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擅长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对甲状腺肿瘤、喉癌、下咽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涎腺肿瘤、咽旁颞下窝及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颈深间隙及纵膈严重感染的救治有丰富的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良发,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8月-2005年8月在英国MRC Institute of Hearing Research 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2月-4月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头颈外科GB Ong奖学金访问学者。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对甲状腺肿瘤、喉癌、下咽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涎腺肿瘤、咽旁颞下窝及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颈深间隙及纵膈严重感染的救治有丰富的经验。展开
  • 扁桃体发炎手术后遗症

    扁桃体发炎手术可能带来出血、感染、咽干咽痒、吞咽困难、语音改变及瘢痕形成相关问题,不同情况受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且有相应应对措施,如出血需及时就医处理,感染用药物治疗并加强口腔护理等。 发生情况:术后24小时内为原发性出血,常见原因是手术时止血不完善、术后吞咽动作过多等;继发性出血常发生于术后5-6天,多因感染导致创面感染、假膜脱落等引起。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术后需密切观察,因其可能不太会表达不适,出血情况易被忽视;成人相对能更好地反馈咽部不适等情况。 生活方式:术后过早剧烈运动、频繁咳嗽、进食过硬食物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出血风险。 应对措施:一旦发现出血,需及时就医处理,轻度出血可采取局部压迫等方法,严重出血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止血。 感染 发生情况:手术创面在恢复过程中可能发生感染,表现为咽部疼痛加剧、发热等。常见诱因是术后口腔卫生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等。 年龄因素: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术后感染风险可能高于成人;成人若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感染风险也会增加。 生活方式:术后不注意口腔清洁,细菌滋生易引发感染;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几率。 应对措施:出现感染症状需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同时加强口腔护理。 咽干咽痒 发生情况:手术可能会影响咽部的正常感觉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咽干咽痒的症状,一般在术后一段时间逐渐缓解,但部分患者可能会持续存在。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患者对咽干咽痒的耐受和感受略有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因咽干咽痒而出现哭闹等表现。 生活方式:术后饮水不足、长期处于干燥环境等生活方式会加重咽干咽痒的症状。 应对措施:可通过增加饮水、保持环境湿度适宜等方法缓解,必要时可使用一些缓解咽部不适的药物。 吞咽困难 发生情况:术后初期因创面疼痛、肿胀等原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随着创面恢复会逐渐改善,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因瘢痕形成等原因导致长期吞咽困难。 年龄因素:儿童术后吞咽困难可能会影响进食,需要特别关注其营养摄入情况;成人若吞咽困难持续时间较长,会影响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术后过早进食过硬、过烫食物会加重吞咽困难,合理的饮食调整有助于缓解症状。 应对措施:术后初期应进食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随着恢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吞咽困难严重时可能需要鼻饲等营养支持方式。 扁桃体切除术后语音改变 发生情况: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语音共鸣等方面的改变,主要是因为咽部结构改变影响了正常的语音发声机制。 年龄因素:儿童处于语言发育阶段,术后语音改变可能对其语言发育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关注并在后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成人语音改变可能会对其社交、工作等产生影响。 生活方式:术后不合理的发声习惯可能会加重语音改变的程度,需要进行正确发声指导。 应对措施:一般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患者语音可逐渐恢复,也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语音康复训练。 瘢痕形成相关问题 发生情况:手术创面愈合过程中会形成瘢痕,过度瘢痕形成可能会导致咽部狭窄等问题,影响咽部的正常功能。 年龄因素: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过度瘢痕形成可能会对咽部结构和功能产生更明显的影响;成人瘢痕形成若影响到呼吸、吞咽等功能也需要及时处理。 病史因素:本身有瘢痕体质的患者术后更易出现过度瘢痕形成的情况,需要在术前进行评估。 应对措施:对于轻度瘢痕形成可采取观察等方法,严重的咽部狭窄等情况可能需要再次手术矫正。

