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肝胆胰腺疾病、肝癌、胆道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甲状腺等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程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肝胆胰腺疾病、肝癌、胆道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甲状腺等疾病的治疗。主要社会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荣获北京市科技新星等荣誉,主要社会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展开-
脂肪瘤长大了1厘米
脂肪瘤长大1厘米需关注生长速率、质地边界及伴随症状,应尽快就医通过超声等检查明确情况,经评估有指征可考虑手术,儿童就医选有儿科经验的医生,成年要告知生活方式,特殊病史人群需主动告知既往病史综合评估诊疗。 一、脂肪瘤长大1厘米的观察要点 1.生长速率追踪:需密切关注脂肪瘤在多长时间内增长1厘米,若为短期内(如数月内)迅速增长1厘米,提示需重点评估其性质变化风险,因快速增长可能与异常病变倾向相关。 2.质地与边界辨析:触摸脂肪瘤感知其质地是柔软均匀还是偏硬不均,观察边界是否清晰规整,正常脂肪瘤边界多清晰,若边界变得模糊或质地异常改变,需警惕潜在异常情况。 3.伴随症状留意:留意是否出现局部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若有此类表现,可能提示脂肪瘤局部有炎症反应或其他异常状况,需及时进一步排查。 二、应对举措建议 1.就医检查安排:应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通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明确脂肪瘤的内部结构、与周围组织关系等情况,超声检查能较为清晰地呈现脂肪瘤的特征,为后续评估提供依据。 2.手术评估考量:经医生综合评估后,若脂肪瘤存在影响外观、压迫邻近组织等手术指征,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是目前针对明显增大脂肪瘤较为直接有效的处理方式,但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判断是否具备手术条件。 三、不同人群的特别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儿童出现脂肪瘤长大1厘米时,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就医时需选择具备儿科或小儿外科专业经验的医生进行评估,以确保检查及后续处理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避免因不当处理对儿童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成年群体:成年患者需关注自身生活方式对脂肪瘤的影响,如是否存在肥胖情况,肥胖可能与脂肪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就医时应向医生详尽告知日常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以便医生综合评估并制定合适方案。 3.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既往皮肤疾病史或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的人群,出现脂肪瘤长大1厘米时,就医需主动告知医生相关病史,因为既往病史可能影响对脂肪瘤状况的判断及处理方式的选择,医生会据此综合评估以保障诊疗安全合理。
2025-09-24 13:14:44 -
腹腔镜和开腹的利弊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权衡利弊,做出明智选择。 1.切口大小:开腹手术需要在腹部做一个较大的切口,切口长度通常在10-20厘米之间;腹腔镜手术则通过在腹部插入几个小孔,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进行操作,切口较小,通常在1-5厘米之间。 2.手术创伤:开腹手术的切口较大,对腹部组织的创伤也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容易出现疼痛、感染等并发症;腹腔镜手术的切口较小,对腹部组织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时间较短,疼痛较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 3.术后疼痛:开腹手术后,由于切口较大,疼痛较为明显,需要使用止痛药进行缓解;腹腔镜手术后,由于切口较小,疼痛较轻,通常可以使用口服止痛药进行缓解。 4.对腹腔脏器的干扰:开腹手术需要直接切开腹部,对腹腔内的脏器进行操作,容易对腹腔内的脏器造成干扰和损伤;腹腔镜手术则通过小孔插入器械进行操作,对腹腔内的脏器干扰较小,损伤也较小。 5.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开腹手术的切口较大,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也较大,容易导致术后感染等并发症;腹腔镜手术的切口较小,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较小,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 6.术后住院时间:开腹手术后,由于切口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需要住院时间也较长;腹腔镜手术后,由于切口较小,术后恢复时间较短,需要住院时间也较短。 7.手术费用:腹腔镜手术需要使用腹腔镜器械和特殊的设备,手术费用相对较高;开腹手术则相对较为简单,手术费用也相对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腹腔镜手术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腹部手术,腹腔镜手术可能无法完成;腹腔镜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麻醉耐受性要求较高;腹腔镜手术的操作难度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身体状况、手术需求等,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患者在选择手术方式时,也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选择。
2025-09-24 13:12:58 -
脂肪瘤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视诊观察体表脂肪瘤位置大小形态及皮肤情况等不同人群情况,触诊查质地与活动度等;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利用反射成像呈边界清晰低回声等辅助鉴别位置大小数目,X线显示较大脂肪瘤肿块影补充,CT清晰显示内部结构与周围关系指导治疗,MRI利用磁共振现象成像呈高信号等为鉴别提供精确信息尤其与其他脂肪源性肿瘤鉴别时重要。 一、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体表肿块位置、大小、形态及表面皮肤情况,脂肪瘤多为皮下局限性肿块,大小不一,呈扁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皮肤表面无红肿破溃等,不同年龄、性别外观无特异性差异,肥胖生活方式人群发生率可能较高,婴幼儿需关注生长速度与部位影响。 2.触诊:检查肿块质地与活动度,脂肪瘤质地柔软有弹性,可推动,与深部组织无粘连,不同病史患者触诊表现因病程无显著区别,需留意有无突然增大等异常。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1.1原理及表现:利用超声波反射成像,表现为边界清晰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均匀、分叶状、包膜完整,对浅表脂肪瘤诊断准确率高,可清晰显示与周围组织关系,婴幼儿操作简便无辐射,肥胖患者调整探头即可。 