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乔春艳,女,副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
从事眼科工作23年,从1999年开始专注于青光眼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在北京同仁医院获得眼科(青光眼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先后赴美国哈佛医科大学附属麻省眼耳鼻喉医院研修一年,奥地利维也纳医学大学附属总医院研修半年。
在北京同仁医院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培训和历练,以及多次的欧美访学,使得乔大夫不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紧跟国内外眼科发展前沿。
展开-
怎么取隐形眼镜
取隐形眼镜需做好准备工作,清洁双手。软性隐形眼镜可采用眨眼法或指尖法摘取,硬性隐形眼镜可用吸棒法摘取(儿童需协助),放置时要清洁容器并浸泡镜片,取戴过程中出现眼部不适要及时处理,定期检查眼部。 摘取隐形眼镜 软性隐形眼镜摘取 眨眼法:面向镜子,轻轻向上看,然后自然眨眼,此时隐形眼镜会随着眼球的运动而移动到角膜表面更易摘取的位置。对于儿童,家长可以先示范正确的眨眼动作,引导儿童配合。 指尖法:洗净双手后,用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轻轻拉开上下眼睑,另一只手的食指指尖轻轻放在眼球上,将隐形眼镜轻轻推离角膜,然后用手指将其取出。操作时要轻柔,避免过于用力导致眼部不适或损伤。儿童由于手部协调能力较弱,家长可在旁协助,用稳定的手法帮助儿童摘取。 硬性隐形眼镜摘取 吸棒法:使用专用的硬性隐形眼镜吸棒,将吸棒的吸附面轻轻贴合在隐形眼镜上,然后平稳地将其吸出。操作时要注意吸棒与隐形眼镜的贴合要紧密,避免脱落。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不建议自行使用吸棒摘取,应由家长或专业医护人员协助操作。 放置隐形眼镜 清洁容器:如果需要放置隐形眼镜,应使用专用的隐形眼镜护理液清洗并浸泡容器,确保容器清洁无菌。 浸泡镜片:将摘下的隐形眼镜放入护理液中浸泡,使隐形眼镜得到保湿和清洁,准备下次佩戴。对于儿童使用的隐形眼镜,家长要确保护理液的正确使用和容器的清洁,避免儿童接触到不洁净的护理用品。 注意事项 眼部不适处理:在取隐形眼镜过程中,如果出现眼部疼痛、红肿、流泪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检查眼部情况。如果不适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儿童如果在取隐形眼镜时出现哭闹、眼部异常表现,家长要高度重视,仔细检查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检查: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定期到眼科进行检查,确保眼部健康状况适合佩戴隐形眼镜,以及了解隐形眼镜的佩戴和摘取是否正确。 总之,取隐形眼镜需要遵循正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眼部健康和隐形眼镜的正确使用。对于儿童,家长要给予协助和指导,确保操作安全、正确。
2025-09-28 10:51:09 -
结膜炎会不会传染
结膜炎是否传染与病因相关,细菌性和病毒性结膜炎具较强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儿童等人群易感染,过敏性结膜炎等非传染性结膜炎不传染,健康人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等来预防传染性结膜炎传染。 一、传染性结膜炎的类型及特点 (一)细菌性结膜炎 传染性: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例如,接触了患者用过的毛巾、手帕、洗脸盆等物品后,健康人就有可能被感染。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容易造成暴发流行。一些常见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引起的结膜炎都具有一定传染性。 人群差异: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集体生活的机会较多,如在幼儿园中,若有同学患细菌性结膜炎,儿童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而成年人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接触了传染源也可能被感染。 (二)病毒性结膜炎 传染性:传染性也较强,主要通过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后再接触自身眼部而传播。例如,患者用手揉眼后,手上沾染了病毒,再触摸其他物品,健康人接触这些物品后又揉眼睛就会被感染。腺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结膜炎是较为常见的类型,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人群差异: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在接触病毒后更容易被感染。在学校等儿童集中的场所,病毒性结膜炎容易快速传播。 二、非传染性结膜炎的情况 有些结膜炎是不具有传染性的,比如因过敏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结膜炎。其发病是由于接触了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导致眼部过敏反应,并非由病原体感染引起,所以不会在人群中传播。 三、预防结膜炎传染的措施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结膜炎,若具有传染性,都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健康人群来说,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在结膜炎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且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如果身边有人患有传染性结膜炎,要避免与患者共用毛巾、洗脸盆等物品。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教导儿童不要用手接触眼睛等。如果儿童不幸患上传染性结膜炎,要及时就医,并做好隔离措施,防止传染给其他儿童。
2025-09-28 10:49:45 -
角膜厚度多少为正常值
