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肝胆胰腺疾病、肝癌、胆道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甲状腺等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程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肝胆胰腺疾病、肝癌、胆道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甲状腺等疾病的治疗。主要社会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荣获北京市科技新星等荣誉,主要社会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展开-
脂肪瘤术后多久痊愈
脂肪瘤手术一般小切口局麻下较小者术后伤口愈合通常需7-10天拆线约7天初步愈合可基本恢复日常轻度活动完全恢复约需2周,受手术方式影响传统开放手术创口大愈合稍长微创抽脂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自身状况中年轻者痊愈短老年者机能减退恢复慢糖尿病者高血糖不利愈合肥胖者感染风险高,老年患者术后需密切关注伤口加强营养支持定期换药避免过早重体力活动,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血糖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及时就医,术后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时换药避免沾水,合理饮食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助促进愈合缩短时间。 一、一般情况下的痊愈时间 脂肪瘤手术多为局麻下小切口切除,若为较小的脂肪瘤,术后伤口愈合通常需7~10天,拆线时间一般为术后7天左右,此时伤口初步愈合,可基本恢复日常轻度活动。但完全恢复到正常体力活动、局部无明显不适感等,可能需要2周左右。 二、影响痊愈时间的因素 (一)手术方式 1.传统开放手术:若脂肪瘤体积稍大或位置较深,手术创口相对大些,愈合时间可能较微创方式略长,一般10~14天伤口可基本愈合,完全痊愈可能需2周以上。 2.微创抽脂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伤口愈合可能7~10天,完全痊愈时间可能1~2周左右。 (二)患者自身状况 1.年龄因素:年轻患者身体代谢、修复能力强,痊愈时间相对较短;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减退,恢复能力弱,可能需要2周以上甚至更久。 2.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愈合,可能使痊愈时间延长,需严格控制血糖以促进伤口恢复;肥胖患者因脂肪组织较多,术后感染等风险相对高,也可能影响愈合时间。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术后应密切关注伤口情况,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利于伤口愈合的食物,同时需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必要时适当延长休息时间,避免过早进行重体力活动,以防影响愈合。 (二)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术后需严格控制血糖,遵循医嘱规律用药或注射胰岛素,保持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同时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医嘱定期复查,若伤口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处理,以缩短痊愈时间。 四、术后护理对痊愈时间的影响 术后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至关重要,遵医嘱按时换药,避免沾水,防止感染。若伤口出现红肿、疼痛加剧或有异常分泌物等情况,应及时复诊。同时,合理饮食,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瘦肉、鸡蛋、牛奶等,也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缩短痊愈时间。
2025-10-22 11:42:27 -
得了小儿腹股沟斜疝会怎么样
小儿腹股沟斜疝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可复性肿块,会对孩子健康产生多方面潜在影响,不同年龄段影响有别,还会影响孩子生活方式,需家长重视并及时就医采取合适治疗措施以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对孩子健康的潜在影响 影响日常活动:肿块的存在会让孩子在活动时感到不适,尤其是当肿块较大时,会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孩子可能会因为怕腹股沟区域不适而不愿意剧烈活动,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运动锻炼。例如,会跑爱跳的活泼小儿可能会因为斜疝肿块的存在而活动受限,无法像往常一样尽情玩耍。 发生嵌顿风险:这是小儿腹股沟斜疝较为严重的情况。当疝内容物(多为肠管等)被卡在疝环处,不能回纳时,就会发生嵌顿。嵌顿后,孩子会出现剧烈哭闹、疝块不能回纳、局部疼痛明显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肠管缺血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比如,肠管嵌顿时间过长,肠壁会因缺血而出现坏死,肠道内容物漏出到腹腔,引起腹膜炎,孩子会出现发热、腹痛加剧、腹胀等表现,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不同年龄段小儿的特点及影响 婴幼儿时期:婴幼儿的腹股沟斜疝由于疝环比较柔软,嵌顿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且婴幼儿往往不能准确表达自身的不适,家长可能较难早期发现异常情况。