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乔春艳,女,副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
从事眼科工作23年,从1999年开始专注于青光眼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在北京同仁医院获得眼科(青光眼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先后赴美国哈佛医科大学附属麻省眼耳鼻喉医院研修一年,奥地利维也纳医学大学附属总医院研修半年。
在北京同仁医院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培训和历练,以及多次的欧美访学,使得乔大夫不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紧跟国内外眼科发展前沿。
展开-
白内障术后可以看手机吗
白内障术后早期需控制看手机时间,儿童、老年等不同人群有不同控制标准,习惯及工作中需频繁用电子设备、有其他眼部病史者也有相应注意事项,中后期可适度看手机但仍要注意姿势、环境光线和内容等方面。 年龄因素影响 儿童白内障术后:儿童的眼睛仍在发育中,术后看手机对眼睛的影响更为显著。儿童的视觉系统还未完全成熟,长时间看手机可能会导致近视等屈光不正的发生,还可能影响视觉发育。因此儿童白内障术后更要严格控制看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时间,建议每天不超过15分钟,并且要选择合适的距离和光线环境,避免近距离、强光下看手机。 老年白内障术后:老年人本身眼睛的调节功能下降,且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眼部问题。术后看手机时间过长容易加重眼疲劳,甚至可能诱发眼部其他不适。一般建议老年患者术后看手机时保持适当距离,如距离手机屏幕30-50厘米,每次看手机不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 生活方式相关 对于习惯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这类人群在白内障术后需要更大幅度地调整看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习惯。应逐渐减少看手机的频率和时长,可通过增加其他健康的休闲活动来替代看手机的时间,如进行简单的户外散步等,既有利于眼睛恢复,也有助于整体健康。 工作中需频繁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如果工作中离不开手机等电子设备,白内障术后要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防蓝光眼镜等,同时严格遵循定时休息眼睛的原则,每看手机30分钟左右就闭上眼睛休息5-10分钟,或者向远处眺望,缓解眼睛疲劳。 病史相关 有其他眼部病史的患者:如果患者除了白内障还有其他眼部病史,如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术后看手机对眼睛的影响更大。这类患者术后看手机需要更加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眼部恢复情况和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来合理安排看手机时间,可能需要将看手机时间控制得更短,如每天不超过10-15分钟,并密切关注看手机后眼睛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白内障术后恢复中后期可适度看手机但仍需注意 当白内障术后恢复到中后期(通常1-3个月后),眼睛的伤口基本愈合,炎症反应消退,但仍要注意合理看手机。此时每天看手机时间可逐渐增加到1-2小时,但仍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正确的看手机姿势,眼睛与手机屏幕保持平视,距离适中;控制看手机的环境光线,避免在过亮或过暗的环境下看手机,过亮的环境会使手机屏幕与环境的对比度增大,加重眼疲劳,过暗的环境则需要手机屏幕更亮,也容易导致眼疲劳;注意看手机的内容,避免长时间观看色彩过于鲜艳、闪烁频繁的画面,这些都可能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
2025-09-22 19:23:36 -
视神经缺血最终会瞎吗
视神经缺血是否最终致盲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视神经缺血的类型(如前部、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病情严重程度(轻度缺血经及时有效治疗部分患者视力损伤有限,重度缺血易致失明)以及治疗干预是否及时,及时治疗干预可挽救部分视神经功能降低失明风险,不同人群预后有差异,如老年人、有基础病史者等预后不同,儿童发生视神经缺血也需及时干预保护视力。 一、视神经缺血的类型及影响 视神经缺血主要包括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类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多与供应视神经的血管发生缺血、阻塞等有关,如老年人常见的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与巨细胞动脉炎相关,若不及时干预,视力受损的风险较高;而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也可导致视神经供血不足,影响视神经功能。 二、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关系 1.轻度缺血情况:如果视神经缺血程度较轻,在早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例如针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可使用改善循环的药物等,有部分患者视力损伤可能相对有限,不一定会最终失明,但也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血管状况可能更差,病情进展可能相对更快,但如果能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导致视神经缺血的危险因素,也有助于改善预后。 