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肝胆胰腺疾病、肝癌、胆道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甲状腺等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程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肝胆胰腺疾病、肝癌、胆道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甲状腺等疾病的治疗。主要社会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荣获北京市科技新星等荣誉,主要社会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展开-
过期的碘伏可以用吗
过期的碘伏不能用,因其可能降低消毒效果,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损害。 过期的碘伏不能用。碘伏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通常用于皮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等。碘伏的消毒效果取决于其有效成分碘的浓度,如果碘伏过期,其中的碘可能会分解或失效,从而降低其消毒效果。 此外,过期的碘伏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醛类、酮类等,这些物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如刺激皮肤、引起过敏反应等。 因此,为了确保消毒效果和人体安全,建议不要使用过期的碘伏。如果需要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应选择有效期内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碘伏只能用于皮肤消毒,不能用于黏膜消毒,如口腔、鼻腔等部位。在使用碘伏消毒时,应避免与其他消毒剂混合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如果对碘伏的使用有任何疑问,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2025-10-22 09:50:59 -
阑尾究竟位置在哪里
阑尾根部附着于盲肠后内侧壁体表投影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即麦氏点婴儿时期阑尾相对位置较高随生长发育渐向右下腹髂窝下移妊娠期因子宫增大阑尾向上外方移位孕中期可位于髂嵴上2横指处孕晚期接近胆囊区。 阑尾是细长弯曲的盲管,其位置一般在右下腹,:一、正常位置的基本描述阑尾根部附着于盲肠后内侧壁,体表投影通常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该点称为麦氏点。二、不同人群的位置差异1.婴儿时期:婴儿的阑尾相对位置较高,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向右下腹的髂窝方向下移。2.妊娠期:女性在妊娠期时,由于子宫逐渐增大,阑尾位置会随之向上外方移位,孕中期时阑尾可位于髂嵴上2横指处,孕晚期时甚至可接近胆囊区。
2025-10-22 09:50:31 -
左侧小肚子脂肪瘤
左侧小肚子脂肪瘤是脂肪细胞异常增殖聚集形成的皮下良性肿瘤具相应特征,病因与遗传及脂肪代谢异常相关,临床表现多无症状或有轻微表现,诊断依靠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治疗包括观察随访和手术,特殊人群如儿童、孕期、老年及有基础病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脂肪瘤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左侧小肚子脂肪瘤是由脂肪细胞异常增殖聚集形成的皮下良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左侧小肚子部位可触及的局限性肿块,质地柔软,边界清晰,一般生长缓慢,多数情况下无明显不适症状。 二、病因分析 1.遗传因素:部分脂肪瘤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相关,若家族中有脂肪瘤病史,个体患病风险可能略有升高。2.脂肪代谢异常:体内脂肪代谢紊乱时,脂肪细胞过度聚集,易形成脂肪瘤,如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可能影响脂肪代谢,增加发病几率。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仅能触及左侧小肚子皮下有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肿块活动度良好,与皮肤无粘连。部分较大的脂肪瘤可能有轻微压迫感,但一般不引起疼痛等明显不适。2.体征特点:通过体格检查可发现皮下质软的肿块,超声检查可见边界清楚的低回声占位病灶,有助于明确诊断。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初步判断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等特征,初步怀疑为脂肪瘤。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辅助诊断手段,能清晰显示脂肪瘤的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情况,有助于与其他皮下肿物鉴别;对于特殊情况,可能需结合磁共振成像(MRI)等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五、治疗方式 1.观察随访:若左侧小肚子脂肪瘤较小(直径通常<1cm)且无明显症状,不影响外观及功能,可定期进行超声复查,监测肿块变化情况。2.手术治疗:当脂肪瘤较大(直径≥1cm)、影响外观或出现压迫症状(如局部胀痛等)、怀疑恶变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是治疗脂肪瘤的有效方法,术后一般预后良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左侧小肚子出现脂肪瘤时,需谨慎评估手术必要性,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手术应充分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优先考虑非手术观察,若必须手术,需由经验丰富的儿科外科医生操作。2.孕期女性:孕期发现左侧小肚子脂肪瘤,需多学科评估手术风险,因手术可能涉及麻醉及术后恢复等对胎儿的潜在影响,一般优先选择密切观察,待产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手术。3.老年人群:老年患者若左侧小肚子脂肪瘤无特殊不适,可根据身体整体状况评估手术耐受能力,身体状况较差者可继续观察,身体状况较好且脂肪瘤有明显影响者,可考虑手术,但需充分权衡手术收益与风险。4.有基础病史人群:若患者合并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在考虑左侧小肚子脂肪瘤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基础病控制情况对治疗的影响,如手术患者需确保基础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以降低手术相关风险。生活方式上建议此类人群保持健康体重,适度运动,均衡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糖饮食,以维持身体代谢平衡,辅助控制脂肪瘤相关风险。
