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牙周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牙周病的治疗。展开
  • 牙疼腮帮子突然肿大有硬块是为什么

    牙疼腮帮子突然肿大有硬块可能由智齿冠周炎、腮腺炎(流行性、化脓性)、颌下腺炎、颈部淋巴结炎等引起,不同病症成因、年龄性别等因素各有特点,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一、智齿冠周炎 1.成因: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盲袋内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如疲劳、感冒等,细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炎症可扩散至腮帮子部位导致肿大有硬块。 2.年龄性别因素:多见于18-25岁的青年人群,男女均可发病,男性相对可能稍多。生活方式上,长期口腔卫生不佳者更易患。病史方面,若有智齿阻生史则风险更高。 二、腮腺炎 1.流行性腮腺炎 成因: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病毒侵犯腮腺及周围组织,导致腮腺肿大,通常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质地坚韧有弹性,边界不清,可伴有疼痛,炎症扩散可能致腮帮子出现硬块。 年龄性别因素:儿童和青少年多见,男女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上,未接种疫苗且密切接触患者者易感染。病史中无相关疫苗接种史者风险高。 2.化脓性腮腺炎 成因: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多发生于体弱、长期卧床、禁食或急性病后的患者,因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降低,细菌逆行感染腮腺。炎症导致腮腺区肿胀、疼痛,有硬块形成。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老年体弱人群更易发病。生活方式上,长期卧床、口腔卫生差者易患。病史中有全身消耗性疾病、唾液分泌功能障碍等情况者风险高。 三、颌下腺炎 1.成因:颌下腺导管结石阻塞导管,导致唾液排出受阻,继发感染。炎症累及颌下腺周围组织,可引起腮帮子部位肿大有硬块,伴有疼痛,进食时疼痛加重。 2.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稍多于女性。生活方式上,饮水少、唾液黏稠者易形成结石引发炎症。病史中有颌下腺导管结石病史者复发风险高。 四、颈部淋巴结炎 1.成因:头颈部的炎症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如口腔、牙龈的炎症等。炎症波及颈部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疼痛,质地变硬,可表现为腮帮子部位有硬块。 2.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男女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上,口腔卫生不良、有头颈部感染灶者易患。病史中有头颈部感染病史者风险高。 当出现牙疼腮帮子突然肿大有硬块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口腔检查、血常规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14 14:33:48
  • 口腔粘液腺囊肿上结硬

    口腔粘液腺囊肿上结硬可能是囊肿本身变化(如囊壁纤维组织增生)或合并感染(炎症致组织肿胀渗出等)所致,需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术后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儿童患者需家长监督护理,要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合适治疗措施。 囊肿本身的变化:口腔粘液腺囊肿是由于小唾液腺导管破裂或阻塞,导致唾液潴留形成的囊肿。当囊肿内的液体逐渐被吸收,或者局部发生一些纤维组织增生等情况时,可能会使囊肿表面感觉结硬。从病理角度看,囊壁周围可能会有纤维组织包裹等改变,这可能导致触感发硬。例如,有研究表明,粘液腺囊肿在发展过程中,囊壁的纤维组织增生是常见现象,进而影响其质地。 合并感染:如果口腔粘液腺囊肿发生了感染,局部会出现炎症反应,炎症会引起组织的肿胀、渗出,并且会有纤维蛋白等物质沉积,同时周围组织会有炎性细胞浸润,这也可能导致囊肿表面摸起来结硬。有临床观察发现,合并感染的粘液腺囊肿局部会有红、肿、热、痛等表现,同时质地变硬。 相关检查与诊断 临床检查:医生会首先进行口腔局部的视诊和触诊,观察囊肿的位置、大小、表面情况以及硬度等。通过视诊可以看到囊肿的外观形态,触诊能感知其质地。 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能会进行超声检查等。超声可以观察囊肿内部的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帮助判断囊肿的性质以及是否有异常的结构改变导致质地变硬等情况。例如,超声可以显示囊肿是单纯的液性暗区还是伴有其他回声情况,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处理方式 手术治疗:对于口腔粘液腺囊肿,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当囊肿上结硬时,更需要考虑手术切除。手术可以完整去除囊肿及周围可能受影响的组织,防止复发。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仔细操作,尽量完整切除囊壁等组织。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操作需要根据其口腔局部情况和身体状况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儿童患者由于口腔解剖结构和配合度等因素,手术需要更加精细和轻柔;成年患者相对配合度较好,但也需要根据其自身的健康状况评估手术风险等。 注意事项: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术后都需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防止伤口感染等情况发生。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监督其术后的口腔护理等情况,因为儿童可能自我口腔护理意识较差。 总之,口腔粘液腺囊肿上结硬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检查明确原因,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2025-10-14 14:33:23
  • 口吃能不能遗传

