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男,临床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2001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工作29年,专业方向为脊柱外科,目前已主刀完成约3000余例脊柱外科手术。 擅长颈椎外科,在复杂疑难的各型颈椎病、颈椎损伤及颈椎畸形的手术治疗方面,特别是颈椎椎弓根钉技术应用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胸椎管狭窄症、严重腰椎滑脱、腰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可视化小切口微创减压固定融合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效果。 曾多次赴国外学习交流,曾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及2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4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参与13部学术及科普专著的编著及翻译工作,获多项学术奖项,在国内多家学术期刊任编委及审稿专家职务,兼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医学顾问、北京医学会及北京海淀区鉴定专家等职务。 曾著有科普著作:《颈椎病专家答疑》一书,并获第一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奖;在网络媒体发表颈腰椎科普文章100余篇。
展开-
睡觉腰疼起床就不疼怎么回事
睡觉腰疼起床就不疼可能与床垫不合适、腰部肌肉紧张、腰椎病变等有关,可通过调整床垫和枕头、保持良好姿势、进行腰部锻炼、注意保暖等方法缓解,如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1.床垫不合适:床垫过软或过硬都可能导致腰部不适。过软的床垫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过硬的床垫则会使腰部悬空,增加腰部压力。建议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以保证腰部得到充分的支撑。 2.腰部肌肉紧张:白天长时间保持坐姿或站立姿势,或进行了剧烈的运动,可能导致腰部肌肉紧张。睡觉时,腰部肌肉仍然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引起疼痛。建议进行适当的腰部伸展运动,放松肌肉。 3.腰椎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可能导致神经根受压,引起腰部疼痛。疼痛在睡觉时加重,起床后可能会缓解。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4.其他原因:盆腔炎、泌尿系统结石等也可能引起腰部疼痛。 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尿急、尿痛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以下方法可以缓解睡觉腰疼的症状: 1.调整睡眠姿势:可以尝试侧卧或仰卧,在两腿中间夹一个枕头,以减轻腰部压力。 2.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长时间坐着或站着时,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弯腰或扭曲腰部。 3.进行腰部锻炼:如腰部伸展、旋转等运动,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 4.注意腰部保暖:寒冷刺激可能加重腰部疼痛,尤其是在夜间。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敷布等保暖腰部。 5.调整床垫和枕头:选择适合自己的床垫和枕头,以提高睡眠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老年人、患有腰部疾病的人等特殊人群,在出现睡觉腰疼的症状时,应更加注意。孕妇应避免长时间仰卧,可采取侧卧或半卧位。老年人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腰部疼痛可能与骨折有关,应及时就医。患有腰部疾病的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康复。 总之,睡觉腰疼起床就不疼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姿势,也有助于预防腰部疼痛的发生。
2025-10-10 10:23:46 -
脊柱侧弯怎么自查
可通过站立位观察法、前屈试验法、双侧背部对比法进行脊柱侧弯自查,站立位观察双侧肩部、肩胛骨、腰背部皮肤褶皱;前屈试验观察背部是否对称;日常活动中对比双侧背部情况,自查后疑似侧弯需及时就医做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一、站立位观察法 1.环境要求:选择光线充足的房间,被检查者需脱去上衣,双脚自然分开站立,双脚跟并拢,背部挺直,头部保持中立位。 2.观察内容:首先观察双侧肩部是否等高,正常情况下双侧肩部应该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一侧肩部明显高于另一侧,可能提示脊柱侧弯;其次观察双侧肩胛骨的位置,正常时双侧肩胛骨应该对称,若一侧肩胛骨突出,也可能与脊柱侧弯有关;最后观察双侧腰背部的皮肤褶皱,脊柱侧弯时可能会出现双侧腰背部皮肤褶皱不对称的情况。 二、前屈试验法 1.操作方法:被检查者双脚并拢,knees伸直,缓慢向前弯腰,使背部尽量保持挺直,直到双手可以触摸到地面。 2.观察要点:检查者从背后观察被检查者的背部两侧是否对称,若出现一侧背部高于另一侧,即所谓的“剃刀背”现象,则高度怀疑脊柱侧弯。此方法对于发现早期脊柱侧弯较为敏感,适用于各个年龄段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及成年人。对于儿童来说,家长可以定期让孩子进行前屈试验,以便早期发现脊柱侧弯问题;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脊柱侧弯发生率相对较高,更应重视该检查方法;成年人如果有背部不适等情况,也可以通过此方法初步自我排查。 三、双侧背部对比法 1.实施场景:在洗澡或穿衣等日常活动中也可进行自查。 2.对比内容:观察双侧背部的肌肉、皮肤等情况,比如双侧腰部肌肉的发达程度,若一侧腰部肌肉看起来相对紧张或松弛,结合其他自查方法的结果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脊柱侧弯。对于有家族脊柱侧弯病史的人群,更应加强这方面的日常对比观察,因为此类人群相对更容易发生脊柱侧弯,通过日常的双侧背部对比能更早发现异常情况。 通过以上几种自查方法可以初步对脊柱侧弯进行自我排查,但自查只是初步手段,一旦发现疑似脊柱侧弯的情况,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进行X线等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0 10:21:21 -
