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乔春艳,女,副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
从事眼科工作23年,从1999年开始专注于青光眼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在北京同仁医院获得眼科(青光眼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先后赴美国哈佛医科大学附属麻省眼耳鼻喉医院研修一年,奥地利维也纳医学大学附属总医院研修半年。
在北京同仁医院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培训和历练,以及多次的欧美访学,使得乔大夫不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紧跟国内外眼科发展前沿。
展开-
眼结石症状有哪些
眼结石会引发眼部异物感、摩擦感、充血、刺痛、视物模糊等症状,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方式及有特定病史的人群受影响程度和表现有所不同,比如儿童因异物感频繁揉眼,长期用电子设备的成年人异物感更明显,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史者易充血,有糖尿病病史者刺痛难缓解,长期伏案或高度近视者易视物模糊等。 一、眼部异物感 眼结石患者常感觉眼部有异物存在,仿佛有沙子等东西摩擦眼球,这种异物感较为明显且持续,尤其在睁眼、闭眼时可能会更突出。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出现,比如儿童若有眼结石也会因眼部异物感而频繁揉眼,而成年人可能会因工作生活中用眼情况不同,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导致这种异物感更为明显,若本身有眼部慢性炎症病史,可能会加重异物感的程度。 二、眼部摩擦感 眼睛会有明显的摩擦感,就像两个粗糙的表面相互摩擦一样。这是因为眼结石突出于结膜表面,会不断刺激结膜,从而产生持续的摩擦感觉。对于女性来说,若经常化眼妆,可能会增加眼部炎症风险,进而更容易出现眼结石导致摩擦感;男性如果从事粉尘较多的工作,眼部接触粉尘等刺激物后,也可能诱发眼结石出现摩擦感。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比如长期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的人,眼部水分蒸发快,容易引发眼部不适,也可能使眼结石相关的摩擦感更明显。 三、眼部充血 眼结石患者眼部可能会出现充血现象,表现为白眼球部分发红。这是由于眼结石刺激结膜组织,引起结膜的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充血。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眼部血管调节等功能不如年轻人,更容易出现眼结石引发的眼部充血情况;有高血压病史的人,本身血管状态可能不稳定,出现眼结石时更易伴随眼部充血现象。 四、眼部刺痛 患者眼部会有刺痛感,这种刺痛感是间断或持续的。当眼球转动或眨眼时,可能会刺激到突出的眼结石,从而引发刺痛。儿童由于表达能力相对较弱,若出现眼结石导致的刺痛,可能会通过哭闹等方式表现出来;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眼部神经可能会有一定损伤,对刺痛的感知和耐受可能与常人不同,眼结石引发的刺痛可能会更难缓解。 五、视物模糊 在眼结石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视物清晰度,导致视物模糊。因为眼结石刺激眼部,引起眼部的炎症反应,进而影响到光线在眼部的正常折射等,从而造成视物模糊。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用眼强度大,出现眼结石时更容易伴随视物模糊的情况;有高度近视病史的人,本身眼部结构相对特殊,眼结石对其视力的影响可能会更明显。
2025-09-25 11:13:17 -
晶体植入近视眼手术的利弊
晶体植入近视眼手术的利弊如下: 利:手术效果持久、不影响角膜、可恢复性、适应范围广、提高生活质量。 弊:手术风险、术后恢复、晶体选择有限、价格较高、可能的并发症。 利: 1.手术效果持久:晶体植入手术是一种永久性的矫正方法,一旦植入,效果通常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2.不影响角膜:手术不涉及角膜,因此不会改变角膜的曲率,不会引起角膜变薄或其他并发症。 3.可恢复性:如果术后出现问题或需要进行其他眼部手术,晶体可以被取出或更换。 4.适应范围广:晶体植入手术适用于各种程度的近视,包括高度近视和散光。 5.提高生活质量:手术后患者可以摆脱眼镜或隐形眼镜的束缚,提高生活质量。 弊: 1.手术风险: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晶体植入手术也不例外。可能的风险包括感染、出血、眼压升高、视网膜脱离等。 2.术后恢复:术后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包括眼部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注意用眼卫生等。在恢复期间,可能会出现视力波动、干眼等不适症状。 3.晶体选择有限: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人工晶体种类有限,可能无法完全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4.价格较高:晶体植入手术的费用相对较高,可能需要患者自费或通过医疗保险报销。 5.可能的并发症:虽然罕见,但在某些情况下,晶体植入手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白内障、青光眼等。 