2.重度缺血情况:当视神经缺血程度较重时,视神经受损严重,神经纤维大量死亡,视力会迅速下降,这种情况下最终失明的可能性较大。例如,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如果未能在早期得到有效的免疫抑制等治疗,往往会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甚至最终失明。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视神经缺血的风险更高,且病情可能更难控制,更易向失明方向发展。 三、治疗干预的重要性 及时的治疗干预是影响视神经缺血预后的关键。对于疑似视神经缺血的患者,应尽快进行相关检查,如眼底检查、视觉诱发电位等,以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通过早期干预,有可能挽救部分视神经功能,降低最终失明的风险。例如,对于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炎症,改善视神经的血液供应,从而改善预后;对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发生视神经缺血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视觉系统仍在发育中,更需要及时、谨慎地进行干预,以最大程度保护视力,减少失明的可能性。
2025-09-22 19:16:45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能治愈吗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能否治愈因多种因素而异,病情较轻、治疗及时规范、年龄小及身体状态好的患者有一定恢复可能,而病情重、老年、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较难完全治愈,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对改善预后很重要。 一、部分患者有一定恢复可能 1.病情较轻的情况 对于一些发病早期、阻塞范围较小的患者,在及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后,有一定的恢复机会。例如,部分患者通过药物改善视网膜循环等治疗后,视网膜水肿等情况可逐渐减轻,视力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临床研究来看,一些研究表明,早期发现并进行规范治疗的轻中度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约有部分患者视力能保持或有所改善,这是因为及时干预能够减少视网膜进一步的缺血缺氧损伤,促进眼部血流的恢复。 年龄较小的患者,由于眼部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如果病情不是特别严重,在积极治疗下恢复的潜力相对较大。而对于年轻、生活方式健康且既往无严重眼部病史的患者,身体整体状态较好,更有利于眼部病变的修复。 2.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 激光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激光光凝可以减少视网膜缺血,从而降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视力的维持和病情的稳定,为视力的恢复创造条件。例如,通过激光封闭无灌注区,能够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使部分患者的病情朝着较好的方向发展。 二、部分患者难以完全治愈 1.病情较重的情况 当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范围广泛,已经出现严重的视网膜缺血、大量的视网膜出血甚至并发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时,视力恢复往往比较困难,很难达到完全治愈的状态。因为严重的视网膜缺血会导致视网膜功能严重受损,即使采取多种治疗措施,也难以使受损的视网膜功能完全恢复。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眼部组织的修复能力下降,对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治疗反应相对较差,预后往往不如年轻患者。而且老年患者可能还合并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和病变的恢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使得完全治愈的可能性降低。 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比如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的患者,其眼部血管的状态本身就较差,不利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恢复,即使经过治疗,病情也较难完全逆转,视力等预后情况往往不理想。 总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能否治愈不能一概而论,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规范、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相关。早期诊断、早期规范治疗对于改善预后、提高视力恢复的可能性至关重要。
2025-09-22 19:13:03 -
干眼症视力下降可逆吗