股骨头坏死怎么治疗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限制负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有保髋手术(髓芯减压术、带血管蒂骨移植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各有其适用情况和考虑因素。 一、非手术治疗 1.限制负重:通过避免患肢负重,可减少股骨头进一步受压变形,适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例如对于因长期大量饮酒或使用激素等因素导致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人群,限制负重能延缓病情进展。 2.药物治疗:目前有一些药物可用于改善股骨头血供等,但需依据具体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对于有糖皮质激素使用史的患者,在医生评估下可能会考虑相应药物来改善局部循环等情况。 3.物理治疗:如体外冲击波治疗等,可促进骨修复和再生。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建议下选择合适的物理治疗方式,比如年轻且生活方式较规律的患者可能更适合此类相对无创的治疗方法。 二、手术治疗 1.保髋手术 髓芯减压术:通过降低骨髓内压力,改善股骨头血运。适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对于年轻、股骨头坏死范围较小的人群可能是一种选择,比如年轻的运动员因创伤等导致早期股骨头坏死,可考虑该手术保留自身髋关节。 带血管蒂骨移植术:将自身带血管的骨组织移植到股骨头坏死区域,提供血运和骨修复的条件。对于合适的患者,尤其是希望保留自身髋关节功能的人群有一定效果,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适用。 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晚期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且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人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需要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比如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手术风险。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小,保留更多自身骨组织,但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骨骼情况等综合判断是否适合该手术方式,比如年轻、髋臼条件良好的部分股骨头坏死患者可能考虑此术式,但要充分评估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风险。
2025-10-10 10:17:49 -
骨质增生和骨刺的区别是什么
骨质增生是骨关节或周围软组织出现骨性增生物的宽泛病理状态,骨刺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即沿骨骼边缘生长的骨性突起,影像学上骨质增生表现宽泛,骨刺有典型尖刺样突起,骨质增生可见于多种情况,骨刺刺激周围结构易致症状,不同年龄人群有相关情况,年龄增长是重要因素,有相关症状人群要注意避免刺激,出现症状及时就医评估处理。 一、定义方面 骨质增生是一种笼统的描述,是指在骨关节或周围软组织因种种原因出现骨性增生物的现象,是一种病理状态的宽泛表述。而骨刺是骨质增生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沿骨骼边缘生长的骨性突起,就像骨头边缘长出的小刺一样。 二、影像学表现方面 骨质增生:在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上表现为骨骼周围出现异常的骨质增多情况,范围相对较宽泛,可能涉及局部骨骼周围不同程度的骨质改变。 骨刺:影像学上可清晰看到沿骨骼边缘有明显的尖刺样突起,形态较为典型,是骨质增生在局部突出比较明显的表现形式。 三、临床意义及相关疾病方面 骨质增生:它可见于多种情况,比如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关节出现退变,可导致骨质增生,这是一种生理性退变相关的骨质增生;另外,一些关节损伤、炎症等也可能引发骨质增生,它可能是机体对损伤等刺激的一种修复性反应,但过度的骨质增生可能会引起相关症状。 骨刺:骨刺往往是骨质增生比较明显的局部表现,当骨刺刺激周围的软组织、神经等结构时,就容易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例如膝关节的骨刺可能会导致膝关节疼痛、活动时卡顿等,多见于骨关节炎等疾病相关情况。 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骨质增生和骨刺相关情况,年龄增长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加,关节退变等情况更容易导致骨质增生进而形成骨刺。对于有骨质增生或骨刺相关症状的人群,比如老年人,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等,以减少对关节的刺激,若出现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儿童一般较少出现骨质增生和骨刺情况,若有特殊病史等情况导致,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评估和处理。
2025-10-10 10:13:11 -
俯卧撑对颈椎有好处吗
俯卧撑对颈椎有潜在益处但错误姿势有危害,不同人群做俯卧撑对颈椎注意事项不同,年轻人要循序渐进保持正确姿势,中老年人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或从变体开始且降低频率,有颈椎病史人群需先咨询医生再定是否及如何锻炼。 错误姿势做俯卧撑对颈椎的危害 然而,如果俯卧撑的姿势不正确,反而可能对颈椎造成损害。错误的姿势可能导致颈部过度前伸或扭转。比如,在做俯卧撑时身体倾斜角度过大,或者手肘外展过度等情况,会使颈椎承受异常的压力,增加颈椎间盘突出等颈椎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本身就有颈椎问题的人群,错误姿势的俯卧撑可能会加重原有症状。例如,有颈椎间盘轻度突出的患者,不规范的俯卧撑动作可能会刺激颈椎周围的神经和组织,引发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加重。 不同人群做俯卧撑对颈椎的注意事项 年轻人:年轻人身体柔韧性和适应性相对较好,但也应注意保持正确的俯卧撑姿势。在开始锻炼俯卧撑时,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次数。可以先从标准的俯卧撑姿势开始练习,确保双手与肩同宽,身体保持一条直线,避免出现身体摇晃、颈部过度用力等情况。一般每周可以进行3-5次俯卧撑锻炼,每次以身体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 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的颈椎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做俯卧撑时更要格外注意姿势的正确性。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锻炼,或者先从较简单的俯卧撑变体开始,如跪姿俯卧撑。跪姿俯卧撑可以减少身体的重量对颈椎的压力,同时同样能起到锻炼颈部肌肉的作用。锻炼频率可以适当降低,每周2-3次,每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以颈部无明显不适为度。 有颈椎病史人群:患有颈椎疾病,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等的人群,在考虑做俯卧撑之前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医生会根据具体的病情来判断是否适合进行俯卧撑锻炼以及适合的锻炼方式和强度。一般来说,在病情稳定期,可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些轻度的、对颈椎压力较小的颈部肌肉锻炼动作,但传统的俯卧撑可能并不适合,需要选择更温和的锻炼方式来维持颈部肌肉力量,同时避免加重颈椎病情。
2025-10-10 1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