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擅长:肝胆胰腺疾病、肝癌、胆道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甲状腺等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程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肝胆胰腺疾病、肝癌、胆道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甲状腺等疾病的治疗。主要社会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荣获北京市科技新星等荣誉,主要社会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展开
个人擅长
肝胆胰腺疾病、肝癌、胆道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甲状腺等疾病的治疗。展开
  • 阑尾炎怎么痛法

    阑尾炎初始多为上腹部或脐周隐痛、胀痛等钝痛,数小时(通常6-8小时)后转移并固定至右下腹麦氏点,早期为钝痛,进展期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时转为剧烈绞痛或刺痛,不同年龄段人群疼痛转移时间有差异,女性妊娠期阑尾炎疼痛部位可能改变但性质符合规律。 典型表现:多数阑尾炎患者初始为上腹部或脐周疼痛,这是因为阑尾的神经受内脏神经支配,内脏神经定位不准确。例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阑尾起源于中肠,其神经传导与上腹部及脐周的神经传导有部分重叠,所以早期疼痛常表现为模糊的上腹部或脐周不适。对于儿童来说,也可能首先出现脐周疼痛,随着病情发展再转移至右下腹;而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其痛觉感知相对迟钝,初始疼痛可能不典型,但也可能从脐周或上腹部开始疼痛。 疼痛转移过程 转移至右下腹:一般经过数小时(通常6-8小时)后,疼痛会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这是因为阑尾炎症刺激壁层腹膜,壁层腹膜受躯体神经支配,定位准确,所以疼痛转移至右下腹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在这个转移过程中,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的病情发展相对较快,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转移至右下腹;而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较慢,疼痛转移可能不那么迅速,但最终大多会固定在右下腹。例如,有研究显示,儿童阑尾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的时间平均可能在4-6小时左右,而老年人可能需要8-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疼痛性质 不同阶段的疼痛性质: 早期:多为隐痛、胀痛等钝痛性质。这是由于阑尾管腔堵塞初期,阑尾腔内压力逐渐升高,引起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程度相对较轻,表现为模糊的不适。 进展期:当阑尾炎症加重,出现化脓、坏疽甚至穿孔时,疼痛性质加剧,转为剧烈的绞痛或刺痛。例如,阑尾化脓时,阑尾壁受到炎症的强烈刺激,疼痛变得较为明显和剧烈;阑尾穿孔时,脓性渗出物刺激腹膜,可引起持续性的剧烈腹痛。对于女性患者,在妊娠期发生阑尾炎时,由于子宫增大,疼痛部位可能会有所改变,但疼痛性质仍符合上述规律,只是需要结合妊娠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处理。

    2025-10-22 11:00:13
  • 疝气手术后多久洗澡

    疝气手术后洗澡时间因手术方式、人群等因素而异,一般开放手术约术后7-10天拆线后1-2天可洗澡,腹腔镜手术穿刺孔愈合后可考虑,儿童患者5-7天穿刺孔愈合好可洗,老年患者及有基础疾病患者需根据伤口愈合情况适当延长,均以伤口愈合情况为主要判断标准且洗澡时要注意保护伤口。 疝气手术后,通常建议在伤口愈合良好且拆线后1-2天左右可以洗澡,但具体时间还需根据手术方式、伤口恢复情况等因素而定。如果是传统的开放疝气手术,一般腹部切口愈合需要一定时间,若伤口没有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大约术后7-10天拆线,拆线后1-2天可以洗澡;如果是腹腔镜下疝气手术,腹部穿刺孔较小,愈合相对较快,一般穿刺孔愈合后就可以考虑洗澡,通常术后3-5天穿刺孔基本愈合,之后就可以洗澡,但也需确保穿刺孔无异常。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新陈代谢较快,但皮肤相对娇嫩。如果是小儿疝气手术,一般采用微创的腹腔镜手术方式,穿刺孔小,愈合快。通常术后5-7天左右,穿刺孔愈合良好的情况下可以洗澡。但要注意洗澡时避免用力揉搓穿刺部位,洗澡后及时擦干穿刺孔周围皮肤,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因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活动量相对较大,要特别注意防止穿刺孔感染。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伤口愈合相对较慢,同时可能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影响伤口愈合。这类患者疝气手术后洗澡时间需要适当延长,一般要确保伤口完全愈合,没有红肿、渗液,大约术后10-14天甚至更久,在洗澡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腹压增加,因为老年患者腹压本身可能相对较高,洗澡时的体位变化等可能会影响伤口恢复。 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果患者合并有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情况,会影响伤口愈合,这类患者疝气手术后洗澡时间要根据伤口实际愈合情况来定,可能需要比一般患者更久的时间来等待伤口愈合良好后再洗澡,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促进伤口愈合。 总之,疝气手术后洗澡时间不能一概而论,要以伤口的愈合情况为主要判断标准,在洗澡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感染等情况发生。

