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男,临床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2001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工作29年,专业方向为脊柱外科,目前已主刀完成约3000余例脊柱外科手术。 擅长颈椎外科,在复杂疑难的各型颈椎病、颈椎损伤及颈椎畸形的手术治疗方面,特别是颈椎椎弓根钉技术应用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胸椎管狭窄症、严重腰椎滑脱、腰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可视化小切口微创减压固定融合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效果。 曾多次赴国外学习交流,曾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及2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4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参与13部学术及科普专著的编著及翻译工作,获多项学术奖项,在国内多家学术期刊任编委及审稿专家职务,兼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医学顾问、北京医学会及北京海淀区鉴定专家等职务。 曾著有科普著作:《颈椎病专家答疑》一书,并获第一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奖;在网络媒体发表颈腰椎科普文章100余篇。
展开-
寰枢关节半脱位有什么症状
寰枢关节半脱位有颈部症状如疼痛、活动受限,神经系统症状如上肢麻木无力、头痛、严重时脊髓受压表现,还有吞咽困难、视力模糊等其他症状,不同年龄人群症状有特点,长期低头、颈部外伤等是风险因素,有颈部外伤史者需警惕。 疼痛:多数患者会出现颈部疼痛,疼痛可位于颈后部,疼痛程度不一,有的为轻微钝痛,有的则较为剧烈。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不愿活动颈部,常以手托住头部以减轻疼痛。这是因为寰枢关节半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受到刺激或牵拉,引发疼痛感受器兴奋,从而产生疼痛感觉。 活动受限:颈部活动范围会受到明显限制,患者转头、屈伸颈部等动作会变得困难。例如,无法自如地向左或向右转头,向前屈颈或向后仰颈时也会受到阻碍。这是由于关节结构异常,导致颈部正常的运动机制被破坏,周围组织的紧张或损伤限制了颈部的活动。 神经系统症状 上肢麻木、无力:如果寰枢关节半脱位压迫到颈部的神经,可能会导致上肢出现麻木、无力的症状。麻木可以从肩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至手臂、手指;无力则表现为拿东西不稳,严重时可能影响握持物品的能力。这是因为神经受到压迫后,神经传导功能受阻,导致其所支配的上肢肌肉出现感觉异常和力量下降。 头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疼痛部位多在枕部、顶部等区域。头痛的发生可能与寰枢关节半脱位引起的颈部肌肉紧张、神经受刺激,进而影响头部的神经传导有关。不同年龄的患者头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更难以准确描述头痛部位,但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等情况。 脊髓受压表现(严重情况):在极少数严重情况下,寰枢关节半脱位可能会压迫脊髓,导致脊髓受损的表现,如下肢无力、行走不稳,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等。这种情况较为危急,需要立即进行干预。这是因为脊髓是人体重要的神经传导结构,受压后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的传导功能,从而出现上述一系列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其他症状 吞咽困难:当寰枢关节半脱位影响到周围的食管等结构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尤其是吞咽较硬或较大的食物时,这种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这是由于关节周围组织的异常改变,对食管产生了压迫或刺激。 视力模糊: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这可能与寰枢关节半脱位导致颈部的交感神经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眼部的神经调节有关。不同年龄的患者视力模糊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儿童可能会表现出对远处物体观察不清等情况。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症状可能会有一些特点。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更多地表现为颈部活动异常、哭闹不安等;而成年人则可能更明确地表述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低头、颈部外伤等因素可能会增加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发生风险,从而影响症状的表现和严重程度。有颈部外伤病史的人群,出现寰枢关节半脱位相关症状的可能性相对较高,需要更加警惕。
