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擅长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对甲状腺肿瘤、喉癌、下咽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涎腺肿瘤、咽旁颞下窝及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颈深间隙及纵膈严重感染的救治有丰富的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良发,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8月-2005年8月在英国MRC Institute of Hearing Research 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2月-4月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头颈外科GB Ong奖学金访问学者。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对甲状腺肿瘤、喉癌、下咽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涎腺肿瘤、咽旁颞下窝及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颈深间隙及纵膈严重感染的救治有丰富的经验。展开
  • 耳朵里耳屎怎么弄出来

    清理耳屎有自行清理和专业医疗机构清理两种方式。自行清理可使用耳勺轻轻清理(儿童不建议)或用滴耳液软化后清理;专业医疗机构清理有医生用耳镊清理和吸引器清理。要注意避免过度清理,儿童、老年人及耳部有疾病人群有各自清理注意事项。 一、自行清理的方法 (一)使用耳勺轻轻清理 对于外耳道可见的耳屎,可使用前端圆滑的耳勺小心清理。但要注意,耳勺插入的深度不宜过深,一般不超过外耳道的三分之一。以成年人为例,外耳道长度约2.5-3.5厘米,插入耳勺的深度控制在1厘米左右较为安全。操作时要保持头部稳定,缓慢、轻柔地将耳屎掏出。不过,儿童的外耳道较为狭窄且皮肤娇嫩,不建议自行用耳勺清理,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甚至鼓膜。 (二)滴耳液软化后清理 1.选择合适滴耳液:可以使用3%的碳酸氢钠滴耳液,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滴耳。一般每次滴入3-5滴,每日3-4次。滴耳时需将头部偏向一侧,使外耳道向上,让滴耳液充分接触耳屎。例如,成年人每次滴入3-5滴,儿童则根据年龄适当减少滴入量,一般每次1-2滴即可。 2.等待软化后清理:通常需要等待3-5分钟,让滴耳液充分软化耳屎。之后可将头偏向另一侧,让软化的耳屎自行流出,也可以用干净的棉签轻轻将流出的耳屎清理掉。但要注意棉签不能深入外耳道过深,以免损伤鼓膜。 二、专业医疗机构清理 (一)医生使用耳镊清理 对于较硬且位置较浅的耳屎,医生会使用耳镊进行清理。医生会在耳内镜的辅助下,清晰地看到耳屎的位置,然后用耳镊小心地将耳屎取出。这种方法适用于耳屎不是特别顽固的情况。对于儿童,由于其配合度可能较差,医生会更加谨慎操作,确保安全。 (二)吸引器清理 当耳屎较为松散或量较多时,医生可能会使用吸引器进行清理。医生会将吸引器的吸头轻轻靠近耳屎,通过负压将耳屎吸出。这种方法相对较为快速,但需要医生熟练操作,避免损伤外耳道和鼓膜。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三、注意事项 (一)避免过度清理 过度清理耳屎可能会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引起感染。正常的耳屎对外耳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需要频繁清理。一般来说,每年清理1-2次即可。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外耳道尚未发育完全,皮肤娇嫩,自行清理容易造成损伤。如果儿童耳屎较多,建议及时带儿童到正规医院由医生进行清理。家长不要自行给儿童使用耳勺或滴耳液等进行清理,除非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外耳道皮肤松弛等情况,清理耳屎时要更加轻柔。如果老年人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更要注意避免外耳道损伤引起感染,因为糖尿病患者感染后恢复较慢。 3.耳部有疾病的人群:如果本身患有外耳道炎、中耳炎等耳部疾病,不建议自行清理耳屎,应先治疗耳部疾病,待病情稳定后再由医生评估是否可以清理耳屎。