需要注意的是,晶体植入近视眼手术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和评估,包括视力、眼压、角膜地形图、散瞳验光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近视程度、角膜情况、眼部健康状况等,来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并与患者充分沟通,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利弊和注意事项。 对于未成年人,一般不建议进行晶体植入手术,因为他们的眼球还在发育过程中,近视度数可能会继续变化。对于成年人,如果近视度数稳定,且没有其他眼部疾病,可以考虑晶体植入手术。但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决策,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后护理和随访。 此外,晶体植入手术只是一种矫正近视的方法,不能完全替代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眼部保健。患者在术后仍需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确保眼部健康。 总之,晶体植入近视眼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局限性。患者在决定手术前应充分了解手术的利弊,并与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2025-09-25 11:11:58 -
近视有遗传吗
近视有一定遗传倾向且环境因素重要,不同年龄段防控重点不同,虽遗传非绝对但积极防控可降低风险或延缓发展,要重视用眼健康多方面干预保眼健康。 环境因素对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 近距离用眼时间: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屏幕,以及长时间看书、写作业等,会增加近视发生的风险。例如,青少年每天如果连续近距离用眼超过2-3小时,近视的发生概率会明显上升。因为近距离用眼时,眼睛的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眼睛的屈光状态发生改变,进而引发近视。 用眼环境:不良的用眼环境也会影响近视的发生。比如光线过强或过弱时用眼,在过强的光线下用眼可能会对眼睛造成刺激,而过弱的光线会使眼睛需要更努力地去看清物体,都容易导致近视。此外,阅读姿势不正确,如躺着看书、走路看书等,也会增加眼睛的调节负担,增加近视发生的可能性。 不同年龄段人群近视遗传及防控重点 儿童期:对于儿童来说,由于身体还在发育阶段,遗传因素如果起作用,加上不良的用眼习惯等环境因素,近视可能会逐渐发展。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用眼情况,保证儿童有良好的用眼环境,如合适的照明、正确的读写姿势等,同时控制儿童近距离用眼的时间,鼓励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因为户外活动被认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之一,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可以降低近视发生的风险。 青少年期:青少年时期身体发育较快,遗传因素影响下,如果之前没有做好近视防控,近视可能会快速进展。这个阶段要更加注重用眼卫生,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现视力变化。如果已经出现近视,要根据近视的度数等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如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等,同时依然要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成年期:成年后近视相对趋于稳定,但如果有高度近视的家族遗传史,也需要注意用眼健康。高度近视可能会带来一些眼底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所以成年后也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用眼等可能导致近视度数进一步变化或引发眼底并发症的行为。 近视遗传的不确定性及防控的重要性 虽然近视有遗传倾向,但并不是一定会发生近视。通过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近视发生的概率或延缓近视的发展。所以,即使家族中有近视的情况,也不必过于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要重视用眼健康,从环境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干预,保障眼睛的健康。
2025-09-25 11:10:40 -
高度近视眼睛变形怎么回事
高度近视指近视度数≥-600度,其眼睛变形主要因眼轴变长,眼轴延长致眼球突出,还会增加眼部健康风险、影响外观;儿童青少年要保证户外活动时间、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定期眼部检查,成年人要避免剧烈运动、注意用眼卫生,有手术意愿需详细术前检查评估。 眼轴变长: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会显著延长,正常眼轴长度约24mm,高度近视时眼轴可延长至26mm甚至更长。眼轴延长会导致眼球前后径变长,从外观上看,眼球会出现突出的情况,这是高度近视眼睛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例如,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观察都证实了眼轴长度与近视度数及眼球外形改变密切相关,眼轴每延长1mm,近视度数大约增加300度,同时眼球突出程度也会相应增加。 