例如,一些小婴儿可能只是在哭闹时腹股沟出现小包块,家长未予以重视,当出现嵌顿等严重情况时才就医,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风险。 学龄前及学龄期小儿:此阶段小儿能够表达一定的不适,若腹股沟肿块反复出现,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同时,长期的斜疝存在也可能对孩子的腹壁发育等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可能影响腹壁肌肉的正常生长和力量等。 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活动限制:孩子因为腹股沟斜疝会有所顾虑,不敢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如跑、跳、攀爬等,这会影响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和质量,进而对孩子的体能发展和社交活动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原本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操场上玩耍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斜疝而减少户外活动,变得相对孤僻。 家长护理负担: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腹股沟区域的情况,在孩子腹内压增高时(如哭闹、排便等)要及时观察肿块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这会增加家长的精神压力和护理负担,影响家长的日常生活安排。 总之,小儿腹股沟斜疝需要家长给予足够重视,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以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2025-10-22 11:40:53 -
脑疝形成的主要原因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血肿、肿瘤、脓肿等致局部压力增高使脑组织移位引发脑疝,儿童可因先天性肿瘤发病,成人多由外伤后血肿或胶质瘤等引起,有基础肿瘤病史者需密切监测;颅脑外伤致颅内出血、损伤使压力不均引发脑疝,儿童颅骨可塑性强脑疝隐匿需重视早期颅内压监测,老年患者恢复弱易因颅内压异常致脑疝;颅内感染如化脓性、结核性脑膜炎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水肿使压力失衡引发脑疝,老年免疫力低、免疫低下人群需加强颅内压监测及感染控制;颅内寄生虫病如脑囊虫病致脑组织水肿、占位效应引发脑疝,有疫区旅居史、生食习惯人群需警惕并调整生活方式及早期筛查。 一、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内的血肿(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脑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脑脓肿等占位性病变可使颅内局部区域压力明显增高,导致脑组织从压力较高的部位向压力较低的部位移位,进而引发脑疝。例如,脑肿瘤不断生长占据颅内空间,会打破颅内压力的平衡状态,促使脑组织发生移位形成脑疝。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可能因先天性脑肿瘤等原因发病,成人则多由外伤后血肿或胶质瘤等引起;对于有基础肿瘤病史的患者,需密切监测颅内情况以防脑疝发生。 二、颅脑外伤 头部遭受外力撞击、摔伤等颅脑外伤时,易造成颅内出血(如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组织损伤,使得颅内压力分布不均。当颅内某一部位压力显著高于周围部位时,就会推动脑组织向压力较低的区域移位,从而引发脑疝。儿童在颅脑外伤后,由于颅骨可塑性相对较强,脑疝发生可能较为隐匿,需格外重视早期的颅内压监测;而老年患者颅脑外伤后,因自身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因颅内压异常变化导致脑疝。 三、颅内感染 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内感染性疾病,炎症反应可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脑组织水肿,进而使颅内各部分压力失衡。当颅内压力梯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促使脑组织移位形成脑疝。老年患者因免疫力相对较低,颅内感染后更易出现颅内压异常波动,增加脑疝发生风险;对于有免疫低下基础疾病(如艾滋病等)的人群,颅内感染后需加强颅内压监测及感染控制。 四、颅内寄生虫病 像脑囊虫病等颅内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变及其周围的炎症反应会引起脑组织水肿、产生占位效应,导致颅内压力梯度改变,最终诱发脑疝。有疫区旅居史、生食习惯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感染颅内寄生虫病的风险较高,需警惕由此引发脑疝,应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及相关疾病的早期筛查。
2025-10-22 11:39:39 -
女性阑尾炎的手术过程
