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擅长:肝胆胰腺疾病、肝癌、胆道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甲状腺等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程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肝胆胰腺疾病、肝癌、胆道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甲状腺等疾病的治疗。主要社会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荣获北京市科技新星等荣誉,主要社会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展开
个人擅长
肝胆胰腺疾病、肝癌、胆道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甲状腺等疾病的治疗。展开
  • 烫伤需要打破伤风针吗

    烫伤后是否需打破伤风针取决于伤口污染情况和深浅,伤口污染轻且浅通常不需,污染严重或深则需,儿童、老年人及有特殊病史人群烫伤后打破伤风针有特殊情况需特殊处理。 伤口污染较轻且较浅的烫伤:如果烫伤创面比较表浅,且受伤环境相对清洁,比如是在干净的室内被热水轻度烫伤,这种情况下感染破伤风杆菌的风险较低,通常不需要打破伤风针。但需要对烫伤创面进行及时处理,如用流动的清水冲洗烫伤部位15-30分钟,以降低创面细菌污染程度,然后进行消毒、涂抹烫伤膏等处理。 伤口污染严重或较深的烫伤:当烫伤伤口较深,比如达到真皮深层甚至更深,或者受伤环境较为脏乱,如被泥土、铁锈等污染的物品烫伤,此时伤口形成了相对无氧的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繁殖,就需要打破伤风针。因为破伤风杆菌可在这样的伤口中定植并产生毒素,导致破伤风的发生。 不同人群烫伤后打破伤风针的特殊情况 儿童:儿童烫伤后更要谨慎判断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如果是儿童被烫伤,对于污染严重或较深的伤口,一定要及时打破伤风针。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感染破伤风后病情发展可能较为迅速,危害较大。在处理儿童烫伤创面时,要更加轻柔,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同时严格按照破伤风针的接种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儿童健康。 老年人:老年人烫伤后,同样要评估伤口情况。老年人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弱。如果烫伤伤口污染严重或较深,即使年龄较大,也需要打破伤风针,以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同时,在处理老年人烫伤创面时,要注意控制血糖等基础疾病,促进伤口更好地恢复。 有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破伤风疫苗过敏史的人群,烫伤后需要由医生评估风险后进行特殊处理。可能会采用脱敏注射等方法,但要密切观察过敏反应情况;对于正在服用某些免疫抑制剂等影响免疫功能药物的人群,烫伤后感染破伤风的风险评估和破伤风针的接种需要更加谨慎,医生会综合考虑药物对免疫的影响以及伤口情况来决定是否接种破伤风针以及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025-09-24 12:58:02
  • 钉子扎脚不打破伤风会怎么样

    钉子扎脚后不打破伤风风险大,破伤风杆菌易在深且污染伤口繁殖产生毒素,致神经系统症状,早期有乏力等,典型有肌肉痉挛等,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后更严重,所以钉子扎脚后应及时清创并接种破伤风疫苗。 症状表现及发展过程 早期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2周左右出现早期症状,可能表现为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等。以咀嚼无力为例,患者会感觉张口困难,这是因为破伤风毒素影响了面部肌肉的神经控制。 典型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典型的肌肉痉挛症状。首先是咀嚼肌痉挛导致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然后逐渐波及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等,出现角弓反张(项背高度强直,身体仰曲如弓状)、呼吸困难等严重情况。如果呼吸困难得不到及时纠正,可能会导致患者窒息死亡。 不同人群的差异及影响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对破伤风杆菌感染的抵御能力较弱。一旦感染破伤风,病情发展往往较为迅速,而且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身体的不适,容易延误治疗。例如,儿童钉子扎脚后若未及时打破伤风疫苗,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出现明显的肌肉痉挛等症状,对其生长发育和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包括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以及伤口愈合能力减弱等。钉子扎脚后不打破伤风,感染破伤风的风险更高,而且老年人感染后病情可能更加严重,恢复也相对困难。因为老年人的神经调节功能和肌肉功能都有所减退,破伤风毒素对其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更难控制。 有基础疾病人群:比如患有糖尿病的人群,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同时自身免疫力也受到一定影响,钉子扎脚后不打破伤风,感染破伤风的几率增加,且感染后病情可能更复杂,因为糖尿病会导致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破伤风的治疗和康复。 总之,钉子扎脚后为了避免感染破伤风危及生命健康,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伤口清创处理,并按照规范接种破伤风疫苗,尤其是对于较深、污染严重的伤口,更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2025-09-24 12:57:08
  • 腹部做过手术还能做腹腔镜手术吗