2025-10-15 15:07:33 -
粉碎性骨折能接好吗
粉碎性骨折可以接好,治疗有手术和非手术方式,儿童再生塑形能力强,老年人因骨质疏松等复杂,女性需注意营养等,男性依生活方式调整,有基础病史者要控基础病促愈合。 手术治疗方面 复位:通过手术将碎裂的骨块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这是接好的关键步骤。现代的复位技术包括切开复位等,能够精准地对骨折部位进行调整,例如对于四肢的粉碎性骨折,可利用影像设备辅助,确保骨块对位良好。 固定:复位后需要进行固定以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固定方法有多种,如钢板螺钉内固定、髓内钉固定等。钢板螺钉内固定适用于一些骨干等部位的粉碎性骨折,能够提供较好的稳定性;髓内钉固定则在长骨骨折中应用广泛,尤其是股骨等部位的粉碎性骨折,其具有生物力学性能较好等优点。 非手术治疗情况 对于一些位置较好、骨折端比较稳定的粉碎性骨折,也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如石膏或支具外固定等。但非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骨折部位的情况,因为非手术治疗可能存在骨折移位等风险。 不同人群粉碎性骨折接好的相关情况 儿童:儿童的骨骼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和塑形能力。例如儿童的四肢粉碎性骨折,在经过复位固定后,骨折愈合相对较快,而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定的自我矫正和塑形的潜力。但也需要注意合理的固定和康复,避免影响儿童骨骼的正常发育,比如要定期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等。 老年人:老年人粉碎性骨折接好相对较复杂,因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骨质疏松会影响骨折的愈合,所以在治疗粉碎性骨折时,除了常规的复位固定外,可能还需要同时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而且老年人术后康复相对较慢,需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康复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女性:女性在粉碎性骨折接好后的恢复中,要注意营养的补充,尤其是钙、维生素D等的摄入,以促进骨折愈合。如果是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发生粉碎性骨折,在治疗时要考虑到特殊时期的用药等问题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和药物(如果有需要的话)。 男性:男性在粉碎性骨折接好后的康复中,要根据自身的生活方式等进行调整。如果是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在骨折愈合前期要避免过早恢复重体力劳动,防止骨折部位再次受伤,影响接好的效果;而如果是从事相对轻体力活动的男性,康复过程中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功能锻炼等。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果患者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糖尿病会影响骨折愈合,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细胞的生长和修复等。所以对于有基础病史的粉碎性骨折患者,在接好骨折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控制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处于稳定合理的范围,以促进骨折的良好愈合。
2025-10-15 15:05:07 -
大脚趾骨头是否会产生疼痛
