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眼部整形,玻尿酸、肉毒素注射,乳房整形,脂肪抽吸,自体脂肪注射。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眼部整形,玻尿酸、肉毒素注射,乳房整形,脂肪抽吸,自体脂肪注射。展开
  • 如何改善短下巴

    改善短下巴有非手术和手术方法。非手术包括面部按摩(长期适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活跃度,儿童按摩需轻柔)和佩戴矫正器具(青少年在医生指导下佩戴,定期调整、注意口腔卫生);手术有假体植入术(成年下巴基础尚可者适用,需注意风险、术前检查和术后护理)和下颌骨截骨前移术(成年骨骼发育导致短下巴者适用,风险较高,术前需了解风险预后,术后严格护理)。 一、非手术改善方法 (一)面部按摩 通过特定的面部按摩手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短下巴的视觉效果。例如,从下巴底部向上轻轻提拉按摩,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有研究表明,长期坚持适度的面部按摩能够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面部肌肉的活跃度,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骨骼结构,但对于改善面部轮廓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层的人群都可以尝试,不过儿童由于面部骨骼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按摩时要注意力度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影响面部正常发育。 (二)佩戴矫正器具 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可在医生指导下佩戴特定的颌面部矫正器具。这类器具通过逐步施加外力来引导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从而改善短下巴的情况。例如,功能性矫治器可以刺激下颌骨向前生长。但在佩戴过程中,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调整,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因为佩戴器具可能会影响口腔清洁,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在佩戴时需遵循医生的具体指导,并且要考虑个体的生长发育差异等因素。 二、手术改善方法 (一)假体植入术 1.原理与适用情况:通过在下巴部位植入合适的假体来增加下巴的长度和突度。适用于成年人群,且下巴基础条件尚可,但存在短下巴问题的情况。假体材料有硅胶等,有研究显示硅胶假体植入术后效果较为稳定,但需要注意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合适的假体型号。 2.风险与注意事项: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假体移位等。对于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心脏病、糖尿病控制不佳者,不适合进行该手术。术后需要注意伤口护理,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假体移位等情况发生,不同年龄的成年人在术前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评估手术风险。 (二)下颌骨截骨前移术 1.原理与适用情况:通过对下颌骨进行截骨,然后将下颌骨向前移动来改善短下巴。适用于骨骼发育导致的短下巴情况,主要针对成年人群。该手术需要专业的颌面外科医生操作,有较复杂的手术流程和较高的技术要求。 2.风险与注意事项: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可能出现出血、神经损伤等情况。有面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的人群不适合该手术。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术后护理建议,不同年龄的成年人在术前要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预后等情况。

    2025-10-13 11:46:09
  • 开眼头和开眼角有什么不同

    开眼头通常指内眦成形术针对内眼角内眦赘皮区域进行整形以矫正赘皮改善外观,开眼角包含开内和开外,开内对应开眼头目的,开外是扩大外眼角增加眼裂长度,开内眼角风险同开眼头,开外风险更高,青少年一般建议成年后做,特殊体质及眼部有疾病者需谨慎评估手术可行性。 一、定义与手术部位差异 开眼头:通常指内眦成形术,主要针对内眼角区域的内眦赘皮进行整形处理,手术部位集中在内眼角的内眦赘皮所在区域。 开眼角:包含开内眼角与开外眼角。开内眼角对应上述内眦成形术,同样针对内眼角内眦赘皮区域;开外眼角则是对外眼角的皮肤、黏膜等组织进行手术,手术部位为外眼角区域。 二、手术目的差异 开眼头:主要目的是矫正内眦赘皮,改善因内眦赘皮导致的眼睛外观问题,如使眼睛显得更开阔、增大眼部横向长度等,针对的是内眼角赘皮影响眼部视觉效果的情况。 开眼角:开内眼角目的同开眼头,聚焦内眼角内眦赘皮矫正;开外眼角则是通过手术扩大外眼角,增加眼裂的长度,从而达到增大眼睛横向尺寸的效果,适用于眼裂短小希望进一步拓宽眼裂的人群。 三、适用人群差异 开眼头:适用于存在明显内眦赘皮,导致眼睛间距过宽、眼睛外观显小等情况的人群,尤其常见于东方人因内眦赘皮较为普遍的情况。 开眼角:开内眼角适用于有内眦赘皮且希望改善内眼角外观、让眼睛更开阔的人群;开外眼角则适用于眼裂短小,经评估后希望通过扩大外眼角来增加眼裂长度的人群,但开外眼角手术相对复杂,风险需谨慎评估。 四、手术风险与注意事项差异 开眼头:内眦成形术常见风险包括术后瘢痕、矫正不足或过度等,术后需注意眼部清洁,避免感染,瘢痕恢复过程中需遵循医生指导进行护理,尤其对于有瘢痕体质的人群需格外谨慎,此类人群发生瘢痕增生等问题的风险相对较高。 开眼角:开内眼角风险类似开眼头,还需注意内眼角结构的保护;开外眼角风险相对更高,可能涉及外眼角解剖结构的破坏,如影响泪小管等结构,术后可能出现睑外翻等并发症,术后护理需更精细,特殊人群如眼部有基础疾病(如干眼症等)者需在医生全面评估后谨慎选择,避免加重眼部不适。 五、年龄与特殊人群考量 青少年人群:开眼角手术一般建议成年后进行,因为青少年眼部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过早手术可能影响眼部正常生长发育,需待眼部发育基本稳定后再考虑相关整形手术。 特殊体质人群:如瘢痕体质者,无论是开眼头还是开眼角,发生术后明显瘢痕增生的风险均较高,需提前与医生充分沟通,评估手术可行性;患有眼部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等急性期)者,应暂缓手术,待疾病控制稳定后再考虑,避免手术加重眼部病情。

