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乔春艳,女,副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
从事眼科工作23年,从1999年开始专注于青光眼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在北京同仁医院获得眼科(青光眼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先后赴美国哈佛医科大学附属麻省眼耳鼻喉医院研修一年,奥地利维也纳医学大学附属总医院研修半年。
在北京同仁医院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培训和历练,以及多次的欧美访学,使得乔大夫不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紧跟国内外眼科发展前沿。
展开-
如何预防近视眼小常识
保护眼睛需从多方面入手,要合理用眼,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保持正确姿势;增加户外活动,保证充足时长;注意用眼环境,光线适宜且避强光直射;合理饮食,营养均衡并控糖分摄入;定期检查视力,儿童青少年定期筛查,成年人也需关注。 一、合理用眼 1.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儿童青少年每次近距离用眼不宜超过30分钟,之后应休息10分钟左右,远眺放松眼睛;成年人也应避免长时间连续看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一般建议每用眼1小时,休息10-15分钟。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使眼睛的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容易导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例如,小学生每天用于读写的时间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度写作业、看课外电子读物等。 2.保持正确用眼姿势:读写时眼睛与书本应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身体坐正,背部挺直,避免弯腰驼背、趴着或躺着看书、玩手机等。不正确的用眼姿势会增加眼睛的调节负担,引发视疲劳,进而可能促使近视的形成。比如,中学生在课堂上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使用符合标准的书桌和座椅,保证眼睛与书本的合适距离。 二、增加户外活动 1.保证充足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应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研究表明,充足的户外活动能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生风险。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多巴胺能够抑制眼轴的延长,从而预防近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适用,儿童在课余时间应多到户外玩耍,如踢毽子、跳绳等;成年人也应利用周末等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像登山、跑步等。 三、注意用眼环境 1.光线适宜:室内照明要充足且均匀,避免过强或过暗的光线。读写时应选择柔和的自然光或无频闪的台灯,台灯应放置在左前方,避免光线直射眼睛。过强的光线会刺激眼睛,过暗的光线会使眼睛过度调节,都不利于眼睛健康。例如,书房的灯光可以选择色温在4000-5000K左右的护眼灯,保证阅读区域光线明亮且舒适。 2.避免强光直射: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避免强光直射眼睛,尤其是在夏季阳光强烈时,应佩戴太阳镜,选择能有效阻挡紫外线的太阳镜,保护眼睛免受强光伤害,防止因长期强光刺激增加近视发生的可能性。比如,进行沙滩运动、高原地区活动时,一定要做好眼部的防晒防护。 四、合理饮食 1.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营养素的食物。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视网膜功能,动物肝脏、胡萝卜等是维生素A的良好来源;橙子、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能抗氧化,保护眼睛组织;坚果、绿叶蔬菜等含有叶黄素,对眼睛的黄斑区有保护作用。例如,每天可以吃1-2个胡萝卜,或饮用一杯鲜橙汁,每周吃2-3次坚果类食物。 2.控制糖分摄入: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取,因为过多的糖分摄入可能会影响眼睛内的渗透压,导致眼轴伸长,增加近视的发生风险。应少吃糖果、甜饮料等含糖量高的食品。 五、定期检查视力 1.儿童青少年定期筛查:6岁以下儿童应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6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视力检查。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视力异常情况,以便早期干预。比如,幼儿园和学校应组织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家长也应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一旦发现孩子看东西时眯眼、凑近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带孩子去检查。 2.成年人也需关注:成年人虽然近视度数相对稳定,但也应定期检查视力,尤其是长期从事近距离用眼工作的人群,如程序员、文案工作者等,每1-2年进行一次视力和眼部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视力问题及眼部其他病变。
2025-09-29 13:40:15 -
散光200怎么可以调节
