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乔春艳,女,副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
从事眼科工作23年,从1999年开始专注于青光眼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在北京同仁医院获得眼科(青光眼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先后赴美国哈佛医科大学附属麻省眼耳鼻喉医院研修一年,奥地利维也纳医学大学附属总医院研修半年。
在北京同仁医院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培训和历练,以及多次的欧美访学,使得乔大夫不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紧跟国内外眼科发展前沿。
展开-
小孩子倒睫毛怎么办
孩子倒睫可采取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 一、物理治疗: 1.若只有少数睫毛倒向眼睛,可经常帮孩子向下牵拉下眼皮,或用胶布粘住下眼皮往下拉一点,能暂时解决问题。 2.轻微内翻倒睫,通常随着孩子长大、鼻梁发育,情况会逐渐改善。 3.情况稍严重的,可去医院通过电解方法,破坏局部毛囊来改善倒睫状况。 二、手术治疗: 1.若是睑内翻导致的眼睫毛倒向眼睛,可等小孩年龄稍大些去医院做手术,通过显微镜切除局部毛囊。 2.若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可选择做内翻倒睫矫正手术。 倒睫会使小孩出现眼睛疼痛、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若长时间刺激眼睛还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所以需要及时治疗。平时要注意眼部护理,不能用手揉搓眼睛,也不可私自拔除睫毛,以免对眼睑及局部毛囊造成伤害。 总之,孩子出现倒睫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要重视眼部护理。
2025-04-23 17:10:23 -
孩子一只眼睛突然肿了怎么回事
孩子一只眼睛突然肿了可能是眼部感染、过敏、外伤、麦粒肿或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 孩子一只眼睛突然肿了,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眼部感染:如结膜炎、角膜炎等,可导致眼睛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 过敏:孩子接触过敏原后,可能会出现过敏性结膜炎或过敏性皮炎,导致眼睛肿胀。 外伤:眼部受到撞击、挤压或划伤等外伤,可引起眼睛肿胀、淤血。 麦粒肿:又称睑腺炎,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可导致眼睛红肿、疼痛。 其他: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眼睛肿胀。 如果孩子出现一只眼睛突然肿了的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孩子眼部清洁,避免揉眼,避免让孩子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025-04-23 17:08:59 -
眼睛有点痛肿了怎么办
眼睛肿痛可采取以下措施: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搓,冷敷,及时就医诊治。 1.保持眼部清洁 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生建议的眼部清洁液冲洗眼睛,去除可能导致感染的物质。 2.避免揉搓眼睛 揉眼可能会进一步刺激眼睛,加重肿痛。 3.使用冷敷 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眼睛上,每次15-20分钟,有助于减轻肿痛和炎症。 4.就医诊治 如果肿痛持续不减、伴有视力问题、分泌物增多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并根据具体情况给出适当的治疗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情况下,眼睛肿痛可能是严重疾病的症状,如感染、过敏、青光眼等。因此,如果肿痛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此外,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眼睛肿痛的处理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2025-04-23 17:07:56 -
近视后视力还能恢复吗
近视后视力通常难以恢复。其中,假性近视经积极治疗有可能恢复,而真性近视一般难以恢复。 一、假性近视可恢复 1.当长期过度用眼或是眼睛受环境因素影响时,可能会引发眼部疲劳,出现视力模糊、眼睛干涩疼痛等不良症状。 2.可通过眼部热敷、按摩等物理方法来改善,同时保持充足睡眠,这有利于假性近视的恢复。 二、真性近视不可恢复 1.眼睛真性近视可能由遗传或不良用眼习惯导致,会表现出明显的视力低下,这属于病理性改变。 2.通常不存在逆转真性近视的方法,可以通过配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来控制视力下降,也可采用角膜屈光手术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来进行矫正,从而改善视力。 平时要定期到医院眼科检查,并且要根据医生的指导适当进行调整。 总之,要正确认识近视不同类型的特点和应对方法,做好眼部健康的维护和管理。
2025-04-23 17:07:16 -
眼睛过敏肿了怎么消肿呢
眼睛过敏肿了可通过冷敷、清洁、药物治疗、就医等方法消肿。 1.冷敷 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眼睛上,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瘙痒。 2.清洁 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洗眼睛,去除过敏原和刺激物。注意不要让水进入眼睛。 3.药物治疗 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扑尔敏等。如果肿胀严重,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就医 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进一步的治疗,如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口服抗生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眼睛过敏肿了期间,应避免揉眼,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眼过度。同时,要找到过敏原并避免接触,以预防过敏症状再次发生。如果是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人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2025-04-23 1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