    2025-10-13 12:15:44
  • 喉咙里感觉有个东西怎么治疗

    喉咙里感觉有东西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咽喉病变、胃食管反流病等,不同人群原因有差异。非药物干预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作息、环境)和吞咽动作调节来初步缓解。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检查并针对病因治疗,如慢性咽炎用含漱液、扁桃体结石用器械取出或手术、会厌囊肿手术切除、咽喉肿瘤综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用抑酸药物等,治疗需根据病因个性化处理。 一、常见原因及初步判断 喉咙里感觉有个东西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咽喉部本身的病变,像慢性咽炎,患者常有咽部不适感、异物感等;扁桃体结石也会导致喉咙有异物感,结石是由扁桃体隐窝内的钙盐等沉积形成;会厌囊肿、咽喉部肿瘤等也可能出现这种症状。另外,胃食管反流病也可能因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部而产生异物感。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原因可能有所差异,比如儿童出现这种情况要考虑是否有异物误吸等情况,女性可能因内分泌变化等因素影响咽部感觉。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方面: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会刺激咽喉部黏膜,加重异物感;减少过烫、过冷食物的摄入,以免对咽喉造成不良刺激。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要注意避免食用容易误吸的小颗粒食物,老年人要注意食物的软硬度,防止因咀嚼不充分等导致咽喉不适。 作息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作息,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对于缓解咽喉异物感有一定帮助。 环境方面: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清洁,可使用加湿器等,干燥的空气会刺激咽喉,加重异物感。 吞咽动作调节:尝试做吞咽动作,有时可帮助缓解咽喉部的异物感,但要注意动作不宜过于剧烈。 三、医疗干预情况 就医检查:如果喉咙里感觉有个东西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咯血等,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可能还会进行喉镜检查,喉镜可以直接观察咽喉部的情况,明确是否有病变;对于怀疑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可能会建议进行胃镜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针对病因治疗: 慢性咽炎:如果是慢性咽炎导致,可通过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等清洁咽喉部,但要注意儿童使用含漱液需谨慎,防止误咽。 扁桃体结石:较小的扁桃体结石可由医生用器械取出,较大的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会厌囊肿、咽喉部肿瘤:会厌囊肿多需手术切除,咽喉部肿瘤则根据肿瘤的性质、分期等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胃食管反流病:可使用抑酸药物等进行治疗,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医生指导,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需特别谨慎,要充分考虑其特殊的生理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之,喉咙里感觉有个东西的治疗要根据具体病因来进行,非药物干预可作为初步缓解症状的方法,而明确病因后针对性的医疗干预是关键,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2025-10-13 12:14:15
  • 鼻窦炎最严重的症状

    鼻窦炎会引发剧烈头痛、严重鼻塞及嗅觉减退、持续脓涕及全身症状、眼部相关严重症状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部分症状严重且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需重视。 一、剧烈的头痛 鼻窦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较为剧烈的头痛,这是因为鼻窦内炎症刺激周围神经等结构所致。例如,急性上颌窦炎引起的头痛多位于上颌窦区,可放射至面部、牙齿等部位,疼痛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晨起轻,午后重;急性额窦炎引起的头痛具有典型的周期性,晨起即感头痛,且逐渐加重,中午最为剧烈,午后逐渐缓解,到夜间可完全消失。不同年龄的患者头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但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等情绪变化,这与儿童鼻窦解剖结构等因素有关,儿童鼻窦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炎症刺激时症状相对更难准确描述,但头痛也是需要关注的严重症状表现之一。 二、严重的鼻塞及嗅觉减退 1.严重鼻塞 鼻窦炎时,鼻窦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出现严重鼻塞。患者会感觉呼吸费力,严重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甚至可能导致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等情况。对于儿童来说,严重鼻塞可能会影响其吃奶、睡眠质量,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因为儿童的鼻腔相对狭窄,鼻窦炎症更容易引起明显的鼻塞症状,长期鼻塞还可能影响面部发育等。 2.嗅觉减退 鼻窦与嗅觉感受器所在区域关系密切,炎症累及嗅区黏膜时,会引起嗅觉减退甚至丧失。这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如无法正常感知食物的气味,降低进食的兴趣等。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嗅觉减退都是鼻窦炎较为严重的症状表现之一,且恢复相对较为缓慢,炎症控制后嗅觉恢复情况也因人而异。 三、持续的脓涕及全身症状 1.持续脓涕 鼻窦炎患者会有较多脓性鼻涕,持续分泌且不易擤尽。脓涕量多可能会倒流至咽喉部,引起咽喉不适等症状。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持续的脓涕会使感染扩散的风险增加,因为大量脓性分泌物中含有细菌等病原体,容易进一步引发其他部位的感染。 2.全身症状 部分鼻窦炎患者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严重时体温可升高较明显,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更为突出,且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老年人则可能因为全身机能衰退,感染后全身症状更为明显,恢复也相对较慢,需要更加密切关注全身状况,及时评估病情变化。 四、眼部相关严重症状 1.眶周肿胀、疼痛 鼻窦与眼眶相邻,上颌窦、筛窦等炎症可能蔓延至眼眶,引起眶周肿胀、疼痛,严重时可影响视力。例如,筛窦炎容易引起眶内并发症,导致眼球突出、运动受限等,这是鼻窦炎非常严重的并发症表现,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一旦出现眼部相关的严重症状,都需要立即就医处理,因为可能会对视力等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儿童由于眼部发育等特点,发生眼眶并发症时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更需要引起重视。

