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擅长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对甲状腺肿瘤、喉癌、下咽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涎腺肿瘤、咽旁颞下窝及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颈深间隙及纵膈严重感染的救治有丰富的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良发,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8月-2005年8月在英国MRC Institute of Hearing Research 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2月-4月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头颈外科GB Ong奖学金访问学者。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对甲状腺肿瘤、喉癌、下咽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涎腺肿瘤、咽旁颞下窝及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颈深间隙及纵膈严重感染的救治有丰富的经验。展开
  • 鼻血止不住怎么办

    鼻出血时要保持正确姿势,如站立或坐着时身体稍前倾、低头让血液从鼻孔流出;用手指按压两侧鼻翼5-10分钟、用棉球填塞鼻孔帮助止血;冷敷额头或鼻部使血管收缩;若频繁或大量出血、伴随其他症状等要及时就医;还需保持鼻腔湿润、避免挖鼻等不良习惯、控制基础疾病来预防再次出血。 一、保持正确姿势 1.站立或坐着时:身体稍向前倾,不要后仰或平躺,防止血液流入咽部引起不适或误吸,尤其儿童要避免其将血液咽下,以免刺激胃部引起呕吐。 2.低头:头向前下方低,让血液从鼻孔流出,而不是向后流入喉咙。 二、按压止血法 1.手指按压: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持续按压5-10分钟,期间不要频繁松开查看,一般多数鼻出血通过此方法可止住。对于儿童,按压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让儿童不适。 2.棉球填塞:可以用干净的棉球或纸巾等填塞鼻孔,将棉球塞进出血的鼻孔内,然后继续按压鼻翼,帮助止血。填塞时要注意尽量填满鼻腔前部。 三、冷敷额头或鼻部 1.原理:通过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可以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在额头或鼻部,每次冷敷15-20分钟,可重复使用。但要注意冰袋等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可隔着毛巾,避免冻伤。对于儿童,冷敷时要密切观察皮肤情况。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1.频繁或大量出血:如果采用上述方法后鼻出血仍未止住,或者出血量大,如血液不断从鼻孔涌出,或短时间内反复出血,应及时就医。 2.伴随其他症状:如果鼻出血伴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或者是因外伤等原因引起的鼻出血,也需要尽快就医。另外,老年人鼻出血可能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有关,即使当时止住,也应就医检查原发病;儿童反复鼻出血也需排查是否有血液系统等疾病。 五、预防再次出血 1.保持鼻腔湿润: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或者涂抹适量的凡士林等保持鼻腔黏膜湿润,避免鼻腔干燥引起鼻出血复发。 2.避免挖鼻等不良习惯:教育儿童不要挖鼻孔,成人也应尽量避免,防止损伤鼻腔黏膜导致出血。 3.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要按时服药控制血压;有血液系统疾病等基础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降低鼻出血复发的风险。

    2025-10-16 12:09:45
  • 得了喉癌会转移吗

    喉癌有可能转移,转移途径有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影响转移的因素包括肿瘤病理类型、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早期诊断治疗很重要,特殊人群及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喉癌患者转移风险需重视,治疗中要监测转移并调整方案。 淋巴转移:这是喉癌常见的转移方式。喉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原发癌的部位、大小、分化程度等有关。例如声门上型喉癌较早出现淋巴转移,因为该区淋巴管丰富。颈部淋巴结是常见的转移部位,可转移至颈深上、中、下淋巴结群等。 血行转移:晚期喉癌可发生血行转移,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如肺、肝、骨、脑等。不过相对淋巴转移来说,血行转移发生的几率相对淋巴转移稍低,但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影响喉癌转移的因素 肿瘤的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喉癌其转移潜能有差异。例如鳞状细胞癌的不同分化程度也会影响转移情况,高分化的鳞状细胞癌相对低分化的可能转移速度稍慢,但总体都有转移风险。 肿瘤的分期:早期喉癌相对晚期喉癌转移几率低。随着肿瘤分期的进展,肿瘤侵犯范围扩大,转移的可能性增加。比如原位癌一般很少转移,而T3、T4期的喉癌转移风险明显升高。 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免疫力等也会影响喉癌的转移。身体状况差、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能更易发生转移,而且转移后可能进展更快。例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喉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等功能下降,可能更易出现转移情况。 对于喉癌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以降低转移的风险。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是否有转移情况发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喉癌极为罕见,但如果发生,由于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转移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且治疗需要更加谨慎权衡;女性患者在喉癌治疗及转移监测中,要考虑到激素等因素对身体整体状况的影响等,但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激素对喉癌转移有直接显著影响;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喉癌患者,其转移风险相对更高,因为吸烟产生的多种有害物质、饮酒对机体免疫等的不良影响等都可能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所以这类患者更需要重视早期干预和规范治疗来降低转移几率。