正常角膜厚度一般在500-600微米,存在个体差异,受年龄、生活方式、疾病、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等因素影响,新生儿角膜厚度与成人不同,儿童角膜厚度发育中,长期佩戴不合适角膜接触镜等会影响角膜厚度,一些眼部疾病会致角膜厚度异常,儿童和老年人角膜厚度也有其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影响角膜厚度的因素及相关情况 年龄因素 新生儿的角膜厚度与成年人有所不同,一般新生儿角膜厚度相对较薄,但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接近成年人的正常范围。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角膜厚度会不断变化,到青春期基本稳定在成年人的正常范围区间内。 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可能会对角膜厚度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佩戴不合适的角膜接触镜或者佩戴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角膜局部厚度发生改变。例如,长期佩戴高透氧性差的角膜接触镜,可能会引起角膜代谢变化,进而影响角膜厚度。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的作息、均衡的饮食等,对维持正常角膜厚度有积极作用。 疾病因素 一些眼部疾病可能会影响角膜厚度。比如圆锥角膜患者,其角膜会逐渐变薄,厚度会低于正常范围;而某些角膜水肿性疾病可能会导致角膜厚度增加。对于有眼部疾病史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角膜厚度的变化,因为角膜厚度的异常可能会影响眼部的整体功能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的角膜处于发育阶段,相比成年人,其角膜厚度的个体差异可能更为明显。在儿童眼部检查中,关注角膜厚度对于评估眼部发育情况以及早期发现一些潜在的眼部问题非常重要。例如,对于患有先天性眼部疾病的儿童,角膜厚度的监测有助于了解病情的发展和对眼部结构的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的角膜厚度也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随着年龄增长,角膜的新陈代谢减缓,可能会出现角膜厚度相对稳定但也可能存在细微变化的情况。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通过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等途径间接影响角膜厚度,在对老年人群进行眼部检查时,角膜厚度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指标。
2025-09-28 10:47:02 -
红霉素眼膏的作用和功效
红霉素眼膏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眼膏,主要用于眼部感染的治疗,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及一些非典型致病菌具有抗菌活性。使用时需注意过敏反应、眼部刺激、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保存不当可能影响药效,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作用机制 红霉素眼膏的主要成分是红霉素,它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红霉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及一些非典型致病菌具有抗菌活性。 2.适用症状 红霉素眼膏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眼部感染: 细菌性结膜炎:表现为眼红、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细菌性角膜炎:角膜混浊、视力下降等。 麦粒肿:眼睑红肿、疼痛等。 睑缘炎:睫毛根部的炎症,导致睫毛脱落、睑缘结痂等。 3.使用方法 使用红霉素眼膏前,应先清洁双手,然后轻轻拉下下眼睑,将眼膏挤入结膜囊内,注意不要直接接触眼球。每天使用2-4次,每次1-2滴。使用后轻轻闭上眼睛,并用手轻轻按摩眼角,以促进药物分布。 4.注意事项 过敏反应:少数人可能对红霉素眼膏过敏,使用后出现眼部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清洗眼部,如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眼部刺激: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眼部刺激,如刺痛、烧灼感等,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药物相互作用:红霉素眼膏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前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保存方法:红霉素眼膏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开封后应在一个月内使用完毕。 儿童使用:儿童使用红霉素眼膏时应特别小心,避免将药物误入口腔或鼻腔。如果儿童眼部感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红霉素眼膏前应咨询医生,以确保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安全性。 总之,红霉素眼膏是一种有效的眼部抗生素眼膏,但使用时应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2025-09-28 10:45:16 -
如何防控近视
近视防控需改善用眼环境保证室内光照充足均匀读写姿势正确屏幕使用调亮度对比度,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控制连续用眼时长后休息并通过远眺等放松眼部肌肉避免不良用眼行为,保证每日超两小时户外活动因阳光蓝光可抑制眼轴伸长,儿童青少年每三至六个月进行视力检查有高危因素者增检查频率,特殊人群中儿童青少年家长督促其养成习惯有家族史者严执行防控措施,孕妇注重自身健康新生儿婴幼儿期关注视觉发育情况。 一、改善用眼环境 室内照明需充足且均匀,避免眩光与频闪,读写时桌面光照度应维持在300~500勒克斯,建议使用无频闪的LED灯。同时,保持读写姿势正确,眼睛与书本保持约33厘米距离,屏幕类设备使用时应保证合适的屏幕亮度与对比度,避免过亮或过暗环境下用眼。 二、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1.控制连续用眼时长,一般连续用眼40~50分钟后,需休息10~15分钟,可通过远眺(注视5米以外目标)、做眼保健操等方式放松眼部肌肉。2.避免不良用眼行为,如躺着、趴着或在移动的车内等情况下用眼,减少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三、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每日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研究证实,充足的户外活动可降低近视发生风险,因阳光中的蓝光能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抑制眼轴伸长。儿童青少年可利用课余、周末等时间参与户外球类运动、散步等活动。 四、定期进行视力检查 儿童青少年应每3~6个月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及时察觉视力变化。若已出现近视,需通过医学验光明确屈光状态,必要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对于有家族近视史等高危因素的儿童,更需密切关注视力状况,增加检查频率。 五、特殊人群防控要点 儿童青少年是近视防控关键群体,家长需督促其养成良好用眼习惯,营造适宜用眼环境;有家族近视史的儿童,应更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如保证户外活动时长、定期检查视力等;孕妇孕期需注重自身健康,为胎儿视力发育提供良好内环境,新生儿及婴幼儿期也应关注视觉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干预。
2025-09-28 10: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