干眼症视力下降是否可逆取决于多种因素,早期轻度干眼症、治疗干预有效等情况可能使视力下降可逆,而年龄增长、长期不良生活方式、有严重基础眼部疾病合并干眼症等情况可能导致视力下降不可逆。 一、可逆情况及相关因素 1.早期轻度干眼症导致的视力下降 年龄因素:对于年轻人群,若因用眼过度等轻度干眼症情况引起视力下降,在及时纠正不良用眼习惯后有较大可能可逆。例如,青少年学生长期近距离用眼、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出现轻度干眼症致视力稍降,通过减少用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使用人工泪液等措施,视力可逐渐恢复。 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健康调整对可逆有帮助。比如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同时保持饮食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这种情况下因轻度干眼症导致的视力下降可逆性较高。 病史因素:无严重基础眼部疾病病史的人群,因单纯干眼症初期引起的视力下降相对容易恢复。如既往眼部健康,因短期环境干燥等因素引发干眼症致视力轻度下降,经干预后视力可恢复正常。 2.治疗干预有效的情况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人群,在发现干眼症视力下降后及时采取正规治疗,如使用合适的人工泪液、进行眼部热敷、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都有助于视力恢复。对于儿童,若因不当用眼等导致轻度干眼症视力下降,及时纠正并进行规范干预,视力可逆。 生活方式因素:遵循健康生活方式配合治疗,能促进视力恢复。例如成年人在治疗干眼症视力下降期间,严格避免长时间接触电子屏幕,保持室内合适湿度等,可加快视力恢复进程,使视力下降可逆。 病史因素:有轻度干眼症病史且无其他严重眼部并发症的人群,通过积极治疗,视力下降多可逆转。若有轻度干眼症病史,及时发现视力下降并采取有效治疗,一般能恢复视力。 二、不可逆情况及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若干眼症病情较重且未及时有效控制,视力下降可能难以完全逆转。老年人眼部组织老化,干眼症导致的视力下降往往恢复较困难,部分可能不可逆。 2.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不良生活方式持续存在会加重干眼症,导致视力下降不可逆。比如长期处于干燥、污染环境且不采取防护措施,同时持续长时间高强度用眼,会使干眼症病情恶化,视力下降难以恢复。 3.病史因素:有严重基础眼部疾病同时合并干眼症的人群,视力下降通常较难逆转。例如本身有青光眼等基础眼病,又患重度干眼症,此时视力下降往往不可逆,因为基础眼病和重度干眼症相互影响,加重了眼部损伤。
2025-09-22 19:08:58 -
戴度数低的眼镜会不会加重近视
戴度数低的眼镜可能不会直接加重近视但有潜在影响,如度数不匹配会致眼疲劳、影响眼轴发育等,光学原理上也会让眼睛动用更多调节能力,正确验光配镜很重要,需准确验光,儿童青少年还需考虑多因素,不同人群都要定期检查调整眼镜度数以保障视力健康。 一、戴度数低的眼镜可能不会直接加重近视,但存在一定潜在影响 (一)对于度数匹配不准确时的情况 如果近视患者佩戴度数过低的眼镜,眼睛为了看清物体,会处于持续的调节紧张状态。从生理角度来看,眼睛的睫状肌会长期处于收缩状态,这可能会导致眼睛疲劳。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调节紧张会使眼轴有进一步延长的趋势,而眼轴延长是近视加深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他们的眼睛还处于发育阶段,眼轴本身有自然增长的过程,如果此时佩戴度数低的眼镜,这种调节紧张可能会对眼轴的正常发育产生干扰,增加近视加深的风险。 (二)从光学原理分析 正常情况下,合适度数的眼镜能让光线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使眼睛处于放松的调节状态。当佩戴度数低的眼镜时,物体成像会落在视网膜后方,眼睛为了看清物体就需要更多地动用调节能力。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这种影响有所不同。对于成年人,眼睛的调节能力相对稳定,但长期的调节疲劳也可能会引起眼部不适,进而间接影响视力状况;而对于儿童青少年,由于其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且处于发育阶段,这种因佩戴度数低的眼镜导致的调节紧张更容易对近视的发展产生作用。 二、正确验光配镜的重要性 (一)准确验光的必要性 要避免戴度数低的眼镜带来的潜在风险,首先需要进行准确的验光。验光包括散瞳验光等多种方式,尤其是对于儿童青少年。散瞳验光可以放松睫状肌,获得更准确的屈光度数,因为儿童青少年的眼睛调节能力很强,未经散瞳的验光可能会因为调节紧张而导致验光结果不准确。通过准确验光,可以确定合适的眼镜度数,使眼睛在看东西时处于舒适的调节状态,减少因眼镜度数不合适带来的视力问题。 (二)根据个体情况配镜 不同人群在配镜时需要考虑自身的特殊情况。对于儿童青少年,除了考虑屈光度数外,还需要关注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多种因素。在配镜后,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监测近视的发展情况。如果发现视力有变化,应及时重新验光配镜,以确保眼镜度数始终合适,避免因佩戴度数不合适的眼镜而影响视力健康。对于成年人,虽然调节能力相对稳定,但也需要定期检查视力,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或其他因素影响,屈光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及时调整眼镜度数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视力。
2025-09-22 19: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