非侵入性方法,包括姿势矫正与运动康复(保持正确姿势、强化颈部肌肉、改善胸椎灵活性)、物理治疗(热敷与冷敷、超声波治疗、手法治疗)、体重管理与代谢干预(饮食控制、有氧运动、治疗基础疾病)。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压迫神经或血管、保守治疗无效且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需权衡风险。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肥胖者、颈椎病患者需注意相应事项。预防与长期管理方面,需养成良好日常习惯、做好职业防护、进行心理干预。若出现神经症状或进行性增大,应及时就医。 一、颈椎大包的成因与诊断 颈椎大包(俗称“富贵包”)是后颈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交界处脂肪堆积或软组织增生的表现,其形成与长期姿势不良、颈椎退行性变、肥胖及代谢异常相关。诊断需结合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排除颈椎肿瘤、骨刺压迫等病理性病变。 二、非手术治疗方法 1、姿势矫正与运动康复 长期低头、驼背等不良姿势是颈椎大包的重要诱因。建议通过以下方式改善: (1)保持正确坐姿与站姿:头部中立位,肩部放松,避免前倾或后仰。 (2)强化颈部肌肉:进行“头手对抗”训练(双手交叉置于后枕部,向前施力,头部对抗后伸),每日3组,每组10次。 (3)改善胸椎灵活性:通过瑜伽“猫牛式”或“胸椎旋转”动作,缓解胸椎后凸对颈椎的代偿性压力。 2、物理治疗 (1)热敷与冷敷:急性期(如局部疼痛)可冷敷缓解肿胀,慢性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2)超声波治疗:通过高频声波软化粘连组织,需专业医师操作。 (3)手法治疗:由康复科医师进行颈椎牵引或软组织松解,避免自行暴力按摩。 3、体重管理与代谢干预 肥胖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与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降低体脂率,减少脂肪堆积。合并糖尿病或高脂血症者需同步治疗基础疾病。 三、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风险 仅适用于以下情况: (1)颈椎大包压迫神经或血管,导致上肢麻木、头晕等症状。 (2)保守治疗无效且影响生活质量。 手术方式包括脂肪切除术或软组织松解术,需权衡术后瘢痕、感染及复发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合并骨质疏松者避免过度牵引或手法治疗,以防骨折。 2、孕妇: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加重软组织水肿,建议以姿势矫正与温和运动为主。 3、肥胖者:需结合减重计划,单纯手术易复发。 4、颈椎病患者:治疗前需评估颈椎稳定性,避免加重神经损伤。 五、预防与长期管理 1、日常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每30分钟活动颈部),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高度5~8cm)。 2、职业防护: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调整屏幕高度至平视水平,使用可升降办公桌。 3、心理干预:焦虑或压力可能加重肌肉紧张,建议通过冥想或深呼吸放松。 颈椎大包的治疗需以个体化评估为基础,优先选择非侵入性方法。若出现神经症状或进行性增大,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2025-10-15 15:26:18
  • 怎么确定是筋膜炎

