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立,男,临床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2001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工作29年,专业方向为脊柱外科,目前已主刀完成约3000余例脊柱外科手术。    擅长颈椎外科,在复杂疑难的各型颈椎病、颈椎损伤及颈椎畸形的手术治疗方面,特别是颈椎椎弓根钉技术应用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胸椎管狭窄症、严重腰椎滑脱、腰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可视化小切口微创减压固定融合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效果。    曾多次赴国外学习交流,曾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及2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4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参与13部学术及科普专著的编著及翻译工作,获多项学术奖项,在国内多家学术期刊任编委及审稿专家职务,兼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医学顾问、北京医学会及北京海淀区鉴定专家等职务。    曾著有科普著作:《颈椎病专家答疑》一书,并获第一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奖;在网络媒体发表颈腰椎科普文章100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展开
  • 肘关节疼怎么治疗

    针对肘关节疼可采取多方面措施应对,包括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冷敷、热敷、按摩、电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伸展、力量训练),若持续不缓解伴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一、休息与制动 对于因过度使用等原因导致的肘关节疼,首先要让肘关节充分休息,避免继续进行引起疼痛的活动。例如,减少打网球、长时间使用电脑鼠标等动作。儿童若因玩耍导致肘关节疼,要限制其过度的上肢活动,如避免长时间攀爬等。 二、物理治疗 冷敷:在肘关节疼痛初期,一般是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肘关节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可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肿胀,缓解疼痛。对于儿童,要注意控制冷敷时间和冰袋温度,避免冻伤。 热敷: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肘关节,温度不宜过高,一般40-50℃即可,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不同年龄人群热敷时都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防止烫伤。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当的肘关节按摩,能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按摩力度要适中,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例如,对于长期伏案工作导致肘关节疼的成年人,专业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但儿童进行按摩时要格外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电疗:如超声波、红外线等电疗方法也可用于肘关节疼的治疗。超声波能够深入组织,促进炎症吸收和组织修复;红外线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在应用电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等,由专业医生操作,控制好参数。 三、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缓解肘关节疼痛,如布洛芬等,但儿童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儿童剂型。对于有明确病因的肘关节疼,如类风湿关节炎等引起的,可能需要使用抗风湿药物等,但都必须在医生的明确诊断和规范指导下使用。 四、康复训练 伸展训练:进行肘关节的伸展运动,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例如,伸直和弯曲肘关节的动作,每次每个动作保持15-30秒,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儿童可在家长或康复师的辅助下进行简单的伸展训练,逐渐增加难度。 力量训练:当疼痛缓解后,可进行肘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肘关节的抗阻训练等。通过增强肌肉力量,更好地稳定肘关节,预防疼痛复发。不同年龄人群的力量训练强度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成年人可适当增加强度,儿童则要从较小的阻力开始。 五、就医评估 如果肘关节疼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红肿、活动严重受限、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可能还会安排影像学检查(如X线、磁共振成像等),以明确病因,如是否存在骨折、滑膜炎、关节炎等情况,然后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若存在骨折,可能需要根据骨折情况采取复位、固定等相应治疗措施;若为关节炎,会根据不同类型的关节炎进行相应的规范治疗。

    2025-10-15 15:18:16
  • 年轻人双腿无力发软是

    年轻人双腿无力发软可能由过度劳累或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神经系统问题、肌肉疾病、代谢性疾病、心理因素、药物副作用及其他原因引起。建议采取适当休息、保暖、观察症状变化、就医检查、治疗病因和康复训练等措施。 1.过度劳累或缺乏运动: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剧烈运动后,双腿可能会感到无力发软。此外,缺乏运动也可能导致肌肉力量下降。建议适当休息,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以增强腿部肌肉。 2.营养不良:缺乏某些营养素,如钾、钙、维生素D等,可能影响神经和肌肉功能,导致双腿无力。建议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乳制品、鱼类等。 3.神经系统问题: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神经炎、脊椎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可能导致双腿无力。如果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4.肌肉疾病: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也可能引起双腿无力。这些疾病通常会伴有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如果怀疑有肌肉疾病,应进行相关检查,如肌电图、肌肉活检等。 5.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代谢性疾病可能影响神经和肌肉功能,导致双腿无力。此外,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也可能引起类似症状。建议定期进行体检,检查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指标。 6.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躯体症状,包括双腿无力。如果同时伴有情绪问题,如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建议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7.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抗抑郁药、镇静药等,可能导致双腿无力。如果怀疑药物副作用,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8.其他原因:怀孕、贫血、感染、中毒等也可能引起双腿无力。 对于年轻人双腿无力发软的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休息:如果是过度劳累或缺乏运动引起的,应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2.保暖:双腿保暖有助于缓解无力症状。 3.观察症状变化:注意观察双腿无力的程度、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等变化。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4.就医检查:根据症状和个人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液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 5.治疗病因: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取决于病因和病情。 6.康复训练: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腿部肌肉力量和功能。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或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双腿无力发软可能是严重疾病的信号,也可能是一些潜在健康问题的早期表现。因此,如果年轻人出现双腿无力发软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减少压力等,有助于预防双腿无力发软等健康问题的发生。

