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立,男,临床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2001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工作29年,专业方向为脊柱外科,目前已主刀完成约3000余例脊柱外科手术。    擅长颈椎外科,在复杂疑难的各型颈椎病、颈椎损伤及颈椎畸形的手术治疗方面,特别是颈椎椎弓根钉技术应用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胸椎管狭窄症、严重腰椎滑脱、腰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可视化小切口微创减压固定融合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效果。    曾多次赴国外学习交流,曾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及2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4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参与13部学术及科普专著的编著及翻译工作,获多项学术奖项,在国内多家学术期刊任编委及审稿专家职务,兼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医学顾问、北京医学会及北京海淀区鉴定专家等职务。    曾著有科普著作:《颈椎病专家答疑》一书,并获第一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奖;在网络媒体发表颈腰椎科普文章100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展开
  • 屁股痛怎么治疗

    屁股痛分非疾病因素与疾病相关及特殊人群情况,非疾病因素有久坐致肌肉疲劳要定时活动、热敷,轻度外伤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且重时就医;疾病相关的痔疮需保持肛门清洁、坐浴,坐骨神经痛靠理疗、避免腰部劳累锻炼,肛周脓肿要及时就医治疗;特殊人群里儿童排查外伤等,孕妇避免久站久坐,老年人防摔倒、查骨质疏松等。 一、非疾病因素导致的屁股痛及处理 1.久坐引发肌肉疲劳:长期久坐会使臀部肌肉持续受压,导致酸痛。需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定时起身活动,每坐30-60分钟可起身散步、做简单臀部拉伸动作。同时可进行局部热敷,用温毛巾敷于臀部,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重复数次,促进臀部血液循环以缓解疼痛。 2.轻度外伤:如磕碰等导致的屁股痛,若为轻度软组织损伤,在受伤24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后敷于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一次,以减轻肿胀;受伤24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淤血吸收。若外伤较重或疼痛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检查。 二、疾病相关屁股痛及对应处理 1.痔疮:痔疮可引起屁股局部疼痛,患者需保持肛门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可采用温水坐浴,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钟,有助于减轻局部充血水肿,缓解疼痛。若疼痛严重或痔疮发作频繁,需就医评估后考虑相应治疗措施。 2.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可能压迫坐骨神经导致屁股痛,可通过就医进行理疗,如针灸、推拿等改善局部神经受压情况。同时要注意避免腰部过度劳累,避免久坐、弯腰负重等行为,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腰部康复锻炼。 3.肛周脓肿:肛周感染引发的脓肿会导致屁股剧烈疼痛,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或手术切开引流等处理,患者要遵循医生建议积极配合治疗,避免感染进一步扩散。 三、特殊人群屁股痛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屁股痛需排查是否有外伤、肛周感染(如尿布疹继发感染等)等情况。避免儿童搔抓臀部,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若疼痛持续或伴有发热、肛周红肿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因为儿童身体机能特殊,用药需谨慎。 2.孕妇:孕期屁股痛可能与子宫增大压迫、激素变化等有关。孕妇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休息时可适当抬高臀部缓解压力。避免随意使用药物,若疼痛明显需咨询医生,由医生根据孕期情况评估后给予适当处理建议。 3.老年人:老年人屁股痛需考虑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病变等因素。要注意避免摔倒等外伤风险,可适当进行温和的锻炼增强肌肉力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若伴有腰腿疼痛、身高变矮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骨质疏松或腰椎疾病等,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