1.2意义:明确脂肪瘤位置、大小、数目,辅助鉴别其他皮下肿块。 2.X线检查 2.1原理及表现:显示较大脂肪瘤位置形态,为局部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匀、界限清,对较小或深部脂肪瘤显示不敏感,有特殊病史患者可辅助排除其他病变。 2.2意义:作为脂肪瘤辅助检查补充,用于怀疑深部较大脂肪瘤且超声等受限情况。 3.CT检查 3.1原理及表现:清晰显示内部结构与周围解剖关系,表现为低密度影、CT值-120~-40HU、边界清,密度与皮下脂肪相近,婴幼儿需权衡辐射剂量,肾功能不全患者用含碘造影剂需评估。 3.2意义:明确与邻近重要结构关系,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4.MRI检查 4.1原理及表现:利用磁共振现象成像,T1、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与皮下脂肪信号一致,分辨率高,适合深部或复杂部位诊断,妊娠期女性安全,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患者禁忌。 4.2意义:为诊断鉴别提供精确信息,尤其与其他脂肪源性肿瘤鉴别时重要。
2025-09-24 13:12:23 -
脖子淋巴肿大怎么办
脖子淋巴肿大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多种原因引起,就医后医生会进行详细检查并确定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期间需注意观察症状,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护理。 1.了解原因 感染:病毒、细菌或其他感染可能导致淋巴结肿大。常见的感染包括感冒、喉咙痛、扁桃体炎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能导致淋巴结肿大。 肿瘤: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或转移瘤可能累及淋巴结,导致肿大。 其他原因:过敏、药物反应、炎症性肠病等也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 2.就医评估 如果脖子淋巴肿大持续时间较长、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下降、呼吸困难等)或肿大淋巴结质地坚硬、固定,应及时就医。 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以确定肿大的原因。 3.治疗方法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脖子淋巴肿大是由感染引起,医生可能会开处方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果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对于肿瘤等其他原因,治疗方法将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对症治疗:在等待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可能会建议采取一些对症治疗措施,如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等。 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营养,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4.家庭护理 观察症状:密切观察脖子淋巴肿大的情况,包括大小、形状、质地、疼痛程度等是否有变化。 避免刺激:避免摩擦或刺激肿大的淋巴结,穿着宽松的衣物,避免佩戴过紧的项链等。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颈部清洁,避免感染。 5.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脖子淋巴肿大需要特别关注,因为一些感染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在儿童中更为常见。如果孩子出现脖子淋巴肿大,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孕妇:孕妇的身体状况较为特殊,脖子淋巴肿大可能需要特殊的处理。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总之,脖子淋巴肿大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在治疗过程中,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个人护理,有助于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2025-09-24 13:11:15 -
微创疝气手术伤口多久能好
微创疝气手术伤口愈合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差异方面年龄、身体状况有影响,手术相关因素中手术方式、术后护理会影响,正常1-2周初步愈合,完全恢复数周甚至数月,儿童、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等有不同情况,术后不同时间有不同恢复阶段及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 个体差异方面 年龄因素: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一般儿童微创疝气手术伤口愈合可能相对较快,通常1周左右伤口外观上初步愈合,但完全恢复可能也需要1个月左右;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组织修复能力减弱,伤口愈合时间可能会延长,有的可能需要2-3周甚至更久才能初步愈合,完全恢复可能需要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例如,有研究显示,儿童术后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愈合速度相对老年人更快。 身体状况:如果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影响伤口的愈合。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的修复,可能导致微创疝气手术伤口愈合时间延长,甚至增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身体健康、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伤口愈合相对会更顺利,时间也相对较短。 手术相关因素 手术方式:不同的微创疝气手术方式,伤口大小等有所不同,也会影响愈合时间。例如,腹腔镜下微创疝气手术,通常伤口较小,一般在0.5-1厘米左右,这种相对较小的伤口愈合时间相对较短;而如果是一些特殊的疝气情况,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可能伤口会稍大一些,愈合时间也会相应延长。 术后护理情况:术后护理得当可以促进伤口愈合。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能够缩短愈合时间。如果伤口出现感染、渗液等情况,会明显延长愈合时间。例如,术后患者如果能严格遵循医生的伤口护理指导,按时换药等,伤口感染的几率降低,愈合会更顺利。 一般来说,术后1周左右伤口周围的红肿等炎症反应会逐渐消退,伤口初步愈合,可以进行一些日常的轻度活动,但此时伤口还没有完全恢复;术后1-3个月左右,伤口部位的组织基本恢复正常,能够承受较大的活动量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要注意避免剧烈活动影响伤口愈合,老年人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保持伤口清洁等以促进愈合。
2025-09-24 13:1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