大脚趾骨头疼痛可因外伤、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其他如骨关节炎)、拇囊炎、应力性骨折等引发,儿童外伤致痛需及时就医防足部发育受影响,老年人要注意关节保护避免长时间行走站立,女性选鞋应避免高跟鞋等并绝经后关注血尿酸预防相关疼痛。 一、外伤因素导致大脚趾骨头疼痛 外伤是引发大脚趾骨头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踢到硬物、足部扭伤等情况可致使大脚趾骨头周围的软组织受损,进而引发疼痛。儿童因活泼好动,在玩耍过程中易发生磕碰导致大脚趾外伤;成年人则可能因运动意外或日常行走时的意外情况出现此类损伤。一般来说,外伤后多伴随局部肿胀、淤血等表现,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活动受限,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骨头损伤。 二、关节炎相关大脚趾骨头疼痛 (一)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是导致大脚趾骨头疼痛的常见关节疾病。尿酸代谢异常使得尿酸盐沉积于大脚趾关节,引发炎症反应从而产生疼痛。男性患痛风的风险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逐渐增加;女性在绝经后,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发病风险也会升高。此类疼痛通常较为剧烈,多在夜间突然发作,大脚趾关节处出现红肿、热痛等表现,科学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升高是其重要诱因。 (二)其他类型关节炎 如骨关节炎等,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大脚趾关节也可能受累,出现骨头疼痛、僵硬等症状,尤其在活动后加重,年龄较大人群此类情况更为常见,且女性相对男性在更年期后发病风险有所不同,与关节退变等因素相关。 三、拇囊炎引发大脚趾骨头疼痛 长期穿不合适的鞋子,如高跟鞋、尖头鞋等,会对大脚趾产生持续挤压,导致大脚趾骨头周围出现拇囊炎,引发疼痛。经常穿此类鞋子的人群,尤其是女性,患病风险较高。拇囊炎初期可能表现为大脚趾关节处轻微疼痛、红肿,若不及时纠正鞋履情况,疼痛会逐渐加重,影响行走功能。 四、应力性骨折导致大脚趾骨头疼痛 长期进行高强度运动,如长跑、舞蹈等,可能使大脚趾骨头发生细微骨折,即应力性骨折,从而引发疼痛。运动员等经常高强度运动的人群易出现此类情况,疼痛在运动时加重,休息时可有所缓解,但若骨折未得到有效处理,疼痛会持续存在并可能加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活泼好动,外伤导致大脚趾骨头疼痛时需格外注意,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排除骨头损伤等严重情况,避免因延误诊治影响足部正常发育。 (二)老年人 老年人关节炎发病率相对较高,需注意关节保护,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适当进行低强度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游泳等,以维持关节功能,减轻大脚趾骨头疼痛风险。 (三)女性 女性在选择鞋履时应尽量避免长期穿高跟鞋、尖头鞋等,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预防拇囊炎等导致的大脚趾骨头疼痛;绝经后女性需关注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性关节炎引发的大脚趾疼痛。
2025-10-15 15:03:58 -
腰肌劳损有哪些症状
腰部常见问题包括腰部疼痛(性质多样、部位主要在两侧肌肉)、腰部活动受限(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均受限)、肌肉紧张与痉挛(可触摸到紧张发硬,严重时痉挛致疼痛加剧、活动困难)及伴随症状(下肢放射痛、腰部疲劳感),不同人群因不同情况易出现相应腰部问题。 一、腰部疼痛 1.疼痛性质:多为腰部隐痛、胀痛或酸痛,可急性发作且疼痛程度不一,慢性者往往时轻时重,久坐、久站或劳累后疼痛加剧,休息后可缓解,但难以完全消除。例如,长期从事伏案工作且缺乏腰部锻炼的人群,易出现腰部慢性隐痛,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使疼痛加重。 2.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两侧的肌肉部位,范围较广泛,一般没有明确的固定压痛点,但有的患者可能会在腰骶部等区域有较为明显的不适感。对于女性而言,孕期腰部负荷增加,更易出现腰部疼痛;老年人由于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退变,也常受腰部疼痛困扰。 二、腰部活动受限 1.前屈后伸受限:患者腰部向前弯曲、向后伸展的活动范围会减小,比如正常情况下能弯腰触摸到脚趾,而腰肌劳损患者可能难以达到,这会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弯腰拾物、后仰等动作。长期弯腰劳作的人群,如农民、搬运工人等,腰部活动受限情况较为常见;青少年若长期姿势不良,也可能逐渐出现腰部活动受限。 2.侧屈旋转受限:腰部向左右两侧弯曲以及旋转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比如转身时会感觉腰部不灵活,转动困难。