    2025-10-15 15:17:11
  • 大腿骨折康复训练6种简单方法

    大腿骨折后可进行多种康复训练,包括踝关节泵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防止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训练增强股四头肌力量和髋关节活动度;早期膝关节屈伸训练防止膝关节粘连;卧位臀桥运动锻炼相关肌群并稳定骨折部位;后期站立位平衡训练帮助恢复平衡能力以适应日常需求,各训练根据不同阶段和自身情况进行。 原理及作用:通过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也能锻炼腿部肌肉的泵血功能,为大腿骨折后的恢复提供良好的循环环境,对于各年龄段大腿骨折患者都适用,能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回流情况。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具体做法:大腿肌肉用力收缩,尽量绷紧大腿前面的肌肉,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一组10-15次,每天3-4组。 原理及作用:股四头肌是大腿前侧重要的肌肉群,等长收缩可以在不引起骨折部位移动的情况下,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对各个年龄层大腿骨折患者都有帮助,能维持肌肉的基本功能,促进骨折恢复过程中肌肉力量的保持。 直腿抬高训练 具体做法:仰卧位,患侧下肢伸直,缓慢抬高,使下肢与床面成30-45度角,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一组10-15次,每天3-4组。 原理及作用:这个训练可以进一步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同时还能锻炼髋关节的活动度,对于大腿骨折患者,能促进下肢肌肉力量的恢复,不同年龄患者可根据自身耐受程度调整抬高的角度和次数,以逐步增加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能力。 膝关节屈伸训练(早期) 具体做法:仰卧位,家属或患者自己缓慢推动膝关节进行屈伸活动,从最小的活动范围开始,逐渐增加活动度,每次屈伸活动保持缓慢、平稳,避免暴力。 原理及作用:早期进行膝关节屈伸训练可以防止膝关节粘连,维持膝关节的活动度,对于大腿骨折患者,早期适当的膝关节屈伸能促进关节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减少关节僵硬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屈伸幅度。 卧位臀桥运动 具体做法:仰卧位,双膝屈曲,双脚平放在床上,然后将臀部抬起,使身体从肩部到膝关节形成一条直线,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一组10-15次,每天3-4组。 原理及作用:臀桥运动可以锻炼臀部肌肉以及腰部肌肉,同时也能对大腿骨折部位起到一定的间接稳定作用,促进整体下肢及核心肌群的力量恢复,各年龄段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能增强身体的核心稳定性和下肢肌肉力量。 站立位平衡训练(后期) 具体做法:在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可在床边或借助辅助器具站立,保持身体平衡,开始时可短暂站立,逐渐增加站立时间,同时尝试向前后左右方向小幅度移动重心,保持平衡。 原理及作用:后期进行站立位平衡训练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步态和平衡能力,适应日常站立和行走的需求,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此训练时需确保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步进行,以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025-10-15 15:15:57
  • 背部肌肉拉伤的症状

