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肝胆胰腺疾病、肝癌、胆道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甲状腺等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程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肝胆胰腺疾病、肝癌、胆道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甲状腺等疾病的治疗。主要社会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荣获北京市科技新星等荣誉,主要社会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展开-
疝气手术拆线疼不疼
疝气手术拆线时疼痛程度通常较轻微,受个人痛觉敏感度、伤口愈合情况、手术部位影响,可通过局部麻醉辅助、保持放松状态减轻疼痛,儿童需轻柔安抚操作,老年患者要关注伤口愈合并安抚情绪。 影响疼痛感受的因素 个人痛觉敏感度:不同个体对疼痛的感受存在差异。有些人痛觉敏感度较低,可能会觉得拆线时的疼痛很轻;而痛觉敏感度较高的人,可能会感觉有一定程度的不适,但通常也不会非常剧烈。例如,年轻且平时身体较为健康、痛阈较高的人群,可能对拆线疼痛的感受相对不明显;而一些本身有慢性疼痛感知异常或者对疼痛较为敏感的患者,可能会感觉稍微明显些,但总体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伤口愈合情况:如果伤口愈合良好,没有出现感染、炎症等情况,拆线时相对会比较顺利,疼痛也会较轻。反之,如果伤口愈合不佳,存在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那么拆线时可能会因为对伤口的刺激相对较大而让患者感觉疼痛稍重一些。比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伤口愈合能力较差,其疝气手术后拆线时可能相对正常愈合的伤口会感觉更疼一点。 手术部位:疝气手术的部位不同,拆线时的疼痛感受也会有一定差异。例如,位于腹部相对表浅部位的疝气手术,拆线时的疼痛一般相对腹部深层组织的手术部位要轻一些。 减轻拆线疼痛的措施 局部麻醉辅助:在拆线前,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在伤口局部使用少量的表面麻醉剂,进一步减轻拆线时的疼痛。这对于一些对疼痛较为敏感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方式。比如,对于儿童疝气手术后拆线,医生可能会更倾向于使用局部麻醉来减轻他们的疼痛感受,因为儿童对疼痛的耐受性相对较差。 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保持放松的状态也有助于减轻拆线时的疼痛感受。紧张焦虑的情绪可能会放大对疼痛的感知,而放松的状态可以使身体的肌肉处于相对松弛的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例如,术前向患者拆线的过程,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让患者在拆线时能够更好地配合,减轻疼痛带来的不适。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儿童,在疝气手术拆线时需要更加轻柔、安抚性的操作。因为儿童本身对疼痛较为敏感,而且心理上更容易因为陌生的医疗操作而产生恐惧。医护人员在拆线过程中要更加耐心,动作轻柔,同时可以通过一些安抚的方式,如轻声安慰、给予鼓励等,来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减轻他们对拆线疼痛的感受。而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在拆线前要更加关注伤口的愈合情况,确保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拆线操作,以尽量减少疼痛对他们的影响,同时要注意安抚老年患者的情绪,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配合完成拆线过程。
2025-09-24 14:11:07 -
急性阑尾炎术后低烧如何进行治疗
对于阑尾术后低烧患者,需从观察与监测(包括体温、一般状况)、非药物干预(补液饮食、环境调节、物理降温)、感染相关排查与处理(伤口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人群(儿童、老年)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处理,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观察与监测 体温监测: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变化,记录体温数值及波动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体温的正常范围有所差异,例如儿童正常体温范围在36~37.3℃左右,成人正常体温多在36~37℃,通过持续监测能及时掌握低烧的动态。 一般状况观察:留意患者的精神状态、食欲、伤口情况等,若患者精神尚可,但有低烧,可能是术后吸收热等常见情况;若精神萎靡且低烧持续不缓解,需警惕感染等其他问题。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补液与饮食:保证患者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能进食的患者,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促进身体恢复,水分补充有助于机体散热等生理过程。 环境调节:保持病房环境舒适,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4℃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让患者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利于身体散热,比如过低的温度可能导致患者不适,影响身体对低烧的调节。 