    2025-10-15 14:59:35
  • 手腕骨折后康复训练的方法

    手腕骨折后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做手指屈伸、肩部和肘部运动;中期做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训练;后期进行腕关节力量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不同人群训练需注意相应事项。 手指屈伸训练: 原理:通过手指的主动屈伸,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同时不影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 方法:患者尽可能用力屈伸手指,每次屈伸要达到最大幅度,每组做10-15次,每天进行3-4组。对于儿童患者,要在家长协助下轻柔进行,避免因力量不当造成二次损伤;对于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耐受程度调整力度,以舒适为宜。 肩部和肘部运动: 原理:活动肩部和肘部可以维持上肢的关节活动度,减少肌肉萎缩的发生。 方法:肩部可进行绕环运动,向前向后缓慢绕环,各做10-15次;肘部可做屈伸运动,缓慢弯曲和伸直肘部,每组10次左右,每天3-4组。儿童患者肩部绕环幅度不宜过大,老年患者要注意动作平稳,避免引起疼痛加重。 中期(骨折后2-6周) 腕关节屈伸训练: 原理:逐步增加腕关节的活动范围,为后期恢复正常功能做准备。 方法:患者坐在椅子上,手臂放在桌上,手掌向下方缓慢下压腕关节,达到最大幅度后保持几秒再缓慢抬起,或者手掌向上缓慢勾起腕关节,每组10-12次,每天3-5组。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注意训练时的血糖变化,若出现头晕等不适要立即停止训练;妊娠期女性要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腹部压力变化影响胎儿。 前臂旋转训练: 原理: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这对于手腕功能的全面恢复很重要。 方法:患者将手臂弯曲成90度,以肘部为支点,缓慢进行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运动,每组8-10次,每天3-4组。儿童患者旋前旋后幅度要轻柔,老年患者要防止因肌肉力量弱导致旋转时失去平衡。 后期(骨折后6周以上) 腕关节力量训练: 原理:增强腕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手腕的稳定性和功能强度。 方法:可使用弹力带进行训练,将弹力带一端固定,患手握住弹力带另一端,进行腕关节的屈伸抗阻运动,每组12-15次,每天4-5组。对于运动员等生活方式较特殊的人群,要根据其运动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力量训练计划,逐步增加弹力带的阻力;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监测训练时的心率变化,心率不宜超过(220-年龄)×0.7的强度。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原理:让患者逐步恢复日常生活中的手腕功能,如抓握、持物等。 方法:进行如拿杯子喝水、用筷子夹菜、拧毛巾等训练,每次训练时间可根据患者情况从5-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20分钟左右,每天2-3次。儿童患者在进行此类训练时,家长要在旁协助确保安全,避免发生意外;老年患者要注意动作缓慢,防止因平衡能力差导致摔倒。

    2025-10-15 14:57:33
  • 半月板前后角二度损伤严重吗

    半月板前后角二度损伤属中等程度损伤,严重程度需结合症状、体征及日常活动等综合判断,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会影响膝关节功能,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若非手术治疗无效等可能需手术,要依具体情况综合处理并考虑不同人群因素。 症状表现方面 年龄因素:对于儿童、青少年,半月板二度损伤可能因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身修复潜力相对较大,但如果损伤后未及时处理,也可能影响膝关节正常功能发育。而老年人出现半月板二度损伤,由于其膝关节软骨、韧带等退变基础,可能更容易出现疼痛等不适,且恢复相对较慢。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的严重程度不同,但女性可能在一些需要膝关节大量活动的运动中(如芭蕾舞等),半月板二度损伤后恢复可能因身体柔韧性等因素受一定影响。 生活方式:如果是经常进行剧烈运动(如篮球、足球等)的人群,半月板二度损伤后会明显影响运动功能,相对更严重;而对于日常活动量小的人群,可能症状相对不那么突出。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既往有膝关节其他疾病史,如膝关节滑膜炎等,半月板二度损伤后可能会加重膝关节的不适,使严重程度相对增加。 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半月板起到稳定膝关节、缓冲震荡等作用,二度损伤后,膝关节的稳定性会受到一定影响,长期可能导致膝关节软骨磨损加重等问题。在行走时,可能会出现膝关节打软腿的情况,上下楼梯时疼痛可能加剧。对于运动员等特殊人群,会严重影响其专业运动表现,甚至可能导致损伤进一步加重发展为更严重的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前后角二度损伤的处理与注意事项 非手术治疗 休息:避免膝关节过度活动,减少上下楼梯、深蹲等加重半月板损伤的动作。对于儿童、青少年,要限制其剧烈运动;老年人则要减少长时间行走等。 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超短波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儿童进行物理治疗时要注意能量和温度的控制,避免烫伤等;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要注意控制热敷温度和时间。 康复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康复训练,如股四头肌收缩等,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儿童康复训练要在家长和专业人员看护下进行,避免运动损伤;老年人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训练强度。 手术治疗考量:一般二度损伤首先考虑非手术治疗,但如果经过较长时间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或者出现频繁交锁等情况,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半月板修整术等。但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对于儿童、青少年要谨慎评估手术对其膝关节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人要考虑其全身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等。 总之,半月板前后角二度损伤有一定严重性,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处理方式,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因素来进行合适的应对。