矫正散光200度可通过光学矫正(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手术矫正(准分子激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视觉训练及生活方式调整(用眼习惯、饮食)等方式,不同方式有不同要求和注意事项,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并遵循相应规范。 一、光学矫正 (一)框架眼镜 框架眼镜是矫正散光200度常用的方法。通过验光准确获取散光度数、轴位等参数,然后定制合适的镜片。不同年龄人群的框架眼镜选择需考虑其眼部发育等情况,儿童青少年处于视力发育阶段,要定期复查,根据视力变化调整眼镜度数;成年人则主要依据日常用眼需求和舒适度来选择合适的框架眼镜。 (二)角膜接触镜 1.软性角膜接触镜:对于一些散光患者可选择适配的软性角膜接触镜,尤其适合某些不愿意戴框架眼镜且眼部条件合适的人群。但需要注意佩戴者的眼部健康状况,如是否有眼部炎症、干眼症等,儿童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需要谨慎评估,因为儿童眼部的自我清洁和护理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增加感染风险。 2.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RGP对于矫正散光200度有较好的效果,它可以更好地矫正不规则散光,并且在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方面也有一定优势。不过,验配RGP需要严格的眼部检查,确保眼部条件符合佩戴要求,同时佩戴者需要遵循正确的佩戴和护理方法。 二、手术矫正 (一)准分子激光手术 1.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于年满18周岁以上,且近两年屈光度数稳定,散光度数一般不超过600度等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散光200度患者可考虑。但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等多项检查,以评估是否适合手术。青少年由于眼部还在发育中,一般不建议选择该手术方式。 2.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相对LASIK,对于角膜较薄的散光患者可能是一种选择,但同样需要严格的术前评估,其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情况也需要患者在术前充分了解。 (二)眼内屈光手术 对于一些高度散光且不适合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可考虑眼内屈光手术,但该手术相对复杂,风险也相对较高,需要经过非常严格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眼部结构、全身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一般也不适用于青少年人群。 三、视觉训练 对于部分由于用眼习惯等因素导致散光200度的人群,可在专业视光师指导下进行视觉训练。例如,一些针对双眼视功能训练的方法,通过特定的视觉刺激和训练活动,有助于改善眼部的调节和集合功能等,但视觉训练需要在专业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不同年龄人群的训练效果和适应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儿童青少年在进行视觉训练时需要家长密切配合监督。 四、生活方式调整 (一)用眼习惯 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阅读和书写时保持眼睛与书本距离在33厘米左右,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隔40-50分钟休息10-15分钟,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等。不同年龄人群的用眼习惯调整重点有所不同,儿童青少年要注意在学校和家庭中都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成年人则要注意工作中的用眼防护,如适当调整电脑屏幕的亮度、对比度等。 (二)饮食 保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菠菜等。不同年龄人群的饮食需求有差异,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眼部发育;成年人则要通过合理饮食维持眼部健康,预防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
2025-09-29 13:38:43 -
视力不好近视眼散光怎么恢复
视力矫正与维护可通过光学矫正(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手术矫正(准分子激光手术、ICL晶体植入术)、视觉训练(眼部肌肉训练、改善用眼习惯训练)、饮食营养(富含维生素、叶黄素食物)及定期检查(视力、眼部健康检查)来实现,不同年龄段人群需依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眼部健康与视力良好。 一、光学矫正 1.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方式,通过合适度数的镜片来矫正近视和散光,使光线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框架眼镜的选择需考虑其眼部发育情况等因素,儿童青少年处于视力发育阶段,要定期复查调整度数。 2.角膜接触镜:包括软性接触镜和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等。RGP对矫正散光效果较好,能有效控制近视发展速度,尤其适合一些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青少年,但佩戴时要注意卫生,定期更换,同时眼部有炎症等情况时不宜佩戴,老年人眼部条件特殊,需谨慎选择。 二、手术矫正 1.准分子激光手术:通过激光切削角膜来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矫正近视和散光。但该手术有一定的适应人群,一般要求年龄在18-50周岁之间,近视度数稳定(近两年度数变化不超过50度),散光度数在一定范围内等,术前需进行严格的眼部检查,排除眼部疾病等禁忌证。 2.ICL晶体植入术:适用于近视度数较高、不能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是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来矫正近视和散光。