    2025-10-13 11:45:14
  • 凹陷疤痕脂肪填充可以吗

    凹陷疤痕脂肪填充有一定可行性,适用于轻至中度凹陷疤痕及自身脂肪质量活力较好人群,但有局限性,如填充量和效果维持、与疤痕性质关系,特殊人群中未成年人、疤痕体质人群、有严重基础疾病人群需注意相关事项。 一、可行性方面 凹陷疤痕脂肪填充是有一定可行性的。从原理上讲,脂肪填充是将自身其他部位多余的脂肪抽吸出来,经过处理后再注射到凹陷疤痕部位。因为自身脂肪作为填充材料,不会有排异反应,这是其优势之一。有研究表明,自体脂肪填充对于一些轻中度的凹陷疤痕有改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疤痕部位变得相对平整。 二、适用情况 1.疤痕程度:一般适用于轻至中度的凹陷疤痕。对于非常严重、深度很大的凹陷疤痕,单纯脂肪填充可能效果有限。例如,一些由于外伤等原因导致的较表浅的凹陷疤痕,通过脂肪填充有较大可能改善外观。 2.个体差异:与患者自身的脂肪质量等有关。如果患者自身脂肪质量较好,活力较高,那么脂肪填充后存活的概率相对较高,改善凹陷疤痕的效果也更理想。比如身体脂肪含量适中、脂肪细胞活性较好的人群,可能更适合进行脂肪填充来改善凹陷疤痕。 三、局限性 1.填充量和效果维持:单次脂肪填充的量需要控制,而且脂肪填充后存在一定的吸收情况,可能需要多次填充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一般来说,脂肪填充后大约有30%-70%的脂肪会被吸收,所以可能需要2-3次左右的填充才能维持较好的改善凹陷疤痕的效果。 2.与疤痕性质的关系:如果疤痕是处于活动期或者有明显炎症反应的疤痕,此时进行脂肪填充可能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导致疤痕情况加重。例如,一些增生性疤痕或者正在发红、疼痛的疤痕,不适合立即进行脂肪填充。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未成年人:未成年人身体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皮肤和组织的特性与成年人不同。一般不建议未成年人进行凹陷疤痕脂肪填充,因为其身体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脂肪填充后的效果和安全性难以准确评估,而且未成年人的审美观念可能还未完全成熟,术后效果可能不符合预期。 2.疤痕体质人群:疤痕体质人群即使进行脂肪填充,也可能面临术后疤痕增生等风险。疤痕体质的人皮肤受伤后容易形成明显增生的疤痕,而脂肪填充属于有创操作,可能刺激疤痕体质人群出现更严重的疤痕增生情况,所以疤痕体质人群不适合选择脂肪填充来改善凹陷疤痕。 3.有严重基础疾病人群:例如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控制不佳等人群。这类人群身体状况较为复杂,进行脂肪填充手术存在较高的风险,如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等情况,所以需要谨慎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进行脂肪填充来改善凹陷疤痕。