    口吃具遗传相关性家族遗传是发病风险因素之一,环境因素可调节遗传倾向,有家族口吃病史儿童语言发育期需营造良好环境出现迹象及时专业评估干预,成年人群有问题可通过专业训练改善并注意心理调适,儿童要重点关注观察语言流畅性发现异常尽早专业评估干预成年则积极应对调整心态选专业途径改善并调适心理。 一、遗传因素在口吃发生中的作用 口吃具有一定的遗传相关性。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家族遗传是口吃发病的风险因素之一。例如,有研究对大量家庭进行调查统计,发现若父母一方患有口吃,其子女患口吃的概率较普通人群高出2-3倍;当父母双方均患有口吃时,子女患口吃的概率会进一步升高,约为普通人群的4-5倍。这表明遗传因素在口吃的发生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可能存在特定的基因位点与口吃的易感性相关,但目前具体的相关基因尚未完全明确。 二、环境因素对遗传倾向的调节 虽然遗传因素增加了口吃发生的风险,但环境因素可对其产生调节作用。对于有家族口吃病史的儿童,在语言发育阶段,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至关重要。家长应营造轻松、无压力的语言交流氛围,鼓励孩子从容地表达想法,避免过度催促孩子说话或给予过多负面评价。若孩子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出现口吃相关的初步迹象,及时寻求专业语言治疗师的评估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口吃发展为持续性问题的可能性。对于成年人群,若自身有家族口吃病史且出现语言流畅性问题,可通过参加专业的语言训练课程等方式,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干预手段来改善口吃状况,比如通过系统的发音训练、呼吸控制训练等,减轻口吃带来的影响。 三、特殊人群的相关考虑 儿童群体:有家族口吃病史的儿童在语言发育时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特殊人群。家长需密切观察其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在孩子学习语言过程中,避免因急于求成而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一旦发现孩子存在口吃相关的异常表现,如频繁出现重复、延长发音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专业的儿童语言诊疗机构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采用非药物的语言训练等干预方式,促进孩子语言功能的正常发展。 成年群体:对于有家族口吃病史的成年人,若因口吃问题影响到日常交流等,也应积极采取措施。在面对工作、社交等场景时,要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可选择合适的专业语言治疗途径来改善口吃状况,同时要注意自身心理调适,避免因口吃问题产生过度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生活质量。