从事需要频繁扭转腰部工作的人群,像舞蹈演员、体操运动员等,更容易出现腰部侧屈和旋转受限的情况。 三、肌肉紧张与痉挛 1.肌肉紧张:腰部的肌肉可触摸到紧张、发硬的状态,用手按压时能感觉到肌肉纤维处于紧绷状态。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弯腰看手机,会导致腰部肌肉持续紧张,进而引发腰肌劳损,出现肌肉紧张现象。 2.肌肉痉挛:严重时可发生腰部肌肉痉挛,表现为腰部肌肉突发的强烈收缩,疼痛会明显加剧,腰部呈现僵硬状态,活动会更加困难。例如,突然腰部受寒或过度劳累后,可能诱发腰部肌肉痉挛。对于儿童,若长期坐姿不正确,也可能因腰部肌肉发育未完善而出现肌肉痉挛情况,但相对较少见。 四、伴随症状 1.下肢放射痛: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可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等部位放射,但一般不会超过膝关节,疼痛性质多为酸痛或胀痛。这是由于腰肌劳损导致腰部肌肉紧张,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的。老年人由于腰椎退变等基础问题,更容易在腰肌劳损时出现下肢放射痛;孕妇随着子宫增大,腰部负担加重,也可能出现类似伴随症状。 2.腰部疲劳感:患者常感觉腰部容易疲劳,稍微活动一下就会觉得劳累,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疲劳感;办公室人群长期久坐,腰部肌肉缺乏锻炼,也易出现腰部疲劳感。
2025-10-15 15:02:48 -
右肩膀疼痛怎么回事
右肩膀疼痛可能由肌肉骨骼相关的肩周炎(40岁以上长期过度用肩或外伤后固定诱发,表现为右肩逐渐疼痛、活动受限尤其外展上举困难、夜间加重)、肩袖损伤(运动爱好者或反复受伤者因肩部突然扭转等动作致肌腱损伤,症状为右肩疼痛、上臂外展特定角度加重伴无力);关节病变的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病累及右肩,伴晨僵、肿胀,血液类风湿因子升高等)、痛风性关节炎(尿酸代谢紊乱致尿酸盐沉积,血尿酸高,发作时右肩突然剧烈疼痛、红肿、夜间发作);神经压迫的颈椎病(长期伏案等致颈椎病变压迫神经根,出现右肩放射性疼痛、上肢麻木无力,疼痛随颈部活动变化);外伤的肩部骨折或软组织挫伤(有肩部外伤史,骨折有肿胀畸形淤血按压痛,软组织挫伤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加剧);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需避免过度劳累肩部出现疼痛及时排查关节病变,年轻人运动爱好者注意运动防护运动后右肩疼痛评估肌肉肌腱损伤,女性长期伏案注意保持正确坐姿定时活动颈部肩部预防神经压迫导致的肩膀疼痛。 一、肌肉骨骼相关原因 1.肩周炎: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长期过度使用肩膀(如重复性肩部动作)、肩部外伤后固定等可诱发。表现为右肩膀逐渐出现疼痛,且活动受限,尤其外展、上举等动作困难,夜间疼痛常加重。 2.肩袖损伤:常见于运动爱好者或肩部反复受伤者,因肩部突然扭转、过度外展等动作导致肩袖肌腱损伤。主要症状为右肩膀疼痛,上臂外展到一定角度时疼痛明显加重,可能伴有肩部无力感。 二、关节病变因素 1.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右肩关节,除疼痛外,常伴有关节晨僵(晨起时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持续时间通常≥30分钟)、关节肿胀等表现,血液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升高等异常。 痛风性关节炎:因尿酸代谢紊乱,尿酸盐沉积于肩关节引起炎症。多有血尿酸水平升高,发作时右肩膀突然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疼痛常在夜间发作。 三、神经压迫原因 颈椎病:长期伏案工作、不良坐姿等易引发颈椎病,当颈椎病变压迫神经根时,可导致右肩膀出现放射性疼痛,常伴有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疼痛程度随颈部活动而变化。 四、外伤因素 肩部骨折或软组织挫伤:有明确肩部外伤史,如摔倒时肩部着地、暴力撞击等。骨折时局部可见肿胀、畸形、淤血,按压疼痛明显;软组织挫伤则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剧。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肩关节退变、关节炎等风险增加,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肩部,出现疼痛时及时就医排查关节病变等问题。 年轻人:运动爱好者需注意运动防护,避免因运动损伤导致肩袖损伤等问题,若运动后出现右肩膀疼痛应及时评估是否有肌肉或肌腱损伤。 女性:长期伏案工作易引发颈椎病,需注意保持正确坐姿,定时活动颈部和肩部,预防神经压迫导致的肩膀疼痛。
2025-10-15 15: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