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丽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甲状腺、乳腺癌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甲状腺、乳腺癌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脂肪瘤痛是怎么回事

    脂肪瘤通常不疼,但较大压迫组织、发生炎症或恶变时会痛,通过体格检查、超声、MRI等检查诊断,小且无症状可观察,大、有压迫或疑恶变则手术治疗,发现脂肪瘤异常需及时就医制定诊疗方案。 压迫周围组织:较大的脂肪瘤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或其他组织,当压迫到神经时,就可能引起疼痛。例如,位于深部组织的较大脂肪瘤,对周围神经产生压迫,就可能导致相应区域出现疼痛不适,这种情况在身体较敏感部位的脂肪瘤中更易发生,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出现,若脂肪瘤生长在颈部等部位,可能会影响颈部活动并伴随疼痛。 发生炎症反应:脂肪瘤局部可能发生炎症,比如受到外伤、摩擦等因素刺激后,脂肪瘤内部或周围组织出现炎症反应,从而引发疼痛。这在经常受到摩擦的部位的脂肪瘤中较为常见,如背部、肩部等经常受到衣物摩擦的部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能出现,若生活中经常摩擦到脂肪瘤部位,就增加了炎症发生的风险。 恶变可能:虽然脂肪瘤恶变极为罕见,但少数情况下脂肪瘤发生恶变,也可能导致疼痛等症状。这种情况无论年龄、性别,概率都较低,但一旦发生需要高度重视,对于有长期存在且近期快速增大、疼痛等异常表现的脂肪瘤需警惕恶变可能。 脂肪瘤痛的相关检查与诊断 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触诊来了解脂肪瘤的大小、位置、质地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及疼痛相关因素。不同年龄人群的脂肪瘤触诊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脂肪瘤相对较少见,若发生触诊时要轻柔操作。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脂肪瘤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判断脂肪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评估是否因压迫等导致疼痛有重要意义。不同性别在超声表现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深部组织的脂肪瘤观察更清晰,能更准确地评估脂肪瘤与周围神经、血管等结构的关系,当怀疑有复杂情况导致疼痛时可选择该检查,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进行MRI检查,但需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辐射等因素影响,儿童需谨慎评估检查必要性。 脂肪瘤痛的处理原则 观察随访:如果脂肪瘤较小,疼痛不明显,且不影响日常生活,可选择观察随访,定期复查超声等检查,了解脂肪瘤的变化情况。对于儿童的脂肪瘤,更需谨慎观察,因为儿童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密切观察其变化很重要。 手术治疗:当脂肪瘤较大,压迫症状明显,或怀疑有恶变可能,或疼痛严重影响生活时,通常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是治疗脂肪瘤引起疼痛等症状的有效方法,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进行手术,但术后恢复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相应护理,儿童术后护理要尤其注意伤口清洁等。 总之,脂肪瘤痛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发现脂肪瘤有疼痛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2025-10-22 12:14:57
  •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因阑尾管腔堵塞、细菌感染等致的急性炎症,病因包括阑尾管腔阻塞(儿童多淋巴滤泡增生、成人多粪石等致分泌物潴留、压力升高、影响血运)及细菌入侵(管腔阻塞后细菌繁殖损伤黏膜引发感染),临床表现有转移性右下腹痛、消化道症状、发热等,体征有右下腹固定压痛等,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血常规、影像学检查,治疗分手术(绝大多数需阑尾切除,腹腔镜有优势)和非手术(适用于单纯性等,用抗生素,加重转手术),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不典型易延误需早诊早手术,孕妇位置改变易漏诊误诊需权衡手术,老年人反应差易延误需密切观察尽早定方案。 一、定义 急性阑尾炎是因阑尾管腔堵塞、细菌感染等因素引发的阑尾急性炎症,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二、病因 1.阑尾管腔阻塞:淋巴滤泡增生是儿童急性阑尾炎管腔阻塞的常见原因,成人则多因粪石阻塞,此外,异物、炎性狭窄等也可导致管腔阻塞,进而使阑尾分泌物潴留,腔内压力升高,影响阑尾血运。 2.细菌入侵:阑尾管腔阻塞后,细菌繁殖并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损伤阑尾黏膜,引发感染。 三、临床表现 1.症状: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初始多为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若发生穿孔,体温可明显升高。 2.体征:右下腹固定压痛是最常见重要体征,部分患者可触及右下腹压痛性包块(提示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腹膜刺激征(反跳痛、肌紧张)多见于阑尾穿孔时。 四、诊断 1.病史与体格检查: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右下腹固定压痛等体征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腹部CT对诊断不典型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有重要价值。 五、治疗 1.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需行阑尾切除术,包括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2.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早期等情况,可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病情加重需及时转为手术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急性阑尾炎症状不典型,腹痛部位不固定,易延误诊断,需高度警惕,尽早通过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多需手术治疗,且术后需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孕妇: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较常见,因子宫增大,阑尾位置改变,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治疗上需权衡手术对妊娠的影响,早期诊断后多建议手术治疗,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反应能力差,症状体征不典型,腹痛不明显,体温升高不显著,易延误诊治,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尽早决定治疗方案。

