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男,临床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2001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工作29年,专业方向为脊柱外科,目前已主刀完成约3000余例脊柱外科手术。 擅长颈椎外科,在复杂疑难的各型颈椎病、颈椎损伤及颈椎畸形的手术治疗方面,特别是颈椎椎弓根钉技术应用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胸椎管狭窄症、严重腰椎滑脱、腰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可视化小切口微创减压固定融合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效果。 曾多次赴国外学习交流,曾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及2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4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参与13部学术及科普专著的编著及翻译工作,获多项学术奖项,在国内多家学术期刊任编委及审稿专家职务,兼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医学顾问、北京医学会及北京海淀区鉴定专家等职务。 曾著有科普著作:《颈椎病专家答疑》一书,并获第一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奖;在网络媒体发表颈腰椎科普文章100余篇。
展开-
肩膀肌肉拉伤怎么办
肩膀肌肉拉伤需分阶段处理,急性期要休息、冷敷,缓解疼痛肿胀可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恢复期进行被动和主动康复训练,若出现严重情况或特殊人群需及时就医。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肩膀肌肉拉伤后应立即停止导致受伤的活动,让肩膀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比如,如果是因为运动导致的拉伤,就应停止该项运动。对于儿童来说,玩耍时若出现肩膀肌肉拉伤,要让其停止当前的玩耍动作;成年人工作中因肩部动作导致拉伤,需停下相关工作。 2.冷敷: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对拉伤部位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儿童进行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冰袋与皮肤的接触时间,避免冻伤;成年人冷敷时要保证冷敷的频率和时间合适。 二、缓解疼痛与肿胀 1.加压包扎: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拉伤的肩膀进行加压包扎,这样有助于减轻肿胀。但包扎时力度要适中,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儿童包扎时要特别留意松紧度,成年人也要注意不要包扎得过于紧绷。 2.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肩膀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位置,这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以采用枕头等将受伤肩膀垫高的方式。比如儿童可以躺在舒适的位置,用枕头把受伤的肩膀垫起来;成年人坐着时可以将手臂搭在较高的地方。 三、恢复期康复训练 1.被动活动:在受伤后的1-2周内,可以在他人帮助下进行肩膀的被动活动,如缓慢地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等动作,但活动幅度要适中,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儿童进行被动活动时,帮助的人动作要轻柔;成年人也应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疼痛加剧。 2.主动活动:当疼痛和肿胀有所缓解后,逐渐开始进行主动的康复训练。例如进行肩关节的钟摆运动,让患者弯腰,患侧手臂自然下垂,以肩关节为中心,做前后、左右的摆动;还可以进行肩关节的内旋和外旋训练,如使用毛巾进行内旋外旋练习等。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根据其身体状况调整训练强度,成年人则可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但都要以自身感觉舒适为度。 四、就医情况 1.严重情况:如果肩膀肌肉拉伤后出现剧烈疼痛、肿胀明显、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或者受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症状没有缓解反而加重,应及时就医。例如,儿童肩膀拉伤后无法活动,成年人拉伤后疼痛持续不减轻且肿胀越来越厉害,就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2.特殊人群:对于老年人肩膀肌肉拉伤,由于其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密切关注恢复情况,一旦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孕妇肩膀肌肉拉伤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治疗方法,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处理,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特殊,任何治疗都要权衡利弊。
2025-10-10 11:28:53 -
脊柱压缩性骨折严重吗
脊柱压缩性骨折严重程度需综合骨折程度、人群等多方面判断,轻度压缩相对较轻,严重的可致神经损伤等严重后果;不同人群影响不同,对脊柱功能和生活有较大影响;诊断靠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适用于轻度无神经损伤者,手术用于严重等情况,需综合多因素判断并采取个性化治疗改善预后。 不同人群的严重程度差异 老年人:老年人多因骨质疏松导致脊柱压缩性骨折,即使是轻度压缩骨折,由于骨质量差,骨折愈合相对困难,且容易反复发生再骨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长期卧床引发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健康威胁较大。 年轻人:年轻人脊柱压缩性骨折往往是由于较大外力引起,如高处坠落、车祸等。如果是单纯的轻度压缩且无神经损伤,经过治疗后恢复相对较好;但若是合并有神经损伤或严重的脊柱不稳定情况,同样会带来严重后果,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康复且预后可能不佳。 