    筋膜炎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情况,症状表现为特定部位疼痛及规律性,体格检查有压痛点、肌肉紧张度及活动度异常,影像学检查中X线可排除骨骼病变,超声和MRI可辅助诊断,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指标,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需全面评估来确定是否为筋膜炎。 一、症状表现 筋膜炎患者常出现疼痛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酸痛、胀痛等,且疼痛有一定的规律性,可能在特定姿势、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例如,腰背部筋膜炎患者在久坐、久站或弯腰劳作后,腰背部疼痛会明显加剧,而适当活动或休息后疼痛可有所减轻。不同部位的筋膜炎还有其特定部位的表现,像足底筋膜炎患者晨起下地行走时,足跟部会有明显刺痛感,行走一段时间后疼痛可能会暂时缓解,但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又会加重。 二、体格检查 1.压痛点检查:医生会对可疑部位进行按压,筋膜炎患者相应部位通常存在固定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比如,在腰背筋膜炎时,可在腰背部特定肌肉附着点处找到局限性的压痛点,且按压该点可引起局部疼痛并向远处放射。 2.肌肉紧张度及活动度检查:检查受累部位肌肉的紧张度,筋膜炎患者往往存在肌肉紧张的情况。同时检查关节活动度,由于肌肉紧张等因素,患者相应关节的活动度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例如,肩部筋膜炎患者肩部肌肉可能紧张,肩关节活动时可能会出现活动受限的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X线检查一般无特异性的筋膜炎直接征象,但可用于排除骨骼的其他病变,如骨折、骨质增生等。通过X线可以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若骨骼没有明显异常,结合临床症状则需进一步考虑筋膜炎可能。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结构。在筋膜炎时,可发现筋膜增厚、回声改变等情况,有助于辅助诊断筋膜炎。例如,足底筋膜炎超声检查可发现足底筋膜增厚、回声不均匀等表现。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极高,能更清楚地显示筋膜、肌肉等组织的病变情况。在筋膜炎患者中,MRI可表现为筋膜水肿、增厚等,对于明确筋膜炎的病变范围和程度有重要意义。比如,腰部筋膜炎通过MRI检查可清晰看到腰部筋膜的异常改变。 四、实验室检查 一般来说,筋膜炎的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的诊断指标。血常规检查通常无明显异常,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在部分急性期筋膜炎患者中可能会轻度升高,但也并非绝对,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例如,在一些急性发作的筋膜炎患者中,CRP可能会有轻度升高,但升高幅度一般不如严重感染性疾病那么明显。 在确定是否为筋膜炎时,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判断。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筋膜炎的表现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发生腰背筋膜炎的概率相对较高;女性在特殊生理期时,筋膜炎相关症状可能会有所变化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以明确诊断。

    2025-10-15 15:24:10
  • 颈肩腰腿痛怎么回事?

    颈肩腰腿痛可因长期不良姿势与运动损伤致肌肉骨骼劳损,退行性病变使椎间盘等退变压迫神经血管,急性与慢性外伤致组织损伤,缺乏运动使肌肉力量减弱及肥胖增加承重负担引发,老年人退行性变加速且修复弱、孕妇因重心改变和激素变化易出现、儿童有先天异常或不良姿势也可引发需关注相关情况。 一、肌肉骨骼因素引发颈肩腰腿痛 1.长期不良姿势影响:长期保持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等不良姿势时,颈肩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易引发肌肉劳损,出现酸痛感;腰部长期处于前屈或侧弯等不合理姿势,会导致腰部肌肉、韧带受力不均,逐渐引发劳损性疼痛,如常见的颈肩酸胀痛、腰部钝痛等。 2.运动损伤情况:在运动过程中,若颈部、腰部等部位进行了不当的扭转、过度伸展或收缩动作,可能造成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甚至关节错位等,从而引发急性的颈肩腰腿痛,例如打篮球时颈部急转导致的扭伤或跑步时腰部过度前屈引起的拉伤。 二、退行性病变导致颈肩腰腿痛 1.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增长,颈椎、腰椎的椎间盘会逐渐发生退变,水分丢失,弹性下降,髓核易向外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等结构,引发相应部位的疼痛,如颈椎间盘突出可导致颈部疼痛并放射至上肢,腰椎间盘突出可引起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性痛;同时,膝关节、髋关节等关节的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退行性改变,也可能波及腰腿部位,导致腰腿活动受限及疼痛。 三、外伤相关颈肩腰腿痛情况 1.急性外伤作用:颈部或腰部受到外力撞击,如车祸中的急刹车导致颈部挥鞭样损伤,或重物砸伤腰部等,会直接造成肌肉、骨骼、神经等组织的损伤,引发剧烈疼痛;2.慢性累积性外伤: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弯腰搬重物等,会使颈肩腰部位反复受到微小的外伤累积,逐渐引起组织的慢性损伤,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四、生活方式对颈肩腰腿痛的影响 1.缺乏运动因素:长期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会使颈肩腰背部肌肉力量减弱,肌肉对骨骼的稳定支撑作用下降,容易出现疼痛;而长期缺乏运动还可能导致关节灵活性降低、肌肉弹性减退,进一步增加颈肩腰腿痛的发生风险。 2.肥胖因素影响:过重的体重会增加颈肩腰部的承重负担,使肌肉、关节等承受更大压力,加速椎间盘退变、关节软骨磨损等,从而更容易引发颈肩腰腿痛。 五、特殊人群的颈肩腰腿痛特点 1.老年人情况:老年人身体各组织器官退行性变加速,颈肩腰椎间盘退变、关节软骨磨损等问题更为突出,且机体修复能力减弱,颈肩腰腿痛发生率较高,疼痛恢复相对较慢,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及剧烈运动。 2.孕妇情况:孕期随着胎儿发育,孕妇身体重心改变,腰部受力增加,同时激素变化可能导致韧带松弛,容易出现腰腿痛,日常需注意保持正确站姿和坐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3.儿童情况:儿童若存在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如脊柱侧弯等)、外伤史或不良姿势习惯(如长期驼背等),也可能引发颈肩腰腿痛,需关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姿势及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干预。