高度近视眼睛变形带来的影响 眼部健康风险增加:眼轴延长会使眼球壁变薄,尤其是视网膜和脉络膜变薄,这会增加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严重眼部疾病的发生风险。比如,高度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概率远高于正常视力人群,因为延长的眼轴对视网膜的牵拉作用增强,容易导致视网膜裂孔甚至脱离。 外观影响:眼球突出会影响面部外观,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可能对此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儿童可能因外貌变化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成年人可能更在意社交等方面受到的影响。 针对高度近视眼睛变形的注意事项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进展往往较快。要严格控制近视度数发展,如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应不少于2小时,因为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展。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此外,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每3-6个月进行一次散瞳验光和眼底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眼部异常并采取干预措施。 成年人:成年人高度近视患者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如打篮球、蹦极等,因为剧烈运动可能导致眼轴进一步拉伸,增加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眼部受到外伤。如果有手术矫正近视的意愿,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评估眼部情况是否适合手术,如角膜厚度、眼底情况等,只有符合手术指征且患者自身有强烈需求并充分了解手术风险后才可考虑手术治疗。 高度近视眼睛变形是眼轴延长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其原因、影响及相关注意事项对于高度近视患者维护眼部健康和改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2025-09-25 11:09:08 -
雾霾会引起过敏性结膜炎吗
雾霾中颗粒物、有害气体等可成过敏原或刺激源,使过敏体质等人群眼表受激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发过敏性结膜炎致相关症状,过敏体质者、长期暴露者、儿童、老年人群易感性有别,需雾霾天减少外出、戴防雾霾眼镜并及时清洁面部眼部,过敏体质者可遵医嘱预防性措施,儿童需家长协助防护,老年人有不适及时就医。 一、雾霾与过敏性结膜炎的关联机制 雾霾中含有的颗粒物(如PM2.5、PM10)、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可成为过敏原或刺激源。对于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群,眼表接触雾霾中的相关成分后,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引发免疫反应。具体而言,污染物刺激眼表后,可促使机体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进而导致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生,出现眼痒、眼红、流泪、眼部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二、不同人群的易感性及影响 (一)过敏体质人群 本身存在过敏体质的个体,如对空气中某些污染物敏感的人群,在接触雾霾时,眼结膜更易受到刺激,引发过敏性结膜炎的风险显著高于非过敏体质者。这类人群需格外注意雾霾天气下的眼部防护。 (二)长期暴露于雾霾环境的人群 长期处于雾霾环境中的个体,眼表持续受到污染物刺激,增加了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几率。例如,长期在雾霾天气下工作或生活的人群,若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眼结膜反复接触刺激源,易导致眼部炎症反复发生。 (三)儿童群体 儿童的眼表防御功能相对较弱,且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雾霾环境中更易受到污染物的侵袭。儿童若出现眼痒、眼红等症状时,家长需提高警惕,及时采取防护及就医措施,避免病情迁延。 (四)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眼部组织功能逐渐退化,眼表的自我修复及防御能力下降,在雾霾环境中接触污染物后,发生过敏性结膜炎的概率增加,且病情可能相对较重,需注重眼部的防护及健康监测。 三、防护及应对建议 (一)避免长时间暴露 在雾霾天气时,尽量减少外出时间,若需外出,可选择在雾霾相对较轻的时段,并采取防护措施。 (二)眼部防护措施 外出时佩戴具有防雾霾功能的防护眼镜,可有效阻挡雾霾中的颗粒物及有害气体接触眼表。此外,回家后应及时清洁面部及眼部,去除附着的污染物。 (三)特殊人群的重点防护 过敏体质者除上述防护外,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儿童需由家长协助做好眼部防护,避免用手揉眼;老年人若已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眼部状况并采取相应治疗。
2025-09-25 11: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