    2025-10-13 11:44:48
  • 下巴打完玻尿酸多久可以捏

    下巴打完玻尿酸后,0-1周内玻尿酸不稳定,应避免捏下巴;1-2周左右玻尿酸稳定性提高但也不宜过度用力捏,不同个体因修复能力等有差异,老年人、皮肤敏感人群需更谨慎,一般建议1-2周内尽量避免大力捏下巴,具体依个人恢复情况定。 打完玻尿酸后的0-1周内是玻尿酸与周围组织逐渐融合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玻尿酸还没有完全固定,此时捏下巴可能会导致玻尿酸移位。因为刚注射完,玻尿酸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外力的作用很容易打破其原本正在建立的与周围组织的平衡关系。一般来说,在注射后的前3天,局部可能会有轻微的肿胀、淤血等情况,这时候更不应该去捏下巴。正常情况下,建议在注射后的1周内尽量避免用手随意捏下巴,让玻尿酸有足够的时间初步与周围组织贴合。 1-2周左右 到了注射后的1-2周,玻尿酸的稳定性有所提高,但仍然不建议过度用力捏下巴。此时,玻尿酸与周围组织的融合还在继续进行,虽然相对初期已经稳定了一些,但如果频繁捏下巴,尤其是用力较大的情况下,还是有可能影响玻尿酸的最终塑形效果。不过,这个时候如果是比较轻柔的、正常幅度的触摸,一般问题不大,但为了确保玻尿酸能更好地定型,还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捏压动作。 个体差异影响 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比如有些人的皮肤修复能力较强,玻尿酸与周围组织的融合速度可能相对较快;而有些人皮肤修复能力稍弱,那么需要等待的时间可能会相对延长。例如,年轻且皮肤状态较好的人群,可能在1周左右就相对更稳定一些;而年龄较大、皮肤修复功能稍差的人群,可能需要2周甚至更长时间来让玻尿酸更好地固定。另外,如果在注射后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比如局部肿胀持续不消退、疼痛加剧等,那么需要延长避免捏下巴的时间,并且要及时就医咨询医生的意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弹性下降,新陈代谢相对缓慢,玻尿酸与周围组织融合的过程可能会比年轻人更慢。所以老年人打完玻尿酸后,更要严格遵循上述时间建议,适当延长避免捏下巴的时间,一般建议至少2周内谨慎对待下巴的捏压动作,以保证玻尿酸注射的效果和安全。 皮肤敏感人群:这类人群在打完玻尿酸后,局部组织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皮肤敏感人群需要比一般人更加小心,在注射后的1-2周内都要尽量避免捏下巴,防止因为外力刺激导致局部出现过敏反应加重、肿胀加剧等情况,影响玻尿酸注射后的恢复和效果。 总之,下巴打完玻尿酸后,为了保证玻尿酸能更好地定型,获得理想的美容效果,一般建议在1-2周内尽量避免大力捏下巴,具体时间还需根据个人的恢复情况来综合判断。

    2025-10-13 11:44:00
  • 下巴尖是如何形成的

    胚胎发育早期第一鳃弓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下颌骨原基约8周左右基本形态显现,基因如MSX1等调控颏部形态致个体差异,后天咀嚼功能力学刺激及面部肌肉牵拉有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高峰期基因和营养等影响显著,成年人下颌骨基本成型仍受后天习惯等影响,特殊人群患颅面部发育疾病者下巴尖形态可能偏离需关注。 一、胚胎发育阶段下颌骨原基的形成 在胚胎发育早期,第一鳃弓分化形成下颌骨的原基。胚胎约第4周时,第一鳃弓中的间充质细胞开始增殖分化,逐渐形成下颌骨的雏形结构,其中颏部相关的骨组织也开始逐步构建。随着胚胎发育至第8周左右,下颌骨的基本形态开始显现,颏部的原始结构逐步成型,这是下巴尖形成的初始基础,此过程受胚胎时期复杂的细胞分化和组织发育调控。 二、基因调控对下颌骨颏部形态的影响 基因在下巴尖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一些与颅面部发育相关的基因,如MSX1等基因参与调控下颌骨的生长模式和形态构建。这些基因通过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精确塑造下颌骨颏部的形态。不同个体之间基因的差异会导致下颌骨颏部形态出现多样性,从而使得部分人具有较为尖突的下巴形态,这是遗传因素在下巴尖形成中的重要体现。 三、后天因素对下巴尖形成的作用 1.咀嚼功能影响:长期的咀嚼活动会对下颌骨产生力学刺激。适度的咀嚼硬物等活动可促进下颌骨颏部的骨质重塑,可能使颏部更加突出,从而影响下巴尖的形成。例如,经常食用需要大力咀嚼的食物,会使下颌骨颏部的肌肉附着点及骨质结构发生适应性变化,一定程度上塑造下巴尖的外观。 2.面部肌肉牵拉:面部肌肉的牵拉也会对下巴形态产生作用。颏部周围的肌肉,如降口角肌等的牵拉方向和力度会影响下颌骨颏部的外形。随着年龄增长及面部表情活动等,肌肉的长期牵拉会持续微调下巴尖的形态,不过这种影响相对基因调控而言较为缓慢且个体差异较大。 四、不同人群的相关特点 儿童青少年:此阶段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下颌骨仍在持续发育,基因调控和生长环境(如营养状况等)对下巴尖形成的影响较为显著。例如,充足的营养供应有助于下颌骨正常发育,从而可能促进下巴尖的良好形成。 成年人:下颌骨基本发育成型,下巴尖的形态相对稳定,但仍可能受后天生活习惯(如咀嚼习惯、外伤等)影响。若有外伤导致下颌骨颏部骨折等情况,可能会改变下巴尖的原有形态。 特殊人群:患有影响颅面部发育疾病的人群,如某些先天性综合征患者,其下巴尖形成可能偏离正常形态,需结合具体疾病情况进行评估和干预,此类人群应密切关注颅面部发育相关情况,及时就医检查。

    2025-10-13 11:42:0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