    2025-10-13 13:35:06
  • 咽喉不舒服怎么办

    咽喉不舒服原因多样,可通过保持咽喉湿润(多喝水、用加湿器)、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多吃润喉食物)、改变用声习惯(合理用声)缓解。持续不缓解、伴吞咽困难等需就医,检查有体格检查、血常规、喉镜等。儿童、老年人、过敏体质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明确原因 咽喉不舒服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干燥、污染的环境中)、用声过度(长时间大声说话、唱歌等)、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咽炎、喉炎等)、过敏(接触过敏原导致咽喉过敏反应)等。不同原因导致的咽喉不舒服,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二、非药物缓解方法 保持咽喉湿润 多喝水:多饮用温水,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充足的水分可以滋润咽喉,缓解不适。对于儿童,要根据年龄适量饮水,比如幼儿每天可饮水500~1000毫升左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 使用加湿器:在干燥的环境中,如冬季暖气房或空调房内,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一般将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40%~60%为宜,有助于减轻咽喉干燥引起的不适。 调整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食用辛辣、油腻、过烫或过冷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咽喉黏膜,加重不适。例如,辣椒、油炸食品、刚从冰箱拿出的冷饮等应尽量少吃。 多吃润喉食物: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润喉作用的食物,如雪梨,雪梨具有清热润肺、生津化痰的功效,可将雪梨切块煮水饮用;百合也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可用来煮粥等。对于儿童,在添加润喉食物时要注意食材的安全性和适宜性,比如雪梨要确保去核、切块大小合适,避免噎呛。 改变用声习惯 合理用声:如果是因用声过度导致咽喉不舒服,要让咽喉充分休息,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喊叫等。例如教师、歌手等用声较多的人群,要学会科学用声,通过调整发声方式来减少咽喉的负担。儿童在玩耍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尖叫等导致用声过度的情况。 三、就医情况及建议 需及时就医的情况 咽喉不舒服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周仍未缓解; 伴有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发热(体温超过38℃且持续不退)等症状; 咽喉部出现明显的异物感、疼痛剧烈且进行性加重; 儿童出现咽喉不舒服且伴有拒食、呼吸急促等情况。 就医检查项目 医生一般会进行体格检查,查看咽喉部的黏膜情况、有无充血、肿胀、扁桃体肿大等;可能还会进行血常规检查,如果怀疑有细菌感染,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会升高;对于一些可疑的情况,还可能会进行喉镜检查等,以更清晰地观察咽喉内部的病变情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咽喉不舒服时,家长要格外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留意儿童是否有异常的哭闹、流口水增多等情况。在采取非药物缓解措施时,要确保方法适合儿童,比如加湿器的使用要注意安全,避免儿童接触到加湿器的水等;饮食方面要选择适合儿童吞咽和消化的润喉食物。 老年人:老年人咽喉不舒服可能与身体机能下降、基础疾病等有关。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比如是否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相关表现。在处理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非药物缓解方法同样适用,但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情况进行调整,如饮水要注意速度,避免呛咳等。 过敏体质人群:如果咽喉不舒服是过敏引起的,要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在就医时要向医生明确告知过敏史,以便医生进行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

