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乔春艳,女,副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
从事眼科工作23年,从1999年开始专注于青光眼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在北京同仁医院获得眼科(青光眼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先后赴美国哈佛医科大学附属麻省眼耳鼻喉医院研修一年,奥地利维也纳医学大学附属总医院研修半年。
在北京同仁医院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培训和历练,以及多次的欧美访学,使得乔大夫不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紧跟国内外眼科发展前沿。
展开-
小孩散光75严重吗
散光75度属于小孩轻度散光,对其视力和视觉发育有一定影响,需定期检查、注意用眼习惯,必要时进行视觉训练,还需关注小孩用眼环境、鼓励户外活动及保证营养均衡以助其眼睛正常发育。 一、散光75度的基本情况 散光75度属于轻度散光。散光是眼睛的一种屈光不正表现,与角膜的弧度有关。当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等,不能聚集于一点(焦点),也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二、对小孩视力等方面的影响 (一)对视力的影响 一般来说,75度的散光对小孩视力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也需要密切关注。如果小孩是在生长发育阶段,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75度散光可能短期内不会导致明显的视力下降。不过,随着孩子用眼需求的增加,比如长时间看书、写字等,可能会出现视疲劳的情况,表现为眼睛酸胀、干涩、视物模糊等,但这种模糊可能并不十分明显。 (二)对视觉发育的影响 对于儿童的视觉发育来说,轻度散光也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存在一定程度的散光,可能会影响双眼视觉的正常发育。例如,可能会导致双眼的融合功能、立体视功能等受到一定影响。不过,相对中高度散光而言,75度散光导致严重视觉发育问题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三、需要采取的措施 (一)定期检查 建议每隔3-6个月带小孩到眼科进行视力和散光度数的复查。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了解散光度数是否有变化。因为小孩的眼睛还在不断发育,散光度数有可能会发生改变。例如,随着眼球的生长,角膜的形态可能会有所调整,从而影响散光度数。 (二)注意用眼习惯 1.控制用眼时间:要控制小孩近距离用眼的时间,比如看书、看电视、玩电子设备等。一般建议学龄前儿童每次近距离用眼不超过20分钟,学龄儿童每次不超过30-40分钟,然后休息10-15分钟。这是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加重眼睛的负担,尤其是对于有散光的小孩,更容易出现视疲劳。 2.保持正确用眼姿势:教导小孩保持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背部挺直,胸部离桌沿一拳左右等。正确的用眼姿势有助于减轻眼睛的调节负担,对于散光小孩的视力维护有积极作用。 (三)进行视觉训练(如有必要) 在医生的评估下,如果发现小孩存在双眼视觉功能方面的轻微异常,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视觉训练。例如,一些基础的双眼协调训练等,有助于促进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但视觉训练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小孩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四、特殊人群(小孩)的温馨提示 对于小孩来说,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睛的调节和适应能力与成人不同。家长要格外关注小孩的用眼情况,不能因为散光75度相对较轻就忽视。要营造良好的用眼环境,保证室内光线适宜,既不能过暗也不能过亮。同时,要鼓励小孩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保证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因为户外活动有助于预防近视等屈光不正的发生和发展,对于有散光的小孩也有一定的益处。另外,在小孩的饮食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以及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物质,例如可以多吃一些胡萝卜、橙子、蓝莓等食物,为眼睛的正常发育提供营养支持。
2025-09-28 13:13:16 -
近视300度能做手术吗