物理降温: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可采用适宜的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但要注意避免擦拭胸前区、腹部等敏感部位,且擦拭时力度要适中;成人也可采用类似方法,不过要根据患者具体耐受情况进行操作。 三、感染相关排查与处理 伤口检查:查看阑尾术后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若伤口出现异常,提示可能存在切口感染等问题,需进一步评估处理,不同年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有差异,儿童伤口愈合相对较快,但感染风险也需关注。 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进行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了解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情况,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可能有感染存在,医生可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抗感染等相应处理。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低烧时更需谨慎处理,物理降温是主要的非药物降温方式,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降温措施,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饮食等情况,因为儿童对疾病的耐受和反应与成人不同,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低烧时要考虑其机体功能衰退等因素,在观察和处理过程中要更细致,关注其基础疾病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低烧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处理时需综合评估,谨慎选择干预措施。
2025-09-24 14:08:58 -
阑尾炎是什么引起的这病怎么办好
阑尾炎由阑尾管腔阻塞(如淋巴滤泡增生、粪石等)和细菌感染引起,治疗分非手术(如抗生素治疗)和手术(腹腔镜和开腹),儿童病情发展快、症状不典型,老年人症状不典型且手术风险高,妊娠期阑尾炎位置改变、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需考虑胎儿安全。 一、阑尾炎的病因 阑尾炎主要是由阑尾管腔阻塞和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阑尾管腔阻塞常见原因是淋巴滤泡明显增生,约占60%,多见于年轻人;粪石也是常见原因,约占35%;此外,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等也可导致管腔阻塞。细菌入侵是在阑尾管腔阻塞后,细菌繁殖并分泌毒素,损伤黏膜上皮,进而使细菌侵入阑尾壁引发炎症。 二、阑尾炎的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及急性阑尾炎的早期阶段,可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如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等,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和病情变化特点,更要谨慎评估病情,严格遵循用药禁忌等原则。 (二)手术治疗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包括儿童、成人等),尤其是身体状况允许的患者较为适用。在手术过程中要遵循外科操作规范,减少对患者组织的损伤。对于女性患者,要注意避免对生殖系统的不必要影响;对于老年患者,要充分评估其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确保手术安全。 开腹阑尾切除术:适用于复杂情况的阑尾炎,如阑尾穿孔、周围脓肿形成等。在手术操作时要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手术操作的轻柔,避免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三、不同人群阑尾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阑尾炎病情发展较快,症状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例如,儿童可能仅表现为哭闹、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怀疑阑尾炎要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适当的药物。 (二)老年人 老年人阑尾炎症状常不典型,腹痛不明显,体温和白细胞升高不显著。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在治疗前要充分评估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三)妊娠期 妊娠期阑尾炎较为特殊,随着妊娠子宫的增大,阑尾位置会发生改变,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说,妊娠中期的阑尾炎多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操作要轻柔,避免刺激子宫引起流产或早产等不良后果。
2025-09-24 14:07:49 -
什么是腋下淋巴结