    2025-10-13 13:32:08
  • 喉咙灼烧感是什么原因

    喉咙灼烧感可由感染性因素(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流感病毒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如胃食管反流病、过敏反应、环境刺激、药物副作用)导致,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需根据各自特点注意防护和治疗。 一、感染性因素导致的喉咙灼烧感 1.1急性咽炎 急性咽炎由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或细菌(如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病毒引发的炎症多伴低热、乏力,细菌性感染则可能伴高热、扁桃体肿大。临床研究显示,约70%的急性咽炎由病毒导致,细菌感染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患者常感咽部干燥、灼痛,吞咽时加重,可通过咽拭子培养明确病原体。 1.2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以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为主,临床表现为咽痛剧烈,可放射至耳部,伴吞咽困难、发热(38.5℃~40℃)。研究显示,链球菌感染者中约30%可能继发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需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儿童患者因免疫系统未完善,更易出现高热惊厥,需密切监测体温。 1.3流感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如甲型、乙型)感染可引发咽部炎症,患者除喉咙灼烧感外,常伴高热(39℃~40℃)、头痛、肌肉酸痛。研究显示,流感患者咽部症状多在发病后24~48小时出现,持续3~5天,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更易发展为重症肺炎,需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喉咙灼烧感 2.1胃食管反流病(GERD) GERD患者因胃酸反流至食管下段,刺激咽部黏膜,导致灼烧感,常伴反酸、嗳气、胸骨后疼痛。研究显示,约60%的GERD患者有咽部症状,夜间平卧时加重。长期反流可能引发Barrett食管,增加食管癌风险,需通过24小时食管pH监测确诊,治疗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 2.2过敏反应 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皮屑)刺激咽部黏膜,引发过敏性咽炎,患者常伴鼻塞、流涕、打喷嚏。研究显示,过敏性咽炎患者中约40%合并哮喘,需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明确过敏原,治疗以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和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为主。 2.3环境刺激 长期暴露于干燥空气、粉尘、化学烟雾(如甲醛、二氧化硫)或吸烟,可损伤咽部黏膜,导致灼烧感。研究显示,吸烟者咽部炎症发生率是非吸烟者的2~3倍,需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保持室内湿度(40%~60%),使用加湿器或生理盐水雾化缓解症状。 2.4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抑郁药)可能引发咽部干燥、灼烧感。研究显示,约10%的ACEI使用者出现咳嗽或咽部刺激,需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停药。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3.1儿童 儿童因免疫系统未完善,易发生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需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若伴高热、拒食、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防止脱水或窒息。 3.2老年人 老年人咽部感觉减退,可能忽视早期症状,需定期检查咽部情况。若伴吞咽困难、体重下降,需排查食管癌或胃癌,通过胃镜或钡餐造影确诊。 3.3孕妇 孕妇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四环素类(可能致胎儿牙齿着色)、氨基糖苷类(可能致耳聋)。若为细菌感染,优先选择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4慢性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易继发感染,需严格监测血糖,保持咽部清洁。心血管疾病患者若伴胸痛、呼吸困难,需排查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

    2025-10-13 13:29:02
  • 扁桃体肥大和腺样体肥大的区别是什么

    扁桃体和腺样体在解剖部位、发病年龄、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各有特点。扁桃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期常见,多由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引起,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可通过口咽部检查,无症状者观察,反复发炎等可手术;腺样体多见于儿童,由鼻咽部炎症刺激等引起,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可通过鼻咽镜等检查,症状轻可保守治疗,严重可手术,儿童时期更易受影响,成人扁桃体肥大少见,腺样体多已萎缩。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形似半个剥皮橘子。 发病年龄 扁桃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期较为常见,且在4-10岁时扁桃体体积最大,之后可能逐渐萎缩。 腺样体:多见于儿童,通常在2-6岁时增生明显,10岁以后逐渐萎缩。 病因 扁桃体:多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诱因,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免疫力低下等也可能增加扁桃体发病风险。 腺样体:主要与鼻咽部及其邻近部位或腺样体自身的炎症反复刺激有关,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流行性感冒等反复发作,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 临床表现 扁桃体肥大: 局部症状:可出现咽痛,吞咽时尤其明显,儿童可能表现为吞咽困难,言语含糊不清(睡眠时),还可因扁桃体肥大阻塞气道,引起打鼾、呼吸不畅等。 全身症状: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可引起全身症状,如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还可能引发风湿热、肾炎等全身性疾病。 腺样体肥大: 局部症状:鼻塞,可伴有流涕,因鼻塞长期用口呼吸,导致面部发育改变,出现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还可因腺样体堵塞咽鼓管咽口,引起中耳炎,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 全身症状:因长期张口呼吸、睡眠时缺氧,可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夜间磨牙、遗尿等。 检查方法 扁桃体肥大:通过口咽部检查即可看到扁桃体大小,一般采用扁桃体大小分度法,如Ⅰ度肥大不超过腭舌弓和腭咽弓;Ⅱ度肥大超过腭咽弓;Ⅲ度肥大达到或接近中线。 腺样体肥大:可通过鼻咽镜检查直接观察腺样体的大小及形态;鼻咽部X线侧位片或CT检查可清晰显示腺样体的位置、大小等情况。 治疗原则 扁桃体肥大: 对于无症状的扁桃体肥大,一般无需治疗,注意观察即可。 对于反复发炎的扁桃体肥大,如每年发作次数较多,影响呼吸、吞咽等,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 腺样体肥大: 症状较轻的腺样体肥大,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减轻局部炎症,改善鼻塞等症状,同时注意增强患儿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腺样体肥大严重影响呼吸、导致听力下降等情况,应考虑行腺样体切除术。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时期扁桃体和腺样体都处于相对活跃的阶段,更容易受到感染等因素影响而发生肥大。在护理儿童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现儿童有打鼾、呼吸不畅、听力下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对于需要手术的儿童,要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术后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出血等情况,饮食上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成人:成人扁桃体肥大相对儿童少见,多因反复炎症刺激所致,治疗上与儿童类似,但成人手术风险相对儿童可能略有不同,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等。成人腺样体肥大几乎不存在,因为成人腺样体多已萎缩。