近视300度是否能做手术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评估,符合手术的常见情况有年龄18周岁以上且屈光状态稳定、近两年近视度数增长不超50度、眼部无严重病变且角膜厚度符合要求;不符合手术的情况包括年龄不符合、近视度数不稳定、眼部有健康问题;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性、患某些全身性疾病人群需特别注意,最终需到正规医院经详细术前检查由医生综合评估确定。 一、符合手术的常见情况 1.年龄方面:一般来说,18周岁以上且屈光状态稳定的人群较为适宜。因为18周岁之前,眼球仍处于发育阶段,近视度数可能还会有变化。例如,一些研究表明,18岁以下青少年近视度数不稳定,过早手术可能会出现术后近视回退等情况。 2.近视度数稳定性:近两年近视度数增长不超过50度,说明近视度数相对稳定,这种情况下进行手术相对安全。如果近视度数持续快速增长,术后近视回退的风险会增加。 3.眼部健康状况 角膜厚度:准分子激光手术需要切削一定厚度的角膜来矫正近视,一般要求角膜厚度至少在450-500微米以上(不同术式要求略有差异)。300度近视的患者,如果角膜厚度足够,是有可能进行手术的。可以通过角膜测厚等检查来明确角膜厚度情况。 眼部无其他严重病变:眼部不能有活动性炎症,如角膜炎、结膜炎等;不能有青光眼、眼底病变等严重眼部疾病。例如,若存在眼底病变,术后视力恢复可能不理想,甚至可能加重眼底病变的进展。 二、不符合手术的情况 1.年龄不符合:如果年龄低于18周岁,由于眼球还在发育,近视度数可能继续变化,一般不建议手术。 2.近视度数不稳定:近两年近视度数增长超过50度,说明近视状态不稳定,此时进行手术,术后近视回退的可能性较大,手术效果难以保证。 3.眼部健康问题 角膜厚度不足:经检查角膜厚度低于相应术式要求的下限,比如某些术式要求角膜厚度至少500微米,而患者角膜厚度只有400微米,就不适合进行该术式的近视手术。 存在眼部活动性炎症:如患有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此时进行手术可能会导致炎症扩散,加重眼部病情,还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 有严重眼底病变:例如视网膜脱离病史、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这类患者进行近视手术可能会掩盖眼底病变的发展,或者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甚至可能导致眼底病变进一步恶化。 三、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会影响眼部的屈光状态,同时手术可能会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应激,一般不建议在妊娠期进行近视手术。 2.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需要考虑手术用药等对乳汁的影响,虽然近视手术一般不需要全身用药,但手术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和术后可能的恢复情况需要综合评估,通常建议在哺乳期结束后再考虑手术。 3.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未控制的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眼部的愈合和手术的效果,需要在病情稳定后,经医生评估是否可以进行手术。 总之,近视300度的患者是否能做手术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眼部情况、全身情况等综合评估后才能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近视手术。
2025-09-28 13:08:59 -
总感觉上眼皮贴眼球是怎么回事
总感觉上眼皮贴眼球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包括眼部疾病相关的眼睑内翻(儿童先天性、老年人退行性及外伤、炎症等致)、结膜瘢痕收缩(沙眼等严重结膜感染或炎症后瘢痕收缩);眼球本身的眼球突出(甲状腺相关眼病、外伤等致);上睑松弛或病变的上睑皮肤松弛(年龄、长期紫外线暴露等致)、上睑肿物(睑板腺囊肿、眼睑肿瘤等),需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眼部检查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一、眼部疾病相关原因 (一)眼睑内翻 1.年龄与性别因素: 对于儿童,先天性睑内翻较为常见,尤其是婴幼儿,可能与鼻梁发育尚未完全有关,女性和男性儿童都可能发生,但具体机制与眼部解剖结构发育不完善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儿童可能会自行缓解,但也有部分需要医疗干预。 老年人则多为退行性睑内翻,随着年龄增加,眼轮匝肌、眶隔等组织功能衰退,眼睑皮肤松弛,眼轮匝肌痉挛等因素导致眼睑向内翻卷,贴向眼球。 2.其他情况:眼部外伤、炎症等也可能导致眼睑内翻,比如眼部遭受烧伤后,局部组织瘢痕形成,牵拉眼睑导致内翻,贴向眼球,引起不适。 (二)结膜瘢痕收缩 1.病史影响:有眼部结膜严重感染病史,如沙眼,未经规范治疗,病情迁延不愈,会导致结膜瘢痕形成,瘢痕收缩牵拉上睑,使上眼皮贴向眼球。沙眼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较为常见,且具有传染性,发病与个人卫生习惯、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 2.炎症因素:其他严重的眼部炎症,如化脓性结膜炎等,炎症消退后也可能遗留结膜瘢痕,引起类似表现。 二、眼球本身的问题 (一)眼球突出 1.疾病导致:某些疾病可引起眼球突出,使上眼皮相对位置改变,感觉贴向眼球。例如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免疫系统攻击眼外肌等组织,导致眼外肌肥大,眼球向前突出,常见于成年女性,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及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 2.外伤影响:眼部外伤导致眶内出血、眶壁骨折等情况,可能使眼球位置改变,出现眼球突出,进而让上眼皮有贴向眼球的感觉。