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肝胆胰腺疾病、肝癌、胆道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甲状腺等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程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肝胆胰腺疾病、肝癌、胆道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甲状腺等疾病的治疗。主要社会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荣获北京市科技新星等荣誉,主要社会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展开-
疝气术后饮食注意
疝气术后饮食需注意:初期选易消化食物,儿童要细腻、老年要易消化;逐步增蛋白质(肾功能不全者按需调整)、维生素与矿物质(不同年龄段按需调整食用方式);避免辛辣、油腻食物;采用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一、术后初期饮食要点 疝气术后初期,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藕粉等。这类食物易于消化吸收,能减轻胃肠负担。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食物的细腻程度,避免过硬食物刺激胃肠道;老年患者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更需保证食物的易消化性。 二、逐步增加营养摄入 1.蛋白质补充:术后可逐渐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原料,研究表明,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但对于有基础疾病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根据肾功能情况适当调整蛋白质摄入量,遵循医生的个体化建议。 2.维生素与矿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橙子、菠菜等富含维生素C和铁等营养素,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伤口愈合;铁元素对身体的恢复和预防贫血有重要作用。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对蔬菜水果的需求有所不同,儿童应保证足够的摄入量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老年患者可根据自身咀嚼和消化能力选择合适的食用方式,如将蔬菜打成泥等。 三、避免刺激性食物 1.辛辣食物:术后应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不适,甚至可能影响伤口愈合。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都应远离辛辣刺激性食物。 2.油腻食物:油炸食品、肥肉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术后食用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增加胃肠负担。对于肥胖或有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应严格控制油腻食物的摄入,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恢复。 四、注意饮食规律 1.少食多餐: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这样可以减轻胃肠负担,有利于消化吸收。儿童患者可能需要根据其食量和消化情况,合理安排进食次数和每次的进食量;老年患者由于胃肠蠕动较慢,少食多餐更有助于维持胃肠功能的稳定。 2.避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打乱胃肠的正常消化节律,对术后身体恢复不利。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都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
2025-10-22 11:17:06 -
疝气吃什么食物好得快
疝气患者需注意饮食,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以及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均衡,但食物不能替代正规医疗治疗,症状明显需及时就医。 膳食纤维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减少便秘发生,而便秘可能会增加腹压,诱发或加重疝气。例如全麦面包,每100克全麦面包中约含有10克左右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还有新鲜的蔬菜,像菠菜,每100克菠菜含膳食纤维约2.2克,西兰花每100克含膳食纤维约1.6克等,可适当多吃。对于儿童患者,可将蔬菜制作成软烂的辅食,如菠菜泥等,以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对于老年疝气患者,应保证每日摄入足够量的膳食纤维来维持肠道正常功能。 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优质蛋白质有助于修复身体组织等。常见的有瘦肉,如鸡肉,每100克鸡肉含蛋白质约20.2克,鱼肉也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像鲈鱼每100克含蛋白质约18.6克,患者可适当食用。儿童患者需要充足蛋白质来支持生长发育,可选择清蒸鲈鱼等易消化的鱼肉做法;老年疝气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可将鸡肉做成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形式。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对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很重要。例如橙子,每100克橙子含维生素C约33毫克,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等;苹果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4毫克左右,还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等。对于疝气患者,摄入充足维生素有助于维持身体良好的状态。儿童患者吃苹果可选择洗净后直接食用或做成苹果泥;老年患者吃橙子可选择在饭后少量食用,避免空腹吃引起胃部不适。 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疝气患者应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加重腹压。例如小米粥,容易消化,每100克小米粥富含碳水化合物等营养,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且不会给胃肠道带来过重负担;软面条也是不错的选择,煮得软烂的面条易于消化。儿童患者的饮食要格外注意清淡易消化,如将面条煮得更软烂些;老年患者同样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煮得软糯的山药粥等。 总之,疝气患者通过合理搭配上述食物,保证营养均衡,有助于维持身体较好的状态,但食物并不能替代疝气的正规医疗治疗,若疝气症状明显,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22 11:15:49 -
3到5mm深的伤口要打破伤风吗