    2025-10-15 14:56:26
  • 膝关节置换康复禁忌

    膝关节置换康复有诸多禁忌,包括过早剧烈运动易致关节脱位等严重后果;过度负重如长时间站立、行走、搬运重物等会影响康复;不遵医嘱盲目康复训练可能无法康复甚至造成损伤;要避免关节感染,糖尿病患者更需严格遵守。 一、过早剧烈运动禁忌 过早进行剧烈运动是膝关节置换康复的重要禁忌之一。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关节周围的组织如韧带、肌肉等尚未完全修复,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严重后果。例如,术后短期内进行快速奔跑、高强度的球类运动等,会使膝关节承受过大的应力,影响康复进程。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机能恢复相对较慢,更需严格避免过早剧烈运动;而年轻且生活方式较为活跃的患者,需充分认识到过早剧烈运动带来的长期风险,应遵循康复计划逐步增加活动强度。 二、膝关节过度负重禁忌 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结构和功能,过度负重会对膝关节造成不良影响。过度负重包括长时间站立、长时间行走、搬运重物等情况。长时间站立会使膝关节持续处于受力状态,影响关节周围组织的修复;长时间行走会增加膝关节的磨损,尤其是在不平整的地面行走时风险更高;搬运重物时,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会大幅增加,可能导致假体周围骨组织损伤等问题。对于有肥胖病史的患者,由于自身体重较大,膝关节本身承受的压力就较高,更要注意避免过度负重,应通过合理控制体重等方式来减轻膝关节负担;女性患者在康复期间也需特别注意避免过度负重,因为女性的身体结构和力量分布与男性有所不同,膝关节的受力特点也有差异。 三、不遵医嘱盲目康复训练禁忌 不按照医生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盲目进行康复训练是不可取的。每个患者的膝关节状况、身体恢复情况等都有所不同,医生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是基于个体情况量身定制的。如果盲目增加训练强度或采用不恰当的训练方式,可能无法达到康复效果,甚至造成损伤。例如,自行进行一些超出康复阶段的高难度训练动作,可能会拉伤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膝关节置换后的康复更需严格遵循医嘱,因为儿童的身体反应和恢复机制与成人不同,不遵医嘱的盲目训练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和膝关节的长期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四、关节感染相关禁忌 保持膝关节部位的清洁卫生,避免关节感染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禁忌。关节感染会导致膝关节置换手术失败等严重后果。术后要注意伤口的护理,防止沾水、污染等情况发生。如果出现发热、膝关节红肿热痛等疑似感染的症状,应立即就医。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其身体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感染,在膝关节置换康复期间需更加严格地遵守关节感染相关禁忌,控制好血糖水平,加强对膝关节部位的护理,降低感染风险。

    2025-10-15 14:53:43
  • 抽筋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抽筋原因包括肌肉疲劳、电解质失衡、寒冷刺激、疾病因素、药物副作用、姿势不良,治疗方法有休息与拉伸、补充电解质、保暖、治疗原发疾病、避免诱发药物、调整姿势,儿童需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老年人注意补钙并适度进行温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女性生理期注意保暖孕期注意钙的补充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保持同一姿势。 一、抽筋的原因 1.肌肉疲劳: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或过度使用某群肌肉,会使肌肉在短时间内持续收缩,且代谢废物(如乳酸)积累,引发抽筋,常见于长跑、登山等运动后。 2.电解质失衡:钠、钾、钙、镁等电解质缺乏或紊乱可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大量出汗、腹泻等情况易致电解质流失,从而引发抽筋。 3.寒冷刺激:低温环境下肌肉受冷会突然收缩痉挛,如冬季户外暴露肢体未做好保暖时易出现抽筋。 4.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可导致神经肌肉功能异常,例如帕金森病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神经传导异常;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也可能引发下肢抽筋。 5.药物副作用:部分药物可能引起肌肉痉挛副作用,如他汀类药物、利尿剂等,服用相关药物时若出现抽筋需警惕药物影响。 6.姿势不良: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使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易诱发抽筋,像久坐后腿部肌肉痉挛常见于姿势长时间不变者。 二、抽筋的治疗方法 1.休息与拉伸:抽筋发生时立即停止活动,轻柔拉伸抽筋肌肉,以缓解痉挛,例如小腿抽筋可伸直腿部、勾脚尖缓慢拉伸。 2.补充电解质:根据情况补充含钠、钾、钙、镁等电解质的饮品或食物,运动后可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以纠正电解质失衡。 3.保暖:通过增添衣物、使用保暖设备等改善寒冷刺激导致的抽筋,如用暖水袋热敷抽筋部位。 4.治疗原发疾病:针对由疾病引起的抽筋,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血糖水平,以改善神经肌肉功能。 5.避免诱发药物: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可能导致抽筋的药物,若因药物引发抽筋,需与医生沟通更换药物或调整用药方案。 6.调整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定时进行活动放松肌肉,如久坐人群定时起身活动、伸展肢体。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生长发育快,钙需求大,抽筋可能与钙缺乏等有关,需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等,同时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肌肉疲劳。 老年人:常因骨质疏松、血管硬化等出现抽筋,应注意补钙,可通过饮食或钙剂补充钙元素,适度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抽筋发生。 女性:生理期或孕期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出现抽筋,生理期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孕期要注意钙的补充,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摄入钙制剂,同时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保持同一姿势。

    2025-10-15 14:52: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