    2025-10-14 14:32:54
  • 孩子牙疼有窟窿怎么能缓解

    孩子牙疼有窟窿需及时就医检查,同时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冷敷缓解疼痛,注意饮食调整,婴幼儿要轻柔耐心处理且观察全身状况,大儿童要配合治疗并培养口腔卫生习惯。 一、及时就医检查 孩子牙疼有窟窿应尽快带其到口腔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牙齿龋坏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因为龋齿若不及时治疗,病变会继续发展,可能累及牙髓,引起更严重的疼痛和牙髓炎症等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牙齿的发育情况等不同,就医时需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孩子的年龄、既往口腔健康情况等信息。 二、缓解疼痛的非药物方法 1.保持口腔清洁 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在家长帮助下,用软毛儿童牙刷轻轻刷牙,年龄稍大些能配合的孩子要教导其正确的刷牙方法,每天至少早晚各刷一次牙,饭后也可以用清水漱口,保持口腔内清洁,减少食物残渣在龋洞内残留,从而减轻疼痛。比如3-6岁的孩子,家长要辅助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6岁以上的孩子要逐渐学会自己正确刷牙。 对于不能刷牙的婴儿,家长可以用纱布蘸取清水擦拭牙龈和牙齿周围,清除食物残留。 2.冷敷 可以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块,给孩子牙疼部位的脸颊外部进行冷敷,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左右,间隔一段时间再冷敷。通过冷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牙髓充血,暂时缓解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冷敷的耐受程度不同,婴儿皮肤娇嫩,冷敷时更要注意温度和时间。 三、注意饮食调整 让孩子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甜、过酸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龋坏的牙齿,加重疼痛。例如过烫的食物会刺激牙髓,过甜的食物容易在龋洞内发酵产酸,进一步破坏牙齿并加重疼痛。根据孩子的年龄提供合适的饮食,幼儿期孩子的饮食要软烂,避免坚硬、刺激性食物;学龄期孩子也要引导其注意饮食选择,以减轻牙齿疼痛刺激。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幼儿,家长在处理牙疼问题时要更加轻柔、耐心,避免孩子因不适而产生抗拒情绪,增加处理难度。同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全身状况,如是否有发热等表现,因为严重的龋齿可能会引起全身感染症状。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要引导其配合口腔治疗和护理措施,向他们解释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孩子牙疼有窟窿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首先是尽快就医,同时配合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并注意饮食等方面的调整,不同年龄段孩子在处理时要考虑其自身特点进行相应操作。

    2025-10-14 14:31:58
  • 牙齿上黄黄的东西怎么去除

    保持口腔清洁可通过正确刷牙(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早晚各刷一次)、使用牙线(取合适长度牙线,“C”形贴合清洁邻面,儿童需家长帮助)、洗牙(超声波洁牙机去除污垢,每年1-2次,孕妇需评估后进行)、使用含漱剂(选合适含漱剂,儿童用温和型且家长监督)以及注意饮食(减少染色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纤维食物摄入)来实现。 刷牙频率:每天至少早晚各刷一次牙,进食后也可使用清水漱口,以减少口腔内食物残渣的残留,降低牙齿上黄黄物质的附着。 使用牙线 牙线使用方法:取一段约25cm长的牙线,将牙线的两端绕在左右手的中指上,留下中间约1-2cm的牙线用于清洁牙齿。用拇指和食指绷紧牙线,将牙线轻轻滑入牙缝中,使牙线与牙齿表面呈“C”形贴合,然后上下拉动牙线,清洁牙齿的邻面。对于儿童,在家长帮助下学习使用牙线,选择儿童专用牙线可能更易被接受。 洗牙 洗牙原理:洗牙主要是通过超声波洁牙机的高频振动,将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牙结石、色素等污垢去除。超声波洁牙机产生的高频、高能振动能使牙结石破碎并脱离牙齿表面,同时水雾的冷却作用可以避免对牙龈造成过度损伤。 适用情况:如果牙齿上黄黄的东西是较多的牙结石和顽固色素沉积,通过刷牙和牙线难以去除时,可考虑定期洗牙,一般建议每年洗牙1-2次,但具体频率可根据个人口腔健康状况由dentist决定。对于孕妇,由于孕期口腔环境变化,更要注意口腔清洁,若有需要洗牙的情况,需在dentist评估后进行,要选择正规的口腔诊所,确保操作安全。 使用含漱剂 含漱剂种类及使用:可以使用含有氯己定等成分的含漱剂,按照说明书进行含漱。氯己定含漱剂能抑制牙菌斑的形成,减少牙齿表面的色素沉积。但含漱剂不能替代刷牙和洗牙等清洁措施,只是作为辅助清洁手段。对于儿童,应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含漱剂,可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含漱剂,且需在家长监督下使用。 饮食注意 减少染色食物摄入:尽量减少食用咖啡、浓茶、可乐等容易导致牙齿染色的食物。如果食用了这类食物,应及时漱口,降低牙齿染色的程度。对于有特殊饮食喜好的人群,如经常饮用咖啡的人,可在饮用后及时清洁口腔。 增加富含纤维食物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苹果等,进食时纤维食物对牙齿有一定的摩擦清洁作用,有助于减少牙齿表面污垢的附着。例如儿童多吃苹果等水果,既可以补充营养,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清洁牙齿。

    2025-10-14 14:31:1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