    2025-10-22 10:58:53
  • 疝气做了手术会复发吗

    疝气手术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等,总体复发率因因素而异,传统疝修补术复发率约1%-10%,无张力疝修补术复发率通常在1%以下;影响复发的因素有患者自身因素(年龄、基础疾病)和手术相关因素(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操作技术);复发后需再次手术,特殊人群再次手术有不同注意事项。 影响复发的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儿童疝气患者术后复发相对较少,因为儿童组织修复能力较强;而老年患者由于常伴有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等增加腹压的疾病,术后复发风险相对较高。例如,老年男性因前列腺增生导致长期排尿困难,腹压持续增高,会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增加复发几率。 基础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长期咳嗽咳痰,腹压反复升高,会增加疝气复发风险;有糖尿病的患者,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弱,也可能提高复发可能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组织修复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不利于手术切口及疝修补部位的愈合。 手术相关因素 手术方式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复发率不同,如前面提到的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复发率差异。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用补片来加强疝环,能有效降低复发风险,但如果补片固定不佳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复发。 手术操作技术:医生的手术操作精细程度也很关键。如果在手术中对疝囊的处理、补片的放置等操作不规范,都可能增加复发的可能性。比如补片放置位置不准确,没有完全覆盖疝环区域,就容易导致复发。 复发后的处理 如果疝气术后复发,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治疗。再次手术的难度相对首次手术可能会增加,因为局部组织可能存在粘连等情况。但通过规范的再次手术操作,仍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疝气术后复发,由于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再次手术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特点和组织修复能力,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补片等材料(如果需要的话);对于老年复发患者,要更加注重基础疾病的控制,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术后也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以降低再次复发的风险。

    2025-10-22 10:56:20
  • 阑尾术后肠粘连怎么办

    阑尾术后肠粘连需观察病情,非手术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禁食补液、中药治疗、腹部按摩,手术治疗适用于完全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怀疑肠绞窄时,方式有粘连松解术等,还需早期活动、腹腔内保护预防复发,要依具体情况采取对应措施,密切观察,优先非手术,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并注重预防复发。 非手术治疗 胃肠减压:通过胃肠减压装置将积聚在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可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均适用,但儿童操作时需更加轻柔、准确。 禁食补液:患者需禁食,通过静脉补充水分、电解质及营养物质,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证机体营养需求。儿童要注意补液速度和量,避免过快过多引起心肺负担过重等问题。 中药治疗:一些中药方剂可能对缓解肠粘连有一定作用,如大承气汤等,但需在专业中医医师指导下应用,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年龄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 腹部按摩:适用于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轻柔的腹部按摩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缓解腹胀等不适。儿童进行腹部按摩时力度要适中,按照肠道蠕动方向顺时针轻柔按摩。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若患者出现完全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怀疑有肠绞窄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儿童,手术需更加谨慎评估,充分考虑其机体耐受能力等。 手术方式:包括粘连松解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肠粘连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量保留正常肠管,减少新的粘连形成。 预防复发 早期活动:术后早期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如在床上翻身、四肢活动等,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肠道蠕动恢复,减少肠粘连发生。儿童术后也应在医生允许下进行适当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且需有专人看护。 腹腔内保护:在腹腔手术操作中,可采用一些方法减少肠粘连,如使用防粘连材料等,但需根据具体手术情况和患者个体情况选择。 总之,阑尾术后出现肠粘连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同时注重预防复发。

    2025-10-22 10:54:59
  • 小儿阑尾炎症状及治疗

    小儿阑尾炎不同年龄段症状有别,婴幼儿表现不典型,儿童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等典型症状且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治疗上绝大多数确诊后尽早手术,采用阑尾切除术等,早期单纯性阑尾炎等情况可尝试非手术抗生素治疗但低龄儿童需谨慎,且非手术治疗要密切观察病情。 一、小儿阑尾炎症状 (一)不同年龄段症状特点 婴幼儿:婴幼儿阑尾炎表现多不典型,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哭闹不安,由于不能准确表达腹痛,常以拒食、呕吐为较突出表现。腹部体征也不典型,腹肌紧张不明显,右下腹压痛体征不易准确判断,这是因为婴幼儿阑尾位置相对较高,且大网膜发育不完善,难以对炎症阑尾形成有效包裹局限。 儿童: 典型症状:年长儿童阑尾炎症状与成人相似,主要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初始疼痛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体征:右下腹固定压痛是小儿阑尾炎重要体征,部分患儿可触及右下腹压痛性包块,提示可能有阑尾周围脓肿形成。 (二)伴随症状 患儿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若炎症较重,体温可更高。还可能伴有精神萎靡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二、小儿阑尾炎治疗 (一)手术治疗 适应证:绝大多数小儿阑尾炎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尤其是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等。因为小儿阑尾壁薄,穿孔率较高,早期手术可减少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手术方式:多采用阑尾切除术,对于阑尾周围脓肿形成的患儿,若情况允许,可先进行脓肿引流,待炎症控制后再考虑二期阑尾切除。 (二)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早期单纯性阑尾炎、患儿一般情况较好且家属不同意手术的情况,可尝试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采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选用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同时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病情加重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低龄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非手术治疗风险相对较高,需谨慎选择。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腹部症状体征等变化。

    2025-10-22 10:53:5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