    2025-10-15 15:22:53
  • 胫腓骨骨折手术后怎么锻炼恢复好

    骨折术后按早期(术后1-2周)、中期(术后2-6周)、后期(术后6周以上)分为不同阶段进行康复锻炼,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和足踝活动;中期开展膝关节屈伸及拄拐部分负重行走;后期加强膝关节主动屈伸强化及踝关节和足部力量锻炼,锻炼中需定期复查、循序渐进,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足踝活动:患者可进行足踝的屈伸活动,包括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将患侧下肢自然下垂,然后用力勾起脚尖,尽量使脚尖朝向自己,保持5秒左右,再用力下压脚尖,使脚跟尽量向下,保持5秒左右,重复10-15次,每天3-4组。通过足踝的活动可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也能刺激足踝部的关节和肌肉,为后期的活动做准备。 中期(术后2-6周) 膝关节屈伸锻炼:如果骨折稳定,可逐渐开始膝关节的屈伸锻炼。可以采用卧位屈膝的方法,患者仰卧位,患侧下肢伸直,健侧下肢屈曲,用健侧下肢的足底部抵住患侧足跟,然后慢慢将患侧膝关节屈曲,尽量使足跟靠近臀部,再慢慢伸直膝关节,重复10-15次,每天3-4组。或者在家人协助下进行被动的膝关节屈伸活动,活动范围逐渐增加,但要以患者能耐受的疼痛程度为准。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锻炼时要更加缓慢轻柔,避免过度牵拉引起疼痛和损伤。 拄拐部分负重行走: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双拐进行部分负重行走。患者站立位,双手握住双拐,先将双拐向前迈出一小步,然后患侧下肢缓慢着地,逐渐增加负重的重量,每次行走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部分负重行走可以促进骨折端的应力刺激,有利于骨折愈合,同时也能锻炼下肢的承重能力和平衡能力。 后期(术后6周以上) 膝关节主动屈伸强化锻炼:继续加强膝关节的主动屈伸锻炼,可增加锻炼的强度和次数。例如进行靠墙静蹲练习,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患侧下肢向前迈出约一脚距离,屈膝下蹲,使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与地面垂直,保持这个姿势,每次坚持1-3分钟,每天可进行3-4组。或者进行上下楼梯锻炼,健侧下肢先上楼梯,然后患侧下肢跟上,再交替进行。上下楼梯锻炼可以更好地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和下肢的协调能力。对于年轻患者,可适当增加锻炼的难度和强度,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踝关节和足部力量锻炼:进行踝关节和足部的力量锻炼,如用脚趾抓毛巾练习,患者坐在床边,患侧下肢自然下垂,将毛巾放在地上,用脚趾反复抓握毛巾,然后放下,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还可以进行踮脚尖练习,患者站立位,双脚后跟抬起,仅用前脚掌着地,然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这些锻炼可以增强踝关节和足部的力量,提高下肢的整体功能。 在整个锻炼恢复过程中,要注意定期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锻炼方案。同时,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锻炼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如果在锻炼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