对脊柱功能及生活的影响 脊柱功能方面:严重的脊柱压缩性骨折会破坏脊柱的正常序列和稳定性,导致脊柱畸形,影响脊柱的正常屈伸、旋转等活动功能,进而影响身体的平衡和姿势。 生活方面:患者会出现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的行走、坐立、翻身等活动,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极大降低生活质量。例如,无法正常上班工作,难以进行日常的家务劳动等。 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与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能初步显示脊柱压缩的情况,观察椎体的形态改变,但对于细微的骨折及椎管内情况显示不够清晰。 CT:可更准确地判断椎体压缩的程度、骨折块移位情况以及是否有骨折块突入椎管内,对骨折的分型和严重程度评估有重要价值。 MRI:不仅能显示骨折情况,还能清晰显示脊髓、神经受压情况以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对于判断神经损伤程度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 适用于轻度压缩且无神经损伤的患者。患者需卧床休息,一般卧床时间为6-8周,卧床期间要注意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同时可配合药物治疗缓解疼痛,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但需注意老年人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存在胃肠道反应等风险。 手术治疗: 对于椎体压缩严重(压缩程度大于1/3)、有神经损伤症状或脊柱不稳定的患者,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椎体成形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等。椎体成形术可通过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增强椎体强度,缓解疼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则主要用于恢复脊柱的序列和稳定性,适用于复杂的脊柱骨折情况。 总之,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严重程度需综合多因素判断,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不同人群在处理时需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025-10-10 11:21:52 -
颈椎压迫硬膜囊怎么治
颈椎压迫硬膜囊的治疗需综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方案,先非手术治疗,包括改善不良姿势与生活习惯、物理治疗(牵引、按摩推拿、热敷)、药物辅助治疗(儿童慎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非手术治疗无效且出现明显神经压迫症状时考虑手术,手术方式有前路和后路等,需依病情由医生评估选择。 一、非手术治疗 (一)改善不良姿势与生活习惯 对于各年龄段人群而言,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等不良姿势易加重颈椎压迫硬膜囊情况。例如长期低头人群,每天应定时改变姿势,每隔30-40分钟做颈部伸展运动,像缓慢左右转动颈部、前后仰伸颈部等,以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减轻对硬膜囊的压迫。儿童若因长期背负过重书包等导致颈椎问题,需纠正不良背负习惯,选择合适重量且双肩受力均匀的书包。 (二)物理治疗 1.牵引治疗 通过牵引装置拉开颈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硬膜囊的压迫。一般适用于无严重脊髓受压等情况的患者,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年龄较小儿童通常不建议牵引,成人牵引重量一般从3-5公斤开始,逐渐增加,但不宜过重。 2.按摩推拿 专业的按摩推拿可放松颈部肌肉,改善颈椎关节位置。但要注意,儿童颈椎尚未发育完全,不适合按摩推拿;老年人若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需谨慎操作,避免造成损伤。按摩推拿时力度要适中,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 3.热敷 利用温热作用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不同年龄段人群热敷时都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三)药物辅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颈部疼痛等症状,但儿童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可选择其他更安全的缓解疼痛方式。成人使用时需遵循药物基本使用原则,注意可能出现的胃肠道等副作用。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当非手术治疗无效,且出现明显神经压迫症状,如下肢无力、行走不稳、手部精细动作障碍等情况时考虑手术。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老年人若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儿童出现颈椎压迫硬膜囊且有严重神经功能损害时才考虑手术。 (二)手术方式 1.前路手术 通过前方入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等压迫物,恢复颈椎椎管空间。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硬膜囊压迫的情况。 2.后路手术 通过后路减压等方式解除对硬膜囊的压迫,如椎板切除减压等手术方式。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由医生评估决定。 总之,颈椎压迫硬膜囊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遵循先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再考虑手术治疗的原则,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2025-10-10 11:20:20 -
手裸关节疼痛怎么回事
