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立,男,临床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2001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工作29年,专业方向为脊柱外科,目前已主刀完成约3000余例脊柱外科手术。    擅长颈椎外科,在复杂疑难的各型颈椎病、颈椎损伤及颈椎畸形的手术治疗方面,特别是颈椎椎弓根钉技术应用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胸椎管狭窄症、严重腰椎滑脱、腰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可视化小切口微创减压固定融合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效果。    曾多次赴国外学习交流,曾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及2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4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参与13部学术及科普专著的编著及翻译工作,获多项学术奖项,在国内多家学术期刊任编委及审稿专家职务,兼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医学顾问、北京医学会及北京海淀区鉴定专家等职务。    曾著有科普著作:《颈椎病专家答疑》一书,并获第一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奖;在网络媒体发表颈腰椎科普文章100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展开
  • 小儿易骨折是什么原因

    小儿易骨折与骨骼发育特点(骨质软、韧性大但坚固性不足)、肌肉力量不足、活动量与认知局限、营养因素(缺乏钙、维生素D等致骨骼强度降低)、疾病影响(如成骨不全症、内分泌疾病等致骨骼脆弱或影响钙磷代谢)等多因素相关。 肌肉力量不足 小儿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对骨骼的保护和稳定作用相对较差。当小儿进行活动时,肌肉不能有效地缓冲外力对骨骼的冲击。例如小儿在学习行走过程中,身体平衡控制能力尚不完善,在摔倒等情况下,无法像成年人那样通过肌肉的快速调整来保护骨骼免受损伤,容易导致骨骼承受过大的应力而发生骨折。而且随着小儿年龄增长,肌肉力量会逐渐增强,但在儿童早期阶段,肌肉力量不足是导致易骨折的一个重要因素。 活动量与认知局限 小儿活泼好动,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差,同时对危险的认知不足。他们在玩耍过程中可能会进行一些较为剧烈或危险的活动,如从高处跳下、奔跑时碰撞等。由于对自身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估计不足,在这些活动中容易发生意外碰撞或摔倒,从而引发骨折。例如在游乐场玩耍时,小儿可能会不小心从滑梯上摔下或者在奔跑时撞到硬物,由于自身肌肉力量和骨骼发育特点,就容易出现骨折情况。 营养因素 营养状况对小儿骨骼发育至关重要。如果小儿缺乏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当小儿体内钙摄入不足或维生素D缺乏时,会导致骨骼矿化不足,骨骼强度降低,进而容易发生骨折。例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母亲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或婴儿自身维生素D合成不足(如日照不足),就可能出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使骨骼变得脆弱,容易骨折。 疾病影响 某些疾病也会导致小儿易骨折。例如成骨不全症,这是一种先天性结缔组织疾病,患儿的胶原纤维合成存在缺陷,使得骨骼非常脆弱,轻微的外力就可能导致骨折,而且骨折会反复发生。另外,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会影响钙磷代谢,从而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强度,增加骨折的发生风险。

    2025-10-10 10:09:06
  • 轻微骨裂一个星期可以走路吗

    轻微骨裂一个星期通常不可以走路,因骨裂愈合需时间,一个星期时骨折部位未达可承受走路的稳定状态,过早走路会影响愈合、加重损伤,应遵医嘱休息固定,定期评估,依骨折部位、患者年龄等因素在合适时间逐步恢复活动。 一、骨裂愈合的基本情况 骨裂属于骨折的一种类型,是骨质出现裂纹但未完全断裂。一般来说,骨裂的愈合需要一定时间,即使是轻微骨裂,一个星期时骨折部位还处于初步修复阶段,局部可能仍存在肿胀、疼痛等症状。从骨折愈合的生物学过程来看,骨折后会形成血肿,然后逐渐机化、形成纤维连接,再进一步钙化形成骨性连接,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时间,一个星期远远不够让骨裂部位达到可以承受身体重量进行走路的稳定状态。 二、过早走路的风险 1.影响愈合:如果在轻微骨裂一个星期就走路,骨折部位会受到应力刺激,可能导致骨折端移位,原本初步形成的纤维连接等修复结构被破坏,从而延缓骨折愈合时间,甚至可能需要重新进行固定等治疗,延长康复周期。 2.加重损伤:走路时身体重量施加在受伤部位,会使骨裂处承受压力,可能加重局部的水肿、疼痛等症状,不利于损伤的恢复,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局部血液循环进一步受到影响,导致愈合不良等情况。 三、正确的康复建议 1.休息与固定:轻微骨裂后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固定,如使用石膏等外固定装置,让骨折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过早活动。 2.康复评估:一般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等,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由医生根据骨折愈合的具体状况来指导何时可以逐步开始负重行走等康复活动。通常可能需要几周到数月的时间,具体取决于骨裂的部位、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例如儿童的骨裂愈合相对较快,但也需要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不能过早走路;而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骨裂愈合时间可能会更长,更要严格遵循康复进程。 总之,轻微骨裂一个星期不可以走路,应严格遵循骨折康复的相关原则,在合适的时间逐步恢复活动。