外伤常见于有眼部外伤史的人群,如运动损伤、车祸等导致的眼部外伤。 三、上睑松弛或病变 (一)上睑皮肤松弛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上睑皮肤逐渐松弛,尤其是中老年人,皮肤弹性下降,松弛的皮肤可能向下牵拉,靠近眼球,产生上眼皮贴眼球的感觉。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紫外线暴露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皮肤衰老,加重上睑皮肤松弛。例如长期在户外活动且不注意眼部防晒的人群,上睑皮肤松弛可能更早出现。 (二)上睑肿物 1.肿物类型:上睑长有肿物,如睑板腺囊肿、眼睑肿瘤等,肿物增大后会占据空间,使上眼皮位置改变,感觉贴向眼球。睑板腺囊肿多见于青少年,与睑板腺分泌阻塞有关;眼睑肿瘤则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恶性肿瘤如基底细胞癌等,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长期紫外线照射、遗传易感性等。 如果总感觉上眼皮贴眼球,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眼部检查,如视力检查、眼睑检查、眼球突出度测量等明确原因,然后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处理。例如,对于眼睑内翻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手术矫正;对于甲状腺相关眼病需针对甲状腺疾病及眼部情况进行综合治疗等。
2025-09-28 13:04:30 -
近视多少度算严重
近视分为轻度(300度内)、中度(300-600度)、高度(大于600度),不同程度影响不同,儿童青少年近视需关注用眼习惯、保证户外活动、定期检查,成年人高度近视要防眼部并发症,轻中度近视也需保持良好用眼习惯。 一、不同近视程度的划分及严重程度界定 (一)轻度近视 一般指近视度数在300度以内(含300度)的情况。轻度近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例如不影响基本的视物,在一些不太精细的日常活动中通常可以正常进行。但如果是儿童青少年出现轻度近视,也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向中高度近视发展。比如,在学龄期儿童中,若不注意用眼习惯,轻度近视可能会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因素逐渐加深。 (二)中度近视 近视度数在300度以上至600度以内(含600度)属于中度近视。中度近视会对视力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在不戴眼镜的情况下,看远处的物体可能会比较模糊,影响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如看黑板上的字可能会有困难等。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中度近视如果不及时干预,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的风险增加,可能会影响其参与一些对视力要求较高的活动,如体育活动中对远处目标的观察等。 (三)高度近视 近视度数大于600度则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属于较为严重的情况,除了远视力明显下降外,还可能伴随一系列眼部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例如,高度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的几率比正常视力或轻度、中度近视者高很多。从眼轴方面来看,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通常会明显延长,这会导致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对于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由于其身体仍在发育,眼轴还可能继续增长,近视度数不断加深,进而极大地增加了出现眼底病变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严重影响视功能,甚至可能导致视力残疾。 二、不同人群近视严重程度的差异及应对 (一)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视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近视度数的变化较为迅速。如果儿童青少年出现近视,即使是轻度近视也需要密切关注用眼习惯。因为儿童青少年的眼部调节能力较强,不良的用眼习惯如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下用眼等,很容易导致近视度数快速加深。对于已经达到中度、高度近视的儿童青少年,更要严格控制用眼行为,比如保证每天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建议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这有助于预防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同时,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近视度数的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成年人 成年人的身体和眼部结构相对稳定,但如果本身是高度近视,即使成年后近视度数不再继续增长,也仍然面临着较高的眼部并发症风险。