腋下淋巴结由输入淋巴管、皮质与髓质等构成起淋巴液过滤等基础作用,具免疫防御功能可过滤淋巴液捕捉病原体启动免疫应答,还能监测肿瘤转移作前哨部位,临床通过检查其大小质地等辅助诊断,儿童轻度肿大无异常可能是正常免疫反应,女性生理期有轻度生理性改变,肿瘤病史者需密切关注,长期上肢劳累等会影响其状态需注意保护上肢。 一、腋下淋巴结的基本解剖构成 腋下淋巴结位于腋窝区域,由输入淋巴管、淋巴结皮质与髓质等部分组成。皮质内富含以B细胞为主的淋巴小结等结构,髓质包含髓索和髓窦等,这些结构协同构成了腋下淋巴结的基础解剖框架,起到淋巴液过滤等功能基础支撑作用。 二、功能作用 1.免疫防御功能:作为人体免疫器官的一部分,腋下淋巴结可过滤流经腋窝区域的淋巴液,捕捉其中侵入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异物等,启动免疫应答反应,通过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过程来抵御感染,维持机体免疫稳态。例如当上肢、胸壁等部位遭遇病原体侵袭时,腋下淋巴结会参与到对抗病原体的免疫过程中。 2.监测肿瘤转移功能:若身体某部位存在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可能通过淋巴循环转移至腋下淋巴结,此时腋下淋巴结可作为肿瘤转移的“前哨”部位,医生可通过对腋下淋巴结状况的评估来辅助判断肿瘤是否发生转移等情况,像乳腺癌细胞就有可能转移至腋下淋巴结。 三、临床相关意义 1.疾病诊断提示:临床上通过检查腋下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辅助疾病诊断。若腋下淋巴结肿大,可能提示上肢、胸部等区域存在病变,如上肢皮肤感染引发的炎症性肿大,或乳腺癌等肿瘤疾病导致的转移性肿大等。医生常通过触诊初步评估腋下淋巴结情况,必要时结合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 2.不同人群特点影响: 儿童:儿童腋下淋巴结若出现轻度肿大且无其他异常伴随症状,可能是正常免疫反应相关表现,但若持续异常肿大或伴有发热、局部疼痛等其他不适,需警惕感染性疾病或其他病理性因素,应及时就医排查。 女性: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因身体激素变化等因素,腋下淋巴结可能出现轻度生理性改变,一般无明显病理意义,但仍需关注淋巴结状态变化,若有异常及时就诊。 肿瘤病史人群:有肿瘤病史者需密切关注腋下淋巴结变化,因为存在肿瘤复发转移至腋下淋巴结的可能风险,需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监测。 生活方式相关:长期上肢劳累、局部有外伤等情况可能影响腋下淋巴结状态,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保护上肢,避免过度劳累,当上肢有外伤等情况时应及时规范处理,以维护腋下淋巴结及上肢相关区域的健康状态。
2025-09-24 14:06:33 -
阑尾炎止痛方法
阑尾炎可通过非药物止痛方法如休息与体位调整、冷敷、针灸来缓解疼痛,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辅助止痛,但这些均为暂时缓解症状,根本治疗是及时手术,不同患者需遵循尽早明确诊断并合适治疗原则,急性阑尾炎延误手术可致严重并发症。 一、非药物止痛方法 (一)休息与体位 对于阑尾炎患者,适当休息很重要。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这样有助于减轻腹部张力,缓解疼痛。半卧位时膈肌下降,腹腔容积增大,可减轻对膈肌的压迫,同时也能使炎性渗出物积聚在盆腔,因为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较强,吸收性能差,这样可避免炎症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患者都适用此体位调整来缓解疼痛。 (二)冷敷 可以用冷毛巾或冰袋对右下腹部进行冷敷,通过冷刺激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渗出,从而减轻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可重复。不过对于儿童,由于皮肤较娇嫩,冷敷时要密切观察皮肤情况,防止冻伤;对于有血液循环不良等病史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冷敷。 (三)针灸止痛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机体的气血流通,缓解疼痛。例如针刺足三里、阑尾穴等穴位可能对阑尾炎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针灸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操作,不同年龄、体质的患者在针灸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穴位选择和手法操作,比如儿童在针灸时要选择较为安全、易配合的穴位,且手法要轻柔。 二、药物止痛相关(仅提及药物名称) (一)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有一定的止痛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减轻炎症和疼痛。但对于儿童,要严格控制使用,因为低龄儿童使用可能会有不良反应;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要慎用,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溃疡加重等情况。 (二)阿片类镇痛药 如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止痛效果较强,但阑尾炎患者一般不首先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因为可能会掩盖病情,延误诊断。不过在明确诊断且疼痛剧烈时,可在医生评估下谨慎使用,对于老年人、呼吸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引起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非药物止痛方法还是药物止痛,都只是暂时缓解症状,对于阑尾炎最根本的治疗是及时进行手术切除阑尾等治疗措施,尤其是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延误手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阑尾穿孔、腹膜炎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都应遵循尽早明确诊断并进行合适治疗的原则。
2025-09-24 1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