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乔春艳,女,副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
从事眼科工作23年,从1999年开始专注于青光眼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在北京同仁医院获得眼科(青光眼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先后赴美国哈佛医科大学附属麻省眼耳鼻喉医院研修一年,奥地利维也纳医学大学附属总医院研修半年。
在北京同仁医院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培训和历练,以及多次的欧美访学,使得乔大夫不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紧跟国内外眼科发展前沿。
展开-
眼睛里面有一个黄肉怎么回事
眼睛里面出现黄肉可能是翼状胬肉或睑裂斑等情况。翼状胬肉与紫外线照射、风尘刺激等有关,表现为睑裂区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增生肥厚向角膜侵入,影响视力等;睑裂斑由年龄增长、紫外线照射等致结膜结缔组织变性增生,睑裂区近角膜缘球结膜有黄白色斑块。儿童、老年人、长期户外工作者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发现眼睛有黄肉应及时到眼科就诊,翼状胬肉严重时可能手术,睑裂斑一般对症处理。 翼状胬肉 成因:目前认为可能与紫外线照射、风尘刺激等因素有关。长期在户外工作、受风沙等刺激的人群更容易发病。例如,在一些紫外线强烈且风沙较大的地区,翼状胬肉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从病理角度看,是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的一种慢性增生性病变,呈翼状侵入角膜浅层。 表现:一般表现为睑裂区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增生肥厚呈翼状,向角膜侵入,可单眼或双眼发病。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胬肉逐渐增大,可能会引起眼部异物感、流泪、散光等,如果胬肉遮盖瞳孔区,会严重影响视力。 睑裂斑 成因:主要是由于年龄增长、长期受到紫外线照射、烟尘等刺激导致结膜结缔组织变性增生所致。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睑裂斑,长期户外活动的人群也较易发病。它是一种黄白色、无定形样沉积的结膜变性损害,出现在睑裂区近角膜缘的球结膜上皮下。 表现:通常表现为睑裂区接近角膜缘处的球结膜出现三角形隆起的斑块,颜色多为黄白色,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但当发生炎症时可能会有眼部轻度的不适、充血等表现。 不同人群的相关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眼睛里面黄肉的情况相对较少见。如果儿童出现类似情况,可能需要考虑是否有先天性的因素或者特殊的眼部发育异常等情况。例如,先天性的结膜异常增生等,但相对罕见。如果发现儿童眼睛有异常的黄肉样组织,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眼部还在发育阶段,任何眼部异常都可能对视力发育产生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眼部也会出现一系列退行性变化。上述的翼状胬肉和睑裂斑在老年人中相对常见。老年人应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外出时可佩戴太阳镜等防护措施,减少紫外线对眼部的刺激,同时要注意眼部卫生,预防眼部炎症等情况加重眼部病变。 长期户外工作者:如农民、渔民等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群,由于长期受到紫外线、风沙等刺激,患翼状胬肉和睑裂斑的风险较高。这类人群应加强眼部防护,工作时佩戴合适的防护眼镜,减少眼部受到的不良刺激。一旦发现眼部有异常的黄肉样组织,应及时就诊,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如果发现眼睛里面有黄肉样组织,应及时到眼科就诊,通过详细的眼部检查,如裂隙灯检查等,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然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是翼状胬肉,当胬肉影响视力或外观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睑裂斑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若发生炎症等情况可给予相应的抗炎等对症处理。
2025-09-29 12:31:41 -
眼睑蜂窝组织炎能否用头孢他啶治疗
头孢他啶用于眼睑蜂窝组织炎通过与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抑制细胞壁合成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抗菌活性,体外抗菌实验及临床病例研究提供依据,应用需考虑儿童、过敏史、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情况,与局部处理关联,病原菌不敏感时需调整治疗方案。 一、头孢他啶用于眼睑蜂窝组织炎的抗菌作用机制 眼睑蜂窝组织炎多由细菌感染引发,头孢他啶作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通过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发挥杀菌作用。其对引起眼睑蜂窝组织炎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能够有效抑制这些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控制感染进程。 二、头孢他啶应用于眼睑蜂窝组织炎的临床依据 (一)体外抗菌研究支持 多项体外抗菌实验显示,头孢他啶对导致眼睑蜂窝组织炎的多种病原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例如,研究发现其对临床分离出的引起眼部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处于较低水平,表明头孢他啶能够在较低药物浓度下抑制这些病原菌生长,为临床用于眼睑蜂窝组织炎提供了体外实验基础。 (二)临床病例研究佐证 临床相关病例研究表明,对于确诊为眼睑蜂窝组织炎且病原菌对头孢他啶敏感的患者,使用头孢他啶治疗后,患者的眼部红肿、疼痛等感染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通过对一定数量病例的观察统计,使用头孢他啶治疗的患者感染控制的有效率达到一定比例,说明头孢他啶在临床治疗眼睑蜂窝组织炎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三、应用头孢他啶治疗眼睑蜂窝组织炎的相关考量因素 (一)患者个体差异 儿童患者: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使用头孢他啶时,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与成人不同,需谨慎评估用药风险与收益。由于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成人有别,要密切关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是否出现肾功能影响的相关表现等。 过敏史患者:有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使用头孢他啶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因此这类患者应避免使用头孢他啶,需选用其他合适的抗菌药物替代。 病史相关:若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病史,使用头孢他啶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药物蓄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需根据肝肾功能情况调整用药方案或避免使用。 四、与其他治疗方式的关联及特殊情况应对 (一)与局部处理的关联 在使用头孢他啶治疗眼睑蜂窝组织炎时,局部处理也很重要。例如,早期可对眼睑肿胀部位进行冷敷等物理治疗来减轻水肿,同时保持眼部清洁,这与全身使用头孢他啶起到协同作用,共同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 (二)病原菌不敏感时的应对 若通过病原学检查发现引起眼睑蜂窝组织炎的病原菌对头孢他啶不敏感,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选用对该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确保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避免病情延误或加重。
2025-09-29 12:26:25 -
幼儿斜视能自己恢复吗
幼儿斜视能否自己恢复需分情况,生理性因素导致的斜视可能有恢复可能,如婴儿早期生理性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病理性因素导致的斜视通常无法自行恢复,如先天性眼外肌发育异常、神经系统病变相关斜视。家长要定期带幼儿检查,发现斜视尽早到专业眼科就诊,医生会据情况制定屈光矫正、视功能训练或手术等治疗方案。 婴儿早期的生理性斜视:新生儿和婴儿早期,由于眼部肌肉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可能会出现生理性的斜视现象。例如,婴儿的双眼视觉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可能会有暂时性的眼球运动不协调,这种情况在出生后6个月内有时可能会自行改善。这是因为婴儿的视觉系统处于不断发育和完善的过程中,随着月龄增加,眼部肌肉的协调性逐渐提高,部分生理性的斜视有可能自然恢复。 调节性内斜视的部分情况:对于少数由屈光不正引起的调节性内斜视幼儿,如果屈光不正程度较轻,在进行适当的屈光矫正后,部分幼儿的斜视可能会有所改善甚至恢复。但这也需要密切观察,因为不是所有调节性内斜视都能完全自行恢复,需要通过验光等检查明确屈光状态后进行针对性处理。 病理性因素导致的斜视通常无法自行恢复 先天性眼外肌发育异常:如果幼儿是由于先天性眼外肌发育异常导致的斜视,如眼外肌的数量、附着点等出现异常,这种情况一般不会自行恢复。因为眼外肌的发育异常是结构性的问题,无法通过自身的生长发育来纠正,通常需要通过手术等干预措施来矫正斜视。 神经系统病变相关的斜视:当幼儿存在神经系统病变,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或外展神经的病变时引起的斜视,例如脑肿瘤、颅内出血等病变影响了眼部肌肉的神经支配,这种斜视也不会自行恢复,必须针对原发的神经系统病变进行治疗,同时可能需要配合斜视矫正手术来改善眼部外观和视功能。 幼儿斜视的观察与干预建议 定期观察:家长应定期带幼儿到眼科进行检查,一般在幼儿3个月、6个月、1岁等阶段进行眼部检查,观察眼球运动、眼位等情况。对于怀疑有斜视的幼儿,要密切关注斜视出现的频率、程度等变化。如果是生理性的可能自行恢复的斜视,要在观察过程中了解其变化趋势;如果是可能病理性的斜视,要及时明确病因。 早期干预:一旦发现幼儿有斜视情况,尤其是怀疑病理性因素或生理性斜视在一定月龄后仍未改善的情况,要尽早到专业的眼科就诊。对于需要矫正的斜视,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如屈光矫正、视功能训练或手术治疗等。例如,对于调节性内斜视伴有屈光不正的幼儿,会先进行验光配镜,然后根据配镜后的斜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手术等治疗;对于先天性眼外肌发育异常的幼儿,可能需要在合适的年龄进行斜视矫正手术。 总之,幼儿斜视能否自己恢复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斜视的具体原因、类型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家长要重视幼儿眼部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就医处理。
2025-09-29 12:24:52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抽术前四项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前通常需抽术前四项,包括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分别用于判断相应感染情况以保障手术安全、防止医院内感染传播,需全面开展且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患者情况安排术前准备和手术方案。 1.术前四项的及意义 乙肝五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手术前检查乙肝五项非常重要。通过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或是否具有乙肝免疫力。如果患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手术过程中的血液体液接触等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防止乙肝病毒的传播,例如手术室的器械需要特殊的消毒处理等。