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立,男,临床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2001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工作29年,专业方向为脊柱外科,目前已主刀完成约3000余例脊柱外科手术。    擅长颈椎外科,在复杂疑难的各型颈椎病、颈椎损伤及颈椎畸形的手术治疗方面,特别是颈椎椎弓根钉技术应用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胸椎管狭窄症、严重腰椎滑脱、腰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可视化小切口微创减压固定融合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效果。    曾多次赴国外学习交流,曾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及2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4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参与13部学术及科普专著的编著及翻译工作,获多项学术奖项,在国内多家学术期刊任编委及审稿专家职务,兼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医学顾问、北京医学会及北京海淀区鉴定专家等职务。    曾著有科普著作:《颈椎病专家答疑》一书,并获第一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奖;在网络媒体发表颈腰椎科普文章100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展开
  • 半月板损伤原因都有什么

    半月板损伤的原因包括运动损伤(剧烈运动中的扭转或旋转动作、运动时的外伤撞击)、退行性变(年龄因素、长期磨损)和先天性因素(半月板发育异常)。 一、运动损伤 1.剧烈运动中的扭转或旋转动作:在篮球、足球、排球等需要频繁急停、变向、跳跃、扭转的运动中,膝关节处于不稳定状态,当膝关节半屈曲时,半月板受到重力、挤压力和研磨力的共同作用。例如篮球运动员在快速变向突破时,膝关节突然扭转,半月板就可能因过度挤压、摩擦而受损。这种情况在青壮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因为他们参与高强度运动的频率较高。 2.运动时的外伤撞击:运动过程中膝关节受到直接的外力撞击,比如足球比赛中被对方球员铲球时撞击到膝关节,或者从高处跳下时膝关节着地受到冲击,都可能导致半月板损伤。无论是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运动员,都有可能遭遇这样的外伤情况引发半月板损伤。 二、退行性变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半月板会发生退变,其弹性和韧性逐渐下降。一般在30岁以后,半月板就开始出现老化迹象,到了50岁左右,半月板退变会更加明显。老年人的半月板纤维会变得脆弱,更容易在轻微的应力作用下发生撕裂。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退变过程,与年龄相关,女性和男性都会受到年龄因素导致半月板损伤的影响,但可能女性在绝经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退变速度可能相对加快一些。 2.长期磨损:即使没有明显的急性外伤,长期的日常活动或工作中的膝关节反复屈伸、扭转等动作也会导致半月板的慢性磨损。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像农民长时间跪地劳作、矿工频繁下蹲搬运重物等,膝关节反复的磨损会使半月板逐渐受损。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多见,因为他们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或生活状态中。 三、先天性因素 1.半月板发育异常:部分人群存在先天性半月板发育异常的情况,比如半月板形状异常、厚度不均等。这种先天性的结构异常会使半月板在膝关节活动时更容易受到损伤。即使没有明显的外伤因素,由于自身半月板结构的异常,在正常的膝关节活动中就可能发生撕裂等损伤情况。这种先天性因素导致的半月板损伤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也可能出现,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来发现半月板的先天性异常情况。

    2025-09-24 13:19:46
  • 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自愈吗

    颈椎间盘突出症通常难以自愈,因其解剖结构特点致突出组织难回纳,病理改变具不可逆性,不同人群如年轻人、老年人、有病史人群的突出均难自愈,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医疗干预措施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一、难以自愈的原因 1.解剖结构特点:颈椎的椎间盘处于相对复杂的解剖环境中,周围有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一般不会自行回纳到正常位置。随着年龄增长以及日常活动等因素影响,退变会持续进展,突出可能会逐渐加重。例如,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外伤等因素会促使椎间盘进一步退变突出,而这些因素不会自行消除,所以突出的椎间盘很难自行恢复。 2.病理改变的不可逆性:椎间盘一旦发生突出,其周围的炎症反应、神经受压等病理改变往往是持续存在并可能逐渐加重的。突出的椎间盘会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麻木等症状,而且这种刺激不会自然消退,若不进行干预,病情可能会不断发展,如神经受压进一步加重可能导致肢体无力等更严重的后果。 二、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及应对 1.年轻人:年轻人如果发生颈椎间盘突出,多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长时间低头玩电子设备等。但即使是年轻人,突出的椎间盘也不太可能自愈。需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避免长时间低头,定时活动颈部,进行适当的颈部康复锻炼等,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医学干预,如物理治疗等。 2.老年人:老年人颈椎间盘突出往往是长期退变积累的结果,由于机体退变能力下降,突出的椎间盘更难自愈。老年人可能还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等,在应对颈椎间盘突出时需要更加谨慎。一般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颈部保健,如温和的颈部伸展运动等,同时要注意避免颈部受伤等加重病情的因素。 3.有病史人群:本身有颈椎相关病史的人群,如曾经有过颈部扭伤等情况的人,发生颈椎间盘突出后自愈的可能性更低。这类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关注颈部情况,遵循医生制定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可能需要结合药物辅助(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物理治疗等综合措施来控制病情,而不是等待自愈。 总之,颈椎间盘突出症一般不能自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医疗干预措施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2025-09-24 13:15:58
  • 颈椎病会胳膊疼吗