    2025-10-13 12:12:07
  • 突然流鼻血是怎么回事

    突然流鼻血常见局部因素有外伤、鼻黏膜干燥、鼻部疾病,全身因素有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肝肾疾病;处理方法包括压迫止血及出血不止等情况需就医;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多因局部因素且要纠正挖鼻等习惯,老年人与全身因素关系大要控基础病,女性生理期或妊娠期易出血要注意相应事项。 一、突然流鼻血的常见原因 1.局部因素 外伤:挖鼻、用力擤鼻、鼻部碰撞等都可能损伤鼻黏膜血管导致流鼻血,儿童因好奇易有挖鼻行为,成人也可能因意外碰撞等受伤。 鼻黏膜干燥: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或长期处于空调房间内,鼻黏膜容易干燥,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 鼻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等炎症刺激鼻黏膜,使其充血水肿,容易出血;鼻息肉、鼻腔血管瘤等鼻部占位性病变也可引起流鼻血。 2.全身因素 高血压:血压波动时,鼻腔血管压力改变,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高血压患者若血压控制不稳定,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血液系统疾病: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会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引发流鼻血,此类情况往往还可能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等。 肝肾疾病:严重的肝肾疾病可能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引发流鼻血。 二、突然流鼻血的处理方法 1.压迫止血:患者坐下,身体稍微前倾,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可以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2.就医情况:如果采取压迫止血后仍出血不止、出血量较大、频繁流鼻血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头晕、乏力等),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鼻腔填塞、电凝止血等处理。 三、不同人群突然流鼻血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特点:儿童流鼻血多与挖鼻、鼻黏膜干燥等局部因素有关,一般出血量相对较少,但如果是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因素引起的,可能需要更全面的检查。 注意事项:家长要纠正儿童挖鼻的不良习惯,保持室内合适的湿度,当儿童流鼻血时,要正确指导其进行压迫止血,若频繁流鼻血需及时就医排查全身疾病。 2.老年人 特点:老年人流鼻血可能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全身因素关系密切,出血往往较难自行止住,且可能存在潜在的全身健康问题。 注意事项:老年人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家中可准备一些简单的止血物品,流鼻血时要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若出血不止要尽快就医,同时要注意避免情绪过度激动,以免血压波动加重出血。 3.女性 特点:部分女性在生理期可能会出现流鼻血,与体内激素变化导致的鼻黏膜血管状态改变有关;另外,妊娠期女性也可能因鼻腔血管扩张等原因出现流鼻血。 注意事项:生理期女性要注意保持鼻腔湿润,避免过度用力;妊娠期女性流鼻血时同样采取压迫止血等基本方法,若出血异常要及时咨询医生,同时要关注自身整体健康状况。

    2025-10-13 12:09:06
  • 耳朵后面骨头凸起一按疼怎么回事

    耳朵后面骨头凸起一按疼可能由淋巴结肿大、皮脂腺囊肿感染、乳突炎、外伤等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通过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儿童家长需留意,成年人要注意耳部健康。淋巴结肿大因病原体侵袭致免疫反应,表现为耳后可触及凸起、按压痛等;皮脂腺囊肿感染因分泌旺盛致导管堵塞,表现为肿物、皮肤发红等;乳突炎多由中耳炎蔓延,表现为乳突部位红肿、按压痛等;外伤有明确外伤史,表现为肿胀、淤血等。 一、淋巴结肿大 1.成因:耳朵后面有淋巴结分布,当身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时,淋巴结会发生免疫反应,出现肿大,按压时可感到疼痛。例如,耳部周围组织发生感染,如中耳炎等,炎症可波及耳后淋巴结,导致其肿大疼痛。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因感染出现淋巴结肿大;成年人则可能因身体其他部位的慢性感染等因素引发。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劳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2.表现:耳后可触及质地稍硬、可活动(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时)的凸起,按压有疼痛感,可能还伴有局部皮肤温度轻度升高,若为感染引起,可能同时有原发感染部位的相应症状,如中耳炎患者可能有耳痛、听力下降等表现。 二、皮脂腺囊肿感染 1.成因:耳朵后面的皮脂腺分泌旺盛,若皮脂腺导管堵塞,分泌物积聚形成皮脂腺囊肿,当囊肿发生感染时,就会出现局部凸起、按压疼痛的情况。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生活中不注意耳部清洁等情况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比如长时间不清洗耳部,导致皮脂腺导管堵塞的概率增加。 2.表现:耳后可见圆形或椭圆形肿物,表面皮肤可能发红,按压疼痛明显,感染严重时可伴有红肿热痛加剧,甚至有脓性分泌物渗出。 三、乳突炎 1.成因:多由中耳炎蔓延所致,儿童由于咽鼓管短、宽、直,更易患中耳炎进而引发乳突炎。成年人也可能因中耳炎治疗不及时等原因导致乳突炎。生活中患有中耳炎后未得到有效控制的人群易出现这种情况。 2.表现:耳后乳突部位红肿、凸起,按压疼痛,可伴有耳部疼痛、听力下降、发热等症状,儿童可能还会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 四、外伤 1.成因:耳部受到撞击、挤压等外伤时,局部组织受损,可能出现骨头周围软组织肿胀、淤血等情况,表现为骨头凸起且按压疼痛。各年龄段都可能因意外外伤导致,比如运动时碰撞、摔倒时耳部着地等。 2.表现:有明确的外伤史,耳后局部有肿胀、淤血表现,按压凸起处疼痛,可能伴有局部皮肤擦伤、瘀斑等情况。 如果发现耳朵后面骨头凸起一按疼,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超声、血常规等)明确病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家长要更加留意其耳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就诊;成年人则要注意自身生活方式对耳部健康的影响,保持耳部清洁,避免耳部受伤等。

    2025-10-13 12:08: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