手裸关节疼痛的原因多样,包括外伤因素如扭伤、骨折;劳损因素如过度使用致慢性劳损、腱鞘炎;炎症因素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还有其他因素如感染、肿瘤等,不同因素导致的症状表现及好发人群各有不同。 一、外伤因素 1.扭伤:日常生活中,手裸关节突然扭转、过度伸展或弯曲等情况易导致扭伤,比如运动时手部姿势不当、意外摔倒时手部着地等。关节周围的韧带受到过度牵拉,出现损伤,表现为疼痛、肿胀、淤血等。对于儿童来说,活泼好动,在玩耍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手裸关节扭伤;而老年人可能因平衡能力下降,摔倒时也易出现此类情况。 2.骨折:暴力直接作用或间接传导可能引起手裸关节骨折,如重物砸击、高处坠落手部着地等。骨折部位会有明显疼痛、畸形、活动受限等表现,儿童骨折后可能愈合相对较快,但需及时处理;老年人骨折愈合较慢,且可能伴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恢复相对复杂。 二、劳损因素 1.过度使用:长期从事需要频繁活动手裸关节的工作或运动,如打字员长时间打字、钢琴家频繁弹琴、运动员反复进行手部运动等,会导致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慢性劳损。表现为手裸关节酸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但长时间活动又会复发。这种情况在长期从事特定职业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不过年轻人可能因运动强度大等原因更易出现。 2.腱鞘炎:手裸关节处的肌腱在腱鞘内长期过度摩擦,可引起腱鞘炎,常见于拇指屈肌腱鞘炎,也可发生在手裸关节部位。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活动时疼痛加剧,有时可摸到硬结,手指屈伸活动受限。长期用手劳作的人群,如手工劳动者等,患腱鞘炎的风险较高。 三、炎症因素 1.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手裸关节,多为对称性发病。除了关节疼痛外,还伴有肿胀、僵硬,尤其在早晨起床时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病情逐渐进展可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 2.痛风性关节炎:由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尿酸盐沉积在手裸关节等部位引起炎症反应。常突然发作,疼痛剧烈,呈刀割样或撕裂样,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多见于中年男性,常有高嘌呤饮食等诱因。 四、其他因素 1.感染:手裸关节局部感染,如细菌感染等,可引起关节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伴有全身发热等感染表现。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后更易累及关节;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也可能发生关节感染。 2.肿瘤:手裸关节部位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也可导致关节疼痛,多为逐渐加重的疼痛,可能伴有局部肿块、功能障碍等表现。各年龄段均有可能发生,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2025-10-10 11:18:27 -
肘关节骨折后如何康复训练
不同时期有相应康复训练,早期1-2周进行手部活动和肩部钟摆运动;中期2-6周开展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训练;后期6周以上进行力量强化和关节活动度巩固,整个过程定期复查并据情况调整方案,患者要积极坚持以恢复肘关节功能。 肩部活动:在不影响肘关节的情况下进行肩部的钟摆运动,患者弯腰,患侧手臂自然下垂,利用重力进行前后、左右的摆动,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不同年龄患者的肩部活动幅度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调整,儿童肩部活动范围相对较小,老年患者则需更加缓慢轻柔地进行。 中期康复训练(术后2-6周) 肘关节屈伸训练:可在医护人员指导或借助康复器械进行渐进式的肘关节屈伸练习。初始阶段可在仰卧位或坐位下,缓慢进行肘关节的弯曲和伸展,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一般每天训练3-4次,每次训练15-20分钟。对于青少年患者,可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但要注意不要超过身体耐受限度;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要密切关注训练时的血糖变化等情况,若出现不适需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前臂旋转训练:包括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动作。患者可坐在椅子上,患侧手臂放在桌上,进行前臂的旋转运动,每次旋转10-15圈,每天3-4组。儿童进行前臂旋转训练时需家长协助控制力度和范围,防止因力量不当影响康复;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在训练时要注意血压变化,避免因血压波动导致意外。 后期康复训练(术后6周以上) 力量强化训练:进行抗阻训练,可使用弹力带等辅助工具。例如,用弹力带进行肘关节屈伸的抗阻练习,每次进行8-12次为一组,每天3-4组。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抗阻程度不同,年轻人可选择阻力较大的弹力带,老年人则选择阻力较小的。同时,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模拟训练,如拿取不同重量的物品进行锻炼,逐渐恢复手臂的力量和功能。对于肥胖患者,要注意控制训练时的体力消耗,避免因过度疲劳影响康复进程;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训练前需进行充分的热身,并在训练过程中密切监测心率等指标。 关节活动度巩固:进一步扩大肘关节的活动范围,可通过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方式。如进行爬墙训练,患者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以增加肘关节的屈曲程度,每次训练可逐渐提高爬行的高度。儿童在进行爬墙训练时家长要在旁保护,防止摔倒;对于患有关节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训练时要更加谨慎,根据自身关节的耐受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和幅度。 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和关节恢复状况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同时,患者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康复训练,以最大程度恢复肘关节的功能。
2025-10-10 11: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