从年龄角度看,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都需要进行该项检查,没有特殊的年龄禁忌;性别方面,男女患者在术前都要进行乙肝五项检查来保障手术安全;生活方式上,无论是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还是较为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都需要明确乙肝感染状况来安排手术方案。 丙肝抗体:检测丙肝抗体用于筛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手术需要输血或有血液接触操作时,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的手术需要特别注意器械的严格消毒和患者之间的隔离,避免丙肝病毒的传播。年龄方面,各年龄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都要检测丙肝抗体;性别无特殊差异,男女均需检测;生活方式上,不管患者生活方式如何,明确丙肝感染状态对手术安全至关重要,例如有过输血史等特殊生活经历的患者更需重视该项检查。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是为了确定患者是否感染梅毒。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手术中涉及血液操作时,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的手术需要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以及疾病传播给其他患者。年龄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各个年龄段患者都要检查梅毒螺旋体抗体;性别无区别;生活方式方面,有不安全性行为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更应重视该项检查,明确感染状况以合理安排手术。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是为了排查艾滋病感染。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手术中若有血液接触等情况,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患者的手术需要严格的防护措施,如使用一次性的无菌器械等,同时要保护患者的隐私等。年龄上,各年龄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都需检测;性别无差异;生活方式中如有不安全输血史、不安全性行为等情况的患者,该项检查尤为重要。 总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前进行术前四项检查是保障手术安全、防止医院内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需要全面开展相关检查以确保手术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患者的情况来合理安排术前准备和手术方案。
2025-09-29 12:23:31 -
眼睛无缘无故肿了一只还疼是怎么回事
眼睛无缘无故肿一只还疼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感染性因素(如麦粒肿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患眼红肿疼痛等;眼睑蜂窝织炎由周围组织细菌感染扩散所致,有眼睑弥漫性红肿疼痛等表现)、过敏因素(如接触性睑皮炎因接触过敏原引起,有眼部红肿瘙痒疼痛等表现)、眼部外伤(如眼挫伤因眼部受外力撞击引起,有受伤眼红肿疼痛等表现)、其他因素(如泪腺炎因感染或免疫因素引起,有泪腺部位红肿疼痛等表现),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明确病因并治疗,同时要注意眼部清洁等。 一、感染性因素 (一)麦粒肿 成因:多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熬夜、用眼卫生不佳等可增加发病风险。儿童因眼部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较成人更易患麦粒肿。比如长期近距离用眼且不注意手部清洁触摸眼睛,易导致细菌感染睑板腺引发麦粒肿。 表现:患眼会出现红肿、疼痛,可摸到硬结,随着病情发展,硬结可能化脓,红肿疼痛症状可能加重。 (二)眼睑蜂窝织炎 成因:多由眼部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扩散所致,如面部感染灶蔓延等。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眼睑蜂窝织炎且病情可能更严重。比如面部有疖肿时,细菌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蔓延至眼睑引发蜂窝织炎。 表现:眼睑弥漫性红肿、疼痛,局部温度升高,严重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病变范围较广,可累及整个眼睑甚至眼眶周围组织。 二、过敏因素 (一)接触性睑皮炎 成因:接触了如化妆品、眼用药物、植物花粉等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接触过敏原的情况不同,比如女性使用新的眼影等化妆品后易接触性睑皮炎,过敏体质者无论年龄性别更易因接触过敏原发病。 表现:眼部红肿、瘙痒、疼痛,可伴有眼睑皮肤红斑、丘疹等表现,脱离过敏原后症状可能逐渐缓解,但再次接触可能复发。 三、眼部外伤 (一)眼挫伤 成因:眼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如打球时被球击中、意外碰撞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在玩耍时较易发生眼挫伤,男性因从事一些户外活动或体力劳动相对更多,眼挫伤发生率可能略高于女性。 表现:受伤的眼睛出现红肿、疼痛,可能伴有视力下降等情况,眼部组织可能有淤血等改变。 四、其他因素 (一)泪腺炎 成因:感染或免疫因素等引起。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感染可能并发泪腺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导致泪腺炎症。 表现:泪腺部位红肿、疼痛,可伴有眼部异物感等,炎症累及泪腺时会出现相应的红肿疼痛症状。 如果眼睛无缘无故肿了一只还疼,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眼部检查等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对于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对于过敏因素引起的,会避免接触过敏原并使用抗过敏药物等。同时,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过度用眼等。
2025-09-29 12: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