    2025-10-15 15:21:42
  • 颈椎不好能练瑜伽吗

    颈椎不好可练瑜伽,需选合适体式并注意方式方法。适合的体式有山式变体(轻柔拉伸颈部后侧肌肉等)、下犬式(拉伸颈部前方肌肉等)、婴儿式(深度放松颈部等肌肉)。练习时要注意个体差异,不同年龄、生理期女性等需不同调整,还需选择平坦舒适环境,保证姿势规范,出现不适立即停练并咨询专业人士。 一、颈椎不好时练瑜伽的可行性分析 颈椎不好的人群是可以练瑜伽的,但需要选择合适的瑜伽体式并注意练习的方式方法。适当的瑜伽练习有助于增强颈部周围肌肉力量、改善颈椎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例如一些温和的拉伸体式,像猫牛式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颈椎的不适。不过,对于一些过度伸展或对颈椎压力较大的体式则需要谨慎选择。 二、适合颈椎不好人群的瑜伽体式及作用 1.山式变体 站立,双脚并拢,吸气时向上延展脊柱,呼气时微微屈髋,将上半身向前下方折叠,双手尽量去触碰地面,保持几个呼吸。这个体式可以轻柔地拉伸颈部后侧的肌肉,增强颈部肌肉的柔韧性,改善颈椎的生理曲度。对于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颈椎肌肉紧张的人群较为适用,通过缓慢的拉伸能够缓解肌肉的疲劳感。 2.下犬式 从板式进入下犬式,双手双脚撑地,臀部向上抬高,形成一个倒V字形。这个体式能够拉伸颈部前方的肌肉,同时增强肩部和背部的力量,间接对颈椎起到稳定作用。对于那些颈椎因长期不良姿势而处于紧张状态的人,下犬式可以帮助放松颈部相关肌肉,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 3.婴儿式 双膝跪地,臀部坐在脚后跟上,上半身向前俯,额头贴地,双臂向前伸展。婴儿式是一个很好的放松体式,能够深度放松颈部、肩部和背部的肌肉,减轻颈椎的压力。无论是年轻人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导致颈椎不适,还是中老年人颈椎存在一定问题,婴儿式都可以在练习瑜伽过程中作为调节颈部状态的体式来使用。 三、练习时的注意事项 1.个体差异 不同年龄的人群颈椎不好时练瑜伽需注意差异。年轻人颈椎不好可能多与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有关,练习时可选择上述相对温和的体式,且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一开始就过度追求体式的深度而造成损伤。老年人颈椎不好往往伴随一定的退行性改变,练习时更要轻柔,避免一些可能加重颈椎退变的剧烈动作。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状态与平时不同,练习瑜伽时要根据自身颈椎情况适当调整体式,避免对颈部施加过大压力。 2.练习环境与姿势规范 练习瑜伽时要选择平坦、舒适的地面,避免在过硬或不平整的地方练习,以免影响身体平衡和对颈部的控制。在做每个体式时要确保姿势规范,比如在做颈部相关体式时,要保持呼吸均匀,动作缓慢轻柔,避免突然的用力或过度扭转颈部。如果在练习过程中出现颈部疼痛加剧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练习,并咨询专业的瑜伽教练或医生。 总之,颈椎不好的人群可以练瑜伽,但要科学合理地选择体式并注意练习中的各项细节,以达到借助瑜伽改善颈椎状况的目的,同时根据自身的年龄、性别等不同因素灵活调整练习方式。

    2025-10-15 15:20:3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