2025-09-24 14:58:12 -
48小时内打破伤风针有效吗
48小时内打破伤风针有效,破伤风杆菌可通过伤口侵入人体,破伤风针能中和游离毒素预防发病,理论上潜伏期前注射都有作用,48小时内注射仍能降感染风险,不同人群如儿童、成人、特殊病史人群注射时需依自身情况处理,儿童要注意过敏史等,成人要评估伤口等,特殊病史人群要谨慎且密切监测。 一、破伤风杆菌感染的特点及破伤风针的作用机制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多存在于泥土、铁锈等环境中,通过伤口侵入人体。当伤口较深、污染严重时,就有感染破伤风杆菌的风险。破伤风针一般指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其作用是中和游离的破伤风毒素,从而预防破伤风发病。 二、48小时内打破伤风针的有效性分析 1.时间因素与有效性 理论上,在破伤风毒素尚未与神经组织结合之前注射破伤风针都有一定预防作用。一般来说,受伤后越早注射破伤风针效果越好,但即使超过24小时,在48小时内注射仍然是有效的。因为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为7-8天,短的可至24小时,长的可达数月甚至数年,所以在潜伏期前注射破伤风针都能起到预防作用。 对于受伤后48小时内的患者,及时注射破伤风针可以阻断破伤风毒素与神经细胞的结合,从而降低发病的可能性。有相关研究表明,在受伤后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有效率可达90%以上,而在48小时内注射,有效率也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仍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感染破伤风的风险。 三、不同人群在48小时内打破伤风针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 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受伤后更应重视破伤风的预防。如果儿童在受伤后48小时内,应尽快注射破伤风针。在注射前需要详细询问儿童的过敏史等情况。如果儿童既往有过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史,可选择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因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同时,要注意儿童受伤后的伤口清洁等基础护理,保持伤口周围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加重病情。 2.成人群体 成人在受伤后48小时内注射破伤风针,同样需要先评估伤口情况。如果伤口污染严重,即使在48小时内注射了破伤风针,也需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果出现乏力、头痛、咀嚼无力等疑似破伤风前驱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有过破伤风疫苗接种史的成人,如果受伤后48小时内,需要确认疫苗接种的时间间隔等情况。如果距离上次全程接种破伤风疫苗超过5年,可能需要加强注射破伤风疫苗来增强免疫力。 3.特殊病史人群 对于有严重过敏史的人群,在48小时内注射破伤风针时需要格外谨慎。如果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必须选择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注射。同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特殊病史的人群,注射破伤风针后需要密切监测自身免疫状况的变化,因为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可能会因注射破伤风针而产生一些特殊反应。 总之,受伤后48小时内打破伤风针是有效的,不同人群在注射时需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以最大程度发挥破伤风针的预防作用,降低感染破伤风的风险。
2025-09-24 14:55:43 -
风油精小孩能不能用
小孩使用风油精存在安全性问题,因其成分可能经皮肤吸收或误食危害健康,6岁以上儿童需谨慎少量使用,有特殊情况或基础疾病儿童绝对不宜用,可采用物理方法如蚊帐、防护用品及天然植物方法如薄荷盆栽、煮天然植物水驱蚊,被叮咬后还可用冷敷缓解不适。 一、小孩使用风油精的安全性考量 风油精主要成分包含薄荷脑、樟脑等。樟脑经皮肤吸收后,可能会对小孩的神经系统等产生影响。对于婴幼儿,由于其皮肤娇嫩、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使用风油精存在较大风险。 (一)皮肤接触方面 1.低龄儿童皮肤特点影响:0-3岁左右的小孩皮肤角质层薄,通透性强。若直接在小孩皮肤局部涂抹风油精,其中的成分更容易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比如将风油精涂在颈部、手部等部位,其含有的樟脑等成分可能快速被吸收,而小孩的代谢能力不足以快速代谢这些成分,就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2.可能导致的局部刺激:风油精有一定刺激性,小孩皮肤受到刺激后可能出现红肿、瘙痒等不适症状。 (二)误食风险 1.小孩好奇心与误食可能性:幼儿可能会因为好奇而误食风油精,樟脑等成分误食后对小孩的健康危害更大。例如小孩误将风油精当作普通液体饮用,会对胃肠道等产生刺激,还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等。 二、特殊情况下小孩使用风油精的建议 (一)需谨慎使用的情况 1.年龄较大儿童的有限使用:对于6岁以上的儿童,如果有蚊虫叮咬等情况,在严格遵循少量使用且密切观察的前提下可以谨慎使用。但也需要注意,先在小孩小面积皮肤上试用,观察1-2小时,若没有出现过敏等不适反应,再考虑在蚊虫叮咬处少量涂抹。但即使是较大儿童,也不建议大面积使用风油精。 2.基于个体差异的考量:如果小孩本身有皮肤敏感史或者有基础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更是绝对不建议使用风油精。因为有基础疾病的小孩对风油精中成分的耐受和代谢能力更差,使用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三、替代的安全驱蚊虫及缓解不适方法 (一)物理方法 1.营造无蚊环境:使用蚊帐是非常安全的防蚊虫方法,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小孩都适用,尤其是低龄儿童。可以为小孩的床铺配备合适的蚊帐,避免蚊虫叮咬。 2.穿戴防护用品:给小孩穿戴长袖衣物、长裤,以及带有防蚊功能的帽子等,从物理层面阻挡蚊虫叮咬。比如选择具有驱蚊功能的儿童专用防晒衣等,既可以防晒又能一定程度上防蚊虫。 (二)天然植物方法 1.使用天然植物驱蚊:可以采用一些天然植物来驱蚊,如在房间内放置薄荷盆栽,薄荷的气味有一定驱蚊作用;或者用金银花、艾叶等煮水后擦拭小孩皮肤(需注意水温合适,且先小面积试用),这些天然植物相对温和,对小孩刺激性较小。 2.局部不适的其他缓解方式:如果小孩被蚊虫叮咬后局部不适,还可以用冷敷的方式缓解,如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块(注意避免冻伤小孩皮肤)轻轻敷在叮咬处,每次敷5-10分钟,一天可多次进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
2025-09-24 14: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