    2025-10-10 10:06:45
  • 股骨颈骨折手术后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股骨颈骨折手术后需从伤口护理、卧床相关、饮食、康复锻炼、定期复查等方面进行护理,伤口要保持清洁干燥观察异常,卧床注意体位及预防并发症,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康复锻炼分阶段且依不同年龄调整强度,要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调整方案。 一、伤口护理 股骨颈骨折手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若为老年人,其身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更要留意伤口愈合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二、卧床相关注意事项 体位:通常需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避免骨折移位。对于儿童患者,要格外注意正确体位的维持,因为儿童骨骼柔韧性好,不当体位可能影响骨折恢复。 预防并发症:长期卧床易引发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老年人及体弱患者更需加强这些方面的护理,因为其机体抵抗力和活动能力较差。 三、饮食方面 术后应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更高,要确保充足的营养供应;老年人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需注意饮食易消化。 四、康复锻炼 术后早期可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足踝部的屈伸活动等。随着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如骨折愈合较好,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性的关节活动度和负重锻炼。不同年龄患者康复锻炼的进度和强度有所不同,儿童康复锻炼需在专业指导下温和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骼发育;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锻炼,防止因锻炼不当导致二次损伤。 五、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安排定期进行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老年人,定期复查都至关重要,通过复查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2025-10-10 10:05:06
  • 大腿右侧向外那个骨头疼痛怎么回事

    大腿右侧向外骨头疼痛可能由肌肉拉伤、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髋关节滑膜炎、肿瘤等原因引起,不同原因有不同表现,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一、肌肉拉伤 原因:运动过程中,如跑步、跳跃等动作不当,可能导致大腿右侧相关肌肉拉伤。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概率不同,年轻人因运动强度大、动作幅度夸张等更易出现;中老年人若运动前热身不充分,也可能引发。例如,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运动员,大腿肌肉拉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表现:受伤部位疼痛、压痛,可能伴有肿胀,活动时疼痛加剧。 二、骨关节炎 原因: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中老年人尤其常见。女性可能因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骨关节炎发病风险相对较高。长期过度使用大腿关节,如重体力劳动者长期负重,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表现:大腿右侧骨头处疼痛,活动时加重,可能伴有关节僵硬、肿胀,严重时影响关节活动范围。 三、股骨颈骨折 原因:多见于老年人,常因摔倒、扭伤等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骨质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就可能引发骨折。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更严重,发生股骨颈骨折的风险高于男性。 表现:大腿右侧骨头部位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局部可能有肿胀、压痛。 四、髋关节滑膜炎 原因:儿童和青少年相对常见,可能与感染、创伤、免疫反应等有关。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后可能引发髋关节滑膜炎。 表现:大腿右侧骨头附近疼痛,可伴有髋关节活动受限,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愿行走等。 五、肿瘤 原因:原发性骨肿瘤或转移性骨肿瘤都可能导致大腿右侧骨头疼痛。原发性骨肿瘤病因尚不明确,转移性骨肿瘤多由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而来,如乳腺癌、肺癌等可能转移至股骨。 表现:疼痛逐渐加重,可能伴有局部肿块、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当出现大腿右侧向外骨头疼痛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5-10-10 10:03:17
  • 肋骨骨折胸带固定好处

    胸带固定对肋骨骨折患者有多方面益处,可减轻疼痛,通过限制骨折端异常活动实现;能促进骨折愈合,为骨折端提供稳定环境;可改善呼吸功能,维持胸廓稳定性;还能降低并发症风险,如减少肺部感染、血气胸等发生几率,特殊人群需专业指导合理应用。 促进骨折愈合 胸带固定为肋骨骨折端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有利于骨折断端形成良好的骨痂连接。稳定的固定可以减少骨折部位的微动,使得骨折处能够在相对稳定的力学环境下进行修复。研究发现,接受胸带固定的肋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未固定或固定不佳的患者明显缩短。对于有基础病史的肋骨骨折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稳定的胸带固定更有助于骨折愈合,因为稳定环境利于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而糖尿病患者本身愈合能力可能相对较弱,胸带固定的稳定作用就更为关键。 改善呼吸功能 肋骨参与呼吸运动,胸带固定限制了肋骨骨折部位的异常活动后,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胸廓的稳定性,进而改善呼吸功能。正常呼吸时胸廓会有规律地运动,胸带固定可避免骨折部位反常呼吸运动,使患者能够进行更有效的通气。不同年龄层的患者,比如儿童肋骨骨折,胸带固定能防止因呼吸运动导致骨折端移位加重,保障儿童的呼吸功能;对于长期吸烟的肋骨骨折患者,胸带固定稳定胸廓后,有助于恢复正常呼吸模式,减少吸烟对呼吸功能已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进一步加重。 降低并发症风险 通过稳定骨折端,胸带固定可降低肋骨骨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例如,能减少因骨折端活动导致的肺部感染风险,因为稳定的胸廓利于痰液排出,避免痰液潴留引发感染;还可降低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稳定的固定环境减少了骨折端刺破血管、肺组织等的可能性。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肋骨骨折,胸带固定在稳定骨折端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固定的松紧度,过紧可能影响孕妇及胎儿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需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合理应用胸带固定来降低并发症风险。

    2025-10-10 10:01:0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