    2025-10-13 13:23:57
  • 喉咙里咳出颗粒状的白色东西,是怎么回事

    喉咙咳出颗粒状白色东西可能是扁桃体结石或痰液所致。若是扁桃体结石,需保持口腔卫生,经常出现相关症状伴不适要就医,儿童和老年人有各自需注意的情况;若是痰液问题,要调整环境,出现伴随症状需就医,儿童和老年人也有不同注意要点。 一、可能的原因 (一)扁桃体结石 1.成因:扁桃体上有许多小隐窝,食物残渣、细菌、死细胞等物质可能会积聚在这些隐窝中,逐渐钙化形成结石,当结石松动或脱落时,就可能从喉咙咳出颗粒状白色东西。 2.相关因素: 年龄:青少年和成年人相对更易出现,因为扁桃体在儿童时期发育较快,成年后可能会逐渐萎缩,但也有个体差异。 生活方式:口腔卫生不良者,如不经常刷牙、漱口,食物残渣更容易残留;长期吸烟、饮酒的人,口腔环境改变,也增加扁桃体结石形成的风险。 病史:有慢性扁桃体炎的患者,扁桃体反复发炎,隐窝更易被破坏,导致结石形成概率增加。 (二)痰液 1.成因:当呼吸道受到刺激,如感染、过敏等情况时,呼吸道黏膜会分泌更多黏液,与吸入的灰尘、病菌等混合形成痰液。如果痰液在呼吸道内积聚,经过浓缩等过程,可能会咳出颗粒状白色东西。 2.相关因素: 年龄:儿童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因呼吸道感染出现痰液情况;老年人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减退,痰液排出相对困难,也更易出现相关情况。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吸入较多粉尘等物质,会刺激呼吸道分泌痰液;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痰液增多。 病史: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病史的人,呼吸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更容易产生痰液。 二、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扁桃体结石相关注意事项 1.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饭后漱口,减少食物残渣在口腔内的残留。 2.就医情况:如果经常咳出颗粒状白色东西,且伴有扁桃体反复红肿、疼痛、口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通过检查明确是否为扁桃体结石,并进行相应处理,如用镊子取出结石等。 3.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口腔卫生意识相对较弱,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监督儿童刷牙等。如果儿童出现相关情况且伴有呼吸不畅等异常,要及时带儿童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老年人:老年人自身口腔清洁能力下降,更要注重口腔卫生。同时,老年人如果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可能增加扁桃体结石形成风险。 (二)痰液相关注意事项 1.环境调整: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清新,避免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如果是过敏因素导致痰液增多,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2.就医情况:如果咳出颗粒状白色东西同时伴有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胸部X线等,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3.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咳嗽咳痰能力较弱,家长可以帮助儿童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如果儿童痰液较多且伴有发热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是低龄儿童,很多药物需要谨慎使用。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痰液相关情况时,要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量等变化。如果老年人有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出现痰液增多等情况可能是病情变化的信号,要及时就医,同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呼吸功能。

    2025-10-13 13:21:4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