例如,高度近视的成年女性在怀孕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对眼部产生一定影响,增加眼底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所以成年高度近视者也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等眼部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而对于成年轻度、中度近视者,虽然眼部并发症风险相对较低,但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防止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比如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电子设备,注意用眼环境的光线等。
2025-09-28 13:03:11 -
眼肌痉挛是怎么导致的
眼肌痉挛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血管因素,如颅内血管异常与神经关系及年龄影响;神经因素,如面神经传导异常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局部刺激因素,如眼部疾病刺激和倒睫等机械刺激;精神心理因素,如长期压力焦虑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及对儿童的影响。 一、血管因素 (一)颅内血管异常 1.与神经的关系:颅内的一些血管,如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等,可能对支配眼肌的神经产生压迫。例如,有研究发现,异常走行的血管与支配眼轮匝肌等眼肌的神经相互接触、压迫,可能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异常,从而引发眼肌痉挛。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相对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可能出现硬化等改变,更容易对神经造成压迫。 2.年龄影响:随着年龄增加,血管的弹性会发生变化,发生硬化、迂曲等情况的概率升高,使得血管对神经产生压迫的可能性增大,进而增加了眼肌痉挛因血管因素发病的风险。 二、神经因素 (一)面神经相关异常 1.神经传导异常:面神经的过度兴奋可能是眼肌痉挛的一个重要神经因素。面神经负责支配眼轮匝肌等眼肌的运动,当面神经的传导出现异常,比如出现异位冲动等情况时,就可能导致眼轮匝肌不自主地频繁收缩,引发眼肌痉挛。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具体机制还与个体的神经生理状态有关。 2.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病变也可能影响到面神经的调控。例如,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出现病变,可能会干扰对面神经的正常调控信号,导致眼肌相关神经的异常兴奋,从而引发眼肌痉挛。一些脑部的炎症、肿瘤等病变都可能涉及到这种中枢神经系统对眼肌神经调控的异常情况。 三、局部刺激因素 (一)眼部疾病刺激 1.结膜炎等炎症:眼部的炎症性疾病,如结膜炎,炎症刺激眼部的神经末梢,可能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眼肌的反应性痉挛。患者会感觉到眼部不适,并伴有眼肌的不自主收缩。这种情况在儿童和成年人中都可能出现,尤其是不注意眼部卫生的人群更容易患结膜炎等眼部炎症,进而增加眼肌痉挛的风险。 2.倒睫等机械刺激:倒睫是指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刺激角膜和结膜,会引起眼部的异物感等不适,进而导致眼肌痉挛。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能因为倒睫等机械刺激因素引发眼肌痉挛。例如,儿童如果存在先天性的睫毛生长异常,就可能出现倒睫,从而引发眼肌痉挛。 四、精神心理因素 (一)压力与焦虑影响 1.神经内分泌调节:长期的精神压力过大、焦虑等情绪状态会影响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例如,当人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的状态时,体内的肾上腺素等激素水平会升高,这可能会影响到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包括对眼肌神经的调控,从而增加眼肌痉挛的发生概率。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人群,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可能受到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引发眼肌痉挛。 2.儿童情况:对于儿童来说,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环境或者家庭氛围不和谐等精神压力较大的情况,也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等途径影响眼部神经,导致眼肌痉挛。比如一些面临升学压力的儿童,可能会因为精神紧张而出现眼肌痉挛的情况。
2025-09-28 13: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