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患有某些眼部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需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该手术。 三、视觉训练 1.眼部肌肉训练:通过一些特定的训练方法,如翻转拍训练等,可以锻炼眼部肌肉,有助于改善眼睛的调节功能,对近视和散光的缓解可能有一定帮助。儿童青少年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合的视觉训练,成年人也可通过此类训练辅助改善视力状况,但训练需长期坚持才能见到一定效果。 2.改善用眼习惯相关训练:比如进行远近交替注视训练等,帮助眼睛适应不同距离的视物,减少用眼疲劳。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这些都有助于维持眼部健康,对视力有积极影响,不同年龄人群都应遵循,儿童青少年尤其要保证每天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以预防近视加深。 四、饮食与营养 1.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A对眼睛健康很重要,如胡萝卜、菠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能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也有助于保护眼睛免受氧化损伤,可从柑橘类水果、坚果等食物中获取。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维生素的需求略有差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需要充足营养支持眼睛健康,成年人也应保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维生素。 2.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叶黄素是视网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蓝莓、玉米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叶黄素,有助于保护视网膜,预防眼部疾病,对改善视力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不同年龄人群都可通过合理摄入此类食物来维护眼部健康。 五、定期检查 1.视力检查:定期进行视力检查能及时发现视力变化情况,儿童青少年建议每3-6个月检查一次视力,成年人也应至少每年检查一次视力,以便根据视力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矫正或干预措施。 2.眼部健康检查:包括散瞳验光等详细的眼部检查,能更准确了解眼睛的屈光状态、眼底等情况,对于近视和散光患者来说,定期进行眼部健康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眼部并发症等问题,尤其是患有高度近视的人群,更要密切关注眼底情况,因为高度近视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眼部疾病。
2025-09-29 13:37:34 -
眼睛有红点是什么原因
眼睛有红点常见于结膜下出血、麦粒肿、过敏性结膜炎、角膜炎、眼部血管瘤等情况。结膜下出血多因小血管破裂等,早期可冷敷后热敷;麦粒肿是腺体化脓性炎症,早期热敷并注意卫生;过敏性结膜炎因接触过敏原,要避免接触并使用抗过敏滴眼液;角膜炎有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眼部血管瘤出生或不久发现,要就医评估治疗。 成因:多因结膜下的小血管破裂所致。常见因素有剧烈咳嗽、呕吐、用力揉眼、外伤等。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血管弹性差的情况也易引发。比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可能导致结膜小血管破裂出血。 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高血压患者及有剧烈动作人群风险相对较高。儿童若有剧烈哭闹、用力排便等情况也可能出现,不过儿童此类情况相对较少见,多与外力等因素相关。 麦粒肿 成因:是眼睑腺体的化脓性炎症,主要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刚发生时可表现为局部红点,伴有红肿、疼痛等症状。 人群特点: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病,青少年学生等用眼较多且不注意眼部卫生人群易患,儿童由于眼部卫生习惯相对较差等也有一定发病可能。 过敏性结膜炎 成因:接触过敏原后引发的眼部过敏反应,常见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眼部会出现红点,还常伴有眼痒、流泪、眼睑肿胀等症状。 人群特点:过敏体质人群更容易发生,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儿童过敏体质者相对常见,接触相应过敏原后易发作。 角膜炎 成因:多由病原体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除了眼睛有红点,还可出现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 人群特点:各年龄段都可能患病,长期戴隐形眼镜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风险较高,儿童若有眼部外伤等情况也可能引发感染性角膜炎。 眼部血管瘤 成因:是一种血管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可表现为眼部红点,多为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现。 人群特点:新生儿及婴幼儿相对常见,是先天性疾病,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异常有关。 不同原因的进一步判断与建议 结膜下出血 判断:一般眼部无明显疼痛等不适,仅见眼白处有红色片状出血。 建议:早期可冷敷,收缩血管,48小时后热敷,促进淤血吸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用力咳嗽等,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儿童若发生,要排查是否有剧烈哭闹等情况,一般轻度结膜下出血可自行吸收,若反复出现需就医检查凝血功能等。 