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春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乔春艳,女,副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

  从事眼科工作23年,从1999年开始专注于青光眼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在北京同仁医院获得眼科(青光眼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先后赴美国哈佛医科大学附属麻省眼耳鼻喉医院研修一年,奥地利维也纳医学大学附属总医院研修半年。

  在北京同仁医院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培训和历练,以及多次的欧美访学,使得乔大夫不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紧跟国内外眼科发展前沿。

展开
个人擅长
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诊治。展开
  • 小儿干眼症是什么原因

    小儿干眼症的原因包括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强、瞬目异常。泪液分泌不足与生理发育因素(婴幼儿泪腺发育不完善)和全身性疾病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累及泪液分泌)有关;泪液蒸发过强与睑板腺功能异常(小儿睑板腺稚嫩、发育不良)和环境因素(空气干燥、污染、刺激性气体)有关;瞬目异常与用眼习惯因素(长时间盯电子屏幕致瞬目减少)和神经系统发育因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致瞬目反射异常)有关。 全身性疾病影响:某些全身性疾病可能累及泪液分泌,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小儿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对少见,但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疾病可能影响泪液分泌相关的免疫机制,进而导致干眼症。还有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干扰泪液的正常分泌过程。 泪液蒸发过强相关原因 睑板腺功能异常:小儿睑板腺相对较稚嫩,若存在睑板腺发育不良等情况,会影响睑板腺分泌油脂,油脂层是泪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油脂分泌异常会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蒸发过强引发干眼症。比如睑板腺先天性发育不良的小儿,泪膜的油脂层无法正常发挥防止泪液过度蒸发的作用。 环境因素:生活环境中空气过于干燥、空气污染严重等都可能导致小儿泪液蒸发过强。例如在冬季暖气环境下或长期处于空调房间,空气湿度较低,小儿泪液蒸发速度加快,容易引发干眼症。另外,长时间暴露在有刺激性气体的环境中,也会对眼表造成影响,干扰泪膜稳态。 瞬目异常相关原因 用眼习惯因素:小儿如果存在不良用眼习惯,如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如手机、平板等),会导致瞬目频率明显减少。正常情况下瞬目可以更新泪膜,保持眼表湿润,瞬目减少会使泪膜不能及时更新,泪液容易蒸发,从而引发干眼症。比如一些学龄前儿童开始接触电子设备后,若不注意控制使用时间和频率,就容易出现瞬目异常相关的干眼症。 神经系统发育因素: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可能出现瞬目反射异常情况。例如某些神经系统病变或发育阶段的生理性瞬目调节不稳定,导致瞬目不能正常发挥保护眼表湿润的作用,进而引发干眼症。

    2025-09-25 10:22:36
  • 红霉素眼药膏怎么涂

    涂红霉素眼药膏前要清洁双手,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头稍后仰,然后轻轻下拉下眼睑挤入适量药膏,再轻轻合上眼睑并转动眼球,涂药后按压内眼角,保持眼部清洁,不同人群操作有细微差别,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家长操作要谨慎轻柔。 一、准备工作 1.清洁双手:在涂红霉素眼药膏之前,一定要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净双手,避免手上的细菌污染眼部。这对于所有人群都很重要,尤其是儿童,他们可能在涂药过程中容易用手触碰其他部位,清洁双手能减少眼部感染加重的风险。 2.仰卧或坐位头稍后仰:患者取仰卧位,头部稍微向后仰,或者采取坐位,头部稍后仰,这样能使眼部充分暴露,方便涂药操作。 二、涂药操作 1.轻轻下拉下眼睑: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向下拉开下眼睑,形成一个小囊袋,这是放置眼药膏的部位。对于儿童来说,操作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牵拉引起不适或损伤眼部组织。 2.挤入适量眼药膏:另一只手拿着红霉素眼药膏的管口,将眼药膏挤入下眼睑的囊袋内。一般来说,挤入1-2cm长的药膏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管口不要接触眼部,防止污染眼药膏。 3.轻轻合上眼睑并转动眼球:涂完眼药膏后,轻轻闭上双眼,然后转动眼球,使眼药膏均匀分布在眼球表面。对于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安抚,让孩子配合转动眼球,确保眼药膏能覆盖到整个眼部表面。 三、涂药后注意事项 1.按压内眼角:涂完眼药膏后,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内眼角(泪囊区)片刻,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眼药膏通过鼻泪管流入鼻腔引起不适,尤其是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这个操作,因为儿童的鼻泪管相对较短,更容易出现眼药膏流入鼻腔的情况。 2.保持眼部清洁:涂药后要注意保持眼部的清洁,避免用手再次揉眼,防止污染眼部导致感染加重。如果是儿童,要避免其用手接触眼部,可以给儿童戴上小手套等进行防护。 不同人群在涂红霉素眼药膏时可能会有一些细微差别,但总体操作步骤基本如上。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家长在操作时更要谨慎、轻柔,严格遵循上述步骤,以确保涂药安全有效。