3到5mm深的伤口是否要打破伤风需分伤口污染情况、疫苗接种史情况、特殊人群情况判断,污染较轻且疫苗接种规范的可不常规打,污染重、未规范接种或特殊人群污染伤口建议打。 污染较轻的伤口:如果伤口是被干净的物体弄伤,比如清洁的金属器具等造成的3-5mm深的伤口,破伤风梭菌感染风险相对较低,可能不需要常规打破伤风针。但仍需对伤口进行清洁处理,用流动水冲洗伤口,然后用碘伏等消毒剂消毒,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污染较重的伤口:若伤口被泥土、铁锈、粪便等污染,即使伤口仅3-5mm深,也有感染破伤风梭菌的可能,这种情况下建议打破伤风针。因为破伤风梭菌是厌氧菌,在污染严重、缺氧的环境中容易繁殖。例如被生锈的铁钉刮伤形成3-5mm深的伤口,由于铁钉上可能沾染泥土等污染物,伤口局部缺氧环境利于破伤风梭菌生长,所以需要打破伤风针来预防破伤风。 疫苗接种史情况 全程规范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人群:如果既往按照规范完成了破伤风疫苗全程接种(一般是基础免疫3针,然后在合适时间加强),对于3-5mm深的伤口,需要评估伤口污染情况。如果伤口污染轻,可根据伤口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加强;如果伤口污染重,即使接种过疫苗,也建议加强一针破伤风疫苗,因为疫苗接种后抗体有一定的保护期限,但污染重的伤口仍有感染风险。 未规范接种或接种史不清的人群:对于未规范接种破伤风疫苗或者接种史不清楚的人群,3-5mm深的污染伤口也建议打破伤风针。因为破伤风一旦发病,死亡率较高,为了预防起见,应及时进行预防措施。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于伤口感染破伤风的风险更应重视。如果是儿童3-5mm深的伤口,更要严格评估伤口污染情况。如果是污染伤口,即使接种过疫苗,也需要按照疫苗接种程序来决定是否加强接种,以保障儿童健康,因为儿童感染破伤风后病情发展可能较迅速,所以预防更为关键。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对于老年人3-5mm深的伤口,同样要关注伤口污染情况,污染伤口建议打破伤风针,并且在处理伤口时要更加谨慎,密切观察伤口愈合过程中是否有异常情况,如红肿、疼痛加剧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22 11:14:47 -
食管裂孔疝如何分类
食管裂孔疝有按疝囊大小和按解剖结构两种分类方式。按疝囊大小分小型和大型,小型症状轻,大型症状重;按解剖结构分滑动型(最常见,症状与体位有关)、食管旁疝(少见,易嵌顿)、混合型(兼具两者特点,症状复杂)。 小型食管裂孔疝:疝囊较小,通常疝入胸腔的胃组织较少,患者症状可能相对较轻,可能仅有轻微的烧心、反酸等表现。在老年人群中,由于食管周围组织退变等因素,也可能出现小型疝,但症状往往不典型。对于生活方式上较为注意,如避免暴饮暴食、睡前不进食等的人群,小型疝可能对生活质量影响相对较小。 大型食管裂孔疝:疝囊较大,疝入胸腔的胃组织较多,患者症状通常较为明显,可能出现严重的烧心、反酸、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还可能因疝入胸腔的胃组织影响呼吸等功能,导致呼吸困难等表现。在肥胖人群中,由于腹腔内压力较高,更容易出现大型疝,且症状可能更严重。此类患者需要更加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控制体重等。 按食管裂孔疝的解剖结构分类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食管下括约肌(LES)和胃的食管结合部(EGJ)向上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在平卧、腹压增加等情况下,疝内容物(胃等)更容易滑动进入胸腔,而站立位时部分可回纳至腹腔。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易发生,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结构及激素等因素有关。患者的症状往往与体位变化关系密切,平卧时症状易加重。 食管旁疝:食管下括约肌仍在正常位置,胃底等部分胃组织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疝入胸腔,且不伴有食管和胃的旋转。这种类型相对较少见,但疝内容物容易发生嵌顿等严重并发症,如胃扭转、肠梗阻等。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组织弹性下降等原因。一旦发生嵌顿,病情往往较为危急,需要及时处理。 混合型食管裂孔疝:同时具有滑动型和食管旁疝的特点,既有食管下括约肌及胃食管结合部的向上滑动,又有部分胃组织疝入胸腔且不伴有明显旋转。其临床表现可能兼具两者的特点,症状相对复杂,诊断和治疗也相对较难,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有长期腹压增高因素的人群中,如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等患者,更易出现混合型疝。
2025-10-22 11:13:29 -
小孩儿阑尾炎什么症状
小孩儿阑尾炎有典型症状、全身症状和体征表现,典型症状包括早期脐周或上腹痛后转移固定右下腹的腹痛,以及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有38℃左右发热或更高、精神萎靡;体征有右下腹压痛,炎症重时出现腹膜刺激征,婴儿症状常不典型,家长需密切观察及时就医。 一、典型症状 1.腹痛 小孩儿阑尾炎早期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这是因为阑尾的神经受内脏神经支配,此时表现为内脏牵涉痛。数小时后,疼痛会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这是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但并不是所有小孩儿都能表现出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婴儿,其症状可能不典型。 2.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比较常见,早期可能因反射性胃痉挛引起,随后可能因腹膜炎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频繁呕吐。 食欲减退:小孩儿会出现不想吃东西的情况,因为腹痛以及身体的不适影响了食欲。 腹泻或便秘:部分小孩儿可能会出现腹泻,这是由于阑尾炎症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加快;也有部分小孩儿会出现便秘,与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二、全身症状 1.发热:一般体温在38℃左右,若炎症较重,体温可升高,甚至超过38.5℃,这是因为身体发生了炎症反应,免疫系统被激活,从而出现发热症状。婴儿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可能发热不明显,但也需要密切关注。 2.精神萎靡:小孩儿会表现出精神不好,爱哭闹或者安静少动等情况,这是因为身体处于不适状态,消耗了较多能量,同时炎症等因素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功能。 三、体征 1.右下腹压痛:是阑尾炎重要的体征,按压右下腹时小孩儿会出现哭闹、抗拒等表现。但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由于其不能准确表达疼痛,可能需要更仔细地通过观察其对按压右下腹的反应来判断。 2.腹膜刺激征:如出现腹肌紧张、反跳痛等,提示阑尾炎症加重,已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等情况。但婴儿由于腹肌发育不完善,腹肌紧张可能不明显,反跳痛也较难准确判断,需要医生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小孩儿阑尾炎的症状可能因小孩儿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婴儿阑尾炎症状往往不典型,更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小孩儿的身体状况,一旦怀疑阑尾炎,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25-10-22 11: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