    颈椎病有可能引起胳膊疼,常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其因颈椎病变压迫神经根致胳膊疼,其他类型颈椎病较少直接致胳膊疼,不同人群患颈椎病胳膊疼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出现胳膊疼怀疑颈椎病应及时就医检查。 神经根型颈椎病导致胳膊疼的机制 当颈椎发生病变时,如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可能会压迫神经根。神经根受到压迫后,会引起神经根支配区域的疼痛、麻木等症状,而胳膊是神经根分布的重要区域,所以就会出现胳膊疼的情况。例如,颈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压迫了相应节段的颈神经根,就会导致神经所支配的胳膊部位出现疼痛,这种疼痛可以是放射性的,从颈部向肩部、上肢放射。 其他类型颈椎病与胳膊疼的关系 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四肢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持物不稳等,一般较少直接引起单纯的胳膊疼,但病情严重时也可能会伴随上肢的异常感觉。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症状,如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心跳加速等,胳膊疼不是其主要的典型表现,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上肢的不适感。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等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胳膊疼。 不同人群患颈椎病胳膊疼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年轻人:如果是年轻人患颈椎病胳膊疼,往往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长期低头玩手机、伏案工作等。要注意纠正不良姿势,定时改变体位,进行颈部的适当活动和锻炼,如做颈部的米字操等。 中老年人:中老年人患颈椎病胳膊疼可能与颈椎的退变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间盘逐渐退变,骨质也会发生增生等变化。中老年人要注意避免颈部的过度劳累和受伤,若胳膊疼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检查。 儿童及青少年:相对来说较少患颈椎病,但如果有长期不正确的坐姿等情况,也可能引发。儿童及青少年出现胳膊疼怀疑颈椎病时,更应注重早期纠正不良生活学习姿势,通过适度的颈部保健活动来预防病情进展。 总之,颈椎病是有可能导致胳膊疼的,尤其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当出现胳膊疼且怀疑与颈椎病有关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颈椎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09-24 13:14:00
  • 骨头坏死形成的原因

    骨头坏死的因素包括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创伤性因素有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等,青壮年高能量创伤易致,男性风险可能相对高)、髋关节脱位(交通事故等外伤致,年轻人易发生);非创伤性因素有糖皮质激素使用(自身免疫病长期用激素者风险增,各年龄性别均可受累)、酒精滥用(长期大量饮酒致脂代谢紊乱,男性概率可能高于女性,中青年常见)、某些疾病影响(减压病致高压环境作业者血管堵塞,血红蛋白病致有家族史人群血管堵塞)。 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会直接损伤周围的血管,使股骨头的血运受阻,进而引发骨头坏死。这种情况常见于交通事故等严重外伤场景,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年轻人由于活动度大,发生脱位的概率相对较高。 非创伤性因素 糖皮质激素使用: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导致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糖皮质激素会影响脂肪代谢,使脂肪栓塞血管,同时还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影响骨头的血液供应。例如一些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这类患者发生骨头坏死的风险明显增加,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受累,女性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比例上相对有一定特点,但使用激素后骨头坏死风险无明显性别差异。 酒精滥用: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脂代谢紊乱,血液中脂肪含量升高,容易形成脂肪栓塞,堵塞血管,影响骨头的血液供应。长期饮酒史是骨头坏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男性由于饮酒习惯相对更普遍,发生因酒精滥用导致骨头坏死的概率可能高于女性,常见于中青年人群,长期处于高酒精摄入生活方式的人群风险更高。 某些疾病影响 减压病:潜水员等高压环境作业人员,在减压过程中,体内会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导致骨头缺血坏死。这类人群由于特殊的工作生活方式,长期处于高压环境后减压不当,容易发生骨头坏死,男性和女性在该职业中均有分布,但从事此类工作的人群总体风险增加。 血红蛋白病:如镰状细胞贫血等,患者的血红蛋白异常,容易导致血管堵塞,影响骨头血液供应。这种疾病多在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中发生,不同年龄都可能出现,由于是遗传性疾病,性别无明显差异导致的发病风险不同。

    2025-09-24 13:12:32
  • 手掌骨骨折该怎么治疗

    手掌骨骨折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包括手法复位和外固定;手术治疗适用于明显移位等情况,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及术后相应处理,不同患者因年龄、性别、病史等情况治疗及康复锻炼有差异。 一、保守治疗 1.适应证:对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手掌骨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例如一些稳定性较好的掌骨颈骨折,骨折端移位不超过1/3时。 手法复位:在局部麻醉下,医生通过手法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手法复位力度和技巧可能有所不同,儿童骨骼可塑性强,可能相对容易复位;而成年人骨质坚硬,复位时需更精准的操作。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如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复位后对手部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更好地回归原有生活方式。 外固定:复位成功后,常用小夹板、石膏托或支具进行外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和运动情况,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端对位对线情况。老年人可能因骨质疏松等因素,固定时需注意外固定的松紧度,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固定效果。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当骨折有明显移位(如移位超过1/3、累及关节面、开放性骨折等情况)时,多需要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手术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准确复位后用钢板、克氏针、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端。对于儿童手掌骨骨折,手术时需特别注意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应尽量选用对儿童生长影响小的材料,且操作要更加精细,避免损伤骨骺等生长结构。不同性别患者在手术操作中的解剖结构略有差异,医生需精准操作。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手术前需更好地控制血糖,以降低手术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术后处理:术后需要进行伤口护理,预防感染,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同年龄、不同损伤程度的患者康复锻炼的进度和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术后康复锻炼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早期进行一些简单的手部活动,促进功能恢复;而成年人可能需要根据骨折固定稳定程度逐步增加锻炼强度。

    2025-09-24 13:10:4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