阑尾炎手术术前需完善检查评估病情排除禁忌并进行心理疏导,麻醉可依患者情况选椎管内或全身,切口多取右下腹麦氏切口特殊情况用其他,手术操作有进腹探查、处理阑尾系膜、切除阑尾、冲洗腹腔、关闭腹腔及污染严重时放引流,妊娠期女性手术切口需调整操作轻柔并监测胎儿,老年女性要评估基础病谨慎操作加强护理防并发症。 一、术前准备 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腹部超声或CT等检查以明确阑尾炎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患者全身状况,排除手术禁忌证,如存在心肺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需提前干预调整,同时做好患者心理疏导,使其了解手术流程以减轻焦虑。 二、麻醉选择 可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选择椎管内麻醉(如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对女性患者较为适用,便于术中观察下肢活动等情况;全身麻醉适用于不能配合椎管内麻醉或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的患者。 三、切口选取 多采用右下腹麦氏切口(McBurney切口),即取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做斜行切口,此切口符合阑尾解剖位置,对女性患者美容影响相对较小;若患者为肥胖女性或阑尾位置特殊(如后位阑尾等),可能选择经腹直肌切口等。 四、手术操作步骤 1.进腹探查: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膜进入腹腔,探查阑尾位置、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阑尾形态及炎症程度等。 2.处理阑尾系膜:提起阑尾,分离阑尾系膜,显露阑尾动脉,用血管钳结扎阑尾动脉以阻断血供,避免术中出血。 3.切除阑尾:在阑尾根部用丝线结扎,于结扎线远侧约0.5cm处切断阑尾,残端用碘伏等消毒剂消毒后行荷包缝合包埋残端,以减少感染风险。 4.冲洗腹腔: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清除脓液、渗出物等,降低腹腔感染几率。 5.关闭腹腔:逐层缝合腹壁各层组织,包括腹膜、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皮下组织及皮肤。若术中腹腔污染严重或存在脓肿等情况,可放置腹腔引流管引流。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妊娠中晚期子宫增大,阑尾位置上移,手术切口需适当调整,手术操作应轻柔,尽量减少对子宫的刺激,术后需加强对胎儿的监测,密切观察宫缩等情况。 老年女性:常合并心、肺、肝、肾等基础疾病,术前需充分评估各脏器功能,术中操作需谨慎,避免过度牵拉等导致脏器损伤,术后需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切口愈合情况。
2025-10-22 11:36:23 -
儿童疝气微创几天可以下床
儿童疝气微创术后下床时间一般6-24小时左右,受患儿自身情况(年龄、基础健康状况)和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影响,下床活动时年龄小患儿需专人陪护、基础疾病患儿要谨慎、活动应循序渐进,需综合多因素确定并密切观察身体状况。 影响下床时间的因素 患儿自身情况 年龄:年龄较小的患儿身体恢复相对较慢,下床时间可能会适当推迟;而年龄稍大一些、身体状况较好的儿童,下床时间可能会提前。例如,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恢复相对慢,下床时间可能在术后24小时后;而2-3岁身体状况良好的儿童,术后6-12小时就可能下床活动。 基础健康状况:如果患儿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身体整体状况较差,术后恢复相对缓慢,下床时间会相应延长。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整体恢复能力,使得伤口愈合和身体机能恢复的速度减慢。 手术情况 手术方式:虽然都是疝气微创术,但具体的手术操作细节可能会有差异。如果手术过程中对患儿的创伤相对更小,那么术后恢复会更快,下床时间也会提前。例如,采用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患儿,相对多孔腹腔镜手术对身体的创伤更小,术后恢复较快,可能更早下床。 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如果患儿伤口没有明显渗血、渗液,生命体征稳定,没有出现发热、腹痛等异常情况,下床时间可以按照常规时间进行;如果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就需要延迟下床时间,积极治疗并发症,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下床活动。 下床活动的注意事项 年龄小患儿:年龄较小的儿童下床活动时需要有专人陪护,防止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因为他们的平衡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护。同时,陪护人员要注意保护患儿的手术部位,避免碰撞等导致伤口裂开等情况。 基础疾病患儿: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下床活动时要更加谨慎。要根据患儿基础疾病的具体情况,控制活动的强度和时间。例如,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下床活动时要观察其呼吸、心率等情况,如果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异常,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活动强度:下床活动应从短时间、缓慢的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开始时可以在床边站立片刻,然后逐渐在室内短距离行走,以不引起患儿疲劳和伤口疼痛为度。 总之,儿童疝气微创术后下床时间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在患儿下床活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其身体状况,确保安全和顺利恢复。
2025-10-22 11: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