    2025-10-16 12:09:03
  • 鼻子流血是什么原因

    鼻出血的原因包括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局部原因有外伤、鼻黏膜干燥、鼻部疾病;全身原因有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肝肾疾病、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特殊人群中儿童鼻出血多与局部因素及挑食等全身因素有关,老年人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全身疾病及用药有关,妊娠期女性与体内激素变化致鼻黏膜血管扩张有关。 鼻黏膜干燥:在秋冬季节或气候干燥地区,鼻黏膜容易干燥、结痂,此时鼻黏膜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 鼻部疾病:如鼻息肉、鼻窦炎、鼻咽纤维血管瘤等,这些病变会使鼻黏膜血管丰富且脆弱,易引起出血。 全身原因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可导致鼻黏膜血管破裂出血;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弹性差,也容易出现鼻出血。 血液系统疾病: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会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引发鼻出血。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易反复鼻出血。 肝肾疾病:严重的肝病患者肝功能受损,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肾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时,也可能出现凝血机制异常,导致鼻出血。 维生素缺乏: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等,会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和凝血过程,增加鼻出血的风险。比如长期饮食不均衡,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容易导致维生素C缺乏。 内分泌失调:青春期少年可能出现代偿性月经,即每月有规律的鼻出血与月经同期,这与内分泌变化有关;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鼻黏膜血管扩张,也易鼻出血。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鼻出血多发生在鼻中隔前方的易出血区(利特尔区),常与挖鼻、鼻黏膜干燥等局部因素有关。儿童好奇爱挖鼻,且鼻黏膜较脆弱,易损伤出血。同时,儿童挑食导致维生素缺乏等全身因素也可能引发鼻出血。 老年人:老年人鼻出血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全身疾病有关。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血压波动时更易导致鼻黏膜血管破裂。此外,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服用多种药物,某些药物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增加鼻出血风险。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鼻出血与体内激素变化导致鼻黏膜血管扩张有关。此时鼻出血一般出血量相对较少,但也需引起重视,若出血频繁或量较大,应及时就医。

    2025-10-16 12:08:24
  • 女性喉癌有哪些早期症状

    女性喉癌早期有声音改变(多为持续不缓解的声音嘶哑)、咽喉部异物感(约30%左右患者有此表现)、咳嗽咯血(约20%-30%患者有此情况)、颈部肿块(颈部出现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质地较硬肿块)等表现,长期用声过度、有慢性咽喉炎病史、长期吸烟、有喉癌家族史的女性更需警惕喉癌。 年龄、生活方式影响:对于长期用声过度的女性,如教师、歌手等,出现声音嘶哑更应警惕,因为长期用声过度本身可能损伤声带,但也可能是喉癌的早期信号,需要及时就医检查,以区分是用声过度引起的声带水肿等良性病变还是喉癌。 咽喉部异物感 具体表现:患者常感觉咽喉部有异物,咳之不出,咽之不下,这种异物感也是喉癌早期较常见的症状之一。肿瘤的存在刺激咽喉部黏膜,导致患者产生异物感。研究发现,约30%左右的喉癌早期患者会有咽喉部异物感的表现。 年龄、病史影响:有慢性咽喉炎病史的女性,本身咽喉部就处于相对敏感的状态,出现异物感时较难区分是慢性咽喉炎的加重还是喉癌的早期表现,需要进一步通过喉镜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咳嗽咯血 具体表现:部分女性喉癌患者早期会出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痰中带血或咯血。这是由于肿瘤组织生长导致局部血管破裂等原因引起。例如,当肿瘤侵犯喉部血管时,就可能出现咯血的情况,有研究显示约20%-30%的喉癌早期患者会有咳嗽咯血的表现。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的女性,其呼吸道受到烟草烟雾的长期刺激,本身就容易出现咳嗽等症状,此时出现咯血等情况时,更需要警惕喉癌的可能,因为吸烟是喉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吸烟会增加喉部发生肿瘤的风险。 颈部肿块 具体表现:喉癌早期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表现为颈部出现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可逐渐增大。女性患者若发现颈部有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应高度重视。一般来说,喉癌转移的淋巴结多位于颈部中央区或颈侧区,通过触诊可发现肿块。 年龄、特殊人群风险:对于有喉癌家族史的女性,出现颈部肿块时更应提高警惕,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喉癌的易感性,此时需要尽快进行相关检查,如喉镜检查、颈部超声等,以明确颈部肿块的性质。

    2025-10-16 12:07:16
  • 引起腺样体肥大的原因有哪些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相关因素包括感染因素(腺样体本身炎症反复刺激及邻近器官感染蔓延)、过敏因素(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反应)、解剖因素(腺样体自身生理结构特点)、其他因素(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需关注儿童症状表现,对特殊人群儿童加强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措施。 邻近器官感染蔓延:鼻腔及鼻窦的炎症可波及腺样体,如鼻窦炎时,炎性分泌物经后鼻孔流入鼻咽部,长期刺激腺样体,使其充血肿胀,进而导致肥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时,炎症也可能蔓延至腺样体,引起腺样体的炎症反应和增生。 过敏因素 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反应:过敏体质的儿童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会引起鼻腔和鼻咽部的过敏反应。鼻黏膜出现变态反应性炎症,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影响腺样体的正常生理状态,引发腺样体肥大。研究表明,过敏相关因素在腺样体肥大的发病中占据一定比例,过敏导致的长期鼻黏膜水肿等改变会促使腺样体组织增生。 解剖因素 腺样体自身生理结构特点:腺样体在儿童时期处于活跃的免疫状态,本身就相对较大。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到6-7岁时达到最大程度,之后逐渐退化。但如果存在个体差异,腺样体本身就可能较常人更为肥大,再加上各种外界因素的刺激,就容易出现病理性肥大。 其他因素 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长期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差的儿童,更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增加腺样体肥大的发生几率。此外,长期处于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也可能对鼻咽部黏膜产生刺激,影响腺样体的正常状态。 遗传因素:有研究发现,腺样体肥大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腺样体肥大的病史,儿童发生腺样体肥大的风险可能会相对较高,但目前具体的遗传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对于儿童腺样体肥大,需要密切关注其症状表现,如是否存在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情况。对于特殊人群儿童,家长应加强对其鼻腔和鼻咽部的护理,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均衡儿童饮食以增强抵抗力等。如果发现儿童有相关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或干预措施。

    2025-10-16 12:04:3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