    背部肌肉拉伤会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肌肉紧张与痉挛等表现。疼痛程度与性质多样,活动时加重,儿童、老年人疼痛表现有差异;肿胀因局部血管破裂渗出,不同年龄人群消退有别;活动范围明显改变,不同人群受影响程度不同;受伤肌肉可紧张痉挛,有背部劳损病史者更严重。 年龄差异:儿童背部肌肉拉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疼痛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表述不清而更易被忽视,但疼痛同样会在活动相关背部肌肉时加重,且可能因疼痛而出现活动受限等表现。老年人背部肌肉拉伤后,由于肌肉力量减弱、柔韧性下降等因素,疼痛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恢复相对较慢,疼痛感觉可能因个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上疼痛会影响其日常活动。 肿胀 局部表现:受伤部位可能出现肿胀,这是由于肌肉拉伤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和组织液渗出积聚所致。肿胀一般在受伤后数小时内逐渐显现,受伤部位皮肤可能会有轻度的隆起,触摸时感觉较硬且有压痛。不同年龄人群肿胀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年轻人身体代谢较快,肿胀消退相对可能稍快;老年人由于血液循环相对较慢,肿胀消退时间可能延长。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对肿胀本身的表现影响不大,但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的凝血功能等可能有一定变化,若发生背部肌肉拉伤,肿胀程度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机制与男性类似,都是由于局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和渗出引起。 活动受限 背部活动范围改变:背部肌肉拉伤会导致患者背部的活动范围明显受限。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地弯腰拾物,正常情况下可以轻松完成的弯腰动作,因背部肌肉疼痛和受限而变得困难;伸展背部时也会受到限制,无法达到正常的伸展幅度;扭转背部的动作同样会受到阻碍,难以像平时那样灵活扭转身体。 生活方式影响:对于经常从事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背部肌肉拉伤后活动受限对其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更为明显。例如,建筑工人、运动员等,他们日常依赖背部肌肉进行大量活动,背部肌肉拉伤后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其工作和训练。而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背部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发生拉伤后活动受限可能相对更容易察觉,但恢复相对可能较慢,且在恢复过程中需要逐渐增加活动量来恢复背部功能。 肌肉紧张与痉挛 肌肉状态:受伤的背部肌肉可能会出现紧张、痉挛的情况。触摸受伤部位的肌肉时,可感觉到肌肉变得僵硬,呈条索状。这是因为肌肉拉伤后,机体为了保护受伤部位,会通过肌肉紧张来限制背部的活动,从而导致肌肉痉挛。 病史影响:有背部肌肉劳损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肌肉拉伤时,肌肉紧张和痉挛的程度可能更严重。因为原本就存在肌肉劳损的基础,肌肉的弹性和柔韧性已经下降,再次拉伤后更容易出现肌肉的紧张和痉挛反应。例如,一位既往有背部肌肉劳损的患者,此次背部肌肉拉伤后,肌肉紧张和痉挛的程度比从未有过背部肌肉问题的人更为明显,恢复也相对更困难。

    2025-10-15 15:14:45
  • 肋骨轻微骨折多久可以恢复

    肋骨轻微骨折恢复时间受个体、治疗方式、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儿童恢复相对快,老人因骨质疏松等延长;保守治疗一般4-6周初步愈合,3个月左右完全恢复正常活动,手术治疗恢复稍长;休息活动及饮食也影响恢复,特殊人群有相应护理要点。 一、个体因素对恢复时间的影响 年龄:儿童的肋骨骨折恢复相对较快,因为儿童骨骼的再生能力较强,新陈代谢旺盛,一般3-4周左右骨折端就可初步愈合;而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恢复时间会延长,可能需要6-8周甚至更久才能基本恢复,完全恢复可能需要3个月以上。 健康状况:本身身体健康、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恢复速度通常比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营养不良等)的患者快。例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不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会延长恢复时间;营养不良的患者,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来支持骨折修复,也会使恢复时间变长。 二、治疗方式对恢复时间的影响 保守治疗:如果肋骨轻微骨折采取保守治疗,如使用胸带固定等,一般4-6周左右骨折端有初步的骨痂形成,患者疼痛等症状会明显缓解,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但此时骨折还未完全坚固,需要继续休养;完全恢复正常活动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佩戴胸带,避免骨折部位再次受到外力刺激,同时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以促进骨折愈合。 手术治疗:如果是少数特殊情况的肋骨轻微骨折采取手术治疗,恢复时间相对保守治疗会稍长一些,一般术后6-8周左右骨折端初步愈合,完全恢复可能需要3个月甚至更久,具体恢复时间还与手术的创伤程度、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等有关。 三、生活方式对恢复时间的影响 休息与活动:受伤后充分休息是促进骨折恢复的重要因素。患者在骨折恢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过早进行剧烈活动可能导致骨折移位,影响恢复时间。同时,适当的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胸廓的功能,但锻炼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例如,在骨折初步愈合后,可以进行一些胸廓扩张等轻度的康复锻炼,但要避免过度用力。 饮食:合理的饮食对于肋骨轻微骨折的恢复也至关重要。患者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新鲜的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是骨骼修复的重要原料,钙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维生素可以促进骨骼的新陈代谢,这些营养物质的充足供应有助于加快骨折的恢复。例如,每天保证摄入一定量的牛奶或豆制品来补充钙,多吃鸡肉、鱼肉等来补充蛋白质。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日常护理,避免孩子碰撞受伤部位,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带孩子复查,关注骨折愈合情况;对于老年人,除了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外,还要注意预防便秘等并发症,因为老年人骨折后活动减少,容易发生便秘,而用力排便可能会影响骨折部位的恢复,所以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

    2025-10-15 15:13:3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