    2025-10-22 12:13:22
  • 如何判断小儿有疝气嵌顿

    小儿疝气嵌顿有局部症状和全身伴随症状,局部表现为腹股沟或阴囊肿块突然增大且不能回纳、质地变化及明显疼痛哭闹;全身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和全身反应如精神萎靡、发热等,不同年龄小儿特点不同,婴幼儿靠哭闹和肿块判断,较大儿童靠表达不适和肿块判断,怀疑时需立即送医,因不及时处理有严重后果。 一、局部症状表现 1.肿块情况 小儿疝气嵌顿首先可观察到腹股沟或阴囊部位的肿块变化。正常疝气的肿块通常是可复性的,即平卧或用手按压时可回纳腹腔。但嵌顿时肿块会突然增大,且不能回纳至腹腔。例如,原本小儿腹股沟区可因腹压增加(如哭闹、用力排便等)出现可回纳的小包块,嵌顿时该小包块迅速增大,质地较硬。 肿块的质地方面,嵌顿早期可能感觉肿块较韧,随着时间推移,若发生缺血等情况,质地可能会变硬。 2.局部疼痛表现 小儿会出现明显的疼痛表现,通常会哭闹不止,且难以安抚。因为嵌顿的疝内容物(多为肠管等)被卡住,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受压,引起疼痛。这种疼痛与小儿平时因一般活动引起的疝气局部不适不同,是较为剧烈且持续的疼痛。 二、全身伴随症状 1.胃肠道症状 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疝内容物嵌顿后,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逆蠕动,从而引起恶心、呕吐。例如,小儿可能在出现疝气嵌顿后不久,就开始出现呕吐,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等。 还可能伴有腹胀,由于肠道梗阻等情况,气体和食物积聚在肠道内,导致腹部膨隆。 2.全身反应 小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等全身反应。因为局部疼痛和胃肠道不适等情况,小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可能会表现出精神不佳、烦躁不安等。如果嵌顿时间较长,还可能出现发热等表现,这是因为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全身发热。 三、不同年龄小儿的特点及判断注意事项 1.婴幼儿特点 婴幼儿不会准确表达疼痛等不适,主要通过哭闹来体现。所以对于婴幼儿,家长要密切观察腹股沟及阴囊部位的肿块情况,一旦发现肿块突然增大且不能回纳,同时小儿哭闹异常,就要高度怀疑疝气嵌顿。例如,3个月-1岁的婴幼儿,在哭闹后腹股沟区出现不能回纳的包块,就要立即考虑疝气嵌顿的可能。 2.较大儿童特点 较大儿童能够表达自身的不适,会诉说局部疼痛等情况。此时除了观察局部肿块外,要重点询问儿童的不适感受,结合局部肿块不能回纳等表现来判断是否为疝气嵌顿。比如5-10岁的儿童,若表示腹股沟区疼痛,且发现相应部位有不能回纳的肿块,需考虑疝气嵌顿。 在判断小儿是否有疝气嵌顿时,要综合考虑小儿的年龄、局部和全身的表现等多方面因素。一旦怀疑小儿有疝气嵌顿,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因为疝气嵌顿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疝内容物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