    2025-09-25 10:21:30
  • 眼眶蜂窝织炎的症状有哪些

    眼眶周围组织炎症会引发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有眼部红肿热痛、眼睑水肿、眼球运动障碍、眼球突出等,全身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等,还可能出现海绵窦血栓形成、脑膜炎等并发症及相应症状,儿童在某些方面表现更特殊。 眼睑水肿:眼睑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严重时可导致眼睑睁不开。这是因为眼眶周围组织炎症波及眼睑,使眼睑组织液积聚增多。 眼球运动障碍:炎症累及眼外肌时,会引起眼球运动受限,患者向受累肌肉支配的方向转动眼球时会感到疼痛加剧,不同眼外肌受累会导致相应方向的眼球运动障碍,比如动眼神经受累可能影响眼球向上、向下、向内等方向的运动。 眼球突出:炎症导致眼眶内组织肿胀,压力增高,可使眼球向前突出。突出程度因病情严重程度而异,一般病情越重,突出越明显。 全身症状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40℃不等。这是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炎症,刺激机体产生发热反应。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特别关注。 寒战:部分患者在发热的同时会伴有寒战,这是由于病原体释放的毒素等物质作用于机体,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收缩。 全身不适: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毒素吸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并发症相关症状 海绵窦血栓形成:若炎症向颅内蔓延,累及海绵窦,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还可能伴有眼部静脉回流受阻加重,眼球突出更加明显,眼部红肿热痛加剧,同时可出现眼部及面部静脉怒张等表现。儿童由于颅骨骨缝未完全闭合等因素,感染更容易向颅内扩散,发生海绵窦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脑膜炎:炎症累及脑膜时,可出现颈项强直、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等表现。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脑膜炎的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需仔细观察。

    2025-09-25 10:20:27
  • 眼睛里有透明的小泡泡是怎么回事

    眼睛里出现透明小泡泡可能由结膜淋巴管扩张、泡性结膜炎、睑板腺囊肿继发改变、疱疹性角膜炎等原因引起,不同病症成因和易发人群不同,发现后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据情况处理,同时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合理用眼、增强免疫力。 一、结膜淋巴管扩张 成因:结膜淋巴管回流受阻,导致淋巴液积聚形成透明小泡泡。例如长期眼部炎症刺激、眼部手术创伤等因素可能引发。 人群情况: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长期用眼过度、眼部卫生不佳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对于儿童,若存在先天性淋巴系统发育相关问题或眼部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引发;成年人中,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经常佩戴隐形眼镜等人群风险较高。 二、泡性结膜炎 成因:由微生物蛋白质引起的迟发型免疫反应,常见病原体如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人群情况:青少年及儿童相对多见,可能与自身免疫力发育不完善有关。患者多有体质较弱、易感染相关病菌的情况。 三、睑板腺囊肿继发改变 成因: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慢性炎症肉芽肿,有时可能表现为内部有透明小泡泡样改变。 人群情况:各年龄均可发生,喜欢吃油腻食物、眼部清洁不佳的人群睑板腺囊肿发生率相对高,进而增加出现相关透明小泡泡的可能。儿童中若有不良饮食习惯或眼部卫生习惯差也可能出现。 四、疱疹性角膜炎 成因: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角膜引起,可在角膜上形成类似透明小泡泡的病变。 人群情况:免疫力较低人群易感染,儿童因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成年人中过度劳累、患有免疫性疾病等导致免疫力下降时也易发病。 如果发现眼睛里有透明小泡泡,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以明确病因。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对于结膜淋巴管扩张,若无症状可观察,有症状可能需进行局部处理;泡性结膜炎需进行抗炎等治疗;睑板腺囊肿继发改变可能需手术等干预;疱疹性角膜炎则需进行抗病毒等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合理用眼,增强自身免疫力(如儿童注意营养均衡、成年人避免过度劳累等)。

    2025-09-25 10:19:17
  • 近视眼的表现

    近视眼会引发多种症状及眼底改变,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视力下降表现不同,各年龄段易视疲劳,中高度近视者可能眼球突出,轻度近视眼底改变轻,中高度近视眼底改变渐明显且易有严重并发症。 成年人:原本视力正常的人出现远距离视物不清,比如开车时看不清交通标志、看远处的黑板字迹模糊等情况,需警惕近视眼的可能。 视疲劳 各年龄段:长时间用眼后容易出现眼睛酸胀、干涩、疼痛、视物模糊等症状。这是由于近视眼患者为了看清物体,眼睛需要不断进行调节,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视疲劳。例如,学生长时间看书、写字,上班族长时间看电脑屏幕等,近视眼人群更容易出现视疲劳加重的情况。儿童青少年若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玩电子设备、写作业等,视疲劳表现可能更为明显,因为他们的眼睛调节能力较强但也更容易疲劳。 眼球突出 中高度近视眼患者:尤其是高度近视眼(近视度数大于600度),可能会出现眼球前后径变长,导致眼球向前突出。这种眼球突出一般是缓慢进展的,从外观上可能观察到眼球比正常情况更突出一些。例如,一些高度近视眼患者会发现自己的眼睛看起来比以前更凸了。 眼底改变 轻度近视眼:眼底一般无明显改变或仅有轻度改变,如视盘周围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但程度较轻。 中高度近视眼: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和病程的进展,眼底改变会逐渐明显。可能出现豹纹状眼底(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色素减少,使脉络膜血管暴露,呈现豹纹状)、黄斑病变(如黄斑出血、黄斑萎缩等,可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影响中心视力,出现看东西变形、颜色异常等情况)、视网膜变性(如格子样变性、萎缩性变性等,增加视网膜脱离的风险)、视网膜裂孔等。高度近视眼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因为其眼轴变长,视网膜被牵拉变薄等,更容易出现视网膜的病变和脱离。儿童青少年中高度近视眼患者如果不注意用眼健康,眼底改变可能会进展更快,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眼底情况。

    2025-09-25 10:15:5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