麦粒肿 判断:初期眼睑局部红肿、疼痛,可触及硬结,红点多在红肿区域内。 建议:早期可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同时注意眼部卫生,不要用手揉眼。儿童患病时,家长要协助孩子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感染加重,若后期形成脓肿则需就医切开排脓。 过敏性结膜炎 判断:眼部瘙痒明显,有红点,接触过敏原后症状易发作。 建议: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使用抗过敏滴眼液。儿童过敏时,要避免让孩子用手揉眼,及时清理眼部分泌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适用的抗过敏药物。 角膜炎 判断:除眼睛红点外,有明显眼痛、畏光等症状。 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儿童患角膜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观察视力等情况,严格遵医嘱用药,家长要督促孩子按时用药,注意休息。 眼部血管瘤 判断: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现眼部红点,且可能逐渐增大。 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根据血管瘤的类型、大小等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儿童眼部血管瘤要尽早评估,因为部分血管瘤可能影响视力或外观等。
2025-09-29 13:36:00 -
近视眼手术治疗前要做哪些检查
近视眼相关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验光检查(主观验光、客观验光)、眼压检查、角膜检查(角膜厚度测量、角膜地形图检查)、眼底检查、眼部其他检查(眼前节检查、泪液分泌功能检查),各检查从不同方面评估眼睛状况,为近视眼手术等提供依据。 裸眼视力:这是最基本的检查,能初步了解眼睛的视力状况,不同年龄段正常裸眼视力有差异,如儿童正常裸眼视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育完善,成人正常裸眼视力一般在1.0及以上,但近视眼患者裸眼视力会低于正常水平,通过裸眼视力检查可初步判断近视的严重程度。 矫正视力:通过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后所测得的视力,能更准确地反映眼睛经过光学矫正后的视力情况,对于评估近视患者的视功能有重要意义。 验光检查 主观验光:包括散瞳验光等,通过让患者主观感受不同度数镜片的清晰度来确定合适的近视度数等。对于儿童,由于其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通常需要散瞳验光以麻痹睫状肌,排除调节因素的干扰,获得更准确的屈光度数。散瞳验光一般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等药物进行散瞳,药物作用会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在此期间患者会出现畏光、视近模糊等情况,需注意避免强光刺激和近距离用眼。 客观验光:如电脑验光等,利用仪器直接测量眼睛的屈光状态,是验光检查的重要辅助手段,能快速获得眼睛的大致屈光度数等信息,但还需结合主观验光等进一步确定准确的度数。 眼压检查 眼压测量:通过眼压计测量眼内压力,正常眼压范围一般在10-21mmHg之间。眼压异常可能提示青光眼等眼部疾病,而近视眼患者也可能存在眼压异常情况,通过眼压检查可排除眼压相关疾病对近视眼手术的影响。 角膜检查 角膜厚度测量:常用超声角膜测厚仪等进行测量。角膜厚度对于近视眼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例如准分子激光手术需要考虑角膜厚度,一般要求角膜厚度在一定数值以上(如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即LASIK手术通常要求角膜厚度大于450-500μm等),通过测量角膜厚度可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某些近视眼手术以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角膜地形图检查:可以了解角膜的曲率、形态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角膜是否存在不规则等问题。如果角膜存在明显不规则,可能不适合进行一些激光类的近视眼手术,通过角膜地形图检查能提前发现潜在的影响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的角膜异常情况。 眼底检查 眼底镜检查:通过眼底镜观察视网膜、视神经乳头等眼底结构。近视眼患者可能存在眼底病变,如视网膜变性、裂孔等,通过眼底检查可早期发现这些病变,因为一些眼底病变可能会影响近视眼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恢复等情况。例如高度近视眼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等眼底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通过眼底检查能及时发现潜在的眼底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眼部其他检查 眼前节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等,可详细检查眼睑、结膜、角膜、前房、晶状体等眼前节的情况,了解是否存在炎症、异物、晶状体浑浊等影响近视眼手术的眼前节病变,确保手术在眼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进行。 泪液分泌功能检查:对于一些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等可能影响泪液分泌的近视眼患者,需要进行泪液分泌功能检查,如Schirmer试验等,以评估泪液分泌情况,因为泪液分泌异常可能会导致术后眼部不适等问题,影响手术效果和恢复。例如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的患者可能存在泪液分泌减少,进行泪液分泌功能检查有助于判断其眼部泪液环境是否适合进行近视眼手术。
2025-09-29 1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