    腹部做过手术的患者能否进行腹腔镜手术,取决于手术类型、部位和时间、患者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一般来说,只要情况允许,医生会尽量选择腹腔镜手术。 1.手术类型:一般来说,开过腹的患者再次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较高。但对于某些复杂的腹部手术,如胃大部切除术或结直肠癌根治术,可能会增加腹腔镜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2.腹部手术的部位和时间:手术部位和时间是影响腹腔镜手术可行性的重要因素。如果腹部手术的部位靠近或涉及到需要进行腹腔镜操作的区域,可能会增加手术难度或并发症的风险。此外,手术时间的长短也可能影响腹腔镜手术的选择,因为长时间的手术可能会导致腹腔内粘连和组织改变。 3.患者的健康状况: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也是决定是否适合腹腔镜手术的关键因素。医生会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血糖控制情况等,以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此外,患者的年龄、是否有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也会被考虑在内。 4.粘连情况:腹部手术后,腹腔内可能会形成粘连。粘连可能会增加手术难度、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在手术前,医生通常会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来评估粘连的程度和位置,以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5.医生的经验和技术: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对于腹腔镜手术的成功也至关重要。有经验的腹腔镜手术医生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情况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腹部手术的情况允许,并且患者的健康状况良好,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手术前,医生会与患者进行详细的讨论,包括手术的风险和收益,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腹部手术的部位或时间不合适、患者健康状况较差等,可能需要选择其他手术方式或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准备。此外,患者在手术前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准备,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如果对腹部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2025-09-24 12:56:33
  • 怎么治疗小儿脐疝

    小儿脐疝治疗方法需根据情况选择,1岁以下婴儿可观察等待,避免增加腹内压情况;1岁以上脐环直径大的可用脐疝带压迫;超2岁未自愈或嵌顿则手术,婴儿期注意脐部护理和避免哭闹,大龄儿童关注心理和饮食,选合适方法保障健康。 对于大多数小儿脐疝,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可先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因为在这个阶段,脐环多能在2岁之前自行闭锁。婴儿的脐疝通常是由于脐环未闭,在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容物突出形成。随着婴儿生长发育,腹壁肌肉逐渐强壮,脐环有自行闭合的可能。 此阶段要注意避免婴儿长时间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内压的情况,以减少脐疝突出的频率。 非手术治疗-脐疝带压迫 对于1岁以上仍未自愈且脐环直径较大的小儿脐疝,可考虑使用脐疝带压迫。脐疝带通过压迫脐环,促使疝内容物回纳,并给脐环处一定压力,促进脐环闭合。使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大小和舒适度的脐疝带,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避免压迫过紧导致皮肤损伤。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如果小儿脐疝超过2岁仍未自愈,或者脐疝发生嵌顿(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变硬,伴有哭闹不安、呕吐等症状),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一般采用单纯的脐疝修补术,手术相对简单,将突出的疝内容物回纳后,缝合脐环或修补腹壁缺损。手术风险较低,但对于小儿患者,仍需在正规医疗机构由经验丰富的儿科外科医生进行操作,以确保手术安全和效果。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期:婴儿的皮肤娇嫩,在使用脐疝带等治疗措施时,要格外注意脐部皮肤的护理,定期检查脐部有无红肿、破损等情况。同时,避免婴儿过度哭闹,因为哭闹会增加腹内压,不利于脐疝的恢复或治疗。 大龄儿童: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减轻其因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在饮食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避免便秘等情况,减少腹内压升高的因素。 总之,小儿脐疝的治疗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遵循循证医学原则,以保障患儿的健康。

    2025-09-24 12:55:48
  • 多发淋巴结什么意思

    多发淋巴结是指身体多个部位的淋巴结出现肿大或增生,可能由感染、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定义和症状 淋巴结是身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包括颈部、腋窝、腹股沟等。 当身体受到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影响时,淋巴结可能会肿大,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 多发淋巴结通常会导致多个部位的淋巴结同时肿大,可能伴有疼痛、压痛、肿块等症状。 2.原因 感染:如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可引起淋巴结炎症和肿大。 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淋巴结肿大。 恶性肿瘤:淋巴瘤、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可累及淋巴结,导致多发淋巴结肿大。 其他原因:如药物过敏、结核病、结节病等也可能引起多发淋巴结肿大。 3.诊断 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来诊断多发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自身抗体检测等,以排除感染、免疫性疾病等原因。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等,可帮助医生了解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确定是否存在其他异常。 有时可能需要进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 4.治疗 治疗方法取决于多发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如果是感染引起的,通常会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是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导致的,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观察和监测多发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以确保其没有进一步变化。 5.注意事项 对于多发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 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按时复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 如果出现发热、淋巴结疼痛加重、肿块增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之,多发淋巴结肿大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2025-09-24 12:55:1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