    2025-10-22 12:11:53
  •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鉴别诊断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鉴别诊断临床意义上存在差异,准确鉴别对选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斜疝多需手术,直疝身体条件允许也多建议手术,要综合多因素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一、发病机制差异 腹股沟斜疝:是由于腹膜鞘状突未闭,腹腔内脏器可从内环处突出,经腹股沟管下降,甚至可进入阴囊。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这与男性的生理结构特点有关,男性的腹膜鞘状突闭合时间相对较晚,更容易出现未闭的情况。长期从事增加腹压的工作,如重体力劳动等,会进一步增加腹压,促使斜疝发生。 腹股沟直疝:是因为腹股沟三角区腹壁强度减弱,腹内脏器直接由后向前突出形成疝。多见于老年男性,老年人体质衰弱,腹股沟区肌肉、筋膜、腱膜等组织退变,腹壁强度降低,同时常伴有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等导致腹压增高的疾病,从而引发直疝。 二、临床表现区别 腹股沟斜疝:典型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多呈带蒂柄的梨形,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用手按压肿块并嘱患者咳嗽,可有膨胀性冲击感。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可回纳腹腔。 腹股沟直疝:疝块通常呈半球形,基底较宽,极少进入阴囊。平卧时肿块可自行回纳,压迫腹股沟管深环(内环)后,肿块仍可突出。 三、体格检查要点 腹股沟斜疝:检查时可发现腹股沟区有可复性肿块,还纳后用手指通过阴囊皮肤伸入浅环(皮下环),可感觉浅环扩大,嘱患者咳嗽时有冲击感。 腹股沟直疝:体格检查时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外上方可触及半球形肿块,压迫内环后肿块仍可突出。 四、影像学检查差异 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疝内容物的情况,对于斜疝可观察到疝内容物经内环突出的情况,直疝则表现为经腹股沟三角区突出的疝块。超声检查无辐射,可用于各年龄段人群,尤其适合儿童及孕妇等对辐射敏感的人群。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对于复杂的疝情况,如疝内容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可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但CT检查有一定辐射,需权衡利弊使用,尤其要注意对儿童和育龄女性的辐射防护。 五、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准确鉴别腹股沟斜疝与直疝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斜疝一般多需手术治疗,且手术方式的选择与疝的大小、患者年龄等因素有关;直疝若患者身体条件允许也多建议手术治疗,尤其是对于反复突出的直疝,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在诊断过程中充分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能够更精准地进行鉴别,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对于老年直疝患者,要综合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以确保手术安全;对于儿童斜疝患者,要尽早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以减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5-10-22 12:10:07
  • 嘴里长出像被蚊子咬的痒包应如何处理

    嘴里出现像蚊子咬的痒包可能由过敏反应、局部刺激或病毒感染等引起,初步处理需停可疑过敏原、用清水漱口等,过敏的可观察,伴全身症状要就医,病毒感染的需休息、保口腔卫生等,儿童要防抓挠、伴哭闹拒食就医,孕妇用药谨慎,老年人关注基础病,需密切观察包块变化,无缓解或有伴随症状及时就医。 一、初步判断可能病因及对应初步处理 嘴里出现像蚊子咬的痒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过敏反应、局部刺激或病毒感染等。若为过敏导致,首先需回忆近期是否接触过可疑过敏原(如某些食物、药物、口腔接触的特殊物质等),应立即停止接触可疑过敏原,用清水充分漱口以清除口腔内可能残留的过敏原。若因局部机械刺激(如咬伤、摩擦等)引起轻度痒感包块,同样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进一步刺激该部位。 二、不同病因具体处理方向 (一)过敏反应相关处理 若明确为过敏引发,除避免接触过敏原外,可观察包块变化。一般轻度过敏引起的口腔痒包,可适当多饮水,促进机体代谢。若伴随其他过敏症状(如全身皮疹、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就医,遵医嘱可能使用抗组胺药物,但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选择安全的非药物缓解方式。 (二)病毒感染相关处理 如疱疹性口炎等病毒感染导致口腔出现痒性包块,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持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由于病毒具有一定传染性,需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等物品。若包块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进行抗病毒等针对性治疗。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口腔出现痒包时,需特别注意避免其用手抓挠包块,防止抓破后引起继发感染。家长应监督儿童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柔软的纱布或儿童专用漱口水(需符合儿童安全标准)清洁口腔。若儿童伴随哭闹、拒食等情况,需及时带儿童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二)孕妇 孕妇口腔出现痒包时,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的保守处理方式,如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等。若需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要充分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药物干预。 (三)老年人 老年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口腔出现痒包时,除注意口腔清洁外,需关注自身基础疾病情况。若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病,需警惕感染加重的可能,应密切观察包块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因为基础病可能影响伤口愈合等情况。 四、观察与就医指征 需密切观察痒包的变化情况,如包块大小是否进行性增大、是否出现疼痛加剧、有无发热等全身症状。若痒包在数天内无缓解甚至加重,或出现上述伴随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口腔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后给予针对性的规范处理,避免自行盲目处理延误病情。

    2025-10-22 12:08: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